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雷擊之「殤」(一):機長話雷

2021-01-10 民航新聞
航空雷擊之「殤」(一):機長話雷
來源:民航資源網 作者:軒轅言民 2014-07-22 14:48:45 我來說兩句(0)

專業分類】飛行 【文章編號】2-2014-0317

  

  這個夏季仿佛不那麼平凡,颱風、雷電伴隨著夏日悄然而至。近日,聽說某航又發生了雷擊,一個「又」字,可見雷擊在這個夏季有多頻繁。飛機曾被譽為雷電的「活靶子」,就目前科技手段,尚沒有一個很好的設備使飛機免受雷擊之殤。而雷擊對於飛機來說,到底有多危險?對於飛機而言,發生雷擊的概率有多大?飛機遇到雷擊,飛行員應該如何應對?雷擊之殤究竟該如何「化解」?本文結合實踐,試圖從以下9個方面來述說飛行員如何化解雷擊之殤。

  1、雷電對於飛行的危害

  2、飛機為什麼會遭遇雷擊?

  3、飛機哪些部位容易遭受雷擊?

  4、什麼時候飛機容易遭雷擊?

  5、放電刷為什麼不能使飛機免受雷擊?

  6、遭遇雷擊的概率是多大?

  7、氣象雷達為什麼不能完全避免雷擊?

  8、飛行員如何免受雷擊之殤?

  一、雷電對於飛行的危害

  雷電是航空飛行的主要天敵,輕者會干擾飛機通信導航,嚴重者不僅使飛機處境危險,在雷雨雲中或其附近飛行,會引起飛機強烈顛簸、積冰,甚至引起飛機失火引發空難等。據近20年來國外民航運輸機的飛行事故統計,因飛機進入雷暴區導致飛機失事佔氣象事故的1/6。

  2005年10月23日,奈及利亞B737-200起飛後3分鐘墜毀,116人遇難。

  最大的可能:起飛後閃電擊中右側機翼,空中爆炸。

  另一起發生在2010年8月16日,哥倫比亞航空B737-700飛機著陸前墜毀,131人,1人死亡,多人重傷。

  最大的可能:短五邊遭雷擊並遭遇微下擊爆流。

  二、飛機為什麼會遭遇雷擊?

  那我們首先看看雷擊的原理,雷電是由於大氣層充電放電產生的結果。當充電到足夠高時就會擊穿空氣絕緣體從而放電,引發雷擊。雷擊也常常被認為是靜電放電。靜電現象主要是在積雨雲(雷暴雲)中產生,但有時也會在暴風雪或天氣良好的情況下產生雷電。

  我們知道,傳統飛機的結構是由導電材料製成的(鋁合金),由於雷擊的發展是由雲層到地面,飛機結構就提供了一個「短路」的導體,使飛機成了閃電路徑的一部分。一般意義上講,飛機遭遇雷擊至少有兩個雷擊點:一個進口,一個出口。飛機通常是水平上前進,所以進口通常在飛機的前部,出口在飛機的後部,往往從前向後會留下多個雷擊點。

  理論研究和科學實驗證明,當雲中出現冰晶和過冷水滴互相碰撞,過冷水滴凍結以及大水滴分裂時,由於溫差電效應、凍結電效應和分裂電效應等作用,雲滴之間就會產生電荷交換,結果是小雲滴帶正電荷,大雲滴帶負電荷。雷雨雲中的上升氣流將小雲滴帶到雲的上部,而較大的雲滴則留在雲的中下部。所以,一個發展完整的雷暴雲,其上部是帶正電荷,中部帶負電荷,而下部的降水區常有一個帶正電荷的中心。

  空氣是不良導體,它阻擋正負電荷的會合。當大氣中的電荷積累到一定程度,足以把雲內外的大氣層擊穿,於是在雲與地面或者雲的不同部位,以及雲塊之間就會發生電荷中和,並激發出耀眼的閃光,這就是常見的閃電。

  事實上,在雷暴區高速運動的飛機加強了雲中大氣等電位面的畸變程度,從而出現了強電場,誘發了閃電的發生。

  飛機摩擦起電:

  當飛機通過雲、降水或塵埃密集區時,在凍結溫度附近,機體與雲滴、降水粒子(雪花、冰晶、雨滴)摩擦而各得符號相反的電荷,這就是摩擦起電。雲、降水或塵埃等粒子濃度越大,粒子帶電量越大;飛機飛行速度越快,有效撞擊面積越大,帶電量也就越大。另外,飛機在環境電場中飛行時,飛機的金屬表面也會因感應起電而帶電,環境電場強度越強,飛機帶電量也越大。

  電暈放電:

  電荷在飛機表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勻的。飛機的尖銳、凸出部位電荷密度最大,與周圍空氣間的電位梯度也就特別大。就會在飛機的邊緣部分發生電暈放電形式的電擊穿,產生類似閃電的電火花,稱為電暈放電。當飛機夜間或白天在濃密的雲層中飛行時,就能看到電暈放電現象。電暈放電可持續若干秒,直到出現一個強烈的放電,發生打閃和爆炸聲,靜電幹擾和電暈也就宣告結束。

  誘發閃電:在電場強度不夠大的雲體,一般不足以產生閃電。但是,如果雲層厚密,電場強度分布又不均勻,在雲的某些部位的電場強度就可能接近產生閃電的臨界值。當飛機進入這種強電場時,電場強度會驟然增大,尤其在飛機突出部位(翼尖、空速管、天線等)電位梯度較大,可能誘發閃電,最初的電擊穿最可能在這些部位發生。誘發閃電都會擊中飛機,使飛機遭受損壞。

  此外,有些時候飛機遭雷擊很蹊蹺,即使穿過很淡的一塊雲但也會被雷擊,權威解釋與大氣的純淨程度有很大關係,當空氣髒、灰塵大,靜電積累多,電荷難以釋放,飛機也可能容易遭雷擊。

  三、哪些部位容易遭受雷擊?

  飛機易損部位:

  黑色區域-電流的入口和出口,最可能遭受雷擊損壞的部位。

  綠色陰影-電流的通過部位,可能受損。

  白色區域-受損可能性最低。

  飛機遭雷擊幾乎都在突出的部位:雷達罩、機身前端、發動機吊艙、機翼翼尖小翼、水平安定面和方向舵尖部、機翼機身整流罩、各種天線等

 

  四、什麼時候飛機容易遭雷擊?

  經驗表明,飛機在雲中,高度在10000ft到15000ft,在小雨和中度顛簸中和在0℃等溫線附近,在雷暴雲體之間或雷暴四周容易遭到雷擊。

  -飛機在濃積雲、積雨雲附近;

  -飛機在降水中;

  -大氣溫度在0℃附近;

  -飛機在雲中伴有中度顛簸;

  -飛機高度在10000ft-15000ft之間;

  -飛機在爬升和下降過程中。

  飛機處於上述區域,可能會成為雷擊中的一個導體。當飛機接近帶電中心時,從雲中出來的發展中的「先導」能使飛機受到感應而產生「閃流」。當飛機與雲層的「先導」連通時,電荷便流過飛機,當「先導」與地面的「閃流」接通時,便形成回擊柱。回擊帶有巨大的響聲和高達20萬安培以上的電流是造成飛機損傷的主要因素。

  五、放電刷為什麼不能使飛機免受雷擊?

  放電刷是安裝在飛機表面外型尖端部分,放電刷的阻抗應該比較大才正常(一般不大於25-50兆),尾端部有一個金屬針用於放電;由於空氣和其它雜質的摩擦,在機身上將產生靜電電荷,通常電荷均勻分布在機身表面,但大氣層也是一個電磁場,由於電磁場的作用,導致這些電荷集中到飛機外表比較尖頂、薄等邊緣區域,如果沒有放電刷的作用,在電荷積累到一定能量時將導致空氣或雲層水分子之間的擊穿放電,也就是我們說的閃電現象。我們知道飛機外殼的鋁合金是一種良好導體。當飛機遭遇雷擊,電流會經由鋁合金外殼擴散,一般不會對飛機構成嚴重影響。由於放電刷頂端還裝了一個很小的金屬針,帶電電荷都集中到放電刷的頂端的金屬針頭上,如果飛行時飛機與空氣摩擦產生的靜電不斷積累,飛機的放電刷就難以釋放了。此時就非常容易導致與空氣或雲層中水分子之間的擊穿放電,引起局部非常小能量的「雷擊」效應(所謂的尖端放電);大家可能知道人在平原地帶和山頂上比較容易遭雷擊,其原理是一樣的。此時就可能會產生我們通常說的雷擊點了。

  雷擊並非不可避免,也遠非那麼可怕,只要我們平時加強學習,不斷熟練掌握危險天氣的判斷,雷達的使用;飛行前,認真準備,加強對天氣預報和實況的研究,提前做好預想預防,心中有數;飛行中遵章守紀,謹小慎微,時刻牢記使命和安全,堅持「八該一反對」,發現不良天氣,按照規定打開雷達,及時規避,就能遠離雷擊之殤,化險為夷。那麼,有哪些手段和措施可以讓我們遠離雷擊之殤?飛行中我們究竟該如何應對?請看軒轅機長《雷擊之殤(二)》。(本文參考了劉志敏教員的部分內容,在此向劉教員表示感謝。)

  (註: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任何單位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作者簡介:

  軒轅言民,男,1970年2月出生,山東濟寧人,為軒轅氏山東分支第26世。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曾飛過初教六、轟五、運七,B737,現為A320機長。創辦微信公眾號「指尖炫動,飛行無憂」(微信號:fxwy16)。

相關焦點

  • 桂林航空機長邀女乘客進駕駛艙拍照 被罰終身停飛
    央廣網北京11月5日消息(記者譚朕)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近日,有航空博主發微博說,有旅客在商業航班中進入駕駛艙並在駕駛位就座拍照。微博發布的圖片顯示,一個沒有穿著民航制服的女孩在與民航客機駕駛艙高度疑似的環境中,擺出「V」型手勢自拍,面前的小桌板上有3個喝茶用的茶具。這一圖片迅速引發關注。
  • 機長告訴你飛行中的「秘密」
    今天,英國易捷航空機長克裡斯-福斯特給你解答飛行中的「擔憂」。隨著中國航空旅行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航空旅行,然而,確有不少人對機場保持恐懼,特別是起飛和降落,據說至少有六分之一的人害怕飛行,特別是當他們在空中聽到各種奇怪的噪聲時。
  • 溫州五人躲在亭子裡避雨 被雷擊中導致四死一傷
    村的一齣悲劇。8月18日早上7點,這裡突然下起雨並伴有閃電雷鳴。五個人趕著回家,跑到路邊的的一個亭子裡躲雨。結果,一個響雷擊中亭子,亭內4人死亡,一人受傷。     「早上7點50分左右,村裡的人告訴我說亭子裡有4個人被雷擊中了,我跑來一看,一名中年婦女躺在亭子外面的水泥路上,在不斷抽搐。
  • 「機長爸爸」的除夕夜
    新華網長沙1月29日新媒體專電(記者史衛燕)這個除夕,機長楊思宜又一次坐上離家的汽車,把女兒的哭聲拋在了身後。  和他一樣,在中國有數以萬計民航飛行員,因為工作需要,每年春運時節,他們都會面對履行職責與家庭團圓的艱難選擇。為了更多家庭的團圓,他們放棄節假,告別家人,在雲上守護著旅客的幸福和平安。
  • 《中國機長》火爆院線 遭遇航空事故乘客如何維權?
    劉葉近期火爆院線的《中國機長》,是根據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成功處置特情的真實事件改編的,除去亮眼的演員陣容之外,險象環生的電影劇情為該片的票房增添了不少助力,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同時,涉飛機的安全問題也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 玄靈道人獨門秘制——百年雷擊棗木 化煞令牌
    什麼是雷擊棗木?雷劈木,又名雷擊木,雷驚木,顧名思義,就是被雷劈過的樹,一般選擇使用桃木、棗木居多,其中又以棗木為上。雷劈棗木,又稱「雷劈木、闢邪木」,是天地陰陽之電結合之精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通過雷擊,使雷電的能量聚集在棗木之中,是道家法術中至高無上的神木。
  • 《中國機長》沒演的:帶119位乘客安全返航之後,還發生了什麼
    國慶檔的大片《中國機長》,改編的是去年5月14日四川航空8633事件,張涵予飾演的機長劉長健,就是當時的「英雄機長」劉傳健,而袁泉飾演的乘務長畢男,就是當時的乘務長畢楠,電影片尾有演員與各自原型人物的對比。
  • 假如馬文藍斯洛機長理解「江南style」
    2009年2月12日,美國大陸航空3407號航班機長馬文藍斯洛、副機長蕾貝佳蕭駕駛龐巴迪Q400飛機,擬定從新澤西州紐瓦克飛往紐約州水牛城。起飛時,飛機延誤了2小時,預計航程53分鐘,預報目的地天氣有小雪和大霧。途中,飛行狀態正常,但在距離水牛城機場8公裡處,飛機由於失速,墜毀在居民區中。
  • 躲在汽車裡防雷擊靠譜嗎?
    夏天來臨,雷電又要在天氣舞臺上一展威風了。在戶外遇到雷電時,最好躲進密閉的汽車裡。那麼,問題來了:汽車為什麼能防雷,它真的是躲避雷擊的理想之地嗎?更讓人意外的是,被雷擊中的汽車竟然依舊能夠安然無恙地繼續行駛。再從網上一搜索就會發現,類似的視頻還不止一個。由此可見,汽車不怕雷擊真的並非偶然事件。  關於這個問題,著名汽車節目《TopGear》曾經做過雷擊汽車的瘋狂實驗:主持人坐在一輛大眾高爾夫汽車內,通過高壓放電裝置用60萬伏的高壓電擊汽車,來模擬汽車遭遇雷擊時是否會對駕駛員和乘客有所傷害。
  • 個子太高有風險:兩頭長頸鹿因雷擊身亡
    南非自然公園Rockwood Conservation的自然保護主義者Ciska PJ Scheijen洗澡的時候想到一個問題,長頸鹿的身高是否使其更易遭遇雷擊他發表在《非洲生態學期刊》上的論文指出,南非自然公園內的兩隻長頸鹿最近就因雷擊身亡。不過即便有了兩個受害者,Scheijen發現,他沒有證據說長頸鹿是因為身高而比其他動物更容易被閃電擊中。畢竟我們人類遭遇雷擊的事例也絕非罕有。先前倒是有研究發現,通常會被閃電擊中的都是區域裡的最高物體。Scheijen指出,只有一頭長頸鹿是被直接擊中——一頭五歲的雌鹿。
  • 兩架飛機機長相隔 300 米傳輸圖片成功
    感謝IT之家網友 HAN_W 的線索投遞更新:航空資訊網站Airlineboarding更新消息稱兩架飛機通過AirDrop發送文件為假,後經證實是通過郵件的方式將圖片發送了過去。
  • 《中國機長》不得不說的事!飛機模型3000萬,一情節致敬攀登者
    《中國機長》(The Captain)是由劉偉強執導,張涵予、歐豪、杜江、袁泉、張天愛、李沁領銜主演,張雅玫、楊祺如、高戈主演的劇情傳記災難片。該片根據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成功處置特情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中國民航英雄機組」成員與119名乘客遭遇極端險情,在萬米高空直面強風、低溫、座艙釋壓的多重考驗《中國機長》這部電影在當時上映可以是非常成功!利用影視劇的模式來對當時航空3U8633航班機組進行廣大的宣傳,讓更多人知道當時事跡的真實情況!但是關於《中國機長》的一些幕後冷知識,你們又知道多少呢?
  • 感應雷通過電源線入室 離床10釐米炸響
    被感應雷擊壞的風扇和地磚  居民家中電器受損,地磚被炸爛,感應雷通過電源線入室  「好嚇人哦,那個雷把距床沿10釐米左右的5塊地磚炸爛了,床邊的電風扇也炸壞了。」臥室的窗戶關閉,雷是怎樣進入臥室的?省防雷中心專家分析說,損壞王倫仲家的雷屬於感應雷,它是雲電放電中產生出的感應電流,通過電源線入室的。隨著城市高層建築和現代化通訊設備增多,雷電災害也隨之增多。上月,全省雷擊事故導致9人死亡、8人受傷,經濟損失約兩百萬元。  正在睡覺 紅光閃過臥室遭雷擊  王倫仲的家是一排平房。
  • 山東航空女機長從軍23年 採訪時被毛蟲嚇壞(圖)
    身為一名飛行員隊伍中「稀有」的女機長,侯海英笑稱:「除了沒有剃鬚刀,我跟其他男機長沒有什麼不同。」  23年部隊生涯 鍛造「侯哥」品質   「您好,我是侯海英,您是從濟南趕過來的吧?真是辛苦您了。」一句簡單的問候,瞬間打消了彼此剛一見面的陌生感。自信的眼神,優雅的笑容,言談舉止間既颯爽又柔和。
  • 看《中國機長》 說說職業敏感
    近日,雲南空管分局組織職工觀看了電影《中國機長》,這是由去年發生在西南空管局管制區域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主要講述的就是四川航空3U8633在飛往拉薩過程中風擋破裂,飛機遭遇極端險情,機長及機組全體成員憑藉過硬的本領和專業操作,使得機組成員和全體乘客轉危為安的故事。
  • 魔獸世界9.0凋魂之殤奶騎打法詳解 9.0凋魂之殤奶騎攻略
    魔獸世界9.0凋魂之殤奶騎打法詳解 9.0凋魂之殤奶騎攻略 發布時間:20-07-15 10:23 來源:NGA 作者:sscsscmd
  • 聯合航空一航班有旅客在飛機上吸菸 安檢被疑有漏洞
    聯合航空一航班有旅客在飛機上吸菸 安檢被疑有漏洞 2014-08-31 15:15:51  昨晚9時,從成都飛往北京的聯合航空KN5216次班機上,有乘客在飛機加油以及飛行過程中吸菸。飛機到京後,當其他旅客向機組成員索要說法時,機長與旅客發生衝突。今天上午,20多名旅客滯留在南苑機場。  今天上午9時許,記者來到南苑機場到達廳,20多名旅客此時正拎著大包小包,滯留在行李領取處,毫無離開之意。
  • 被稱之為「幽靈航班」的希臘太陽神航空522航班,墜毀真相令人感動
    機上一共有115位機組乘客和6位機組成員,機長是59歲的漢斯.於兒根.梅爾騰,他有16900個小時的飛行經驗,可謂是一位老資格的飛行員; 副機長是51歲的賽普勒斯飛行員,潘普斯.查拉姆博斯; 他有7549個小時的飛行經驗。和往常一樣,在得到起飛命令後,太陽神航空於9:07分從跑道上起飛機,三分鐘後,經當地空管批准,飛機開始往上爬升。
  • 香港航空舉辦HX852「飛悅香港」活動
    A320客機,由香港航空飛行部總監Liaw Kui Chen機長、Tai Siew Jin機長及Victor Lai副機長執飛。 為保護環境並提高燃油效率,Liaw Kui Chen機長使用較低的推動力起飛,即使用平常推動力的85%,以減低在香港領空的碳排放量。
  • 「大叔愛上機長」:盤點航空題材的日劇
    今年國慶檔三部電影成為了現象級作品,尤其是在假期後半段完成單日票房逆襲的《中國機長》,去年發生的真實事件今年就被搬上了大熒幕,影片較為完整地還原了川航3U8633遭遇的極端險情和英雄機組的備降全程。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向觀眾普及了幾個跟飛行安全相關的職能部門,比如氣象局、空管局、塔臺等,雖然時長有限只能點到為止,但電影的熱映無疑會吸引更多有藍天夢想的年輕人來加入航空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