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消滅了準噶爾汗國,為什麼還有大小和卓叛亂?

2021-01-10 深更讀史

明清交替之際,在中國西北誕生了一個準噶爾汗國。準噶爾部就是明朝時期的瓦剌,瓦剌強盛時期曾吊打大明,還俘虜過大明皇帝。不過瓦剌衰落後,在向西遷移的過程中分裂了,準噶爾部就是其中之一。

清朝忙著入主中原,穩定全國統治。也就是在這個期間,準噶爾強大了起來,開始向周邊擴張,還曾連續打敗了俄國入侵者。尤其是噶爾丹統治時期,準噶爾達到了巔峰,此人野心非常大,妄圖統一蒙古各部,與大清漸漸矛盾加劇。

康熙曾三徵噶爾丹,後來又歷經雍正,到了乾隆時期,才最終平定了準噶爾叛亂。

乾隆把這片土地命名為「新疆」,取因「故土新歸」之意。那麼乾隆消滅了準噶爾汗國,為什麼還有大小和卓叛亂?

說起大小和卓,就不得不提一下葉爾羌汗國。這個名字估計很多人沒有聽說過,葉爾羌汗國的創立者是賽義德汗,他的祖父羽努思是東察合臺汗國的可汗。

察合臺汗國其實就是成吉思汗當時分封的四大汗國之一,只不過後來由於不斷衰落,分裂為了東西兩個汗國。

素丹·賽義德汗早期,察合臺汗國已經形同虛設了,他也一直在致力於恢復曾經的輝煌。但怎奈面對烏茲別克人的進攻時,力不從心。賽義德汗放棄了在中亞復興察合臺汗國的嘗試,他帶領他殘餘的人民進入天山南路(當代南疆),並在此地,建立了葉爾羌汗國。

在阿布都克裡木汗時期,伊斯蘭教的「和卓」一派開始進入葉爾羌汗國。和卓家族分為黑山派和白山派,兩派互鬥不已。

準噶爾汗國崛起後,翻過天山,徵服了葉爾羌汗國,還將黑山派與白山派的「和卓」們一起抓到了伊犁關押。

等到乾隆徹底消滅準噶爾汗國的時候,被關押的白山派首領已經傳到了波羅尼都和霍集佔兩兄弟,因此波羅尼都被稱為「大和卓」,而霍集佔被稱為「小和卓」。

清軍攻破伊犁後,釋放了作為人質禁錮於伊犁的大小和卓兩兄弟。

大清不僅放了大小和卓兩兄弟,還讓他們返回南疆,招撫舊部,統領維吾爾民眾。但沒有想到,這兄弟倆不知天恩,恩將仇報,舉兵反對清政府,並控制了天山南麓的大部分地方,史稱大小和卓之亂,又稱回部叛亂。

這讓乾隆大為惱火。在1758年,乾隆命雅爾哈善為靖逆將軍,率軍入南疆平亂,一直到次年大小和卓之亂平定。這兄弟倆率殘餘勢力逃往了中亞,巴達克山國王將兩人處死,並將霍集佔的人頭獻給清朝向清朝稱臣。

這之後,清朝設伊犁將軍統轄新疆各部,設總理回疆事務參贊大臣管理回部。至此,困擾大清近百年的西北邊患消失了。

但是清政府並沒有徹底剷除大小和卓勢力。尤其是大和卓的兒子逃到了浩罕國。清政府每年都要拿一萬兩白銀,讓浩罕國國王代為監視。

我們知道大和卓的後代張格爾也是野心勃勃,一直希望繼承祖業。而浩罕國看到大清羸弱後,也開始膨脹,支持張格爾企圖吞併新疆。

所以到了晚清時期,又一次爆發了張格爾叛亂。

相關焦點

  • 準噶爾汗國與清朝之間有何仇怨,為何清朝一定要將其徹底消滅?
    歷史上的噶爾丹以及他所建立的準噶爾汗國,可以說是康熙皇帝以及當時的大清王朝最為危險的敵人,以至於康熙要連續三次御駕親徵直至噶爾丹敗亡。在這之後,噶爾丹的繼任者們依然給清朝製造了大量的麻煩,最終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帝王,才最終將準噶爾問題徹底解決。而伴隨著準噶爾汗國的覆亡,大清王朝也來到了其疆域最為鼎盛的時期,達到了1300多萬平方公裡。
  • 準噶爾汗國,除了熟知的噶爾丹外,其實還有強人
    明清交替之際,在西北出現了一個準噶爾汗國,不過當時誰也顧不上這裡。然而等到清朝入主中原後,準噶爾汗國也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存在,實力不容小覷。看過康熙王朝的朋友肯定都知道準噶爾的噶爾丹,他是這個政權的首領。
  • 蕩平天山,大興佛教,滅族準噶爾後乾隆是如何幾乎滅絕蒙古族的?
    上文書我們正說到,憑藉著多年的情報積累,乾隆獲悉大清的死敵準噶爾汗國正處於歷史上最為空虛的時候。面對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乾隆皇帝力排眾議,決定趁著此時,出兵西北,從而徹底地解決準噶爾這塊兒心病。經過數年的討伐,三次平叛之後,乾隆終於將這片土地正式地納入到了中國的版圖之內。
  • 與清朝分庭抗禮控制整個新疆的準噶爾汗國是怎樣迅速發展起來的?
    準噶爾汗國強盛時期控制的地域,包括今天的新疆全部,中亞地區的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一部,以及蒙古國和俄羅斯等國的一部分土地。準噶爾汗國如果從巴圖爾琿臺吉於明朝崇禎八年(1635)執政算起,到乾隆二十年(1755)達瓦齊被清軍俘獲為止,共存在了約120年。
  • 《乾隆王朝》⑤ | 乾隆的三次平準戰爭
    準噶爾內部有很多勢力,策零離開內部便有人乘機作亂。策零聞訊只得返回伊犁,最後叛亂平定下去了。他自己卻終於沒有逃過天花的災害,很快就因出痘而去世了。策零一死,三子一女開始為了爭取汗位相互殘殺,結果因為能力不夠,被人利用,最後沒有一個人能夠活下來。準噶爾由此陷入了混亂之中。
  • 《還珠格格》含香和蒙丹私奔七次阿里和卓也不願意成全,為什麼?
    《還珠格格》含香和蒙丹私奔七次阿里和卓也不願意成全,為什麼?如果說《還珠格格》第一部講的是兩個格格的故事的話,那麼第二部的主角妥妥的就是含香,整個第二部的劇情就是圍繞著含香和蒙丹之間的糾纏而展開的,不僅有含香被迫離開心愛之人,還有小燕子紫薇幾人瞞天過海的把皇上的寵妃給送出宮去跟情郎私奔,給她們親愛的皇阿瑪戴了好大一頂綠帽子,而小燕子等人也是因此而過上了亡命天涯、雞飛狗跳的日子。雖然最後取得了皇上的原諒,終於能重返皇宮,但是其中卻是沒少吃苦頭。
  • 《乾隆王朝》⑦ | 歷史上的「香妃」,和你想的不一樣
    辛峰 十點人物誌領讀 | 辛峰今天我們繼續閱讀關河五十州的作品《乾隆王朝》。在昨天的閱讀中,我們讀到讀到了乾隆的十全武功之一,南疆大小和卓叛亂的由來,以及乾隆南巡的故事。
  • 「十全老人」乾隆性格密碼:一個完美主義的強迫症患者
    戰爭中的完美主義:針對準噶爾汗國的剿殺務盡  從清朝入關之後,準噶爾汗國就是大清的最大威脅,這是一支古老的蒙古部落,生活在今天的新疆、青海一代。歷經康熙雍正兩朝,充滿了戰爭野性的準噶爾人一直蠢蠢欲動,與清帝國多有摩擦戰爭,成為大清邊境上的巨大陰影。
  • 俄羅斯畫的明清地圖:從全球的角度展示了清朝和俄羅斯領土爭奪
    1579年,西伯利亞汗國滅亡,俄羅斯很快便在鄂畢河流域建立了殖民據點,以作為進一步的擴張。俄羅斯的擴張(明朝竟然不知道)17世紀初期的俄羅斯,還是一個典型的內陸國家,其北部雖然有北冰洋,但是卻不適合通航。於是,俄羅斯制定了一個頗具野心的擴張計劃,向西要打通波羅的海通道,向南要通向黑海,向東則要到達太平洋沿岸。在這個野心計劃的推動下,俄羅斯開始四面出擊。
  • 察合臺汗國和葉爾羌汗國是怎麼回事?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繫?
    那麼,明代的葉爾羌汗國和蒙元時期的察合臺汗國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聯繫呢?察合臺汗國的前世:察合臺汗國最開始由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依其領地擴建而成,後經其子孫不斷發展形成為獨立的汗國。1321年後,察合臺汗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稱為「蒙兀兒斯坦」,即東察合臺汗國,西部稱為「馬維蘭納兒」,即西察合臺汗國。
  • 那些被乾隆皇帝殺掉的二品以上大臣
    到了乾隆十三年訥親以經略頭銜主持大小金川戰役,但因其不懂軍務,只知遙坐營帳中指揮,又與張廣泗不和,導致朝廷勞師糜餉、久戰無功,對其及其失望的乾隆帝派傅恆取代了他,並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命將訥親押解回京,當年授訥親祖父遏必隆的遺刀於侍衛鄂實,命訥親自盡。
  • 康熙帝為什麼沒和俄國籤訂邊境協議?其實,當時不具備那個條件
    對於北亞地理本來就十分模糊的中國,在當時覺得這個協議確實可以接受,就這樣,清朝和俄國的東部國界得到了確立。那麼問題來了:在外蒙古還屬於中國的歲月裡,中俄之間有著漫長的邊境線。那麼,為什麼當時俄羅斯帝國沒和清朝籤訂關於中俄西段邊境的條約?1、 蒙古的分裂到了明朝後期,蒙古大汗所能號令的對象,除了自己的部落以外,幾乎再也無力號令任何其餘的蒙古部落了。
  • 為多爾袞和多鐸平反,為何乾隆不為多爾袞的兄長阿濟格平反?
    努爾哈赤有很多兒子,最後將自己的汗位傳給了戰功卓著的四貝勒皇太極,這個驍勇善戰的兒子成功帶領軍隊入關,打下了清朝的百年基業。只要是提起皇太極就不得不說起他的這幾位兄弟們,畢竟在權力的爭奪戰中都不是一路平坦。其中多爾袞和他的兄弟們為大清朝的建立也留下了不可忽略的濃重一筆。
  • 蒙古大汗欠了別人的牛羊和民眾,死活不願意還,最終引發東亞動蕩
    在之前的兩篇文章中,我給大家詳細介紹了一位草原梟雄——噶爾丹的崛起,講述了噶爾丹是如何從活佛變成了準噶爾汗國的締造者。而今天的這篇文章,咱們繼續聚焦於噶爾丹的奮鬥史,來一同見證他即將帶領準噶爾汗國達到最強盛、最光輝時刻的前夕。
  • 大小金川為何讓清軍崩掉門牙?土司的碉堡簡直是降維打擊
    但是到了第二次大小金川之戰情況就完全不同了。乾隆三十六年,莎羅奔第三代傳人索諾木與澤旺的兒子僧格桑共同造反。這一次兩個金川土司共同反清,天時地利人和就完全不在清軍一方了,耗時五年的大小金川之戰正式打響。為了平定這場叛亂,清朝的陣容也是相當浩大。從前期的四川總督阿爾泰到溫福、桂林正式出兵,再到後來動用了清軍名將阿桂和福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