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人文·書評】中土文化互通共融——從《土庫曼民族的精神...

2021-01-09 澎湃新聞

原創 劉貴洲 胡紅民等 中國投資參考

《土庫曼民族的精神世界》

|作者:庫爾班古力·別爾德穆哈梅多夫|

導讀

細讀《精神世界》,領悟土庫曼核心價值觀,深為土庫曼民族和人民的精神所吸引;品味通篇寓言,就如參加跨國故事會,更為中土民族文化的互通而倍感親切

●中土文化互通共融

●表達手法值得學習

土庫曼斯坦總統庫爾班古力·別爾德穆哈梅多夫(以下簡稱「總統」)的新著《土庫曼民族的精神世界》(以下簡稱《精神世界》)在中國出版了,土庫曼民族的核心文化與中華文化在東方大地交響迴蕩。作為從事中土合作的石油人及油二代,對這一盛舉倍感高興。對在油氣合作之上,進一步推動中土文化合作,倍感榮幸。

自古以來,絲綢之路就將中土兩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正如總統在書中所說:「土庫曼斯坦是絲綢之路上最可靠、最安全的地段。」「絲綢之路在遠古就促進了各國間的貿易聯繫,推動了國家間的關係發展。」

土庫曼人的精神世界源於奧古茲的古老生活規則。總統特別引用東方聖賢的話:「過去的時光已停留在昨天,人要帶著理想前行。」

2020年是「土庫曼斯坦——永久中立國的故鄉」國家年,也是獨立的土庫曼斯坦中立25周年。

細讀《精神世界》,領悟土庫曼核心價值觀,深為土庫曼民族和人民的精神所吸引;品味通篇寓言,就如參加跨國故事會,更為中土民族文化的互通而倍感親切。

中土文化互通共融

(一)核心價值觀相同相似

敬畏天地。《精神世界》以「上天垂愛、大地恩寵」、「大地祥和是生命永恆的保障」來詮釋土庫曼民族的認識和敬仰,天與地的統一是奧古茲汗關於民族自由與和平生活箴言的核心思想。中國自古就對天地懷有崇拜敬畏之感和積極進取之心,「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捍衛價值。《精神世界》崇尚勤勞、勇敢、熱情好客、友誼友善、團結、智慧。中國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精神世界》倡導「尊重人的價值」、「關愛人」。中國始終奉行「以人為本」、「尊重勞動、尊重創造」。

土庫曼人認為,「人身上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對待生活的態度」。中國人幾千年來討論和實踐的「出世」、「入世」就是對待生活的態度。

崇尚團結。《精神世界》認為,團結是對堅定信念的承諾,是正義與繁榮的基礎,是對光明未來的信仰,是土庫曼民族的偉大目標。

奧古茲汗以一箭易斷、捆箭難折的現象教育六個兒子和二十四個孫子,彼此尊重和團結的道理。中國也有同樣的類比,不過所用的「教具」既有箭竿,也有筷子。

歌頌智慧。《精神世界》以神話傳說「石頭高帽」歌頌大臣梅拉雷的勇敢與智慧,描寫他領受「製作一頂石頭高帽」這一不可能的任務時,機智地要求國王提供「河柳灰燼製成的線」,以另一種「不可能」無言地反駁當權者的無理要求。另一則傳說「牧羊人的薪水」講述一位智慧的婦女幫助牧羊人從法官那裡討回寄存的錢的故事。中國這樣的民間故事比比皆是,以《阿凡提》中的故事集大成。這都是要求人們做人要誠實、善良,凡事都要設身處地、將心比心,以免招致「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被動。

重視科教。《精神世界》闡述「教育與科學點亮生活」。「知識素養是最有價值的遺產,而教育與科學是知識素養的核心。」「科學是結果,而教育是途徑。」「科學與教育的成就可以和很多高尚的品質(高尚、公正、守信、英勇、正直、知足、忘我)相媲美。」「富有創造力的人是國家的未來。」「智慧和天資好比黃金般寶貴。」「科學和技能是最珍貴的財富,讓你兒子擁有這些財富,才能擺脫貧困,財富也會不請自來。你應傾盡所有,讓你兒子在科學和技能方面取得成就。」「科學是無止境的。科學能深化世界觀,開拓眼界,促進生命和諧發展。科學和智慧是同根的,而自然卻不是。」「科學存在的意義是為了人類完善自己。」馬赫圖姆庫裡名言:「閱讀能夠提升智慧。」土庫曼民諺:「與知識淵博的人交談是一大善事。」中國的古文名篇名句「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和「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說的就是同一個意思。

推崇持續發展。土庫曼斯坦奉行可持續發展,在《通往可持續發展目標道路上的土庫曼斯坦》中制定基本工作任務,讓自然和環境仍然保留最初的模樣。中國自上世紀90年代支持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以來,對可持續發展不懈努力,最近又承諾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珍惜友誼。土庫曼人認為,朋友是用端正品行和溫厚善良來幫助彼此、提高修養的人。友誼能鞏固家庭團結,使人生活富足,與周圍人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的良好氛圍。友誼是讓人們親近的橋梁,是通往高尚傳統的永恆之路。

朋友應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仙鶴和狐狸的故事,狐狸請仙鶴來做客,把飯盛在平底小盤子裡,仙鶴從盤子裡吃不到東西;仙鶴請狐狸來做客,把飯盛在長頸瓶子裡,狐狸也什麼都吃不到。《精神世界》用較大篇幅歌頌「高尚的友誼」。

中華民族對友誼也格外看重,所謂「為朋友兩肋插刀」、「管鮑之交」、「刎頸之交」等典故同樣看重朋友與友誼。

對待國與國關係,自奧古斯汗時代起,以和平方式鞏固國際關係就成了土庫曼民族的高尚傳統。土庫曼斯坦是可靠的夥伴,在國際關係中會考慮所有方的利益。中國歷來重視國際關係,尤其是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致力於對外合作,並大力「走出去」與諸多友邦、眾多夥伴攜手合作,堅持「雙贏互利」,贏得各方信任,在合作中建立了偉大的友誼。

關注健康。《精神世界》認為,健康是福;和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幸福感是衡量財富的最重要的尺度。不要看我的年齡,而要看我如何生活。人民的健康屬於社會財富,是影響一個國家發展的最基本決定性因素。健康是首要的、基本的價值。生活之美是黃金,而健康主宰著生活。健康生活方式的內涵和實質在於體育運動。中國自有《皇帝內經》以來,中醫與養生,無不奉行健康至上,不斷追求有品質的幸福感。

駱駝刺(被稱為尤扎爾利克,意為一百個勇士的力量)是健康之源,在土庫曼民間被奉為神聖的植物。凱雷姆醫生用它燃燒的煙連燻幾天驛站和人員聚集的地方,用它煮水來沐浴和噴灑房屋周圍,醫治流行怪病,包治百病。隨身攜帶駱駝刺可讓你遠離一切煩惱和疾病。土庫曼人對駱駝刺的信奉和使用與我國中醫重視「艾」和用艾驅邪、治未病非常相似。

(二)寓言諺語互相印證

兩國文化中的寓言、故事、諺語和俗話等異曲同工,好似一脈相承。

土庫曼寓言:「如果你昨日屹立山巔,今日則可能駐足山腳。」中國俗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精神世界》「莫砍活樹」的古老故事,「不捕殺動物媽媽和她的幼崽」、「傳說瞪羚眼淚滴落的地方都會變成黑色,追殺瞪羚的兩個獵人先後掉入兩個深坑」的寓言,與中國「不殺孕獸」、「不涸澤而漁」如出一轍。

土庫曼人「仰望星空,尋找月亮上的獅子」,並以「月中人」隱喻「空靈之美」;中國人編織「月亮上的玉兔」,以及她的主人:嫦娥奔月,並以「月老」指代促成連理的媒人。兩者異曲同工,只不過中國的童話顯得更浪漫一些罷了。

神話傳說「客人的禱告詞」闡述了客人需要尊重主人禮儀的道理。中國恰恰有「入鄉隨俗」、「客隨主便」等成語。

神話傳說「愛嫉妒的人」講述某人受真主賞賜一頭奶牛,卻得知鄰居被賞賜兩頭奶牛,就嫉妒不已。教育人不可有嫉妒心,不可貪心不足。「貪心不足的人抱怨樹長不高,樹長高了又抱怨樹不結果,等結果了則抱怨果實不甜。」中國有兩句古話和諺語描述這種不良心理:「不患寡而患不均」、「貪心不足蛇吞象」。

土庫曼諺語「什麼都教你做的嫂嫂要好過什麼都幫你做的嫂嫂」。這和中國諺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意思完全一樣。

(三)相同行為相似文化

土庫曼人掘「坎兒井」,「喝同一條溝渠裡水的人」意味著是「同村人」、「同部落人」。「巴巴拉巴不責備造物主」意味著只要有水分滋養,幹樹枝插在地上都會長成碩大的果樹。這和新疆吐魯番人掘「坎兒井」、護井護水、用水澆灌養育出名揚四海瓜果,形成獨特水文化的偉大異曲同工。

為了遠行的人儘快回家,土庫曼人會舉行儀式,在遠行者的家門口掛一束幹蒿草。中國人同樣也會為遠行的人舉行儀式,喝壯行酒,吃包子餃子;同樣會在家門口掛蒿草盼人歸。

土庫曼諺語「回頭看看阿亞茲汗那雙鞋履吧!」意思是別忘了自己曾度過的苦日子。中國人諺語「別好了傷疤忘了疼」與之吻合對應。

土庫曼文化勸人要「多知少言」,中國文化對應的是「謹言慎行」、「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

(四)相同或相似習俗

土庫曼人有慶祝「長出第一顆牙齒」、「第一次理髮」、「達到先知年齡」的習俗,中國人有「滿月」、「百歲」、「束冠」等習俗。

土庫曼民族格外好客,最古老的習俗是用麵包和鹽招待客人。對鹽賦予了神聖的意義,與朋友共同吃鹽意味著許下了同甘共苦的誓言。這一習俗為中亞和俄羅斯民族所特有。中國人到這些地區做客,要了解這一習俗、尊重這一習俗,切不可犯主人之大忌。

土庫曼人無論男女老少,接受回禮時都心懷美好祝願,將禮品貼近額頭,以示尊重和感謝。婦女做飯時,都不忘為客人準備一份,要多準備一個或幾個人的飯。如果客人沒來,則會把客人的那份送給鄰居。有時,做手抓飯多放兩把大米,叫「梅赫曼帕依厄」或「孔舍奧卡拉」(留給鄰居的那碗)。「客人是真主送給人們的禮物,尊重客人,財富才會成倍增長。」詩人戈爾庫特.阿塔:「家裡如果沒人來做客,這個家不存在也罷。」馬赫圖姆庫裡:「家中如果不擺上餐布,貓狗都不會來。」神話傳說「富貴隨客而來」,更是將土庫曼人熱情、好客的待客之道闡述得淋漓盡致。

中國《論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對待客之道刻畫得入木三分。民間好客的習俗也是舉不勝舉。

⬆ 地毯是土庫曼斯坦三大國寶之一,主要由羊毛,駱駝毛編織而成

表達手法值得學習

(一)以寓言等詮釋價值觀

對良知的認識。《精神世界》認為,良知是生存的法則,是一半的信仰,是社會的主流價值。母親是良知的化身。忠於良知,是衡量我們對自己親愛的母親的愛的標準。自問「內在良知」。良知是人的內在價值,它會被貪慾和焦躁玷汙。偉大的詩人和思想家馬赫圖姆庫裡在詩中表達:貪慾是邪惡的力量,它把人們從通向真理的道路上擊退,而焦躁是信仰的損耗P123。忍耐使人獲得財富,而貪慾只能讓人蒙羞,懂得忍耐的人會開心幸福,急躁的人將一事無成。有良知的人很容易知足。

諾夫施爾瓦納·阿德拉在東方許多民族中被認為是正義的化身,寓言「誠實的尺度」講述他一次打獵射中了一隻巖羚羊,他以此做烤肉卻忘記帶鹽,於是命令衛兵到附近的巴扎買鹽,並特別強調「買鹽時一定要付錢,只有這樣,用這個鹽撒過的食物才是乾淨的。」以此說明生活無小事,忽視微不足道的問題,都不會引人向善。這與中國三國故事劉備臨終教子「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立意完全相同。

對水的珍愛。土庫曼人珍愛水,認為「水都是珍珠」。有諺語「一滴水就是一粒金子」,用故事講明「水在沙漠中是無價之寶。」為此,在卡拉庫姆沙漠深處建設「金色世紀湖(土庫曼斯坦湖)」。節約用水和讓水保持清潔成為土庫曼民族教育的基礎內容。

對勞動的珍視。認為熱愛勞動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品質之一。勞動可以治癒人的三種煩惱:貧窮、病痛和寂寞。不擅於勞動的人就象沒有手腳一樣,最簡單的問題也無法解決。擅於勞動的人,總能擺脫困境。學會勞動、尊重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看母親,見女兒,絲綢是細密的,布料是厚實的。勤勞可以作為更深入了解一個人的基本準則。」土庫曼諺語:「晚睡,早起,攪打奶油多打六下。」「遊手好閒的人,上帝都對他不滿。」「與其無所事事閒坐著,不如在地上畫點什麼。」都是對熱愛勞動的生動勸導。

國王:「將你們認為最寶貴的東西拿到王宮來,以證明你們誰最忠誠。」騎士:「最貴重的東西是我的祖國,我只有把我的勞動、能力、勤奮給予您,讓時間來證明我對您的忠誠。」

對家的理解和對故鄉的眷戀。是女人讓一個家成為家。當家裡有個好妻子時,你會感到生活的所有樂趣。中國人同樣認為,女主人是家裡的軸心和粘合劑。

家——誕生民族思想的空間。在自己的家中,你是屬於你自己的,在家之外你是屬於人民的。

詩人、思想家馬赫圖姆庫裡說:「世界上沒有任何地方比故鄉更令人嚮往。」

(二)以歷史詮釋文化

亞歷山大大帝信奉「人因為熱愛祖國才偉大。」土庫曼歷史上有名的奧古茲汗說,對祖國的熱愛源於奧古茲汗的智慧,「頭可斷,故土河山絕不可棄。」「一個人在生活過程中養成的所有優秀品質——教養、智慧、能力和技能,首先體現在他對祖國的態度上。」

土庫曼歷史上英勇、無畏、剛毅的統帥賈拉勒丁,重傷後無藥可治,他請求「給我一撮故鄉的土,我就能夠康復。」衛兵疾馳其故鄉——古老的瓦斯,取來一小包瓦斯的泥土和一罐阿姆河水,讓統帥恢復了健康。

土庫曼民族引以為豪的三大寶(特產):阿哈爾捷金馬(汗血寶馬)、地毯、阿拉拜(牧羊犬),都是土庫曼先民用時間和歷史凝集起來的珍品,這些都早已在中國家喻戶曉,汗血寶馬尤其為中國人所推崇。土庫曼地毯藝術來源於大地和宇宙,始於萬物開始之初。土庫曼古老地毯上編制二十四個花結,學者們做出各種假設,力求揭示奧古茲各部落的歷史。

(三)以實踐詮釋愛民

總統身體力行詮釋文化,舉出如此多的寓言、故事、諺語、民俗,將土庫曼文化深入淺出地一一展示、解釋、剖析,對土庫曼人來說,堪比教化萬民的教科書。

總統熟悉的民俗高度貼近民眾,顯得格外親民。知道很多村裡的「土辦法」,如往不結果的果樹幹裡釘釘子,可促其有好收成;向果實含鐵的果樹根部埋鏽鐵片。

兄弟三人應父親要求出遠門經商,出行路上得到父親朋友盛情招待卻覺得飲食不適,在回程路上得到這位朋友同樣款待,卻覺得「在黑茲爾先聖到過的田野奔跑的羊宰殺的肉,本身就是一種藥。」回到家後,父親分析這種感覺上的反差:「離開家鄉,就會產生某種痛苦,這叫離鄉之苦。哪怕離開家鄉一步,身心都開始受到折磨。只要一回到自己的祖國,這一切都會消失。」「任何時候都不要說朋友誠心款待的食物不好。」

總統用俗語表達了對「不知好歹」的人的不屑:即使站在一朵鮮花旁邊,有些人也無法感知花中的甜美。

總統在闡述科技問題時,特別提到海水淡化課題,這對土庫曼斯坦來說非常重要,該國西部缺水,瀕臨裏海的土庫曼西海岸有海水淡化的特別願望。中國在海水淡化方面有不少成功實踐,與土庫曼有較好的合作空間。

土庫曼現任總統,1957年6月29日出生於土庫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土庫曼族。1979年畢業於土庫曼斯坦國立醫學院,醫學博士。長期在醫療系統工作,1979-1997年,在土庫曼斯坦衛生和醫療工業部工作。1997年12月出任衛生和醫藥工業部長,2001年4月任副總理兼衛生和醫藥工業部長。2006年12月21日,根據土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內閣決議,出任代總統和武裝力量最高統帥。2007年2月就任總統;2012年2月成功連任;2012年2月13日第三次當選總統。

2007年7月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08年8月來北京參加第29屆奧運會開幕式及相關活動。2010年4月30日至5月2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上海世博會開幕式。2011年11月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曾是著名醫生,2011年年底訪華期間,他的《土庫曼斯坦藥用植物》、《土庫曼斯坦――療養勝地》和《天馬飛翔》三部著作中文版在北京舉行了首發式。2012年3月醫學著作《土庫曼斯坦藥用植物》又出第三冊。2020年9月,他的《土庫曼民族的精神世界》中文版在北京出版。

《土庫曼民族的精神世界》

目錄

P1 上天垂愛,大地恩寵

P13 大地祥和是生命永恆的保障

P41 教育與科學點亮生活

P53 健康是福

P69 勤勞是勇敢之源

P83 好客之道

P93 高尚的友誼傳統

P107 良知

P129 團結

P143 智慧之光

P155 願繁榮照亮你的前程

P159 一些神話傳說,留給讀者感悟

原標題:《【社會人文·書評】中土文化互通共融——從《土庫曼民族的精神世界》讀到的|中國投資》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土庫曼民族的守護者——阿拉拜犬
    阿拉拜犬,又稱中亞牧羊犬或土庫曼咬狼犬,是最古老的大型犬種之一,在地球上生存已超過4000年。它分布於從裏海至中國、自南烏拉爾到阿富汗之間的廣袤區域,通常被認為是藏獒的後代,一直是遊牧民族的守衛犬,用以保護主人生命財產和家居安全。阿拉拜是土庫曼語,「阿拉」和「拜」分別指黑白色斑點和富有之意,因此,阿拉拜意寓土庫曼斯坦人民對美好富足生活的嚮往。
  • 文化自信:國家興衰的命脈 民族精神獨立的基石
    1997年春節,著名的社會學、民族學家費孝通先生在北京與老朋友們聚會,曾經這樣說:「七年前,在80歲生日那天,我說過下面的話:『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裡『各美其美』,是指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要有對自己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認同,在這個基礎上,才能進到『美人之美』,即肯定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每個國家、民族都對人類優秀文化作出過貢獻。
  • 融情互信+成長互助+文化互補,齊心澆灌民族團結之花 ——塔裡木...
    「學校注重把民族團結教育貫穿育人全過程,融入專業教學中,綜合運用教育教學、實踐養成、文化薰陶、制度保障、研究示範等方式,創新凸顯融情固基、文化鑄魂、實踐育人的民族團結教育載體,探索實踐『融情互信+成長互助+文化互補』的工作模式,通過微平臺連心、成長服務暖心、精神錘鍊凝心和社會實踐融心等舉措,圍繞「連心、暖心、聚心、融心」四個服務引導大學生在融情實踐中築夢成長,民族團結就像沙漠胡楊和沙丘梭梭
  • 騰訊全民K歌總經理計鳴鐘:音樂正打破文化邊界,搭建全球人文共鳴的...
    【環球網綜合報導】7月26日,中菲智庫媒體代表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展開對話。來自中菲兩國的高級官員、主流媒體與智庫代表參會並發表演講,就如何加強中菲兩國人文交流、開展更為廣泛的媒體和智庫領域合作展開智慧碰撞。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全民K歌總經理計鳴鐘就音樂如何打破文化邊界,搭建起全球人文共鳴的橋梁做精彩發言。計鳴鐘首先對中國在線音樂行業出海趨勢作了詳盡介紹。
  • 《八佰》展示了人文精神的厚植
    【環球網文旅特約作者 米廣弘】電影《八佰》再現了抗戰史上最為慘烈的守衛戰,在剛烈與血腥中融入了審美情趣與藝術手法,把一系列文化元素與電影表現藝術相結合,將「護國」主線一以貫之,讓影片不再單純地成為一部戰爭片,而是人文社科的合集,給觀眾呈現驚心動魄畫面的同時,讓他們感知中國從古至今歷史、文化、人文精神的厚植
  • 「兩岸出版與人文智庫論壇」在廈門舉行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和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促進兩岸出版人文領域的對話與合作,共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0月29日至11月1日,由福建社會科學院主辦,福建省海峽文化研究中心承辦的「第二屆兩岸出版與人文智庫論壇」在廈門舉行。
  • 中華傳統文化:寫作的精神資源與方向
    、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 關鍵詞:寫作;中華傳統文化;精神資源;傳統文化;文化 作者簡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
  • 對話與超越:第六屆中國民族影視高層論壇在京舉辦
    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藝術研究所所長丁亞平指出,民族的故事就是國家的故事,也是世界的故事,「中國是一個多民族聚居、融合的國家。所以,少數民族電影問題,不止是民族電影問題,也是中國問題。基於中國多民族的社會現實和國情,少數民族題材影片自然是中國電影中不可或缺的類型題材,它在表現少數民族人們生活、風俗、風貌,傳播民族文化等方面扮演者重要的作用。
  • 香港義工:扶貧紓困、社會共融 用生命影響生命
    香港特區政府社會福利署署長葉文娟向記者介紹說,截至2016年底,在香港提供或參與義工服務的慈善機構共有2927間,登記義工多達127萬餘人,約佔全港人口的1/5,全年共進行逾2400萬小時的義務工作。」,已加入義務工作發展局近20年的黎同濟認為,平時大家在生活中一次讓座、一次撿拾廢紙等小事,都是善心的體現,而如果將這份善心用於服務社會,那麼每個人都可以是義工。
  • 語言傳承一個民族的文化基因
    任何一種語言都是文化的載體,民族豐厚的文化內涵和社會文化特徵都蘊藏在其中。大學英語教學也不可能脫離文化而獨立存在,因此,大學英語教師在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應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他們的視野,讓他們了解不同國家的歷史和文化。
  • 彰顯禮樂文化的時代價值
    這種精神文化傳統對於引導人們關注感性生活、追求高雅情趣、優化向上向善人文生態等方面具有啟示意義。禮樂文化重人倫和樂、追求仁者之樂,蘊含著中華民族志於生命大樂的文化心態取向,表現出深沉而久遠的人的主體性超越,是中華民族敢於擔當、敢於創造、敢於夢想、敢於奮鬥的民族精神的底色,對於抵制迷心逐物、澄清價值導向、敦行文明風尚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
  • 原生態搶救與記錄雲南民族文化
    《雲南少數民族民間傳統醫藥系列》 「十三五」國家重點規劃項目《雲南少數民族民間傳統醫藥系列》,系透過雲南獨特的自然和人文多樣性,看到雲之南獨特、智慧的雲南少數民族民間傳統醫藥的奇妙風景和雲南少數民族文化的魅力。
  • 楊鑫銓:人文關懷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
    原標題:人文關懷 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
  • 盤點《歌手》節目中傳承的民族音樂之聲,堅定弘揚文化自信
    並掏出手機錄製收藏,優秀的民族音樂也讓騰格爾在本輪競演中,斬獲了第一的好成績。騰格爾讓民族音樂在《歌手》2018的舞臺上得到了極大的關注度,也通過音樂本身弘揚民族文化,增強文化自信。l 霍尊在《歌手》2018的舞臺上,霍尊的音樂風格顯得頗具新意,宛如一股徐徐撲面的春風,輕盈中且不失宜人的溫暖。
  • 是什麼讓偉大抗疫精神如此硬核?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偉大抗疫精神,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偉大抗疫精神之源。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 光明網社會責任報告(2019年度)
    作為黨團結、聯繫、服務廣大知識分子的新橋梁和新紐帶,光明網以「知識分子網上精神家園,權威思想理論文化網站」為定位,秉承「新聞視野、文化視角、思想深度、理論高度」的理念,充分運用先進傳播技術和豐富的傳播平臺,正確引導社會思想,傳播優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成為網絡輿論陣地特別是思想理論文化領域的中堅力量。
  • 蒙古族傳統文化在學校教育中的傳承
    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民族性,就等於一個沒有靈魂的身體。」 學校中的蒙古族傳統文化教育,具有一般的知識教育和技能教育所不具備的教育功能。   促進學生本土知識和智慧的獲得。蒙古族學校所進行的民族文化教育,可以增加學生關於蒙古族歷史、人文和生活方面的知識。
  • 第九屆中國-南亞國際文化論壇 「人文智庫對話」視頻會議成功舉辦
    -南亞國際文化論壇「人文智庫對話」視頻會議。來自中國和南亞各國的學術界、媒體和友好組織的與會代表以「弘揚亞洲文明、共促和平發展」為主題深入探討,分享智慧,共話合作。各方積極評價論壇在促進本地區人文交流所發揮的積極作用,表示在世界面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疊加影響的嚴峻形勢下,舉辦本地區人文智庫對話會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 土庫曼為狗建了座黃金雕像,總統親臨揭幕,是什麼狗這麼有面子?
    11月11日,土庫曼斯坦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Gurbanguly Berdymukhamedov)親自前往首都阿什哈巴特(Ashgabat)的一處新市區,為一座土庫曼牧羊犬的雕像舉行揭幕典禮
  • 中世紀時期,歐洲民族語言和文化得以產生,民族特徵也開始形成
    從社會形態變化方面可分為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第一種觀點認為近代社會開始於18世紀末,以法國大革命為標誌;第二種觀點以第一次資本主義革命即1640~1660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為標誌;第三種觀點則認為1618~1648年三十年戰爭時期資本主義在西歐已佔據統治地位。現代俄羅斯史學出現了新動態,它首先是釐清「中世紀」和「封建主義」的概念,認為中世紀結束於15世紀末16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