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狼成長三大威脅:遭父母遺棄,被猞猁捕殺,被有蹄動物傷害

2021-01-08 動物志

儘管動物學家已經對狼進行了大量研究,但5個月內狼幼仔的死亡率及死亡原因一直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被世界頂級灰狼專家梅奇稱之為"有關狼的生物學特徵最大也是唯一的疑團"。現在,白俄羅斯科學院的瓦迪姆·西多羅維奇教授經過大量的野外調查研究,已經初步解開了這一疑團。瓦迪姆先生和其妻子、同事們二十幾年如一日地在白俄羅斯森林中搜尋狼窩,見過很多狼幼仔,有剛出生的,也有比較大的,包括一些已死去或垂死的幼仔。2014年以來,他們又架設了大量紅外相機,拍攝到了很多珍貴的影像資料。

那麼,到底有哪些因素會導致幼狼死亡呢?

很多幼狼的死是狼爸狼媽的錯

有些幼狼的死,本就是被父母在搬家的時候故意遺棄的。動物學家發現過八次被遺棄的幼狼,其中有五次是一隻,兩次是兩隻,一次是三隻。通常,這種故意遺棄幼仔的做法,發生在狼媽一胎生很多仔的情況下。八次遺棄中有兩次情況不明,其餘六次有五次都是狼媽一胎生了七隻以上幼仔。看來,孩子生的多了狼爸狼媽都不那麼在意了,或者是說撫養的壓力過大,狼媽不得不有所取捨。下圖為被父母遺棄的幼狼。

不光是剛出生沒幾天的幼狼,甚至幾個月大的幼狼有時也會被父母遺棄。2013年中夏和晚夏,動物學家看到過好多次這樣的事。下圖中這個可憐的小傢伙可能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被父母遺棄了。

還有一種情況是狼爸狼媽間接造成了幼狼死亡。當一個狼群裡有多隻狼媽懷孕生子,狼媽之間會互相偷對方的幼仔,她們不會把幼仔全偷走,而是每次偷1-3隻。由於狼媽不會同步生產,偷幼仔就會導致一窩幼狼分屬兩個不同的年齡。研究人員觀察了160個狼窩,發現過6個這樣的"混合窩",裡邊的小幼仔和大幼仔分別有3隻和4隻、4隻和1隻、5隻和1隻、3隻和2隻、7隻和1隻、5隻和4隻。如果大、小幼仔差的過大,大幼仔會欺負小幼仔,有時甚至會導致小幼仔死亡。研究人員發現過兩次這種情況,有一次窩裡有2隻還活著的小幼仔、2隻已經死了的小幼仔和4隻活著的大幼仔;另一次是窩裡有3隻還活著的小幼仔、2隻已經死了的小幼仔和4隻活著的大幼仔。下圖為狼窩中已經死了的小幼仔,慘遭兄弟們踩踏。

我們注意到,當狼媽生的幼仔多的時候,幼仔成活率會顯著下降。據觀察,如果狼媽有9-12隻幼仔,到7月份可能只剩下2-4隻了;如果狼媽在5月中旬就只有1-4隻幼仔,那麼到冬天其中多數幼仔可能都還活著。

根據動物學家的評估,總的來說,幼狼從出生到第一個冬天(此時它們約半歲左右)的死亡有10-20%是狼爸狼媽的故意或過失造成的。

歐亞猞猁成為幼狼最大的殺手

幼狼最主要的死因是歐亞猞猁尤其是成年雄猞猁的捕殺。研究者發現猞猁殺死幼狼非常頻繁,在納利博基森林,有三窩兩月齡以內的幼狼被猞猁殺死,還有三窩非常疑似被猞猁殺死。研究者還發現8隻2-11個月大的狼仔被猞猁殺死。多數成年雄猞猁會刻意地搜捕狼仔。在納利博基森林,猞猁密度為每百平方千米2隻以上,甚至可達6隻;這裡的狼仔至少一半被猞猁殺死了。下圖為猞猁殺死的小狼。

2017年5月,一隻雄猞猁殺死了一窩幼狼。下圖為狼爸狼媽在看窩。

第二天早上,一隻雄猞猁進了狼窩,咬死了整窩幼狼,並在行兇後迅速撤離了。

動物學家記錄到了一個令他們格外印象深刻的例子,2017年4月,有一群由三隻懷孕雌狼和2隻雄狼組成的狼群生產了三胎幼仔。在兩周的時間裡,這三胎幼仔全部被一隻大雄猞猁殺死。通過相機拍攝的照片,研究人員清晰地看到雄猞猁在狼窩附近出沒。其中有一次狼媽就守在狼窩邊,但當她發現猞猁時,她卻逃走了,任由猞猁殺死幼仔。

下圖為2017年5月6日拍攝,狼媽媽在看護狼窩。

忽然間,一隻雄猞猁出現在狼窩附近,狼媽媽自知不敵,迅速逃走了,一窩幼狼全部被殺死。

當狼爸狼媽外出覓食或進行其他必要活動的時候,赤狐、狗獾、貉、金雕和白尾雕都有能力殺死兩個月以內的幼狼。動物學家沒有觀察到相應例子,但有名經驗豐富的狼仔獵人曾見到一隻很可能是被赤狐殺死的狼仔。可能就是這個原因,狼爸狼媽要把狼窩附近的赤狐趕盡殺絕。在拉脫維亞,金雕捕殺幼狼已經見於報導。

有蹄動物消滅幼狼,等於提前解決了未來的最大天敵

幼狼死亡率的第三大來源是被野生有蹄動物殺死。根據動物學家和幼狼搜捕者的調查,這並不罕見。有兩次發現了野豬殺死的幼狼殘骸,野豬不但殺了幼狼,還吃掉了一部分。還曾發現過兩次狍子殺死幼狼。有三次在狼窩附近發現了駝鹿的新鮮腳印,通過痕跡判斷,駝鹿想將幼狼踩死,幼狼逃進了茂密的草叢裡。現場未發現幼狼屍體,但如果它們被駝鹿追上則必死無疑。下圖為納利博基森林的駝鹿,作為體型最大的鹿類,駝鹿可不易對付。

馬鹿追殺幼狼也曾被觀察到兩次,有一次三隻狼仔被殺。有一窩兩個月大左右的幼狼,在森林邊緣的草地上被一群野牛踩死。下圖為納利博基森林的雄馬鹿,雄馬鹿體型大,攻擊性強。

研究人員估計,在白俄羅斯,野生有蹄動物殺死的幼狼佔半歲以內死亡總數的10%。隨著當地有蹄動物數量越來越豐富,達到了每平方千米15-20隻(狍子不計入),可能有四分之一的幼狼會在半歲以內被有蹄動物殺死。若考慮到野牛數量很少,而狍子身小體弱,殺死幼狼的主要兇手應該是成年雄馬鹿和兩性別的成年駝鹿。

團結協作的狼群是歐洲最強大的掠食者,能捕食包括野牛、駝鹿在內的一切有蹄動物。大型有蹄動物攻擊並殺死幼狼的主要動機可能將未來的最大天敵消滅在萌芽中。

動物志之前曾與各位讀者分享過白俄羅斯狼和歐亞猞猁的一些內容,發現很多讀者對此很感興趣,現在將這份很有價值的幼狼死因調查報告分享給大家。以上就是導致幼狼死亡的三大原因,都是自然原因。那麼,人為原因又將如何影響幼仔的生存與死亡呢?請大家持續關注動物志。

相關閱讀:狼殺猞猁只是傳說,動物學家實拍老猞猁戰勝成年雄狼!狼走獾來,猞猁去哪裡安家?森林裡到處都是猞猁,狼去哪裡生寶寶?

相關焦點

  • 幼狼死亡率高達96%,狼為了對付猞猁只好拼了,集合成大群……
    前面動物志講到了導致幼狼死亡的三大元兇:父母故意遺棄、猞猁捕殺和有蹄動物傷害,詳情見文末連結或關注動物志閱讀。那麼,幼狼面臨的其他威脅有哪些呢?幼狼死亡的其他原因:疾病和人類梨形蟲病。經常換窩,會導致狼爸狼媽遺棄幼狼的機率增大;而搬家距離越遠,狼爸狼媽來回叼著運送幼狼的成本越高,幼狼越有可能遭到遺棄。下圖為狼爸狼媽準備搬家。人類涉足狼窩附近也會降低幼狼存活率。可能就是因為狼爸狼媽會因畏懼人類而搬家,而搬家過程中易發生遺棄。
  • 猞猁能大肆捕殺狼幼崽,竟與狼父母的「不負責任」有關?
    ,雄猞猁通過圈領地來防止其他雄性猞猁的入侵,通過捕殺生境內的狼來消除幼崽的潛在威脅。為何猞猁能大肆捕殺狼幼崽?猞猁能捕殺狼幼崽,甚至是能捕殺小型的成年狼都不奇怪,但它能如此大規模的捕殺狼幼崽,卻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按理說以狼群的組織結構來看,守護幼崽的安全是沒有問題的,狼群裡面的頭狼、次狼、亞成年狼均能為幼崽提供保護,理論上猞猁沒有可乘之機,可現實卻非我們想像得那樣,必然有更深層次的原因,經科學家們研究之後發現,與狼父母的「不負責任」有關。
  • 狼見了都要繞道走,猞猁是狼的天敵嗎?大多數幼狼死亡與猞猁有關
    狼無論從體型還是重量上都要比猞猁大許多,再加上狼又是群居動物,它們的捕食對象都比猞猁大很多,狼群可以捕食鹿,狍子,甚至野豬和亞成年棕熊都在它們的食譜之上。而猞猁的食物則相對單一,它們最主要的時候是兔子,有時候也捕食小型有蹄類動物。猞猁和狼的矛盾根源狼和猞猁的生活空間往往是重疊的。
  • 闢謠:猞猁真的是狼的天敵?能捕殺並不意味著能成為天敵
    歐亞猞猁的主要獵物以嚙齒類動物、鳥類以及野兔為主,在食物匱乏的時期它也會捕殺鹿、狍子等中型的有蹄類動物。最主要的是它的棲息環境與歐亞狼高度重合,因此,兩者的衝突也時有發生。這也就是「猞猁是狼天敵」的說法的「風」的由來。歐亞猞猁真的能捕殺狼嗎?
  • 高效的「屠狼機器」!歐亞大猞猁,長期打壓狼群的發展
    在三種猞猁裡面,歐亞猞猁是體型最大的,戰鬥力也是最強的,成年個體體重範圍在18-30千克之間,以多種植食性動物為食,雖然最喜歡的獵物是兔子,但較大的歐亞猞猁也能捕食些體型較大的有蹄類動物。,在每年的冬季,狼多以群體活動,它們合作捕獲一些體型較大的有蹄類動物;而到了4-9月份,即溫暖季,森林中有著數量較為豐富的小型獵物,獨狼也能很好地完成狩獵,所以在這個季節裡面,獨狼的數量甚至超過了群居狼的數量,這就為後面猞猁殺狼提供了先決條件。
  • 高效的「屠狼機器」!歐亞大猞猁,長期打壓狼群的發展
    在三種猞猁裡面,歐亞猞猁是體型最大的,戰鬥力也是最強的,成年個體體重範圍在18-30千克之間,以多種植食性動物為食,雖然最喜歡的獵物是兔子,但較大的歐亞猞猁也能捕食些體型較大的有蹄類動物。>,在每年的冬季,狼多以群體活動,它們合作捕獲一些體型較大的有蹄類動物;而到了4-9月份,即溫暖季,森林中有著數量較為豐富的小型獵物,獨狼也能很好地完成狩獵,所以在這個季節裡面,獨狼的數量甚至超過了群居狼的數量,這就為後面猞猁殺狼提供了先決條件。
  • 無虎豹下已成王,敢主動獵殺狼的猞猁,在森林裡究竟有多恐怖?
    「戰力天花板」,而且常常越級打怪,捕殺比自己體型大很多的動物,即使在歐洲橫行的狼,見了猞猁都要叫大哥。,歐洲狼會成為歐亞猞猁的捕殺對象。、狼幼崽來抑制生境內狼群的發展,從而為幼崽的成長提供一個較為安全的環境。
  • 體型雖小,卻成「屠狼高手」,歐亞猞猁成了新晉的「森林之王」
    在納利波基森林中,有一種叫猞猁的貓科動物,在溫暖季節時,專門屠殺幼狼和獨狼,其中在2017年的時候,猞猁屠殺狼幼崽的死亡率高達96%,這個數據相當的可怕,而且猞猁在納利波基森林中對狼群的捕殺還在停滯不前。
  • 貓科、犬科與鼬科動物之間的較量,漁貂殺猞猁,猞猁殺狼
    猞猁會直接捕殺狼,這點已經是毋庸置疑的了,尤其是成年雄性大猞猁,更是會定期捕殺同域下的狼,其中幼狼、懷孕的母狼、孤狼是主要的捕殺目標。人們發現,在猞猁數量比較多的區域裡面,狼幼崽的死亡率很高,幾乎達到了40%-50%,甚至是90%,然而猞猁的幼崽存活率幾乎是狼的3-5倍。
  • 貓科、犬科與鼬科動物之間的較量,漁貂殺猞猁,猞猁殺狼
    一直以來,猞猁在人們心中都是一個比較弱勢的動物,它們會利用裝死或者爬樹來躲避危險,尤其是遇到狼的時候,猞猁更是落荒而逃,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子嗎?白俄羅斯科學院的研究者們發現,事實剛好反過來,在該地區生活的猞猁,會捕殺多種具有競爭性和威脅性的犬科動物。
  • 被稱為高效「屠狼機器」的猞猁,究竟有多兇猛?
    但是猞猁也明白,即使是再強壯的猞猁,遇到強壯的狼時都有可能被狼獵殺,所以它們一般不會獵殺成年狼,除非對方受傷或者懷孕的母狼。一般情況下,猞猁會經常光顧狼的巢穴,消滅狼的幼崽。,所以這裡的生態鏈較為完整,其中就有猞猁和狼的存在。
  • 猞猁能打贏狼嗎?在白俄羅斯一森林裡,歐亞猞猁大殺四方
    世界上被稱為猞猁的貓科動物有三種,分別是歐亞猞猁、加拿大猞猁和伊比利亞猞猁,短尾貓雖然屬於猞猁屬,但是在叫法上,人們通常不會將其說成是猞猁。 在猞猁屬四種動物裡面,歐亞猞猁是最大的,戰鬥力也是最強悍的,所以說如果有哪一種猞猁能與狼一較高下的話,那最有可能的就是歐亞猞猁了。
  • 動物的種間競爭,大到東北虎捕殺狼群,小到土撥鼠掐死地松鼠
    基於食性分析,淺談二者的競爭度俄羅斯遠東地區,不止生活著東北虎與灰狼這兩種捕食者,同時也生活著不少的棕熊、黑熊、遠東豹,及歐亞猞猁等,但嚴格來說,只有灰狼與老虎的競爭程度最大,基於食性分析,熊類屬於雜食動物,算不得當地有蹄類動物的主要捕食者;歐亞猞猁體型與虎狼相差太多,它的主要食物也多以野兔、小型嚙齒類居多,與老虎構不成太大的競爭
  • 動物的種間競爭,大到東北虎捕殺狼群,小到土撥鼠掐死地松鼠
    基於食性分析,淺談二者的競爭度俄羅斯遠東地區,不止生活著東北虎與灰狼這兩種捕食者,同時也生活著不少的棕熊、黑熊、遠東豹,及歐亞猞猁等,但嚴格來說,只有灰狼與老虎的競爭程度最大,基於食性分析,熊類屬於雜食動物,算不得當地有蹄類動物的主要捕食者;歐亞猞猁體型與虎狼相差太多,它的主要食物也多以野兔、小型嚙齒類居多,與老虎構不成太大的競爭;遠東豹的食性及獵物喜好雖然與東北虎接近
  • 偷入狼穴殺死幼狼,單挑雄狼也不在話下,猞猁究竟有多恐怖?
    儘管如此,有一種貓科動物依然與犬科動物中的狼扯上了關係,而且它們還可以大膽到主動去獵殺狼。上面說了,猞猁主要捕食兔子、野鼠等小型動物,但其實它們很不安分,有時還會去襲擊一些較大動物比如狍子,麝鹿的幼崽。
  • 為什麼引得野牛 赤鹿 狼和猞猁頻頻光顧?
    主要有三夥動物修建了森林小廣場。第一夥是赤鹿、駝鹿和野牛等大型有蹄動物,它們會用蹄子踩踏或用身體壓平地表的植被,以創建出一塊蚊子、蒼蠅比較少的區域,這樣飽受蚊蟲之苦的它們可以在這裡好好休息並梳理自己的毛。第二夥是狗獾和赤狐等穴居食肉動物。它們喜歡挖洞,並在洞中生產、哺育幼仔,以躲避狼、猞猁等更高級掠食動物的傷害。
  • 拋開數量談競爭力是耍流氓,用模型推演虎豹、虎狼、狼猞猁的競爭
    那麼狼有沒有可能反勝老虎呢?同樣有可能,在更北方的針葉林裡,林下層植被缺乏,視野比較開闊,而且有蹄類密度比較低,老虎偏愛的野豬、馬鹿等獵物統統都沒有,老虎沒辦法生存,這裡就是狼的天下了。在有蹄動物種類和數量都不豐富的北方針葉林裡,狼和猞猁雙方都達不到足以限制對方的種群數量。
  • 低調的實力派,猞猁簡直是縮小版的「百獸之王」
    雖然在與狼戰鬥的過程中猞猁也會有受傷或者死亡的風險,但是對於它們來說,這種風險似乎是值得去冒的。因為猞猁與狼在同域中有很強的生存競爭關係,清除狼,對於以後猞猁幼崽的成活率、獵物資源來說,都有極大的好處。
  • 面對熊打劫,狼和貓科動物做法不同,誰更高明?
    經常遭熊搶劫的不僅有狼,還有猞猁、山獅等貓科動物。貓科動物又是如何應對熊的?它們的做法誰更高明?本文結合幾篇最新研究報告,為各位讀者解答這些疑問。狼會因棕熊的打劫而多捕獵嗎?儘管狼捕殺小個體有蹄類更多,但熊主要惦記大個體有蹄類。狼捕殺的小個體有蹄類有14%被熊光顧了,大個體有蹄類卻有45%被熊光顧了。但是,在黃石的有熊區,狼的捕獵間隔同樣沒有縮短,反而延長了7.5小時。無熊區是的狼捕獵間隔是49小時,有熊區則是56.5小時,熊的出現使狼的捕獵頻率降低了13%。
  • 低調的實力派,猞猁簡直是縮小版的「百獸之王」
    在狼與猞猁共存的區域,猞猁殺狼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甚至猞猁,尤其是成年雄性猞猁,會定期清除同域的狼,其中以獨狼、幼狼、懷孕的母狼居多。實際中從來不缺猞猁殺狼的例子,比如還是在納利博基森林裡,2016-2017年間,分別有3隻幼狼、2隻母狼、1隻雄狼被猞猁咬死,其中雄狼是因為在與猞猁戰鬥後受傷過重而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