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倉,醒茶,洗茶,讓白茶「心寒」的三種行為,請在普洱茶上使用

2021-01-10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因材施教的故事,我們並不陌生。

故事,簡單。

子路問老師:「如果我聽到了一個正確主張,能馬上去做嗎?」

孔子說:「先問過你父親和兄長。」

不一會兒,冉有也提了相同的問題,「我聽到了一個正確的主張,能馬上去做嗎?」

孔子回覆:「當然,放心大膽地去做吧。」

同一個問題,兩種態度。你可別以為孔子這是偏心,實則是根據二者的性格給出的建議。子路魯莽,需要有人勸誡,督導,否則莽撞的性格,容易犯錯。冉有飽受,缺乏主動性,此時就該鼓勵他,激發他的積極性。

因人而異,採取不同教導方式。如此,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標準統一,很難。

不僅對人要講究因材施教。就連喝茶,也要講究量體裁衣。A類茶的喝茶理念,不可強加給B類茶。常見的張冠李戴式的喝茶法,多數發生在普洱茶和白茶之間。

「喝普洱茶,不都是要醒茶嗎?白茶什麼不用?」

「我喝普洱茶,都與洗茶的習慣,喝白茶也洗一洗。」

「這些老白茶,用的是幹倉陳化,恆溫恆溼……」

雖說普洱茶和白茶,同屬於中國茶,除了都能長期儲存之外,很難找到共性!普洱茶講究幹倉陳化,醒茶,洗茶,但這些概念,卻不能強加給白茶。

《2》

普洱茶和白茶,註定「冤家路窄」。

什麼是普洱茶?

以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並在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採用特定的加工工藝製成,具有獨特品質特徵的茶葉。

什麼是白茶?

以國標中所規定的茶樹(大白茶、水仙茶、菜茶)為原料,經萎凋、乾燥、揀剔等特定工藝過程製成的白茶產品。

兩種茶,註定不能進一家門,二者不論是從樹種,製作工藝,還倉儲條件進行對比,都難以找到共同之處。

普洱茶,用的是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在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加工,注意,這是有地域限制,若是超出保護範圍內的地區,所產出的普洱茶,也不能叫做普洱茶。

並且,普洱茶還要用特定工藝製作,因工藝,可分為生茶和熟茶。生茶,經過採摘鮮葉→靜置攤晾→殺青→揉捻→曬乾等過程而來。而熟茶,是在生茶的基礎上,經過渥堆發酵後獲取。

兩種普洱茶,在後期的倉儲時,需要區別對待。

在老班章村,茶農們存儲生茶的方式,與白茶有些類似,用的是紙箱和塑膠袋組合保存的方法。而後將茶葉存在一個相對乾燥的環境中。甚至因為老班章村空氣溼度大,有的茶農,會將生茶運回到勐海城關的店面裡保存,避免受潮。

但熟茶的保存,與生茶相比,就少了這些嚴苛的講究,對溼度和溫度的要求,放寬了不少。甚至有茶商,還會刻意將熟普放在一個溼度、溫度較高的環境中,讓普洱茶在短時間內有老茶的模樣。

而白茶,加工工藝與普洱茶截然不同。

萎凋,乾燥,是白茶的主要工序。並且,按照國標的要求,白茶的倉儲環境,需要滿足溼度和溫度的要求。

保存白茶的溼度,最好不要高於45%。保存白茶的溫度,以25℃左右為佳。(詳見GB/T 30375標準)

對倉儲條件的不同要求,是白茶和普洱茶的本質區別。也正是因為對環境的要求不一,才讓白茶和普洱茶各有風採。

《3》

白茶幹倉陳化,不過是噱頭。

白茶分幹倉陳化和溼倉陳化嗎?

當然沒有!

GB/T 30375標準中,對白茶的保存條件,有著明確的規定,存茶環境的溼度最好不要高於45%。

空氣溼度45%,這是一個相對乾燥的狀態,換作普洱茶,就是所謂的幹倉,溼度小,環境乾燥。

所謂的幹倉,對於白茶而言是必備條件。

換言之,幹倉這一條件,是白茶要實現長久保存的根本,而非值得炫耀的部分。

只有空氣中的溼度足夠小,白茶才不會吸收水汽,能夠保持8.5%以下的含水量。滿足這一前提條件,白茶才能繼續陳化,從而生出陳香、藥香、棗香等舒服的香氣,茶湯才能變得更加甘醇、稠滑、柔順。這才是白茶長期存放的意義。

要是存茶時的溼度長期高於國標規定的範圍,茶不能正常陳化的風險,就大了很多。

這些潛藏在空氣裡的水分子,將會找準一個機會,入侵幹雜的白茶,從而破壞白茶的乾燥度,打破陳化的平衡,這些長期累積在茶葉中,量變促成質變,水汽過多,會導致白茶受潮,最後甚至出現發黴,發酸的情況。

既然白茶乾燥保存,是基本條件,那為何還有人大費周章,宣傳幹倉概念?

不過是為了博眼球罷了。

白茶倉儲,不分幹倉,也部分溼倉。

它只有一個要求:白茶最好保存在空氣溼度為45%左右的環境下。

《4》

白茶醒茶,倉儲失敗的偽裝

醒茶,基本上是黑茶的專屬。

存儲多年的黑茶(如熟普),在正式喝茶前,需要先「醒」。

所謂「醒」,是從沉睡到甦醒的狀態,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散發異味,讓熟普帶有的不舒服的氣味消失,從而保留茶葉的本味。

熟普的保存,充滿不確定性。

比如存儲環境裡的溼氣太大,存儲時環境中的空氣較渾濁,溫度太高,茶葉出現悶味,堆味等,都會致使熟普帶有不舒服,且沉悶的味道。

這時如果馬上打開喝就會有種悶陳味或者其他異味。

這種沒有經過醒茶就衝泡的熟普,簡直是一種災難。曾在茶博會上,村姑陳就遇上過沒有醒茶的熟普,喝一口,真的是人間傷害!

它的氣味,帶著一股腐朽味,像是在森林裡堆積的厚厚的樹葉,被大雨淋溼,忽而又遇上晴空萬裡,枯樹葉發酵後所產生的那種極不舒服的氣味。

沒有什麼茶的味道,能比它更加怪異。為了能讓熟茶沒有異味,醒茶是重要手段。

將熟普放置在通風、無異味、無陽光直射的環境中,蓋上棉紙一到三天。如果是倉味過重的茶時間可以長些,放上半個月到一個月,直到茶裡沒有明顯的倉味即可。

醒茶,是熟普的救世主,但對於白茶而言,完全沒有必要。按照國標要求保存的白茶,它是沒有機會接觸到異味,也不會發生變質,更不會產生黴味、陳味、堆味等不好的味道。

如果白茶中帶有異味,實際上是保存沒有做好的表現,是對倉儲失敗的一種掩飾。

可以說遇上這樣的白茶,基本就沒有再喝茶的必要。

品質已經一落千丈,何必再喝茶?

所謂白茶喝之前要通風,要醒茶,其實是在浪費好茶。老白茶辛苦陳化來的香氣,就這樣散去,豈不可惜?

《5》

白茶洗茶,畫蛇添足的做法

洗茶,在圈子內一直爭議不斷。喝茶前洗洗,仿佛成了一種慣例。不管喝紅茶、白茶、武夷巖茶還是黑茶,都習慣性的將第一衝倒掉。

並且,關於洗茶,由來已久。

《茶譜·煎茶四要》載:「一、擇水……。二、洗茶:凡烹茶先以熱湯洗茶葉,去其汙垢、冷氣,烹之則美。三、候湯……。四、擇品……。」

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洗茶的優勢之多,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去汙垢,去冷氣,讓茶湯好喝。

但是!

洗茶其實是一項不大好的舉動。

什麼樣的茶,才要洗?本身是髒東西,不潔之物,才需要洗過才能喝。

如果茶成了髒東西,真的靠簡單的洗一洗,就能解決嗎?

還真不一定。

更何況,有的茶,大可不必洗茶。比如真正好的高山白茶,洗茶反而會辜負美味。

日光萎凋的高山白茶,在山上的天然氧吧裡,曬乾烘乾後便收到箱子裡,沒有空氣汙染,沒有接觸多餘的器物,乾淨得很,根本不必第一衝洗茶。

第一衝裡,蘊含著大量的白毫和精華,要是不喝,難免覺得可惜。並且,從第一衝開始喝茶,有利於我們了解白茶完整的風味。

要是真的要靠洗過才能喝的茶,那才是真的可怕!

這類茶,不喝也罷。

《6》

幹倉、醒茶、洗茶,對於普洱茶愛好者而言,並不陌生。

普洱茶幹倉陳化,能夠獲得更獨特的喝茶感受,普洱茶在幹倉環境下保存,茶的風味更加清爽,疏朗,花香和果香類出現的機率更大。

但到了白茶地界,卻沒有提及幹倉的概念。

乾燥保存,是白茶的倉儲的靈魂環節。有了乾燥度,才有接下來的無限可能。

要是溼度大,茶葉品質易受損。

至於醒茶和洗茶,同樣屬於普洱茶專用,卻未必適合白茶。

喝白茶,學會因勢利導,才是關鍵。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除了普洱茶、黑茶,綠茶、武夷巖茶、紅茶、白茶有醒茶的必要嗎?
    醒茶,對於普洱茶而言,有兩個層次的作用。第一,散發異味第二,激發茶香紫砂罐,具有吐納功能,能夠很好地完成醒茶的使命。吸收、淨化不好的氣味,讓茶香更純淨,這種遠離,就像我們使用竹炭過濾清酒、過濾自來水是一個道理,為的是讓東西更乾淨。等到異味被吸收後,茶本身的香氣才會重新發光發熱,為品質加分。
  • 何為「醒茶」,普洱茶、黑茶、綠茶、白茶、巖茶哪些茶可以醒?
    其實在泡茶中也有一個與醒酒類似的過程,人們稱之為「醒茶」,就如同普洱茶的衝泡,這個步驟就在所難免了。不過,茶葉中一共被劃分成了「六大茶類」,它們就像神話故事中諸天的神,有著自己的不同與特點。所以,醒茶也就不是所有茶都需要了,就像白茶、綠茶都是不用的。可即便如此,依然有茶友會愣愣的想著將白茶進行醒茶,其實,這恰巧看出了你是否真的懂白茶。
  • 還分不清什麼是洗茶、醒茶、潤茶,三分鐘幫你搞定!
    蓋碗衝泡烏龍茶、紅茶、白茶,也要洗一洗。以後發酵著稱的黑茶,衝泡前更要洗一洗,甚至還要洗兩遍。這個過程也被稱之為洗茶。洗茶,被看做是一種愛乾淨,講衛生的行為。道理是沒錯,然,很多茶友洗茶,只是依樣畫葫蘆,並沒有掌握其中精髓。有的茶類,衝泡時並不需要洗茶,而是潤茶。還有的茶在正式衝泡前,需要醒茶,以喚醒茶葉中的風味。
  • 普洱茶「醒茶」的經驗技巧,手把手教你醒茶!
    點擊題目下方的普洱茶,進入茶友們的專屬領地普洱茶的醒茶是一個看似簡單的過程,但事實上,醒茶方面的講究一點都不少。醒茶的目的,是為了展現普洱茶的最佳口感。幹醒,顧名思義,就是普洱茶幹茶的醒茶。「醒茶的幾個基本步驟」1、攤開靜置撬散的茶葉直接放在無強光直射、無異味、空氣流通的環境中1-3天,上面蓋上棉紙靜置。
  • ‖普洱茶的「醒茶」、「洗茶」和「潤茶」有什麼區別?
    」,很多茶友經常把它和「洗茶、潤茶」搞混,因此想當然的覺得我在衝泡普洱茶時都是醒了茶的,其實這樣的觀點已經是錯誤的。  對於「醒茶」,絕大多數的人把它想當然地歸類到「洗茶、潤茶」的步驟裡去了,覺得第一次的投茶注水,讓茶葉接受水的衝洗和浸潤就是所謂的醒茶。  一般我們「洗茶」,就是擔心茶葉在儲存運輸的過程會中會有灰塵等髒東西的附著,就利用水來洗一洗茶葉。
  • 紅茶喝之前需要醒茶嗎?聊聊白茶、普洱茶、巖茶的醒茶說!
    聊得正歡,茶友留言問:「紅茶,在喝之前,需要醒茶嗎?」《2》紅茶需要醒茶嗎?當然……不需要。原因,還得從「醒茶」二字入手。將這兩個字進行拆解,重點就落在了這個「醒」字上。什麼叫做醒?現代漢語中,醒是指從沉睡的狀態到清醒。這叫做醒。醒茶,即讓茶葉從沉睡,重新恢復適合喝的狀態。
  • 衝泡的普洱茶味道不好?可能是你沒有醒茶!
    醒茶後,可以去除異味與灰塵,是茶香更為濃鬱,口感更為圓滑潤口。哪些普洱需要醒?一般未經發酵的茶,如綠茶,不需要醒茶,而普洱茶是後發酵茶,在存放過程中其內含物質變得收斂,衝泡時不容易出味,因此,普洱茶中無論生茶還是熟茶,老茶還是新茶,都必須經過醒茶才能喚醒茶的醇香。而且,年份越老的普洱茶越需要醒茶。如何醒茶?
  • 洗茶、醒茶、潤茶,你知道泡茶的時候該怎麼選擇嗎?
    洗茶、醒茶、潤茶是三個泡茶領域中是三個不同的內容,關於這三個問題,不少人也各持己見,今天茶小妹就和大家淺談,我對這三個名詞的拙見。洗茶「洗」字顧名思義就是清洗,將一些髒汙垢、不乾淨的東西洗乾淨。如何洗茶?洗茶的步驟也很簡單,其實就兩步:第一步:將茶放入壺中,倒入適量沸水。
  • 醒茶?洗茶兩遍?溫水泡茶?這三種去除老白茶雜味的方式,不靠譜
    但從實際的喝茶體驗看,帶雜味的老白茶,光是靠醒茶改變不了其本質。畢竟,白茶存久後沾染上了雜味,實質上是存茶沒有做到位,導致茶葉變了質。變質後,老白茶內部的芳香烴、芳香醇等香氣物質受損,讓茶香減弱,並且異味明顯。與此同時,還會生出不好的物質,深藏在茶葉內部難以去除。故而,喝這類帶雜味的老白茶,是拿自己的健康在冒險。
  • 普洱茶的「醒茶」就是「洗茶、潤茶」?原來大多數人都理解錯了
    | 本文由百裡遙原創|首發於百家號:百裡遙普洱茶山紀實| 作者:北辰搜索【百裡遙普洱茶】就能找到我們關於「醒茶」,很多茶友經常把它和「洗茶、潤茶」搞混,因此想當然的覺得我在衝泡普洱茶時都是醒了茶的,其實這樣的觀點已經是錯誤的。今天北辰就來給大家說一說「醒茶」的原理,讓大家把它和「洗茶、潤茶」區分開來。
  • 普洱茶也要學黑茶那樣醒茶嗎?如何把普洱茶的滋味醒出來?
    我們都知道,普洱茶是雲南的傳統名茶,也是我國知名度較高的茶,曾經在2005年有過喝普洱茶的熱潮,雖然後來熱潮退去,但如今還有很多人始終支持普洱茶,喜歡喝普洱茶。關於普洱茶的爭議有很少,比如有的人以為普洱茶不應該被劃入黑茶一類,它與黑茶不同。
  • 普洱茶要如何醒茶
    和茶友在一起總是有聊不完的關於普洱茶的話題,從工藝、選茶、到泡茶等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題,今天就和茶友聊到了關於普洱茶醒茶的問題。普洱茶成放越是久的普洱茶越是需要注重醒茶。普洱茶如何醒茶通過正確的醒茶方式的才能夠品嘗到一杯好的普洱茶,但生茶與熟茶的醒茶方式是不一樣的不能一概而對之。
  • 紅酒要醒酒,老白茶也要醒茶
    而且年份越老的福鼎白茶越需要醒茶,只有通過醒茶才能品飲到最溫潤醇和的老白茶滋味。福鼎白茶有傳統工藝與新工藝白茶之分,新老之別,還有散茶和緊壓茶,不同的白茶,醒茶方法也有不同。散茶一般不需要再進行衝泡前醒茶。
  • 喝普洱茶要醒茶嗎?醒茶能提升口感嗎?源勐教你如何醒茶
    醒茶即洗茶,指在泡茶前先拿開水洗一下茶葉。一方面可以洗掉上面附著的諸如農殘等雜物;另一方面是為了讓塵封許久的茶葉與自然界中的空氣和水分相接觸而更好的甦醒。
  • 普洱茶衝泡——「醒茶」
    醒茶的方法 一是「幹醒」 指衝泡前的喚醒,是為了達到喚醒茶質、凝聚茶香而改變普洱茶的存儲方式。 將茶餅分解成小塊,用淨紙包裹放置通風處(避免長時間日曬)通過葉片自然呼吸,散去其中雜味,一周左右即可飲用。
  • 講清楚什麼是洗茶、醒茶、潤茶,茶友的專業級別會大幅度上升
    剛接觸普洱茶的朋友們,總會以一種仰慕的眼神,看著老茶友大講特講什麼是「洗茶」?「醒茶」的價值是什麼?為什麼要「潤茶」?操作方法是什麼?這些看起來很專業的知識,往往是茶友們自創的,屬於圈子裡交流的專用「黑話」。
  • 老白茶有倉味、濁味,要醒茶,多悶泡才好喝?那你估計被帶溝裡了
    聊到老白茶的衝泡方法,圈子裡有不少奇葩介紹。「多年倉儲後的老白茶會帶倉味,有濁氣。」「喝老白茶一定要洗茶、醒茶,去濁氣。」「放了很多年的老白茶,泡茶時要多悶一悶才有味道。」真是奇怪,源自高山,潔淨不染,規範加工和倉儲得來的白茶,哪會有「濁氣」的存在?優質的老白茶,性子可是高潔得很!
  • 「洗茶」、「醒茶」、「潤茶」是不是都不一樣?那有何區別呢?
    談到"洗茶"一詞,恐怕每個喜歡喝茶的人都比較熟悉,從字面上講就是"洗去浮灰和雜質"之意。尤其用衝泡時,人們習慣先將茶葉衝上水快速出湯,然後把第一泡倒掉,稱之為"洗茶",洗去葉褶皺間雜的灰塵,也方便觀看茶湯的通透性。那麼該如何稱"洗茶"、"潤茶"、"醒茶"。
  • 「醒茶」的重要性,90%的茶友都不知道!| 八方學堂
    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說說「醒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醒茶」?普洱茶經過長時間的倉儲,所以有些倉味、悶味、潮味等異味也在所難免。想要喝上一口滋味上乘的好茶,那麼醒茶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醒茶則分幹醒和溼醒。通過幹醒,可以散發掉部分異味,喚醒茶質。
  • 洗茶,醒茶,潤茶,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你知道嗎?
    但是不管什麼茶,都離不開,洗茶,醒茶,潤茶這三點。第一泡茶棄掉不喝,這個動作到底是為了把茶洗乾淨,還是把茶喚醒,亦或是把茶浸潤呢?對於這個問題,多數人持有各自的觀點,其實不止現在爭論這個問題,從古時候開始就已經有人在研究這個問題了。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洗茶,醒茶,潤茶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