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道教與毗盧遮那佛──淺談《華嚴經》〈世主妙嚴品〉

2021-01-17 湘潭道南書院

 

神道教與毗盧遮那佛

淺談《華嚴經》〈世主妙嚴品〉

待諸聖者有來乎!

黃高証

無盡華美與莊嚴的《華嚴經》,在佛教中有「經中之王」尊稱。相傳此經有上中下三本。上本多達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偈、一四天下微塵數品。中本有四十九萬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此二部內容太多,所以仍留存於龍宮。下本共十萬偈、四十八品。龍樹菩薩從龍宮取回,流布人間。

《華嚴經》在中國有三種譯本,分別是六十華嚴、八十華嚴、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和八十華嚴一開始,便出現毗盧遮那佛與各方天神,本文特來探討神道教的產生及其與毗盧遮那佛的關係。

壹、神道設教

《易經》說:「聖人以神道設教」,所謂神道教,源自民智未開的遠古時代,先民為了解釋未知的天地萬象、生死禍福、乃至宇宙起源等,逐漸發展出素樸的神道思想。後來更與各地的巫文化結合,形成了以各類鬼神為信仰的神道教。正是《後漢書》所言︰「宜急立高廟,稱臣奉祠,所謂神道設教,求助人神者。」

無論神道教的形式體現於一神或多神、有相或無相,它都是信徒們的心靈寄託,有助人心安定,以度過種種生死難關。另一方面,神道教也可傳承傳統精華文化和價值觀,更能弘揚修道歸真的教化等等。不過,很多信徒往往停留在求福報、求平安、求子嗣、求救贖等等世俗層面。

世界各國都有神道教,例如:

古埃及的神道教曾蓬勃一時,主要有造物神Re,法老的守護神Horus,死神Anubis,以及其他眾神。

印度教對神的崇拜,至今猶盛。除了三大主神:造物之神Brahmā, 保護之神Vishnu , 毀滅之神Shiva。還有眾多數不清的神。

古希臘神常帶有愛恨情仇,例如眾神之王宙斯愛上了Danae,便請愛神丘比特幫忙,對Danae射出「愛的金箭」。沒想到丘比特不小心射出了「銀箭」,造成一段悲劇等等。

北歐神話的神,和人類一樣,有生老病死。例如主神Odin的兒子光明之神Balder便是被殺死的,後來Odin想法為他復仇。

中國傳說盤古開天闢地,故道教尊其為玉清元始天尊,此外,又有太清靈寶天尊、上清道德天尊,以及掌管生死的南極長生大帝、北極紫微大帝等大大小小、成千上萬個神明。

基本上,道教的神分兩類,一類是先天尊神,為天地本源之道的代表,如三清。另一類為後天神,為大善人或有大功德之人,死後封為神。

孟子言:「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測之之謂神」也就是,人可以由君子、賢人、聖人而成為神。例如唐朝藥王孫思邈,被後人奉之為醫神。北宋龍圖閣大學士包拯,伸張正義,傳說其死後被封為閻羅天子。祂們一生救人無數,所以後人敬之為神。

在神以外,還有所謂的精,精是動植物和五行器物,吸取天地日月精華,久而成精,化為人形。東晉葛洪《抱樸子》有言:「萬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託人形」。有關各種「精」的特性,在漢代的《白澤圖》,有詳細解說。簡單的說:萬物可以修練成精,正如人可以修練成神仙。

貳、仙與神

「仙」大多指後天修煉仙術而成道者,屬於天神和人之外的另一範疇。《抱樸子內篇.論仙》引《仙經》之說,將仙分為三等:上等為天仙,可舉形升虛;中等為地仙,可遊於名山;下者為屍解仙,需先死後蛻為仙。道教常以蓬萊仙島為諸仙人、仙姑的聚集地。

印度的仙人大致也分三類:出身於天神的叫天仙;出身於婆羅門的叫梵仙;出身於剎帝利的叫王仙。印度仙人大多是些精通吠陀的聖賢。仙人有大神通,可驅役天神,《羅摩衍那》記載了某位古仙人,曾詛咒三大主神中的Viṣṇu,迫使祂在凡間轉世數回。

釋迦牟尼佛說自己過去世曾作過忍辱仙人,祂在楞嚴經中還說此世間有十種仙,住在世人不及處的深山或大海島,以服餌、持咒、食藥等方法,存想固形,壽命達千萬歲。但祂們還是活在妄念流轉中,若不依正覺修三摩地,福報盡後,依然散入諸趣。

除了仙人以外,佛法將天人(天神)略分數類,眾神中未離飲食、男女、睡眠之欲者,屬於欲界天人;好鬥好爭者,屬於阿修羅;超越諸欲和爭鬥者,屬於色界天人;超越一切有形和質礙而存在的,為無色界天人。

佛法又說,凡夫積功累德、精進修行,或成欲界之神(天人),或繼續往上,入四禪八定(四禪屬於色界,包括初禪離生喜樂、二禪定生喜樂、三禪離喜妙樂、四禪捨念清淨;八定是色界的四禪加上無色界的四空天: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不過,欲界者耽於欲樂、色界者住於妙色、無色界者沉於空無(有關三界諸天之細說,讀者可參考長阿含經、瑜伽師地論等)。而大阿羅漢超越四禪八定,入滅盡定,了分段生死,為小乘極果。若迴小向大,則不住空有、興大悲心,從而成佛和大菩薩,永契常樂我淨。

參、毗盧遮那佛

華嚴性海,含攝所有凡眾、神眾、羅漢眾、菩薩眾、佛眾。《華嚴經》第一品為〈世主妙嚴品〉,共分五卷,內容非理非事、亦理亦事,直顯如來無上大定。

第一卷的內容是:

一、世尊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証得無上正等正覺的華美莊嚴妙境。

二、諸大菩薩、色界欲界天王、八部龍神之主,都從四面八方雲集圍繞,無盡讚嘆與歸依世尊之大光明藏。

三、事事物物莫不有神,如地神、水神、火神、風神、空神、晝神、夜神等等。有情眾生和無情存在,本共一真法界。借用道家的說法,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故萬物皆神,雖頑石亦有點頭之日也。

接著,第二卷是講大自在天王(色界天之首)、四禪天王、三禪天王、二禪天王、初禪天王、他化自在天王、化樂天王、兜率陀天(知足)王、須燄摩天(善時分)王、忉利天王,以及日月天子等的名號及所得法門,還有祂們對佛的讚頌。

第三、四卷列出八部龍神和陸海空各方眾神的名號和其法門,及對佛的禮讚。

第五卷講的是以普賢菩薩為首的諸大菩薩名號和其解脫法門,以及對佛的讚頌。

由此品可知,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神隨類各得解。此音乃無音之音,因為世尊在此品中並未針對一神一事當機說法,且無一字一語示眾,唯在大寂光明中行無作妙力,與無量眾生、神道、菩薩等合而為一,令其喜樂、發心、解脫。此品的文字雖有限、但境界無窮。僅由〈世主妙嚴品〉,便知華嚴妙境之大、方、廣。

說其為「大」:是說清淨法身的大光明藏徧照法界、無外無內、無邊無際。但若大而無「方」,則高不可攀、無下手處。

故繼之以「方」:意謂報身的無盡方便智慧法門。此「方」非漸次之方,乃圓頓之方,超凡脫俗,一真一切真。既得其方,上可契應大慈佛力、下能廣施六道甘露。

續言其「廣」者,乃化身的廣濟三世六道群生、皆歸如來大覺海也。

大、方、廣,一而三、三而一,猶如浩瀚宇宙全體之交響妙樂,匯合眾神之萬千頌讚,同歸大音希聲。既磅礡廣博又莊嚴和諧。一音可攝諸神韻,一調能納眾妙樂。重重無盡、不相妨礙,無始無終無前無後、超時間與超空間。此非一佛之聖境,而是十方三世一切佛土不思議劫所有莊嚴之總現。用一個代名詞來表示,即「毗盧遮那佛」。

      與會神眾,隨其心量、功德不同,所見境界也應之而異。有見一佛剎者、有見十佛剎者、有見無量佛剎者。但無論何者,都各各歡喜、各各信解、各各趣入如來神通解脫境界。

在華嚴經的其他品中,佛另有專為諸天神說法,或現忉利天宮說十住法、或於夜摩天宮說十行法、或顯兜率天宮說十迴向、或在他化天宮說十地法。眾會內容雖有別,但在時間上都相徹於當下一時,在境界上都不離毗盧遮那佛之不可思議妙境,可見此品之重要。即此一境,化萬千境;由萬千境,入此一境。生生滅滅與不生不滅,同時顯現、圓滿無礙,沒有一個相或不相。若說其有相,卻纖塵不染、無可尋跡;若說其無相,明明萬象森羅、相生相成。於點中蘊圓、線可化圓、平面中帶圓、立體中含圓、圓中攝圓、圓外還有圓。互契互入無已。

既然無一不圓、則無所謂圓或不圓。毗盧遮那,亦復如是,周無餘,了不可得。然而百千三昧、無量妙義,全在其中。一切神道之心有此、十二類生之心本此、三世諸佛之心如此,如此而非如此、非如此而如此。

故結論曰:

百千萬神一毗盧,

十方三世盡毗盧,

心佛眾生無差處,

掃卻法界透毗盧。

 

附:「待諸聖者有來乎!」,是張老師說的。



尚德讀後:

   聖人神道治國。此所以悟道的楞嚴經,於觀世音菩薩成就

「上與諸佛菩薩同一慈力,下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後,有十大阿羅仙人。仙者,先成精、後化為仙。

儒家以「智者不惑、仁者無憂、勇者無懼」三達德,契入神德、聖教、聖治,將天地、祖先、後代串化為一體,此所以有祠堂文化。歷來改朝換代,民間老百姓未垮者,此也。

臺灣幾百年來雖遭外國侵凌,神道教生根,基層社會不垮,亦此。連雲林縣都有包公廟、屏東縣也有韓愈文昌宮,美哉!盛哉!

有謂:「我不信神、我是無神論者。」

如果這麼說是為了釣一個小官,講些自己也不懂的話,那是可以的。但於事於理,則非常不通。

身為中國人,你非常相信八卦、風水、紫微鬥數、和夢簾(money),卻不信中國人文精華的神,那真是自古以來天下第一號怪事。

李冰父子、夏禹治水,有功為神。關公講義氣,也為神。中國的神,要義在三不朽:

立德、立功、立言上。

如真三不朽,往生後必受後代老百姓敬之為神。中國人不死的普世價值與精神典範,在此。

佛法極致,歸於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最後還是著重在人真正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華嚴毗盧遮那佛者,總佛也。為佛法系統開展的設定所必須。

毗盧遮那佛即宇宙佛。

是以將客觀契入主觀、把主觀會同客觀。

由是:

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因此: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若能參透且契於釋迦牟尼佛所說的: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則:

踏破毗盧第一峰、又超越毗盧第一峰,入禪也。

不可說!不可說!

此乃盛唐貞觀之治,以唯識作基礎之禪門文化最高峰。

當今世界文明,疊障重重、歧路無向。

如此世界,不必!不必!

五百年後黃河清。

現今正是中華民族人文精華大復興時節。

待諸聖者有來乎!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於臺灣達摩書院

 


相關焦點

  • 佛說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
    失譯經人名今附三秦錄一時佛在毘耶離國大林精舍重閣講堂,與大比丘眾五千人俱,尊者摩訶迦葉、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揵連、尊者摩訶迦旃延等眾所知識,菩薩摩訶薩萬八千人俱,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梵德菩薩、光德菩薩、星德菩薩、師子王菩薩、師子藏菩薩、妙音聲菩薩、白香象菩薩、金剛幢(chuánɡ)菩薩、解脫月菩薩、須彌相菩薩、彌勒菩薩摩訶薩,皆如是等上首者也。
  • 【雲端華嚴.華嚴心鑰】卷01華嚴簡介、共修心得分享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01~卷05世主妙嚴品引言華嚴初會,會主是普賢菩薩,在菩提道場,演示毗盧遮那佛依報、正報因果,讓大眾佛子對成佛心生嚮往,發心修行。作為本經第一會的會主,普賢菩薩如同菩薩成佛班的班主任,在開學日為同學進行新生說明會,介紹學習目標、學習歷程,藉由展示學習結果—毗盧遮那佛的依報、正報之莊嚴殊勝,引發諸佛子的修學動機,堅定行菩薩道的信念,設定成佛為生生世世的目標。
  • 書符與靈驗:天師門下的密契經驗(二)
    以下就舉例說明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可知「道俗」與生活之密切關係。      例一:中國人常見的婚喪大事,事屬吉兇,故所用的符篆也是喪、喜分別,不可混淆。假如家有喪事,辦妥之後就需淨身,乃將事先備妥的清淨符化於水中、或攜帶在身上,以求潔淨去除喪穢之氣,如此可以保清淨平安。在淨符中可分喪事之用與入宅清淨之用,咒語中默請南方九鳳破穢宋將軍、北方風輪盪鬼周元帥,以賦予除穢清淨之力。
  • 神道教與日本
    神道教與日本  [ 2006-07-26 09:39:00 ]    神道教(Shinto)簡稱神教,是日本的傳統民族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天皇崇拜等為主,屬於泛靈多神信仰(精靈崇拜),視自然界各種動植物為神祇,也賦予各代日本天皇神性。
  • 成觀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上下冊.附義貫PDF版下載)
    尤其我們末法時期,出現種種修法亂相,佛在本經中,幾乎全都說到!而且講得十分透徹、明白;佛並且也指出各種對治之方。因此,本經更是末法時期眾生修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寶典;依此寶典,末法眾生方可望於如來正法得正信、正知見、正解、正修行,而不被種種邪魔外道所轉、所誑惑、破壞。
  • 道教中的神仙不一樣,「神」和「仙」誰的地位更高?
    很多人提到「神仙」這個詞的時候,會不經意間將神和仙視為一個概念,但是,在道教中,神和仙之間的概念是不一樣的。並且,基於神和仙概念的不同,還嚴重影響到了外來文化在中文語境中的翻譯情況。那麼,「神」和「仙」之間的概念有什麼不同,並且,這二者誰的地位更高?這一切,還要各位看官聽小編慢慢道來。
  • 牛鬼蛇神是什麼意思,牛鬼與蛇神又是誰?
    牛鬼蛇神的詞語解釋是,牛頭的鬼,蛇身的神。形容作品虛幻怪誕。後比喻形形色色的醜惡東西或壞人。出處:《李賀集序》:「鯨吸鰲擲,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牛鬼蛇神分別說的是誰?【牛鬼】:傳說為地獄中的牛頭鬼卒,又稱又叫阿傍、阿防。牛頭與馬面取材於中國傳統文化中勾魂使者的形象,一般都是同時出現,很少被單獨提及。
  • 道教常識:道教的「神」與「仙」有何區別?
    如果細分的話,「神」與「仙」還是有區別的。道教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宗教,在道教的神仙體系裡有諸多的神仙,既有先天的尊神,也有後天的仙真,而且還吸納了很多民間的俗神。本期就跟大家聊一聊道教的「神」與「仙」的區別和聯繫。早在道教誕生之前,我國就有對於神仙的記載了。《莊子·逍遙遊》有云:「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
  • 神,仙,妖,精,怪,佛,菩薩,羅漢,魔,聖,賢,鬼都是什麼?
    《紅塵說禪》系列第6篇神,仙,妖,精,怪,佛,菩薩,羅漢,魔,聖,賢,鬼,上述的這些概念大家應該都經常聽說和提起,但是實際上都是什麼含義呢?很多朋友可能還有些模糊,今天紅塵君就來詳細說明一下。其實這些概念都是源自於佛道儒這三教文化,咱們一一來談。
  • 農曆三月初三,恭賀道教尊神真武大帝聖誕!
    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對於道教來說是一個值得慶賀的日子,西王母在西崑侖瑤池聖地舉行蟠桃盛會,宴請三界諸位神祇。同時也是道教始祖軒轅黃帝和北極四聖真武大帝的誕辰。各地的宮觀會在這一天舉行祈福法會,祈願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萬民樂業。
  • 淺談貓咪下泌尿道問題FLUTD
    😿😿最近布達羊遇到相當多尿尿不順的貓貓那今天就來淺談貓咪下泌尿道問題FLUTD吧🙋‍♀️🙋‍♀️什麼是FLUTD👩‍⚕️👩‍⚕️當貓咪的膀胱或尿道因為結晶結石而造成排尿困難的相關症狀🙋🙋主人會看到什麼症狀?
  • 道教有分身法術嗎?道教的陰神和陽神
    在神話傳說中我們常常聽到「分身」這個詞,不管是東方神話還是西方神話,其中的「分身」好像都是通用的,道教典籍中並沒有明確的提到「分身」這個詞,但是說到了陰神和陽神,那麼陰神和陽神究竟是什麼呢?什麼是出陰神?什麼是出陽神?
  • 道教:張道陵,普施符籙禳救災禍,被後世尊為五鬥米道教始祖
    但這位張天師不過是第一位張天師的第二十幾世後人,比他的老祖張道陵差多了。張道陵(公元34-156年),一名張陵,東漢人。他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實際創立者。張道陵沒被神化前的經歷並不稀奇,他是沛國豐(今江蘇豐縣)人,曾入太學,通達五經。漢明帝時,他當過巴郡江州(今重慶)令。後入鶴鳴山修道,創立早期道教,凡人道者要交米五鬥,故稱「五鬥米道」。
  • 道教的陽神與陰神
    關於陰神,比較權威的說法,是鍾離傳道集中關於鬼仙的描述。關於鬼仙的描述鍾曰:「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陰中超脫,神象不明,鬼關無姓,三山無名。雖不輪迴,又難返蓬瀛。終無所歸,止於投胎就舍而已。」鍾曰:「修持之人,始也不悟大道,而欲於速成。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神識內守,一志不散。定中以出陰神,乃清靈之鬼,非純陽之仙。以其一志陰靈不散,故曰鬼仙。
  • 過年貼一對門神,居左的才是門神,那居右的是什麼神?
    但隨著人們賦予門神的職守,又增加了衛家宅、降吉祥、保平安等方面,於是歷史上的戰將紛至沓來;道教神靈也摻和其中。神荼鬱壘門神年畫·感謝創作者關於普遍公認的門神神荼、鬱壘,以及桃木有驅邪避鬼的作用,主要的源頭來自《山海經》中有對幽都「鬼門」的位置敘述。說是在滄海之中有座度朔山,山上有顆大桃樹,方圓延伸三千裡,鬼門就在桃枝的東北方向;把守鬼門的正是神荼、鬱壘。
  • 中國的神、仙、佛、聖、菩薩、羅漢都是神仙,到底有何區別?
    中國的「神」包含的範圍最廣大:神靈、神鬼都包括在「神」的統稱之下。宗教及神話裡所稱的能主宰物質世界的,超自然的,具有人格和意識的存在都可以稱之為神。比如「天」與「地」被人格化,奉為超自然的存在就稱為「天神」、「地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