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常識:道教的「神」與「仙」有何區別?

2021-01-09 道家文化漫談

在日常我們談論神話傳說時,一般會把「神仙」作為一個詞語放在一起。如果細分的話,「神」與「仙」還是有區別的。道教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宗教,在道教的神仙體系裡有諸多的神仙,既有先天的尊神,也有後天的仙真,而且還吸納了很多民間的俗神。本期就跟大家聊一聊道教的「神」與「仙」的區別和聯繫。

早在道教誕生之前,我國就有對於神仙的記載了。《莊子·逍遙遊》有云:「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神人不吃凡間的五穀,只吸風飲露,並且還能騰雲駕霧,御龍飛天。《山海經·大荒西經》也有關於神人的記載:「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慄廣之野,橫道而處。」

那麼「神」與「仙」該如何區別呢?很多人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神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然界的風雨雷電、山川河嶽等自然之神,如雷神、水神、火神等;一種是無形無相的「道」的化身而來的人格神,如道教的三位至尊之神三清,即道經所講的「一氣化三清」。

仙則是凡人經過修行及悟道從而達到長生不死的人。單從「仙」字可理解為「人」和「山」就為仙,根據《說文解字》記載:「仙:長生仙去。從人從山。」《釋名》「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仙是由人而來的。

對於「神」與「仙」還有一種區別就是,神一般是司職的,每位神在道教的神仙體系裡都有不同的司職。像雷部的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作為雷部的最高神,不但統御整個雷部的神靈,還「主天之災福,持物之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道教的主神之一太乙救苦天尊尋聲赴感,化身三界救苦救難;僅次於三清的玉皇大帝更是統御十方三界、四生六道。

而仙與神不同,仙一般沒有官職,十分的逍遙自在。自古人們都渴望飛升成仙,在仙境過著無憂無慮的逍遙日子:「仗劍紅塵已是癲,有酒平步上青天。遊星戲鬥弄日月,醉臥雲端笑人間。」人是只有希望能成仙的,沒有說成神的。

前面說了,神在道教可分為自然神和人格神,仙也是有很多種的。道教學家葛洪在《抱樸子·論仙》中有描述:「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中士遊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葛洪根據修煉的不同層次將仙分為天仙、地仙和屍解仙。後來道教根據丹道修行的高低又將仙分為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五等仙。

有人會問了,既然分為「神」與「仙」,那麼誰更厲害一點呢?神與仙構成了道教的神仙體系,也是道教信仰的根本。作為道教至尊神的三清當然是至高無上的,而土地神則是諸神中地位較低的神祇,而像四大天師、八仙、媽祖等這些後天仙真在神仙體系裡的地位也是不低的,所以對於「神」與「仙」誰比誰厲害不能一概而論。

本期就簡單的介紹到這裡,對於道教的「神」與「仙」,您是怎麼認為的呢?歡迎大家的討論。

相關焦點

  • 道教中的神仙不一樣,「神」和「仙」誰的地位更高?
    很多人提到「神仙」這個詞的時候,會不經意間將神和仙視為一個概念,但是,在道教中,神和仙之間的概念是不一樣的。並且,基於神和仙概念的不同,還嚴重影響到了外來文化在中文語境中的翻譯情況。那麼,「神」和「仙」之間的概念有什麼不同,並且,這二者誰的地位更高?這一切,還要各位看官聽小編慢慢道來。
  • 揭秘道教:原來神仙也有等級,你知道太上老君是幾等仙嗎?
    道教是一個多神信仰的宗教,在道教的神仙體系裡,神仙的數量非常龐大,既有像三清天尊、玉皇大帝這樣的先天尊神,也有呂洞賓、鍾離權等等後天得道的仙真,同時道教還吸納了民間的俗神信仰如灶神、門神等。南朝時期的「山中宰相」陶弘景構建了完善的神仙體系排行,編著了道教史上第一部神系著作《真靈位業圖》。他對道教神仙等級劃分以「位業」為依據,何為「位業」呢?「位」指的是神界的地位、位置,「業」指的是神仙道行的深淺、功德的高低。
  • 上古神話中有神和仙,神和仙是不同的存在,他們有何區別?
    在神話傳說之中最為重要的兩種特殊存在那就是神和仙了,所謂神仙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指「無所不能、超脫輪迴、跳出三界、長生不死」的人物。道教言:「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者神仙也,神仙是得道之人,是與大道合真的聖人,動合無形、出有入無、不死不滅。
  • 道教體系中的神與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明朝小說《封神演義》描寫一場仙人大戰,其中仙的地位是高於神之上的,在三教共押封神榜的其中一條就是,如果三教弟子中誰犯殺劫就會上封神榜,從此為天庭所用,而仙則不會受到這個約束。但是在道教中,神和仙的地位卻完全相反過來。
  • 道教中的西王母和東王公是何來歷?帶你走進道教
    道教有一個龐大且複雜的神仙體系,其中有先天之神,也有後天之神。神仙與人一樣,也要分為男神仙和女神仙,既然有這樣的分別,就有女仙之首和男仙之首,他們就是西王母和東王公。由於他們地位相似,因此,總是有人認為西王母和東王公是一對夫妻,實際上,他們沒有什麼太大的聯繫,各司其職罷了。
  • 神道教與日本
    凡兇惡者﹑奇怪者﹑極可怕者亦都稱為神。」也就是說:神道教所祭拜的「神」不僅是中國人所謂的神祇,亦包括一些令人駭聞的兇神惡煞。(換句話說,在這個教派中沒有善神和惡神的區別。人只要做了特別詭異,並且其它人幹不出來的事,就可以成神。)  神社與神宮  到日本旅遊的人一定會參觀神社,並對這大大小小的神社留下深刻的印象。神社與神宮是神道教徒祭祀之處,至於何時起源已無法考據。
  • 道教的陽神與陰神
    關於陰神,比較權威的說法,是鍾離傳道集中關於鬼仙的描述。關於鬼仙的描述鍾曰:「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陰中超脫,神象不明,鬼關無姓,三山無名。雖不輪迴,又難返蓬瀛。終無所歸,止於投胎就舍而已。」鍾曰:「修持之人,始也不悟大道,而欲於速成。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神識內守,一志不散。定中以出陰神,乃清靈之鬼,非純陽之仙。以其一志陰靈不散,故曰鬼仙。
  • 道教文化:道教的神仙那麼多,到底怎樣才算是「仙」呢?
    太乙真人是《封神演義》中十二金仙之一,《封神演義》又是依據我國本土宗教「道教」而成書的。《封神演義》中有著極其龐大的道教神仙系統,無疑,道教必然包含成仙的內容。春秋時期,黃老之學在中國發源,老子和莊子是其著名代表人物,道家思想核心便是「無為」。道教是在道家的思想基礎上,結合中國古代的神仙崇拜發展形成的。
  • 道教有分身法術嗎?道教的陰神和陽神
    在神話傳說中我們常常聽到「分身」這個詞,不管是東方神話還是西方神話,其中的「分身」好像都是通用的,道教典籍中並沒有明確的提到「分身」這個詞,但是說到了陰神和陽神,那麼陰神和陽神究竟是什麼呢?什麼是出陰神?什麼是出陽神?
  • 中國道教正統道教神仙之金母木公是誰,他們的具體司職是什麼?
    中國道教正統道教神仙之金母木公道教所說的木公金母即仙人東王公和西王母,又稱東王木公和西王金母,為道教尊神。東王木公男神領袖,住在蓬萊仙島;西王金母女仙的首領,居住在西方的崑崙山。被道教奉為男仙領袖,與西王母共為道教尊神。與西王母共為道教尊神。無父無母,無名無姓。生於遠古洪荒之亂世,碧海蒼靈之華澤,因地屬東荒,指生處為名,自號曰東華。以萬物為師長,以天地為洪爐,以眾生為磨礪,執蒼何劍,守九住心,以殺止殺,以戰止戰,專注一趣,亦神亦魔。座下七十二座神將,皆一時之豪傑,戰無敗績,兵行必勝,天下遂安。即天地共主之位,定仙神之律法,掌六界生死,掌萬仙籍錄,凡有登仙品階事,必謁之。
  • 道教的神仙那麼多,你知道他們都是怎樣成仙的嗎?
    道教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宗教,從道教的齋醮儀式上就能看出,道教舉行的羅天大醮儀式中,會供奉1200個神位,據《雲笈七籤》卷一百三:「其下曰祈谷福時壇,凡星位一千二百,為羅天大醮,法物儀範,降中壇一等。」而周天大醮會供奉2400個神位,普天大醮應供奉3600個神位,由此可見道教的神仙之多。
  • 道教文化裡道教三清、四大真人、四大天師和道家八寶都包括哪些?
    「」道教三清是道教最高神靈「三清」,分別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老子)。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他的地位雖然高,但在歷史上的出現記載卻比太上老君要晚。在太元(即宇宙)誕生之前便已存在,所以尊稱他為元始,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第一位尊神。
  • 道教的四位女神仙,這些才是真正的女神
    道教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宗教,同時道教又奉行「一陰一陽之謂道」,提倡男女平等,在諸多的神仙之中既有男神仙也有女神仙。本期就來跟大家聊聊道教著名的四位女神仙。太陰元君自遠古時期,人們就對月亮產生崇拜,他們認為月宮之中有神仙的存在。最為大家熟知的神仙就是嫦娥了,根據《淮南子》記載,后羿從西王母那裡求得長生不死之藥,卻被嫦娥吃了,吃了仙藥的嫦娥飛升之月亮之上,居於廣寒宮。然而道教認為月宮之中的主神是太陰元君。
  • 我們拜的道教神仙都是從哪裡來的呢?
    道教廟觀殿堂正中端坐一位位道教神祇,在虔誠禮拜的同時,不知道您有沒有想過,這些道教神仙都是從何而來的呢?   尤其不同的是道教不僅僅把希望寄託到死後的彼岸世界,更為重視生命存續的當下,並且認為人可以通過各種修煉實現長生不老,也就是成為神仙。   縱觀道教神仙體系中,通過自身修煉而成仙的人有很多,如以呂祖呂洞賓為代表的八仙,玄天上帝真武祖師,祖天師張道陵等,均為通過自身努力修煉而成為神仙的普通人。
  • 道教法物的文化內涵
    有《救苦簡符》《九幽玉簡符》《神霄玉簡符》等,其書符皆有咒,如《神霄金簡》書符咒曰:明梵玄景,開度窮魂。陰陽交象,火煉成人。大帝陽堂,號人靈君。魂生攝炁,九轉成仙。元炁歸身,混合百神。九門祿道,胎炁上玄。得澄無為。身騰紫雲。其簡文皆有告文,如《九幽玉簡》中《告文》曰:太上玉簡,九幽符命告下。
  • 神道教與毗盧遮那佛──淺談《華嚴經》〈世主妙嚴品〉
    《華嚴經》在中國有三種譯本,分別是六十華嚴、八十華嚴、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和八十華嚴一開始,便出現毗盧遮那佛與各方天神,本文特來探討神道教的產生及其與毗盧遮那佛的關係。世界各國都有神道教,例如:古埃及的神道教曾蓬勃一時,主要有造物神Re,法老的守護神Horus,死神Anubis,以及其他眾神。 印度教對神的崇拜,至今猶盛。除了三大主神:造物之神Brahmā, 保護之神Vishnu , 毀滅之神Shiva。
  • 走近道教:符籙的含義類型及功用,說說道教的符籙與雲篆天書
    它們有什麼功用呢?相傳道教符籙最早來自黃帝「雲書」。黃帝善作雲書,故以云為紀。「雲書」是以流云為主要模擬對像的一種書法。雲書在秦漢之際演變為「神符」,古人相信天神以雲彩的形式顯現出來的圖紋或篆文,方士、道士將它記錄下來,便是神符。道教認為「道無術不行」,它認為對於道德信仰是通過道法演示來具體體現的,而符籙就是道教眾多法術中最有影響最有代表性的法術之一。
  • 揭秘道教:道教的道觀為何大多建在山上?
    喜歡戶外旅遊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道教的很多宮觀都喜歡建在山上,例如武當山上的真武觀,道教聖地青城山的諸多宮觀,最神奇的是被稱為「秦楚一柱,絕頂道觀」的陝西塔雲山道觀,修建於金頂的大殿,地勢十分險要,三面都是數百米的深淵,稍有不慎就會跌落下去。為什麼道教都會選擇在山上修建道觀呢?
  • 請神召將,降妖伏魔——道教手印
    幾千年前,原始人類獨創了手勢語言符號,經過長期演變,得到道教的精選、提煉,加以規範,乃轉變成為賦有特殊思想魅力的手印。中國道教手印,在中國道教徒中秘密傳授和運用,其獨具的宗教思想義蘊,只有道教人士才能深刻理解。手印是道士們用雙手的卜指按照祖師口傳圖式結構聯結而成。每個手印有著特定思想內涵,並有固定的名稱。不同手印只在規定的場合使用,因為它只同特定的神靈通信息。
  • 有趣的道教:這八位道教的神仙都是三隻眼
    很多朋友在給我留言時提到,他們發現有好多道教的神仙都是有三隻眼。除了大家熟知的二郎神以外,道教的神仙尤其是雷部體系的確有很多三目神仙,那麼本期就為大家介紹幾位有著三隻眼的道教神仙。華光大帝:馬王爺民間有句俗話:「不給你點顏色看看,你都不知道馬王爺有幾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