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張艾萱 記者 劉峻)當別的孩子和父母在草坪上玩鬧嬉戲時,4歲的寧寧(化名)只能羨慕地在旁看著。粘多糖病,2.5萬分之一發病率的罕見病,奪走了寧寧健康的身體和幸福的家庭……
腦袋大、走路像「老頭」 男孩被確診粘多糖病
爸媽在寧寧兩歲左右就發現他和別的孩子不太一樣,「走路比別的孩子遲,也不會跑跑跳跳。好不容易會走了,卻總是彎著腰、愛喘氣,個頭也比同齡孩子矮了不少。」爸媽帶著寧寧在多家醫院輾轉了兩年多,最終在上海被確診為「粘多糖病」,屬於IVa型。
南京市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戎留成告訴記者,「粘多糖病」是一種遺傳代謝性疾病,2.5萬個孩子中才會有一例。患兒因體內缺乏粘多糖降解酶,導致粘多糖不能被分解,積聚在體內,對骨骼和臟器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寧寧的IVa型是以生長遲緩、步態異常和骨骼畸形為主要臨床表現,如果不治療,大多無法活過16歲。
寧寧的爸爸先生說:「確診以後孩子他媽就離開了。但既然我生了他,就要對他負責,我想治好他。」上海的醫生告訴寧寧爸爸,粘多糖病的治療有兩種,一種是長期的酶替代,一種是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爸爸結合寧寧的病情,及家庭情況,最終選擇了在南京市兒童血液腫瘤科進行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
兒童醫院首例「粘寶寶」臍血移植成功
「雖然粘多糖病的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在我院是第一例,但近年來我們有著豐富的移植經驗和成功案例的積累,我相信,我們一定不會辜負家長和孩子的信任。」南京市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方擁軍教授說。
寧寧入院後,方擁軍教授組織了移植團隊,結合寧寧的臨床特點,並與國內多位對粘多糖病治療有豐富經驗的同行溝通,制定了詳盡的診治方案。同時,為了保證移植的成功,採用質量較高的臍帶血作為供體。方擁軍教授積極與各大臍血庫聯繫,很快便找到了與寧寧匹配度達80%的臍帶血。
7月2日,兒童醫院的移植團隊成功為寧寧回輸無關臍帶血幹細胞。然而,在等待移植的幹細胞「發芽」的過程中,寧寧出現了高熱、咳嗽、全身皮疹、血氧飽和度不能維持等一系列急性反應。方擁軍教授憑藉豐富的移植經驗,當即為寧寧採取治療措施,有效控制了病情進展。最終,經過一個多月的監護和治療,寧寧骨髓恢復良好,成功出倉,已轉至普通病房。
「移植成功只是第一步,在未來的半年到一年中,患兒還將面臨抗排異、抗感染等一系列難關。只要他闖過這些關,自體也能正常分解粘多糖,相信他就能和正常的孩子一樣生活和學習,」戎留成醫生說。
「粘多糖」不可怕,早期診療很重要
方擁軍教授介紹,近年來,隨著移植技術的發展,造血幹細胞移植能有效地改善粘多糖病人的病情,已成為治療粘多糖病的有效手段,近95%移植成功的「粘寶寶」能夠長期存活的。
然而,移植並不能改變「粘多糖病」對患兒骨骼、臟器等造成的既有損害。因此,疾病的早發現、早識別仍然非常重要,一般2歲內確診並及時替代或移植治療,能夠有效減低臟器功能損害。家長一定要多多關注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每個細節,一旦出現異常,要及時就醫。如果孩子被診斷為「粘多糖病」,家長千萬不要放棄,儘可能找專科醫生救治,無論酶替代治療或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均應及時進行。
責任編輯:向勤如(EN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