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逗(BEPOTATO)咖啡館廣州一家分店工作人員的合影。咖啡館距離學校近,物美價廉,主要消費者為學生。咖啡館採取股本「眾籌」形式,資金大都來源於高校學生。圖片:中國日報
《中國日報》4月27日電(記者許婧烯)利用「眾籌」形式實現了開店夢想之後,劉永傑有了更加宏偉的目標,他想開連鎖店。2014年8月,這位22歲的在校大學生在廣東省廣州市開啟了新的創業項目——在一所所大學的周邊,比逗(BEPOTATO)咖啡館分店陸續開張,如雨後春筍一般。
雄心壯志是劉永傑成功的關鍵。「我想成為90後的王健林(中國房地產大亨),」劉永傑在一次電話採訪中說,「你必須要有夢想,然後必須去努力爭取。雖然現在我們很不起眼,但相信將來我們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人物。」
正是出於這種昂揚向上的精神,劉永傑將他的連鎖咖啡館命名為「比逗BEPOTATO」。目前劉永傑已在廣州開設三家分店,並計劃2015年年末進軍北京。
每家分店距離學校很近,物美價廉,主要消費者為學生。咖啡館採取股本「眾籌」形式,資金大都來源於高校學生。
劉永傑團隊通過微信招募股東,微信是目前中國一款十分流行的訊息傳遞應用程式。僅在2014年的兩個月內,劉永傑就得到166人支持,募得所需100萬元啟動資金的一半。
在此之後,劉永傑用了六個月的時間就實現了咖啡館最初所定的盈利目標,月收入超過30萬元。
這種快速增長的秘訣就是資金的「眾籌」。「現在許多學生都愛冒險,好交際,渴望證明他們能夠有所作為,」劉永傑說,」對他們來說,拿出幾千元錢來並不困難,從家人所給的過節費裡省出一些來,就可以讓他們成為股東。」
學生股東知道自己本身就是咖啡館的目標消費者,所以學生的良好口碑成了咖啡館最有效的宣傳。
成功更為關鍵的一點還在於,股東們將咖啡館定位為年輕人聚會的公共場所。現在咖啡館已經成為人們聚會的絕佳選擇。
從舉辦讀書會到開展智慧型手機大賽,比逗已經打開了一個利基市場,而不再僅僅局限於咖啡館。
現在劉永傑希望將這一成功模式複製到其他「眾籌」企業中,以改造傳統產業。這樣以來,就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和信息技術將網際網路和傳統產業結合起來,這正是中央政府相關政策的目標。
「「網際網路+」不只是開一個在線商城那麼簡單,」劉永傑說,「其核心是通過線上線下的互動,加強傳統企業客戶與員工之間的聯繫。而『眾籌』模式有助於加強這一聯繫。」
廣州益鮮匯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艾明表示,希望與劉永傑開展B2C合作。張艾明在廣州經營一家B2B水果公司,並提供餐飲服務,年營業額超過3000萬元。
「我想在大學校園裡開展B2C業務,劉永傑的股本「眾籌」很有新意,我很感興趣,「張艾明說,「它可以幫助我在在校學生中間快速樹立品牌,因為學生股東的良好口碑可以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而且如果他們加入送貨團隊的話,還可以幫助我降低勞動力成本。」
「但是,劉永傑的這一做法在校外市場中是否仍然如此有效,對此我心存疑慮。校園之外的社交網絡更加複雜。」張艾明說。
張艾明在一家比逗分店的電子商務研討會上見過劉永傑。劉永傑對商業的見解給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我在這麼大的時候,不具備他這樣的創造力,也沒有這般敏銳的商業意識,」張艾明說。張艾明現年40歲,20年前他還是一個販賣水果的街頭小販。
中國正大力推動創業創新,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其稱為推動國家經濟增長的「雙發動機」之一。1990年之後出生的年輕人,也就是人們所說的90後,已經成為政府開展創新計劃的中堅力量。
「老一輩人創業可能主要是為了賺錢,而白手起家的90後一代,則是想從根本上幫助行業改善現狀。」劉永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