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創業故事:小小咖啡館孕育大人物

2021-01-08 中國日報網

比逗(BEPOTATO)咖啡館廣州一家分店工作人員的合影。咖啡館距離學校近,物美價廉,主要消費者為學生。咖啡館採取股本「眾籌」形式,資金大都來源於高校學生。圖片:中國日報

《中國日報》4月27日電(記者許婧烯)利用「眾籌」形式實現了開店夢想之後,劉永傑有了更加宏偉的目標,他想開連鎖店。2014年8月,這位22歲的在校大學生在廣東省廣州市開啟了新的創業項目——在一所所大學的周邊,比逗(BEPOTATO)咖啡館分店陸續開張,如雨後春筍一般。

雄心壯志是劉永傑成功的關鍵。「我想成為90後的王健林(中國房地產大亨),」劉永傑在一次電話採訪中說,「你必須要有夢想,然後必須去努力爭取。雖然現在我們很不起眼,但相信將來我們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人物。」

正是出於這種昂揚向上的精神,劉永傑將他的連鎖咖啡館命名為「比逗BEPOTATO」。目前劉永傑已在廣州開設三家分店,並計劃2015年年末進軍北京。

每家分店距離學校很近,物美價廉,主要消費者為學生。咖啡館採取股本「眾籌」形式,資金大都來源於高校學生。

劉永傑團隊通過微信招募股東,微信是目前中國一款十分流行的訊息傳遞應用程式。僅在2014年的兩個月內,劉永傑就得到166人支持,募得所需100萬元啟動資金的一半。

在此之後,劉永傑用了六個月的時間就實現了咖啡館最初所定的盈利目標,月收入超過30萬元。

這種快速增長的秘訣就是資金的「眾籌」。「現在許多學生都愛冒險,好交際,渴望證明他們能夠有所作為,」劉永傑說,」對他們來說,拿出幾千元錢來並不困難,從家人所給的過節費裡省出一些來,就可以讓他們成為股東。」

學生股東知道自己本身就是咖啡館的目標消費者,所以學生的良好口碑成了咖啡館最有效的宣傳。

成功更為關鍵的一點還在於,股東們將咖啡館定位為年輕人聚會的公共場所。現在咖啡館已經成為人們聚會的絕佳選擇。

從舉辦讀書會到開展智慧型手機大賽,比逗已經打開了一個利基市場,而不再僅僅局限於咖啡館。

現在劉永傑希望將這一成功模式複製到其他「眾籌」企業中,以改造傳統產業。這樣以來,就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和信息技術將網際網路和傳統產業結合起來,這正是中央政府相關政策的目標。

「「網際網路+」不只是開一個在線商城那麼簡單,」劉永傑說,「其核心是通過線上線下的互動,加強傳統企業客戶與員工之間的聯繫。而『眾籌』模式有助於加強這一聯繫。」

廣州益鮮匯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艾明表示,希望與劉永傑開展B2C合作。張艾明在廣州經營一家B2B水果公司,並提供餐飲服務,年營業額超過3000萬元。

「我想在大學校園裡開展B2C業務,劉永傑的股本「眾籌」很有新意,我很感興趣,「張艾明說,「它可以幫助我在在校學生中間快速樹立品牌,因為學生股東的良好口碑可以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而且如果他們加入送貨團隊的話,還可以幫助我降低勞動力成本。」

「但是,劉永傑的這一做法在校外市場中是否仍然如此有效,對此我心存疑慮。校園之外的社交網絡更加複雜。」張艾明說。

張艾明在一家比逗分店的電子商務研討會上見過劉永傑。劉永傑對商業的見解給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我在這麼大的時候,不具備他這樣的創造力,也沒有這般敏銳的商業意識,」張艾明說。張艾明現年40歲,20年前他還是一個販賣水果的街頭小販。

中國正大力推動創業創新,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其稱為推動國家經濟增長的「雙發動機」之一。1990年之後出生的年輕人,也就是人們所說的90後,已經成為政府開展創新計劃的中堅力量。

「老一輩人創業可能主要是為了賺錢,而白手起家的90後一代,則是想從根本上幫助行業改善現狀。」劉永傑說。

相關焦點

  • 90後大學生眾籌開咖啡館 主打興趣社團圈子O2O
    目前「眾籌」是一種非常流行的集資創業的方式,而當今大學生創業也成為社會上火熱的話題。當「眾籌」遇上「大學生創業」,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 90後麻豆開女僕咖啡館 陪玩還能輔導功課[組圖]
    摘要:這是位於瀋陽市北一經街的女僕執事咖啡館,由90後女生炎塔塔和她的朋友支萌合夥創辦。炎塔塔坦言咖啡館是在經營了一年半左右才收回成本,而且人工上開銷很大,現在每月利潤大約有1萬元左右。
  • 上海「東海咖啡館」,是猶太人開的,有著90年的歷史!
    各種特色建築和商業區隨處可見,構成了上海的繁華景象,而最能凸顯上海風格的地方,相信就是各種各樣的咖啡館了,在上海,大大小小的咖啡館有8000多家,最早的咖啡館可以追溯到1934年,現在,這家有90年歷史的咖啡館在關閉12年後重新開張了。這家咖啡館就是東海咖啡館,位於外灘附近的滇池路,承載著老一代上海人的記憶。
  • 滬上一家由校友眾籌的咖啡館孵化出眾多創新創業項目
    上海這座兼具海派文化和創新精神的城市,格外適應咖啡館的味道,創業咖啡館也不例外。在氤氳的香氣中,低調、務實、誠信的味道,就這樣瀰漫開去。特別是從上海立志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以來,越來越多的咖啡館開始向創業孵化器靠攏,為業界輸送新活力,為創業者提供專業的產業鏈整合、宣傳策劃、項目對接等服務。咖啡館能嫁接的資源越來越多,創業者蜂擁聚攏,創新創業的後發優勢逐步顯現。
  • 西安「95後」球迷開科比主題咖啡館收集勵志故事 傳承曼巴精神
    西安一位「95後」小夥自主創業開了一家科比主題咖啡館,他希望通過咖啡館結識更多科比球迷,收集與永不言棄的曼巴精神有關的勵志故事,影響更多的年輕人。咖啡館的主人閔先生老家在渭南市富平縣,作為科比的忠實「粉絲」,平日裡結交了很多同樣喜歡科比的朋友。
  • 「95後」球迷開科比主題咖啡館
    科比主題咖啡館 西安一位「95後」小夥自主創業開了一家科比主題咖啡館,他希望通過咖啡館結識更多科比球迷,收集與永不言棄的曼巴精神有關的勵志故事
  • 揚州90後小夥開「貓咪咖啡館」 不為賺錢公益營業
    手捧一杯咖啡或奶茶,拿起一本書坐上一下午,身邊有各種貓咪包圍陪伴……近年來,「貓咪咖啡館而揚州一位「90後」小夥張勝在皮市街開了家公益貓咪咖啡館,收入完全用來供給貓咪開銷,消費者看上店內貓咪還可以申請領養。張勝告訴記者,他還準備在揚州打造一系列「貓咪」主題店。
  • 創業時代最討喜的配角,爹媽都是戲骨,還是個90後碩士學霸
    要說近期最火的電視劇還是楊穎、黃軒、宋軼、周一圍主演的《創業時代》,雖然該劇評分只有3.4分,但是網播量卻一直高居國產劇榜首。這部講述創業故事的新劇,因為劇中愛情元素的混入,許多主演角色都被網友指斥為「渣男」「渣女」,像黃軒演繹的郭鑫年,宋軼飾演的溫迪均是如此,但與主角們相比《創業時代》中也有十分討喜的角色,楊陽洋便是其中最討喜的角色之一。楊陽洋與郭鑫年、盧卡共同創業,看起來大大咧咧的,卻是個有情有義的女孩,即便在最困難的時期也不離不棄,與盧卡成就一對發糖時刻也讓許多劇迷大讚,而飾演楊陽洋一角的啜妮也因該角色圈粉無數。
  • 90餘年後,公啡咖啡館重返多倫路!曾與這些名人有不解之緣
    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在虹口區多倫路靠近四川北路有家文藝氣息濃厚的公啡咖啡館在上海頗為出名。90餘年後,如今公啡咖啡館又重返多倫路。延伸閱讀公啡咖啡館左聯的精神驛站▌奚耀華/文上半年在網上看到一則消息,位於上海虹口區多倫路上的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紀念館,在完成了修繕改建和展陳改版工程後重新對公眾開放。其中特別提到「左聯」誕生的搖籃——公啡咖啡館,將通過一個做工精緻的建築模型加以呈現。
  • 黑龍江工商學院大學生創業基地創業團隊系列報導(二)你會不會突然出現,在校園的咖啡店
    編輯 | 亮點多、吳宇浩圖片 | 吳宇浩在校園的日子,匆忙而又溫情,我們總是在寒來暑往中演繹著自己故事。這家咖啡館在大學生創業實習基地內,裝修樸素大方,很有文藝範兒。負責人是兩個還在讀書的在校大學生——居然、許天玉。
  • 90後賣寵物食品的創業案例
    但是當我們走進這間狹小倉庫,敲擊鍵盤的聲音,打包的聲音,不時迸發出的笑聲讓我們切切實實感受到這是一位年輕的小夥正以滿腔的熱情訴說著「90後」的創業夢想。作為剛興起不久的寵物食品在五花八門的市場面前還是顯得「小眾」。近年來,隨著養寵物的人數不斷增加,寵物食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加大。但是,由於市場總的需求量不大,做的成功的寵物食品店也就少之又少。
  • 夜色中的咖啡館與俱樂部孕育迷人的現代藝術
    花神咖啡館是巴黎最著名的一家咖啡館。它於1865年開始營業,位於巴黎塞納河左岸聖日耳曼大道與聖伯努瓦街轉角,周邊環繞著眾多高等院校與研究院。咖啡館一樓是經典的裝飾藝術風格,保留著二戰後巴黎的氣質。畢卡索、夏加爾、海明威、薩特、布雷東、杜拉斯、徐志摩等名人都曾出沒於此。畢卡索曾在花神咖啡館的玻璃上作畫,徐志摩在角落的座位上寫「巴黎如果少了咖啡館,恐怕變得一無可愛」。
  • 95後美女開咖啡館,花10萬元請來兩個「迎賓」,生氣時愛吐口水
    在古城西安,最近有間咖啡館火了,來店裡的客人發現,這家咖啡館的「迎賓」竟然是一白一黑兩隻羊駝,憨態可掬的模樣特別受大家的喜歡,特別是一些帶孩子的客人,來到這裡就感覺帶著孩子進了動物園一樣,孩子們跟羊駝也玩得很開心。
  • 在路上咖啡館怎麼樣?這是一個暫時忘記生活的壓力的地方
    在路上咖啡館尊崇懷舊、復古的裝飾風格。在迅速發展壯大的時代裡,8090們漸漸缺失了心靈的福地,這些孤獨和迷茫讓新一代的人忘了如何真正地去生活。這是一家專屬於兩個80後發小的咖啡館,殊不知這不單單是只是一家小小的咖啡館,反而是他倆共同的希望,承載著他倆的希望。
  • 創業這「3個坑」不能踩,開特色小吃店,90後創業小夥負債200多萬
    現在是個人人創業的時代,即使你不在創業隊伍當中,很多人心中也有一個創業的夢想,90後的劉明就是其中的一個。劉明一直在私企工作,待遇一般,工作不穩定,晉升空間小,還經常被老闆針對,在這樣的環境壓力下,2018年底他選擇了辭職創業,正式加入所謂的創業軍團。他想的是先註冊一個公司,公司下面做餐飲,然後一個一個的打造品牌,爭取做成未來的海底撈。
  • 「公啡咖啡館」90餘年後重返多倫路,魯迅常在此與青年長談
    本文圖片均為上海虹口 提供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在上海虹口區多倫路靠近四川北路上,有一家公啡咖啡館。時居陰山路寓所的文學家魯迅,常常借座這裡約見友人,以文學青年最多,其中包括周揚、柔石、蕭軍、蕭紅等,被稱為魯迅的「第二客廳」。九十多年後,公啡咖啡館重返多倫路。
  • 「90後」情侶創業瞄準兼職市場 「兼職貓」APP估值過億
    ●南方日報記者彭琳實習生楊群創業故事大二成立校園推廣團隊「魔燈」團隊月入20萬元與很多90後創業團隊一樣,九尾科技公司呈現一派開放隨性的辦公氛圍,10來個技術研發人員就在走廊上即興討論產品。不過,在王旭銳的辦公室裡有一個很大的茶几,擺放著一套與「90後」氣質不太搭配的傳統茶具。而喝茶談事情,幾乎是潮汕人的標配。
  • 杭州90後浙大女生眾籌私人飛機
    杭州早先颳起了一陣眾籌風,有眾籌咖啡館的,有眾籌一塊土地的。有個90後姑娘竟然腦洞大開,打起了飛機的主意,招呼二十多個人跟她一起眾籌私人飛機。這姑娘叫韓雅珺,91年的獅子座,畢業於浙江大學新聞系。她說,在畢業後選擇創業,創辦了自己的眾籌平臺——泛丁眾籌,這一路最深切的感受,就是被命運推著走。杭州乃至全國的眾籌平臺很多,但是都不好玩,沒有「適合80、90、00後一起玩的眾籌」,所以才有了後面一系列的故事。眾籌飛機只是第一步。她找到在做航空俱樂部的朋友,手舞足蹈地描述了自己的設想,「幾乎第一次就打動了他」,一拍即合,說幹就幹。
  • 女性創業項目——貓咪咖啡館
    大型咖啡館有專為貓咪們設置的區域。一般走進貓咪咖啡館,首先要脫鞋,隨後用洗手液為雙手消毒,防止將病菌傳給店中的貓咪。通常,大型的貓咖啡館,會設置兩個區域。一個區域是專門用來在此品嘗咖啡的,此處沒有貓;另一區域,專為貓咪們設置,客人們可在此與貓咪們同樂。
  • 從澳洲回國後,我在桂林開了一家咖啡館
    在幫阿德萊德旅行社拍攝了短片後,南澳旅遊局的官方微信和微博還轉發了我的視頻。在澳大利亞打工旅行期間,我去了墨爾本,雪梨,黃金海岸,布裡斯班,說不上來最喜歡哪裡,也可以說哪裡都挺喜歡的。澳大利打工旅行籤證時長一年,我在那裡呆了四個月,這段經歷讓我拓寬了眼界,知道了移民文化,看見了海外華人和留學生的異國生活,讓我發現原來人生是可以有很多可能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