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探秘所 | 你想知道的大熊貓知識,都在這裡

2020-09-05 看熊貓雜誌


大熊貓

黑白相間

憨態可掬

每一個動作都會引起人群的尖叫

是名副其實的

中國的「國寶」

我們都知道大熊貓

愛吃竹子、竹筍

愛睡覺

但除此之外

你對大熊貓的了解

還有多少

愛它就要多了解它

今天就讓小編帶領大家進入

熊貓大百科

讓我們更加的了解熊貓

讓我們對它的愛更加有質量

在生活中

我們有固定接觸的那麼一群人

有固定要做的那些事

也有會接觸的一些物品

會進行的一些活動

這些都是我們的

生活圈

那大熊貓的生活圈又是怎樣的呢?


大熊貓的生活圈

趣味小問答

Q:眾多的熊族親戚中,大熊貓和誰最親?

A:大熊貓和眼鏡熊最親。科學家研究兩者的基因,得出結論:大熊貓最早從熊族動物的共同祖先中獨立出來單獨進化,眼鏡熊第二個獨立進化,眼鏡熊和大熊貓的關係比其他熊近。

大熊貓吃什麼?

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是維持生命的重要元素。動物需要活動,就得補充鹽分,如果體內的鹽分不夠就會出現噁心、乏力的狀況。雖然不能像人類那樣到商店裡買鹽,但動物們也有它們補充鹽分的方式。

比如,牛羊等食草動物會舔舐泥土和巖石來攝入鹽分,猴子和狒狒等靈長類動物會抓同伴身上的汗液結晶的鹽粒,從汗液中獲取鹽分,食肉動物則會從獵物的血液中汲取鹽分。

大熊貓的祖先——始熊貓是食肉動物,以各種小動物為食,從它們的血液中獲取鹽分。但是隨著大熊貓開始以各種植物為食,它們就得吃其他食物以補充鹽分。這些補充的食物可分為植物性食物和動物性食物兩大類。

動物大比拼

屬性:奇蹄目

分布地:非洲

生活方式:群居

主食:草

屬性:食肉目

分布地:中國

生活方式:獨居

主食:竹類

根據相關統計,雖然這些食物在大熊貓的食譜中所佔的比例只有1%,但種類卻有50種以上,其中動物性食物有9種,富含包括氯化鈉在內的各種微量元素。

和所有熊科動物一樣,大熊貓為了生存,會抓住一切機會填飽肚子,補充身體所需的能量。由於長期吃素,大熊貓的靈敏程度、追蹤獵物的速度都不如其他猛獸,捕捉野生動物的難度較高。在缺乏竹子食用的情況下,它們往往會把目標鎖定在行動能力相對較弱的家畜身上——既然可以偷襲家畜,偶爾去吃幾次鐵鍋上的鹽分也就不奇怪了。

知識連結

Q:除了大熊貓,還有哪些動物幾乎只吃一類食物?

A:生活在非洲的白犀牛,因為嘴巴和牙齒的結構無法吃枝葉,只能啃食青草。

趣味小問答

01:大熊貓每天要吃多少 竹子?用多長時間?

野生大熊貓每天能吃掉12~15千克的竹子,圈養大 熊貓由於食物來源充足,每天的平均食量為20~30千克。成年大熊貓平均每天要用12~18個小時進食。

02:大熊貓一生都以竹子 為主食嗎?

年老的大熊貓由於牙齒不好,無法充分咀嚼竹子,所以在圈養環境下,飼養員會將竹葉加工成竹粉餵給老年大熊貓。

大熊貓吃素為什麼還會這麼胖?

如果你一看大熊貓圓滾滾的身材,就覺得它們是胖子,那可就大錯特錯了。科學研究發現,大熊貓的皮下脂肪其實不多,它們看上去胖主要是由於骨架大、肌肉多。通常來說,人類身體肥胖主要是因為攝入太多含有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高熱量食物, 如冰激凌、巧克力、油炸食品,同時運動量不夠所致,一句話——吃得多,動得少。

大熊貓每天的進食時間很長,食量又很大,通常情況下平均每天移動距離卻不超過500米。看起來,大熊貓的確符合成為「肥仔」的所有條件。然而,在大熊貓食譜中佔據重要地位的竹子,其實熱量很低。而且,雖然大熊貓以竹子為主食,但它們食肉動物的短腸道並不適合消化竹子。這樣一來,竹子中的營養轉化率就很低,大約17%。

趣味小問答

01:為什麼大熊貓的四肢很粗壯?

在歷史上,大熊貓最主要的天敵是劍齒虎、華南虎以及大群的豺和狼 ,大熊貓通常需要爬到樹上躲避危險。所以,它們進化出粗壯有力的四肢,可以帶動龐大身軀快速攀爬。

知識連結

Q:還有哪些動物看起來很胖?

A:成年河馬體重超過1噸,看上去就像個超大號水桶:軀幹龐大、骨骼粗大, 還有發達的肌肉和厚厚的皮膚,頭部、頸部和四肢都特別粗壯。我們都知道, 脂肪最大的作用是儲存熱量,可是河馬生活在炎熱的非洲,所以河馬雖然看起來很胖,但其實身體上的脂肪層很薄。

動物大比拼

屬性:食肉目

喜居環境:原始森林下的竹林

食性:竹子為主,搭配其他植物和肉類

共同特徵:體形大、肌肉多、脂肪少

屬性:偶蹄目

喜居環境:有蘆葦的河流、 湖泊、沼澤

食性:主要吃水草和陸生草本植物,食物短缺時偶爾吃肉

共同特徵:體形大、肌肉多、脂肪少

哪裡才是大熊貓心儀的居所?

物種選擇最合適自己生存的地方,並對周圍的一切加以利用從而方便自己生存的行為,被稱為「生境選擇」。不同的物種會根據自身特點,選擇不同的生存環境。

大熊貓的食物中有99%是竹子。由於竹子的營養價值很有限,同時竹子也有不同的生長規律,為了維持身體所需的能量,它們在不同的季節會在海拔高低不等的竹林間穿梭。

例如生活在秦嶺山系長青保護區的大熊貓,春天在海拔較低的巴山木竹竹林裡生活用餐,夏季則會到相對涼爽,海拔更高的秦嶺箭竹林裡尋找新鮮的竹筍。這種在不同海拔地域間遷徙的現象被稱為「攆筍」。

除了覓食,大熊貓在找尋伴侶和領地的過程中也需要遷徙,而且遷徙的距離通常較長。在遷徙的過程中,為了及時補充體力,大熊貓會儘量選擇從竹林裡穿過。對於大熊貓胖胖的身軀來說,過於密集的竹林顯然不方便穿行。

大熊貓最鍾愛的環境是原始的林地,如由高大喬木組成的密度適中的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亞高山針葉林都是大熊貓理想的棲息地。

選擇好適宜的生存環境後,大熊貓會在那裡生活。它的生活範圍通常有1~60平方千米。之所以會有如此大的差距,其中一個原因是它們會不斷遷徙,在不同的季節找尋不同種類的竹子。

知識連結

Q:除了大熊貓,還有哪些動物為了覓食而遷徙?

A:角馬生活在東非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保護區。每年6月,這裡進入旱季,水草變得稀少。此時,馬拉河對岸的馬賽馬拉草原正好是雨季。為了吃飽,角馬們會成群結隊地過河去享用鮮美的水草。到了10月,馬賽馬拉進入旱季,塞倫蓋蒂進入雨季,角馬們又會返回來。除了角馬,斑馬和羚羊也會遷徙。

趣味小問答

01:有沒有關於大熊貓遷徙路線的記載?

根據大熊貓身上的無線電項圈和安裝在林地中的紅外相機拍攝的情況分析,大熊貓「張想」從四川慄子坪自然保護區大洪山出發,到達108國道附近的擦羅鄉上裡村,隨後途經麂子坪 和紫馬跨,最後抵達冶勒自然保護區玉兒坪,實現了跨越種群和保護區的遷徙。

大熊貓的左鄰右舍都有誰?

金絲猴

金絲猴屬於仰鼻猴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因長有一對朝天的鼻孔而得名。全世界共有5種金絲猴,全部棲息在亞洲。其中,川金絲猴是最早發現的種類,也就是整個仰鼻猴屬的模式種。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川金絲猴棲息於海拔2000~3500米的亞高山針葉林。冬天,川金絲猴則來到海拔更低,相對溫暖的闊葉林和混交林中。川金絲猴過著幾隻到數百隻數量不等的群體生活。它們以各種植物的果實、枝葉、皮和芽為食,有時也會抓昆蟲補充蛋白質。川金絲猴不是食肉動物,也不吃竹子。從伴生關係上說,川金絲猴和大熊貓是沒有衝突的中立物種。

趣味小問答

01:大熊貓可以殺死豹子嗎?

食肉動物要殺死獵物或競爭者,主要靠犬齒給對方造成致命傷。大熊貓的犬齒較短,刺入的深度不夠,再加上本身並不好鬥,所以很難對大型食肉動物造成嚴重的傷害。但曾經有大熊貓打跑黑熊和豹子的記錄。

小熊貓

小熊貓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主要棲息於中國南部、緬甸、印度、尼泊爾、不丹等。根據2020年2月的最新研究結果,小熊貓以雅魯藏布江為界,可分為「中華小熊貓」和「喜馬拉雅小熊貓」兩個獨立種。其中中華小熊貓在四川有分布,和大熊貓是伴生動物。和大熊貓一樣,小熊貓的前腳上的籽骨也特化成了「偽拇指」。之所以會有如此相似的結構,是因為它們同樣喜歡吃竹筍和竹葉,需要抓握竹子。從這點上說,小熊貓和大熊貓屬於趨同進化。

知識連結

Q:大熊貓的鄰裡關係如何?

A:大熊貓和鄰居們的關係主要分三種。食肉動物會攻擊幼年大熊貓和病弱的成年大熊貓,屬於需要提防的威脅物種。野豬、羚牛等動物會和大熊貓搶竹子,破壞大熊貓喜歡的喬木,屬於生存競爭關係。川金絲猴、小麝、鬣羚、斑羚和大熊貓沒有任何衝突,是和睦相處的好鄰居。

大熊貓的前世今生

通常情況下,大熊貓每天的平均移動距離只有300~500米。事實證明,大熊貓的這些改變是非常必要的。跟它們同時期的很多大型動物,例如劍齒虎、劍齒象、巨貘等都因為無法及時作出改變而滅絕。

知識連結

Q:除了大熊貓,還有哪些動物靠著少活動來保存體能?

A:生活在南美洲的樹懶、生活在澳大利亞的考拉。

為什麼說大熊貓是「早產兒」?

大熊貓幼崽剛出生時平均體重只有100克,看上去就像一隻長毛的小老鼠。而且大熊貓幼崽剛出生時內臟發育也不完全,甚至沒辦法維持體溫和自主排便。科學家認為,這種現象是由於大熊貓幼崽的胚胎延遲著床造成的。

所謂「著床」,簡單來說就是胎生哺乳動物的胚胎進入母體子宮內膜的情況。進入子宮內膜的胚胎會和母體的血管相連,通過吸收血液中的營養逐漸發育出胎盤、臍帶,以及新生兒身體的各個部分。從著床的那一刻起,胎兒就開始吸收母親體內的營養。

研究發現,大熊貓的孕期平均為60~200天。大熊貓胎兒在產前一個月左右才會著床,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導致大熊貓胎兒無法充分吸收母體的營養,還沒發育成熟就來到世間。

不讓幼崽儘快著床吸收營養,並非大熊貓媽媽不顧忌後代的健康,反倒是為了更好地繁衍而形成的進化策略。自然界的生存條件惡劣,具有太多不確定性,這使得野生動物逐漸演化出了「斤斤計較」 的生存策略。具體來講,由於環境因素的影響,大熊貓媽媽無法時刻都得到充足的營養,為了確保在幼崽出生後自己能及時恢復體力照顧孩子,在懷孕期就不能過量消耗。

知識連結

Q:大象體形大,又是群居動物,為什麼它們的幼崽也是出生不久就能站立行走?

A:大象的食量很大,每天要走很遠的距離才能吃飽。幼崽如果不能很快站立行走就會被餓死。

趣味小問答

01:大熊貓寶寶出生後如何生長?

大熊貓寶寶出生1~2周後, 長黑毛的地方開始變深。一個月左右慢慢長出黑色的耳朵、 眼眶、腿和肩帶,變得更像媽媽了;6~8周大時,大熊貓幼崽開始睜眼看世界並長牙。3個月的時候,大熊貓幼崽開始有爬行能力。6個月的時候,大熊貓幼崽長齊乳牙,開始吃竹筍。

大熊貓如何找尋伴侶 ?

在野外,大熊貓通常5歲半到7歲半達到性成熟,也就是到了可以 「婚配」的年齡。大熊貓每年只發情一 次,時間為3月到5月。在這段時間內,成年的雌性大熊貓身體會散發出發情期特有的氣味,叫聲也和平時不一樣。聞到氣味和聽到聲音的成年雄性大熊貓就會趕過來。

等到雄性大熊貓聚集到一定數量, 雌性大熊貓就爬上樹準備看好戲。此時,雄性大熊貓的表演就開始了。與情敵競爭又分成兩個部分。野生動物生存不易,深諳「以小博大」的道理, 大熊貓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它們首先會發出類似狗的吠叫聲,並儘量提高嗓門兒。這一方面是警告周圍的雄性夥伴,另一方面也是向心儀對象證明自己:看,我的叫聲多麼洪亮,我的身體多麼強壯。

圈養大熊貓找伴侶,飼養員首先要查閱「大熊貓譜系表」。「大熊貓譜系表」誕生於1991年,此後又被不斷完善。這是圈養大熊貓的身份檔案,上面記錄著所有圈養大熊貓的姓名、編號、出生時間、出生地點、父母情況等信息。科研人員根據這個表上的信息,在發情期來臨前就為每隻適齡大熊貓選擇相親對象,原則是血緣關係越遠越好。科研人員選擇好後會先安排雙方隔著籠子交流,確認雙方都接受對方後才會打開籠門,讓彼此親密接觸。

知識連結

Q:自然界有沒有雌性動物為了爭奪雄性動物而發生打鬥的情況?

A:由於盜獵羚羊角導致雄性賽加羚羊數量稀少,雌性賽加羚羊之間會為了爭奪配偶而開戰。

趣味小問答

01:大熊貓會從一而終嗎?

在野外,雌性大熊貓為了增加生育的可能,在發情期內通常都會選擇幾個伴侶。這也有利於雄性大熊貓傳播自己的基因。

揭秘大熊貓的

「衣食住行」與「前世今生」

感受神奇生命

傳播大熊貓文化

你想知道的大熊貓知識

都在這裡

《看熊貓》雜誌郵政發行渠道正式開通,歡迎大家到郵局訂購~



(本文內容摘選自《熊貓大百科》)

相關焦點

  • 自然探秘所 | 別想啦,熊家是你養不起的小可愛
    從視頻中這個角度看,無論是形狀還是毛色都跟大熊貓十分相似。其實視頻中的這隻「熊貓」是一隻用自然染料染過色的松獅犬,並不是真正的熊貓。接下來,就讓我們進入:你不知道的大熊貓Q&A其實類似的行為在小朋友當中也會出現,當媽媽的都知道,有些孩子在兩三歲或者一兩歲的時候,睡覺喜歡含奶嘴,或者是啃手,時間久了就養成了這種行為,這就是一種依賴行為。Q:出現這種不太好的行為,該怎麼去糾正呢?
  • 探秘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如何留下最後的庇護所
    2016年12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次會議審議通過《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一場由國家主導,關於大熊貓及其棲息地最高級別的保護就此拉開序幕。在這裡,受到保護的不只是大熊貓保護好野生大熊貓最後的庇護所,是建立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初衷。
  • 【視頻】關於貴陽黔靈山公園大熊貓 你想知道的都在這了
    一時間,整個貴陽城炸了鍋,「準備早起排隊去看熊貓了」「我家大寶激動的不行」「萌我一臉」……  隨著大熊貓開館時間的臨近,相信很多網友都想提前「做一下功課」,好給去觀看的親朋好友們「顯擺」一番,別急,本網記者已替你「打探」完畢。
  • 自然探秘所 | 你不知道的爬行動物世界
    你見過行動緩慢的烏龜,無論是大型動物還是小型動物,都是蛇類的攝食對象。蛇類有時能一口將獵物吞進肚子裡,因為它們都有一個可以張得很大的嘴巴。事實上,蛇的下頜與頭骨是分離的,且左右下頜骨之間由彈性韌帶相連,所以它的嘴巴可以張得大大的。
  • 想給大熊貓起名字?你得先知道這些「大熊貓天團」的名字都從何而來
    給玩偶起名,給寵物起名……  如果讓你給大熊貓幼仔起名,  你準備怎麼起?  6月23日,重慶動物園大熊貓「蘭香」和「莽仔」分別產下了兩對雙胞胎幼仔,其中「蘭香」產下的雙胞胎均為雄性,「莽仔」產下的雙胞胎則是一對「姐妹花」。兩隻大熊貓在同日產下雙胞胎,這在重慶動物園近60年的大熊貓圈養史上尚屬首例。
  • 自然探秘所 | 探秘動物世界的「動物之最」
    它們有尖牙利齒,前牙呈樹葉狀,和植食性恐龍的牙很像,但後牙卻和肉食性恐龍的牙很相似,都長得像槽一樣 ,這一特徵表明始盜龍很可能既吃植物又吃肉。這些聲音並不是它們胡亂發出的,每一種都有不同的含義,有的表示進攻,有的表示停止,有的表示撤退......
  • 戴上口罩走進自然 小記者們探秘鷺鳥
    「廣佛小記者環保行」之鷺鳥探秘活動參與者合影。在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到來之際,由廣州日報與佛山市生態環境局聯合舉辦的「廣佛小記者環保行」之鷺鳥探秘活動在昨日正式舉行,通過「廣佛頭條」徵集到的11組小記者家庭共30人,一起走進禪城南莊綠島湖鷺鳥觀測基地,探秘隱藏在城市中的「鷺鳥天堂」。
  • 養大熊貓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這些問題在直播節目中都能找到答案,咪咕將帶領觀眾深入了解大熊貓基地中所有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從鏟屎官、月嫂、月老到廚師、醫生等,用直播鏡頭以獨家視角開啟妙趣橫生的大熊貓基地揭秘之旅。直播中也有可能會記錄下熊貓戀愛、產仔、拓展訓練的全過程,並配以專家角度權威解讀熊貓寶寶的日常生活,為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沉浸式觀看體驗。
  • 「圓滾滾」入住新家啦~關於它們,你想知道的一切都在這裡…
    今天,大熊貓邁巖組合來到河南的消息引爆了欒川多個本地群。一大早,小夥子王偉就帶著女朋友來到了欒川竹海野生動物園,一睹大熊貓靈巖和邁邁的風採。到了新家後,邁邁遲遲不願回內圈休息,不論飼養員彭渤鈞怎麼用胡蘿蔔,竹筍引誘它,邁邁都無動於衷。終於在臨近中午時,邁邁在自己的籠舍裡睡著了。和邁巖一樣,這也是飼養員彭渤鈞第一次來欒川。
  • 大熊貓90%以上的食物都是竹子,你知道大熊貓屬於什麼目動物嗎?
    大熊貓90%以上的食物都是竹子,你知道大熊貓屬於什麼目動物嗎?時間:2020-04-26 00:0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熊貓90%以上的食物都是竹子,你知道大熊貓屬於什麼目動物嗎? 大熊貓90%以上的食物都是竹子,你知道大熊貓屬於什麼目動物嗎?
  • 地球日 | 你知道什麼是「大熊貓的味道」嗎?
    比如在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曾經有戶外愛好者和保護區的工作人員爭得面紅耳赤——他們無論如何也不相信這個地方生活著大熊貓,覺得所有和大熊貓有關的宣傳都是為了哄人來旅遊的騙局。在大熊貓數量最多的大窩凼,幾個戶外愛好者帶著一臉不屑甚至惱怒和保護區員工爭論起來——你們說有這裡百十來只野生大熊貓,我一隻也看不到啊!
  • 學習中國畫所要了解的一些知識,全在這裡,你都知道嗎?
    學習中國畫說難不難,但是也不容易,僅僅是執筆的方法,有好多人就哪錯了,他和現在的執筆方法是有區別的,你都知道嗎?中國畫的執筆首先就是枕腕,把左手掌平墊於右手肘下,力量集中在手指上的作畫姿勢。枕腕法不能很好地運用手腕的力量,而且執筆手的活動範圍很小,所以要儘量少用此法。
  • 自然探秘所 | 你知道嗎?大猩猩和黑猩猩是不同的哦
    趣 聞 我們知道這些聲音都有含意。例如:不滿意時發出喃喃抱怨和哼哼訴苦聲,當小猩猩掉隊時發出尖顫聲等等。最有趣的是大猩猩的著名「擊胸」現象。大雄猩猩的「擊胸」過程是由九個截然可分的動作和一連串的號唬喊聲組成,顯然這是起著模仿與通訊的作用。
  • 如何為野生大熊貓留下最後的庇護所
    【生態聚焦·探秘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光明日報記者 張蕾 周洪雙 李曉東 通訊員 龍婷婷大熊貓,一種至少生存在地球上800萬年的物種,數十萬年前曾遍布我國,足跡北達北京周口店,南抵越南、緬甸邊境。臥龍,大熊貓監測與保護的領跑者1978年,全球首個大熊貓野外生態觀測站「五一棚」在四川臥龍建立,此後,眾多身影從這裡出發,將大熊貓保護研究的薪火擴散至大熊貓分布的所有區域。
  • 大熊貓也有冷知識
    大熊貓憨態可掬,地球人都稀罕,關於大熊貓的知識也是鋪天蓋地,但你知道嗎? 陝西大熊貓與四川大熊貓不一樣我國至今保留有2000年前,大熊貓在華中、華南、西南、西北等地區多個省(市)活動的痕跡與記載。其中秦嶺山系的大熊貓與其他山系的大熊貓隔離時間較久,在外形和行為上已經有所區別,從外觀上來看,秦嶺大熊貓鼻吻較短,頭部更圓。
  • 你真的知道怎麼玩轉上海野生動物園嗎?最全指南在這裡!
    這裡有華東地區最大的非洲象種群,展區結合了非洲風情元素,12頭非洲象快樂地生活在這裡,它們常常組團「 大熊貓館 下一站你可以去大熊貓館,作為上野最受歡迎的打卡點,大熊貓館一直人氣爆棚,萌萌噠國寶大熊貓組團賣萌,圈粉無數。
  • 《自然傳奇》10月5日—10月10日預告:探秘自然
    《自然傳奇》10月5日—10月10日預告:探秘自然 原標題: 《探秘自然—狂野亞洲》播出時間:2015年10月6日19:51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大陸。豐富的文化傳統就如同它的地形一樣複雜多樣。
  • WEGO海洋公園,在這裡可以短距離的探秘海中動物的生活
    為您原創編輯旅遊類文章,希望您能喜歡大海,生命的發源地,每每想起大海都會被她美麗的景色所感動。海洋中更是有著遠超於陸地的生物數量,這些生物有的可愛迷人,有的也讓人心生畏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平時不能看到的生物有著什麼樣的姿態吧。
  • 大熊貓為什麼喜歡吃竹子,你知道嗎?
    別說我憨,有時我也很頑皮呢在動物園,小朋友們都很喜歡看大熊貓。每每看到大熊貓胖乎乎的身軀,邁著內八字慢吞吞地行走,一副憨態可掬的樣子,就讓人忍俊不禁。媽媽繼續說道:"你有所不知,其實啊,大熊貓的祖先原本是食肉動物,但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經歷了冰川導致的氣候突變,大熊貓大部被滅亡,只有少數殘存在我國的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那些地區除了生長著大量竹子外,卻很難有供大熊貓捕捉的活的獵物,大熊貓不得不逐漸改變食性,才能生存下去,於是從最初食肉,經過進化後主要吃竹子了。"哦,原來是這樣!",小明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