虛偽的教育理念與殘酷的現實

2021-01-08 犀利伯伯

非常痛心,一個女孩因為老師質疑她的成績,落水身亡。咱不談這個事件本身,咱談一談教育預期和現實之間的錯位。

教育問題,經過了接近二十年的爭論,仍舊問題層出不窮。這使我不由得想起了二十多年前,70後和80後接受的簡單粗暴的教育,哪有現在這麼多的教育事故呀?

一定是哪裡不對了,一定是的!

試問:什麼樣的教育好?

大家異口同聲:素質教育?

試問:什麼是素質教育?

大家各執己見:X?&*@@??!!

爭論來爭論去,對於教育要實現的結果,大家的意見還是基本趨同的。

期待的教育成果:個人素質高、找到好工作(比別人好一點的)。

從個人家庭出發,和從國家民族出發,對於「素質教育」的期待其實是不一樣的。國家是要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而家庭往往局限於找個好工作。所謂的好工作,就是要比別人好,要比別人好,就是要競爭,要競爭,就要排名次。而排名次又不像素質教育。

於是家長問了:能不能不排名次、不競爭,輕輕鬆鬆地、溫柔地讓我孩子學習比別人家孩子好,將來工作比別人家的孩子好呢?

我想反問這樣的家長:你多大了,還不懂事?你自己怎麼過來的,還不知道嗎?人生在世,哪能不爭?你可以不爭,可以輕鬆,只要你能坦然接受成人世界的「後果」就好。

對於學校而言,素質教育的實施,其實是有可操作性的。怎麼說呢?全國嚴格按照大綱教學就是了。不早起、不熬夜,該勞動了勞動、該唱歌了唱歌。

但是,即便如此,也改變不了殘酷的現實。學校裡不學,家裡也得學?為什麼?為了比別人學得好一點,將來工作比別人好一點。一個簡單的事實擺在面前,何以很多人視而不見呢?

社會本來就是一個叢林,物競天擇、優勝劣汰。

你想玩,你就玩,有的人可能不會陪你玩。

你想玩,你又不甘接受玩的「後果」。抱怨說:你學習贏了,但是不算數!你是個書呆子,你在我玩的時候學習了、你作弊了!你學習好,但是你情商低。

試問:情商僅僅就是八面玲瓏嗎?不是應該還有誠實自律、堅韌不拔、突破困境嗎?你連個學習這一關都過不了,還在那裡巴巴地鼓吹情商和素質,也真是太擅長表揚自己了,大寫的服!

什麼才是可貴的素質(別虛偽,說實話)?如果我們心口不一,左手拿著話筒談素質,右手伸進滾燙的水裡摸銅錢,那麼素質教育永遠是個虛偽的命題。

活在虛偽的環境下,孩子們是多麼的可憐呀!他們被灌輸了虛偽的理念。一個聲音對他們說,你們只要快樂地生活著就好。另一個聲音對他們說,你們要想快樂地生活著,必須要學習好。

素質教育的實施有個大背景,就是這些被鼓吹的「素質」是我們真正認可和尊重的。

當關於「素質」的這個價值觀尚未形成統一的時候,壓根就沒有素質教育成長的土壤。精神的鹽鹼地裡,開不出素質教育的美麗花朵,別浪費精力了。與其盲目前進,不如退後一步,耐心地養養這塊土地:形成對素質的認同。

#素質教育#

教師好?還是農民工好?

相關焦點

  • 哈皮父子:藏在搞笑敘事背後的環保理念,是殘酷的社會現實的映射
    《哈皮父子》相關介紹中國早期的兒童動畫,除了會將具有教育意義的內容融入其中,還會對角色造型進行別樣塑造,除了常見的以人為主角的作品之外,還有像《虹貓藍兔七俠傳》這種以動物作為主角,便於小觀眾接受的作品。
  • 淺談丨「分別為聖」理念下的基督教教育
    這樣就形成猶太人政治現實和宗教理念之間的衝突,而分別為聖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產生和建立的。外在的現實是以色列極少有自己的獨立時期,這樣就形成了猶太人的團結不是國家領土意識上的團結,只能在宗教上建立團結紐帶。正是因為在現實世界中獨立和國土安全的缺乏,從而形成了寄托在宗教教義之上的宗教政治架構。以色列的國家意識是宗教上、彼岸的領土國家意識。
  • 香港教育啟示:教育現代化,首先是教育理念的現代化
    香港在文化教育上濃縮了世界的精華,被稱為「中西文化的聚點」,其教育模式得益於兩點:一是借鑑國外的前沿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二是能結合本地實際做出相應的創新。香港教育貌似沿襲英國,實則包含著世界各種優秀的教育經驗,也包含著香港教育工作者的獨特創造。
  • 《活埋》直擊殘酷現實
    不過這些都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私貪婪的人性,殘酷的現實世界。首先是政府部門的互相推諉,每一個接聽電話的人都往外推,找到相關負責人,可是找到負責人之後,又開始安慰欺騙保羅,他們早已知道保羅已經沒有救了,可是還是編造出美麗的謊言。然後就是保羅所在的公司的自私自利。
  • 孔融讓梨的故事是正面的道德教育,還是培養虛偽作秀的「美德」?
    在中國的傳統思想教育來看,孔融讓梨,確實體現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講究尊老愛幼,是社會的正能量。如我們所知,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分析,會產生不同的認識和結論。「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在傳統的認知裡,無疑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道德模範事例,教育小朋友遵循公序良俗。和孔融存在的那個時代有關,古人十分重視道德常識,對小孩子的一言一行也是十分重視。幼時的孔融,自發的作出讓梨的行為自然受到高度的評價。從此事中可以引申出以下值得去學習的優秀品質:一、懂得謙讓、為他人著想;二、立足實際,不要只看部分,要以整體的眼光看待客觀事物。
  • 《華麗上班族》華麗的外衣之下,是殘酷黑暗的現實!
    所以,以此來看,再加上杜琪峯導演,《華麗上班族》肯定不可能是第一直覺裡的那種故事。但是儘管有這樣的心理準備,看過之後,我還是被震驚了,因為沒想到如此美輪美奐到幾乎沒有人味的華麗外衣之下,包裝的依舊是杜導一貫喜好,也是擅長的,現實的殘酷,以及人性的黑暗和扭曲!不過也很難想像,《華麗上班族》這樣的故事出自才女張艾嘉之手。
  • 《大內密探零零發》:美麗都是短暫的,殘酷才是現實
    看著很枯燥,也很無奈,但是這就是現實,哪有那麼多風光無限,誰不是頂著各種各樣的壓力奮力的生活下去。而且真正的現實遠比電影裡面要殘酷。電影裡,零零發最後還有出人頭地的機會,而大多數普通人根本沒有這樣的機會,終其一生不過是奮力維持最普通的生活。02不知道大家在看電影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天外飛仙」這個詞是從頭貫穿到尾的。
  • 男子自稱「朱元璋」,不如自比秦始皇,現實的殘酷常令我們幻想
    我們常調侃「現實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複雜困難的生活,有時常使人處在鬱悶和壓抑中,想逃脫,卻又免不了被現實的種種殘酷所壓倒,只能默默地忍受生活中帶來的痛苦,在骨感的現實面前幻想顯得那麼美好卻縹緲。
  • 多感人的童話,如同現實美麗又殘酷
    步入社會後再看那些故事,只覺得美麗又殘酷。二《格林童話》是德國格林兄弟收集整理的,裡面有很多匪夷所思的恐怖故事。大名鼎鼎的《灰姑娘》,又名《辛德瑞拉》來自此書。小時候看感覺分外不好,腳非常痛。因為故事的後半段,舞會結束後,王子帶著灰姑娘掉落的金色舞鞋(非水晶鞋)出宮,表示誰能穿進這隻鞋,他就認作妻子。
  • 家養教育,狗的反映,《狗十三》就是「妥協」
    這是一個樸素的情節,卻引起了人們的深刻反思,一部殘酷的青春電影揭示了青春期的變化,從「倔強」到「妥協」,變成「必經之路」由每個孩子成長。由曹保平執導,由張雪迎、果靜林、智一桐等主演,是一部關於青少年成長的電影。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女孩從童年到成年的殘酷變化。12歲李玩住在一個不完整的房子裡,父母離異,和祖父母住在一起。
  • 成年人的笑兒,變了味道,再也沒有兒時的純真,只有虛偽討好
    可現在的自己呢,年齡越來越大,經歷越來越多,看懂了人與人之間的虛偽,經受了社會中的爾虞我詐,遭受了職場上下的打壓。為了生存,努力著,承受著,堅持著,有了家庭,有了事業,有了穩定的收入,但再也沒有兒時童真的笑兒,像小時候那麼簡單的快樂,已經無處尋找。現在大多數成年人都是我這個樣兒,為了生活違背了兒時的初心。自己已經偏離了預定軌道。
  • 石家莊西三莊學校:把環保理念融入學校教育
    石家莊西三莊學校重視對學生的「環保教育」,並將「環保教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持續開展「環保教育」課程,將環保知識和理念滲透到平時的教學活動中,並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西三莊學校通過學生們喜聞樂見並能親身接觸、體驗參與的教育形式,使學生明白環境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並深刻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使其從小樹立起強烈的環保意識。
  • 《熊出沒》中熊大熊二其實很虛偽,只是你們沒有留意罷了
    《熊出沒》中熊大熊二其實很虛偽,因為它們做過這四件事,只是你們沒有留意罷了!第一件虛偽的事不過在說熊大熊二做的這件虛偽的事之前,說一下這裡的一個穿幫鏡頭,就是熊二拿回來的蜂窩其實不是蜜蜂窩,而是黃蜂窩,又何來的蜂蜜呢?失去了樹洞之後,熊大熊二就開始砍樹造房子,而且一共造了四間,不是說是森林的保護者嗎?
  • 《小豬佩奇》是父母的動畫片,3大教育理念貫穿全劇!
    雖然動畫片低齡化,但簡單的故事中卻有一定的邏輯性,對小朋友也有教育意義。很多媽媽並不知道這是一部更適合家長觀看的動畫片。在《小豬佩奇》裡,沒有是非觀的灌輸,所有的教育都是通過對話和探討;沒有反面角色,用溫和無害的卡通形象教會孩子如何與人相處。《小豬佩奇》裡隱藏了很多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而且裡面的教育理念讓不點媽都自嘆不如。
  • 這13幅插畫諷刺了人類是有多麼的虛偽
    人類經歷了不斷的發展,才有了如今先進的技術和富足的生活,不過依然有很多地方存在一些非常基本的問題,比如技術落後,孩子沒能接受教育等問題。人類一直在面對著困境,只是我們生活在富足的日子裡,漸漸的忽略了許多真實存在的問題。而今天,么哥將帶來諷刺了現實社會中的虛偽一幕的13幅插畫。
  • 真相背後是殘酷社會現實!
    身為《貓和老鼠》動畫編劇和導演的威廉漢納和約瑟夫,其實是想藉此反應當時美國的一個社會現實,那就是種族歧視這個現象。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在二戰之後美國的種族歧視變得尤為嚴重,白人主義至上的想法幾乎佔據許多人思想,就連無數黑人國民也不列外。而為了抨擊這種不公平的社會現象,威廉和約瑟夫想到了利用當時大火的《貓和老鼠》來反應種族歧視的殘酷。
  • 宅男被貓娘萌化,催促自家貓咪快變身萌娘,現實卻很殘酷
    其中,我們現實接觸最多的就是貓了,因此貓娘就成了不少宅男的最愛。01宅男之貓咪變身很多人都愛養只貓咪當寵物玩,其實養貓並不僅僅是女生喜歡,不知何時養貓成了宅男的最愛,並且把貓咪照顧得特別好,並且神經兮兮的給貓咪扎頭花,穿裙子,戴假髮,甚至穿絲襪。
  • 馬雲與白巖松育兒理念不謀而合,想要娃變優秀,情商教育必不可少
    在當今這個重視情商教育的社會,如果孩子只有能力,而沒有「情商」的話,往往難出頭。 馬雲的育兒理念則是想要孩子變得更優秀,培養智商的同時,情商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 11個諷刺人虛偽現實的句子,有經歷的人才能看懂,引人深思
    五、社會現實告訴我們,沒有錢,不能穩固你的親情、愛情、更不能聯絡你的友情,這些如果單單靠嘴去說沒有錢其實也是很可笑的。八、殘酷的社會現實告訴我們,不管對任何人都不要毫無顧忌地說出自己的秘密,因為你每一次的傾吐,可能就會在以後的某個時刻,成為別人專門用來戳你軟肋的威脅。
  • 《虎媽貓爸》究竟在探討一種什麼樣的教育理念?哪些可以為己所用
    由佟大為飾演的貓爸,確確實實的女兒奴,比較認同「散養式」教育,自己從小也是這麼長大的,不想過多的強加給女兒太多,只要開心快樂就好。對於孩子的教育,夫妻倆各執己見,矛盾重重。雖然這是一部電視劇,但是裡面的很多矛盾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