猞猁是狼的天敵?這個說法顯然是個謠言。因為天敵的定義為動物A主要危害或者捕食動物B,那麼我們說A是B的天敵。而在自然界中,猞猁和狼都是兇猛的食肉動物,它們各自都有相對固定的獵物,且獵物中都不包含對方,因此,說猞猁是狼的天敵是錯誤的。
但是,任何的事情都不會「空穴來風」,那麼,猞猁是狼天敵的「風」是怎麼來的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猞猁與狼的交集
猞猁是一種中型貓科動物,它最大的特點就是耳朵上那兩個酷似「天線」的毛簇,與大多數的貓科動物一樣,猞猁也是喜歡獨居的動物,同樣有著晝伏夜出的習性。猞猁對棲息地沒有挑剔,因此,無論是高原、平原、森林還是半荒漠地帶都有它們的身影,但是從猞猁總的分布來看,猞猁還是比較喜歡寒帶、亞寒帶地區的。
猞猁是猞猁屬下所有動物的總稱,而猞猁屬下一共有四種猞猁,它們分別是:歐亞猞猁、西班牙猞猁、加拿大猞猁以及短尾貓。其中,西班牙猞猁是最瀕危的貓科動物之一,它們擅長爬樹,白天通常會躲在大樹上休息,鮮有與狼交手的機會。加拿大猞猁的棲息環境與北美灰狼有一定的重合,而北美灰狼下的許多亞種都是大體型的灰狼,所以加拿大猞猁在原生環境下與灰狼也很少會有交集。而生活在北美的短尾貓與加拿大猞猁也是一樣的,它們也很少與大型的灰狼有交集。
因此,從表面上看,能與狼有交集的就剩下了歐亞猞猁了。
歐亞猞猁是四種猞猁中平均體型最大的,它一共有7個不同的亞種分化,它們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的北溫帶寒帶地區,同樣也是一種喜寒動物。歐亞猞猁的平常體長在1.2米左右,體重平均在25公斤左右,是一種中型貓科動物。
從能力上看,歐亞猞猁除了擅長爬樹、遊泳外,還有著很強的耐飢餓能力,它可以潛伏在隱蔽處等待獵物長達幾天之久,也可以不間斷的奔襲十幾公裡。歐亞猞猁的生性謹慎,一旦遇到大型的貓科動物,它會第一時間的上樹躲避。
歐亞猞猁的主要獵物以嚙齒類動物、鳥類以及野兔為主,在食物匱乏的時期它也會捕殺鹿、狍子等中型的有蹄類動物。最主要的是它的棲息環境與歐亞狼高度重合,因此,兩者的衝突也時有發生。這也就是「猞猁是狼天敵」的說法的「風」的由來。
歐亞猞猁真的能捕殺狼嗎?
上面我們說了,歐亞猞猁與歐亞狼在分布上幾乎是重合的,而歐亞狼的平均體長在1.3米左右,體重平均在40公斤左右,與歐亞猞猁大一點的個體體型非常接近,而理論上,貓科動物在同體型動物中,戰鬥力往往會有一定的優勢。所以,從體型上看,歐亞猞猁是有獵殺歐亞狼的可能性的。
而且根據生物學家的野外觀察看,在過去的20年裡,就至少有15起歐亞猞猁殺死歐亞狼的事件,不過在這些事件中,70%的都是成年歐亞猞猁個體殺死狼的幼崽,而猞猁殺死成年個體狼僅有5次,其中4次雌性灰狼(懷孕的居多),1次為雄性灰狼。當然這些事件都是在狼落單時發生的,比較狼是一種高度群居的動物,很少會有落單的機會。這也是20年內才僅有15起猞猁殺狼事件的原因。
在歐亞猞猁的生存空間中,它不僅會對落單的狼下手,其他的像狐狸這種食肉動物也會遭到猞猁的捕殺,而猞猁的這種行為並不是為了捕獵,而是為了減少同生態位中的競爭者。根據猞猁捕殺其他食肉動物的時間看,大都集中在每年的2-4月份,而這個時間段內恰好是猞猁的交配期,因此,猞猁的這種捕殺其他食肉動物行為,也有儘可能清除自己幼崽威脅的成分在。
總結
總的來說,猞猁確實有殺死狼的能力,但是也大都是狼的幼崽和懷孕的母狼,而且從20年內就15起左右的捕殺頻率看,說猞猁是狼的天敵確實有點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