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物理學無法告訴我們生命是什麼

2020-12-03 新浪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如果所有生命都由遵循特定等式的原子構成,那麼生命的存在也許只是順應這些法則出現的必然結果。這種看法顯然言之有理,物理學家基本上也正是這麼認為的。在我們試圖理解生命運作機理的過程中,這種看法也起到了很大幫助。

在馬克斯德爾布魯克(Max Delbrück)等先驅人物的帶領下,來自物理科學的量化分析為細胞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的機械學和分子學研究方法提供了很大幫助,帶領科學家做出了許多重大發現。在X射線晶體學、核磁共振技術、以及超高解析度的顯微技術的幫助下,DNA、蛋白質等比細胞還小的結構紛紛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對生命的了解開始深入到分子層面。

不僅如此,破獲了遺傳編碼之後,我們還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合成新的大分子,從而讓活細胞為我們所用。隨著我們對生命最細小、最簡單的構件了解得愈加精確,人們難免會認為,只有等攻克了相關的物理問題之後,才有可能解決生物學中最棘手的謎團。

但用這種態度看待生命問題,我們最終定會大失所望,原因至少有二。其中第一點可以叫做「還原論謬誤」。還原論認為,宇宙中可能被我們選來研究的任何一部分都像靠發條走動的古董鍾一樣,因此只要知道了各個部件之間的相互作用法則,就可以對整體行為進行預測。

科學家一直夢想著能夠僅用幾條簡單規則解釋和預測萬物,特別是物理學家。而且公平來說,確實有許多偉大的科學發現都是由研究人員對還原性解釋的渴求推動的。畢竟,世界上的確有許多事物可以被理解為簡單成分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從潮汐與月球引力,到部分遺傳病與蛋白質表面一小塊分子的變異,有時我們的研究對象看上去的確像是各組成部分之和。

不過,希望用還原論解決所有科學謎題的想法在20世紀之前的物理學家中更為盛行。自20世紀之後,多名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得主(以及其它領域的獲獎者)都明確提出過,還原論的思維方式是行不通的。例如,你不能用牛頓定律或量子理論預測股票市場,也不能用它們預測湍流或超低溫磁鐵等「多粒子系統」的簡單性質。在這些例子中,理應「主宰」這些事件的物理法則充滿了太多未知之處,也無法進行測量或直接計算。物理學家仍在繼續研究這類系統,但並非僅從所謂的基本等式入手。

在生命和非生命之間的界限這一問題上,人們犯的第二個錯誤至今依然常見。這一錯誤的根源在於我們使用語言的方式。許多人想當然地以為,如果我們對物理學足夠了解,最終就能像弄清水如何結冰或沸騰一樣、將生命作為一種物理現象來理解。確實有很多人認為,我們總能找到某種完美的物理理論,作為劃定生命與非生命的黃金標準。

然而,人類在給世間現象命名時總是操之過急,在我們確定「生命」究竟意味著什麼之前,就已經迫不及待地給各種現象命名了。物理學家要想從生命的行為、或生命的誕生中總結出某種理論,首先要根據直覺,將我們所知的生命形式的特性轉化為物理語言。這樣做之後,我們很快就能看出,生命與非生命之間的界限早從一開始就已經確定了,只是用了一種與物理學不同的表達方式而已。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人們在問出「生命究竟從何而來」這個問題時,就表達出了一種還原論傾向。我們在研究生物時,難免會思考,這種形式和功能上的巨大成功也許只是一系列基本構件相互「碰撞」的結果,就像一堆簡單的、可預測的撞球一樣。在這臺造物「機器」中,除了這些默默振動的「元件」之外,是否還有些別的東西呢?假如沒有,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最終一定能弄清整套系統的結合方式呢?換句話說,人們對於生命的誕生提出的各種解釋是否都要將這一過程分解為一系列合理的步驟,每一步到下一步之間的銜接都合情合理、符合預料?如果是這樣,又和之前所說的還原論有什麼區別呢?不都是想將生命「還原」成一場受一系列簡單、已知的物理規則編導的「演出」嗎?

事實上,物理學家已經發現了一些規律,可以對某些一度被視作「複雜得令人絕望」的系統進行精準預測。例如,拜克卜勒和牛頓等人的研究所賜,天體的運動規律早已不再神秘,對天體位置的計算也已經變得稀鬆平常,人們不需要成為研究軌道力學的大家,就可以在大學的物理學系大量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不過,在人類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裡,太陽、月亮和其它星星的運動都顯得極其複雜、不可捉摸。數千年來,即使是最偉大的天才一定都難以想像,僅憑區區幾條方程式,就可以描述引力和受力運動,無論是遙遠的星系、不斷旋轉的恆星、還是掛在彈簧上晃蕩的盒子,都可以被納入同一套理論框架之中。這場由牛頓等人發起的革命的意義之重大,任何語言描述都顯得蒼白無力。

接下來,時間來到了20世紀。愛因斯坦先是用方程式描述了光的運動,後又重新思考了引力的來源,成功補足了牛頓行星運動理論遺留的最後一塊拼圖——水星。與此同時,薛丁格的量子機械波方程式揭開了原子的神秘面紗,為不同氣體通電後發出的各色光線提供了一種優雅的定量解釋。這是一套針對微觀物體內部運作機制的理論,看上去雖然很奇怪、很違反直覺,但與實驗觀測結果高度匹配。人們在科學界取得了這麼多輝煌的勝利之後,難免會產生這麼一種感覺:只要有更新、更強大的理論問世,許多事物的不可預測性便可迎刃而解。

然而,如果我們深入推敲,便會在這些還原論的勝利成果中發現一些偏誤。包括上訴理論在內,許多成功的物理理論都存在一個共同點:最擅長預測孤立事物。這類事物可以用相對簡單的數學公式來描述,各個組成部分也可以進行測量。比如只含有一顆行星的太陽系、成分簡單的氫原子等等。在這些例子中,相關理論都會將宇宙的其它部分濾除在外、不予考慮,只關注少數幾條能夠精確描述較少物理量之間關係的方程式。

事實上,利用強大的超級計算機,極端的還原論科學家如果僅根據各組成部分遵守的簡單規則來計算整體的行為,則極有可能謬以千裡。正如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得主PW安德森(P.W。 Anderson)的名言一樣:「量變引起質變。」我們也許在冷凍結晶或黏性液體等事物的研究上取得了成功、提出了優秀的物理理論,但這絕不是因為我們完善了原子的模型、或構成這些物質的亞原子粒子模型,光憑這些是辦不到的。

分子物理學本身就是一門艱難的學科,擁有一段漫長的、令人肅然起敬的發展史。在開展了無數分子、細胞、組織和器官實驗之後,我們已經清楚地意識到,生物各色各樣的功能全都建立在其構成物質的物理性質基礎之上。

但這並不代表著還原論佔了上風。恰恰相反,在對生命運作方式的研究中。「量變引起質變」的情況比比皆是。例如,血液是一種液體,攜帶著氧氣在血管中流淌。其吸收和釋放氧氣的生物化學功能已經得到了充分了解,與紅細胞上一種名叫血紅蛋白的原子結構有關。然而,對於血液黏度等物理量,任何人都不可能進行精準預測。在血液這種成分豐富的混合物中,有太多因素可以決定細胞或分子的滑動速度,並且極易受各種成分之間的相互作用性質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任何計算都比不上實驗測量可靠、有效。

但這種通過實證得出的結果是十分重要的。生命充滿了特殊性,所擁有的種種特性都由其組成部分所決定,一旦成分稍有不同,就可能引發災難性後果。血液粘稠度或DNA序列如果發生了微小的變化,對於生物整體功能的影響將難以預計。生命由各種各樣的片段構成,其中有些部分的物理性質也許比其它部分更容易預測一些。在這其中,必然有些對生命而言至關重要的因素擁有一些奇特、新穎的性質,而這些特性是無法通過基本原理推斷得出的。

這項挑戰永遠都會存在,因為從物理角度看待問題與生物角度絕不是一回事。事實上,生物學與物理學的思維方式完全是兩種概念。

物理學作為一種科學研究方法,始終以對特定物理量的測量為基礎,如距離、質量、時長、電荷、溫度等等。無論是進行實際觀測、還是提出理論進行預測,物理的本質都離不開測量和數學計算。在表述某種物理現象時,永遠是當某組可測量數字固定不變或改變時、另一組可測量數字的表現如何。因此,牛頓第二定律F=ma的天才之處並不僅僅在於提出了一個將力(F)、質量(m)和加速度(a)聯繫在一起的等式,更在於這幾項都是世界上真實存在的物理量,可以各自獨立地進行測量和比較。

而生物學則不同。出色的生物學研究的確也需要和數字打交道,在當今世界更是如此。例如,統計學方法可以從重複觀察結果中(如使用某種藥物後、細胞死亡率稍有增加)總結出特定趨勢。但儘管如此,對生命的研究從本質上來說並非定量研究。生物學從一開始就默認了「生物」與「非生物」的分類,然後利用科學方法,研究生命的行為和性質有哪些可預測之處。生物學家不需要四處遊說,說世間萬物可以分為有生命和無生命兩種。事實上,就像各種人類語言中都包含星星、河流、樹木這些普遍事物一樣,生命與非生命也都在詞彙上做了劃分。

簡而言之,如果沒有「生命」這一概念,生物學根本不可能出現。人們只需要對生物進行合理推斷、據此意識到還有更多東西尚待發現,生物學就可以向前發展。這就意味著,生物學並不像物理學那樣,建立在數學的基礎之上。人們不需要進行定量分析,就可以發現植物需要陽光才能生長、魚離開水就不能呼吸。當然,如果我們測量植物獲得的光照多少、或者觀察魚離開水後的存活時間,就可以學到更多知識。但最基本的生物法則只關注哪些條件可以幫助或阻止生物順利生長。而「順利生長」的意義主要來自我們對什麼叫「成功存活」的判斷。說實話,我們做出這種判斷的能力並不是由科學家教會的,而是出於常識:我們自己就是活著的,同時又在不斷決定著周圍花鳥魚蟲的生死。科學也許能幫助我們找到維持生命、或殺死生命的新方法,但只有我們才能告訴科學家,應當如何使用「生」與「死」這些詞。人類在發明「生命」這一詞彙時,對物理學還一無所知。如果物理學如今想反過來教育我們這些詞的意義,那未免顯得太奇怪了。(葉子)

相關焦點

  • 我們要改變搜尋外星人的方式,從宇宙學角度定義生命!
    即使人類科學探索歷程中出現諸如此類的重大發現,它們的出現也將伴隨著諸多爭議,很快都以失敗告終,因為我們無法從這些發現中證實外星生命存在的確鑿證據,目前我們當務之急是需要改變以何種方式搜尋外星生命!2020年,科學家探索外星生命炒作周期也沒有什麼不同,研究人員宣稱,在金星大氣層中發現磷化氫,這可能是潛在外星生命的證據。
  • 意識是量子物理學的體現?科學家猜想:未來或可實現心靈感應
    馮·諾依曼這位大名鼎鼎的科學家,認為人類的意識可能就是量子物理學的一種體現!,來觀察研究我們的世界,眾所周知地球包括地球外的宇宙,所有的物質都是由粒子組成的,這些粒子組成了天體以及生命,但它們本質上都是一樣的,粒子內部都有一定的運動規律。
  • 如何尋找外星生命適居帶:黑洞孕育新宇宙
    幾十年後觀念大變那麼在33年後人們的觀點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呢?33年前人們認為火星是地球以外唯一一顆可能曾有生命「安家落戶」的行星。現在由於科學家在外太空發現大量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體,人們對宇宙生命的觀念開始發生轉變,認為火星並非地球以外唯一一顆可能曾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 世上最知名的貓咪,告訴我們一個物理定律,愛因斯坦也無法解釋
    薛丁格的貓,可能是科學界中最出名的小動物了,因為它不僅僅是一隻貓,還告訴了我們一個物理定律,甚至愛因斯坦也無法解釋,在大家的印象中「量子力學」是十分神秘,並且有點「不靠譜」,其實在很多知名物理學家的眼中,量子力學也確實有這樣的問題,例如愛因斯坦和薛丁格,薛丁格直接提出了著名的思想實驗
  • 物理學「四大神獸」:除了薛丁格的貓,另外三個是什麼?
    物理學十分注重實驗,最初的物理學理論就是從實驗中總結而來的。雖然只是思想上的實驗,但它們引發人深省,並推動了物理學的發展。在這些思想實驗中,有四個的名稱與動物有關,它們被冠以物理學「四大神獸」。
  • 愛因斯坦臨終前為何說:一切都是安排好的?他究竟發現了什麼
    他為何這樣說?是發現了什麼嗎? 是他修正了時間和空間、能量和物質的傳統概念,相對論衝擊了牛頓以來經典物理學理論體系,改變了傳統的空間、時間觀念。可以說,是他為我們探索宇宙提供了一盞指路明燈。其實早些年,人們還懷疑引力波,沒成想後來竟然正有人檢測到引力波存在的痕跡。自此,人們對愛因斯坦的所有理論便都相對比較嚴謹,不再輕易的質疑。
  • 物理學的六個基本原理
    至少要感謝他,我們對宇宙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而在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石——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背後有著六個基本原理,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知道的。- 原理 1 -光速不變原理回到1860年代,麥克斯韋在前人的基礎上統一了電學和磁學。
  • 物理學的每一次進步,都是建立在對慣性的新理解和認識之上
    導讀:物理學的每一次進步,都是建立在對慣性的新理解和認識之上。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也沒有把慣性概念視為一個重要的概念。而其實慣性概念是物理學的一個基石,對於此問題正確思考,有助於我們認識這個世界,這個宇宙。其實真正物理學開始飛速發展,應該從伽利略開始說起。伽利略之前的,都算不得是真正科學的的發展。
  • 科學界4大神獸聚集:麥克斯韋妖是什麼?通俗易懂的物理學!
    那科學界的大佬們為了讓複雜的物理理論變得通俗易懂,它們又創造出什麼神奇的方法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詳細的聊聊物理學界的四大神獸,看科學家們是如何讓普通人也能聽懂高深的理論的。這四大神獸分別是:芝諾的烏龜,拉普拉斯獸,麥克斯韋妖和薛丁格的貓。
  • 生命歸途我們如何告別
    主題:面對死亡,我們談論什麼?《格調》雜誌創辦於21年前,從去年開始推出「溫暖星球」等一系列活動,意在傳達我們對生活和生命的善意和善念,傳遞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美好期許,    什麼是國人世世代代嚮往的「好死」和「善終」?我們理解那就是有尊嚴、無痛苦的符合本人願望的狀況。    楊錦麟:告別鳳凰衛視「有報天天讀」欄目後,我60歲開始自己創業。
  • 什麼是四維生物?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但我們卻無法感知四維空間
    我們生活在三維空間,在這個空間內我們可以感知到物體的長寬高,就如同一個立體正方體。而有人認為在我們這個維度中有更高級的四維空間的生物,那就是章魚以及烏賊。我們常常小看了章魚,其實它是軟體動物中智商最高的,甚至超過了很多哺乳動物。可為什麼說章魚烏賊是四微生物呢?
  • 馬爾克斯告訴我們: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
    布恩迪亞家族一共在這裡歷經了七代,七代人似乎都沒有什麼好下場。這個家族有一個奇怪的習俗,男的都叫阿爾卡蒂奧或奧雷良諾,正如他們的名字一樣,他們每個人都會重複前人的經歷,都逃不過作為循環體的命運。正如羊皮卷上所記載的那樣:「家族的第一個人被困在樹上,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這個家族最終沒有逃脫宿命,一切都仿佛按照原本預訂的那樣發生了。
  • 人死如燈滅,我們為何還會夢見逝者?弗洛伊德:因為壓抑的欲望
    文|顏小二述哲文 當生者無法從失去親人摯友的悲傷中走出來的時候,我們會說上一句「人死如燈滅」以示安慰。但是,明明「人死如燈滅」,為何還會與逝者在夢中「相見」?這之中難道有什麼「玄機」?
  • 我們應該用什麼來回報生命?
    黃自華上帝會原諒我們嗎?當上帝把生命交付給我們的時候,曾經叮囑我們要善待生命,呵護生命,回報生命為我們帶來的美妙、愉悅、壯美與鮮活。然而我們做到了嗎?一些人用金錢和權力無度地揮霍了生命;一些人用世俗的理性和嚴酷的道德損耗、消解了生命。我們讓原本純真的生命承載了它難以負載的責任,榨乾了那些來自生命本源的活力與豐盈。於是,生命只剩下一副僵硬的軀殼,只剩下一個一塵不染的道德符號。
  • 原來物理學裡也有4大神獸
    這些被科學家們所提出的神獸究竟是什麼呢?事實上,它們都是科學家們在物理學的長河中探索出來的假想理論或實驗,他們分別是薛丁格的貓、拉普拉斯獸、芝諾的烏龜和麥克斯韋妖。現在,我將滿足你們的好奇心,一一向你們展現物理學神獸們的魅力!薛丁格的的貓薛丁格的貓是由奧地利著名科學家艾爾文薛丁格在1935年提出的一個思想實驗。
  • 「送你一朵小紅花」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如果要問,世界上有什麼事是無法抵抗的? 我想,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給出了完美解答,那就是「死亡」。 儘管身患「癌症」,就像給生命安裝了定時器。
  • 物理學上的四大神獸,除了薛丁格的貓,你知道其他三大神獸嗎?
    物理學可以說是人類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了,對物理學的追溯可以到幾千年前。從最早的阿基米德定律到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然後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最後到玻爾等人的量子力學,人類的物理學經過了幾千年的發現與發展。物理學界也湧現出了一大批的天才物理學家,他們也提出了很多顛覆性的開創性理論。
  • 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味道很奇怪?原來李時珍早就告訴我們答案
    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味道很奇怪?原來李時珍早就告訴我們答案。但是大家也知道,我們國家是一個美食大國,人家都說中國美食博大精深。而且很多動物,都被人給吃進食譜裡面了,但是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味道很奇怪?原來李時珍早就告訴我們答案,這到底是為何呢?
  • 人類可能是整個銀河系中唯一的智慧生命?因人類誕生或許純屬意外
    關於是否存在不同於人類的智慧生命的爭論已經持續了多年。人們根據多種來源和邏輯得出結論,在某個時間點,一定存在發達的文明。它們指向具有歷史意義但往往無法解釋的現象,比如:描繪超凡脫俗的遠古洞穴藝術;外星生命從天上而降的故事。
  • 地球上第一個生命從何而來?死亡的瞬間發生了什麼?答案引人深思
    一直以來我們人類對地球上生命的產生就充滿了好奇,也就是如此 關於人類生死的話題,科學界也一直都沒有停止研究,但是地球上的第一個生命究竟是從何而來,死亡的瞬間又會發生了什麼呢。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迴光返照,這種現象就是人在走到生命的盡頭的時候,會突然的煥發生機,就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一樣精神煥發,不過這種現象並不會一直持續下去,據科學家研究表明,這種比較普遍的現象其實就是人體大腦在感知到危機的時候,對自身的一種自救行為,會因此分泌出大量的腎上腺激素來增強血液的流通,整個人也會因此身體倍棒,但是身體的儲備畢竟是有限的所以腎上腺激素不足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