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張道陵,普施符籙禳救災禍,被後世尊為五鬥米道教始祖

2021-01-16 歷史國學教堂

在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開卷第一回中講到:「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

這說的便是宋仁宗時,京師瘟疫流行,張天師在江西龍虎山未卜先知,乘鶴駕雲而去,在東京做了七晝夜羅天大醮,普施符籙禳救災禍,瘟疫盡消,軍民安泰,可見張天師的道行不凡。

但這位張天師不過是第一位張天師的第二十幾世後人,比他的老祖張道陵差多了。張道陵(公元34-156年),一名張陵,東漢人。他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實際創立者。張道陵沒被神化前的經歷並不稀奇,他是沛國豐(今江蘇豐縣)人,曾入太學,通達五經。

漢明帝時,他當過巴郡江州(今重慶)令。後入鶴鳴山修道,創立早期道教,凡人道者要交米五鬥,故稱「五鬥米道」。道徒尊稱張道陵為「天師」,五鬥米道也被稱為「天師道」,成為道教正宗。

天師的名位,由其後人世代承襲,歷代嗣位天師的,也就名正言順地成為全國道教領袖。金元以降,北方出現了道教另一大派全真道,天師道改成「正一道」,盛行於南方。

張道陵既為道教祖師爺,逐漸被神化,由人成神。一些道徒便編撰了不少張天師的神話傳說,如《漢天師家傳》、《歷代神仙通鑑》、《列仙全傳》等書。書中提及,張道陵七歲時,遇仙人河上公,給他一部《道德經》張道陵讀後即通曉其義。

張天師長大後,相貌很是不凡,身長九尺二寸,龐眉廣額,朱頂綠睛,目有三角。精通五經、天文地理、河圖洛書讖緯之學的奧秘,成為一代宗師。

張道陵的世間形象完全被神話了,是道教的四大天師之首。其他三位分別是許天師許遜、薩天師薩守堅、葛天師葛玄。

張天師在民間的影響極為廣泛,在各地眾多道觀中也有不少香火。他的祖庭是在江西貴溪縣龍虎山上清宮。據傳此處最初為張道陵煉丹修道之草堂。

張道陵入蜀創立早期道教,百年後他的第四代孫張盛張天師將傳道中心遷還龍虎山,並在張道陵所築元壇舊址建傳篆壇。

經過歷代張天師的精心經營,龍虎山建成了擁有十大道宮、八十一座道觀、三十六座道院,號稱「仙都靈會」的龐大道教勝地,世稱道教第三十二福地。

1949年,第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輾轉到臺灣。張恩溥於1969年12月25日在臺北羽化,因為其子張允賢早於1954年病故,教務由張源先繼攝。由於受海峽兩岸政治局勢影響,遂衍生道統之爭。

2008年10月17日,張源先於臺灣南投縣家中羽化。200年6月10日,張道禎宣布承襲嗣漢道教第六十四代張天師。

好了,《道教:張道陵,普施符籙禳救災禍,被後世尊為五鬥米道教始祖》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到這裡,若有補充還請在評論區留言,謝謝!

相關焦點

  • 走近道教:符籙的含義類型及功用,說說道教的符籙與雲篆天書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是世界五大宗教之一。東漢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道教,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道教與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道教的歷史與中國歷史緊密相連。目前,道教已經走出中華大地,正在朝著國際性宗教的未來穩步前進。有明一代,張天師們為上至帝王皇室,下至黎明百姓,做了很多符籙法事。開國皇帝朱元璋就命令的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先生為其傳授太上延禧諸階法籙。
  • 道教赫赫有名的「四大天師」分別是哪幾位?其中有祖天師張道陵
    所以後世岐黃並稱, 尊為醫學始祖。「天師」之號始稱祖天師張道陵的,最早見於《晉書 郝超傳》。《紫微玄都雷霆玉經》所說:「日宮太陽帝君,雷霆賴以威。月府太陰皇君,雷霆賴以神。北鬥九皇真君,雷霆賴以樞轄。在昔元始天尊敕太清無上元君,令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許真君),判雷霆泰省事;太上玉京左宮仙翁(葛天師,判雷霆玄省事;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祖天師張道陵),判雷霆都省事。
  • 傳承幾千年的道教門派是這樣流傳的,你能說出幾個道派名稱?
    道德經道家之學,也稱玄學,因為老子作《道德經》,宣示玄宗道妙,所以後世皆以老子為道家始祖。然而道家並不等同於道教,所以下面夜述封神來為大家梳理一下道教的派別流傳。清朝道光年間,呂祖傳四川嘉定李西月,字涵虛為西派;李西月對陸西星頗為推崇,甚至名和字都在有意模仿,因為西派的功法基本繼承於南派和東派,所以《道教大辭典》有記載:「西派與東派一樣,屬於南宗陰陽派,為清修派所反對,道教中不採其說。西派傳吳天秩、柯葆真等。東漢時,有張角「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太平道和五鬥米道。
  • 道教高功培訓班符咒課程(道教學習)
    乃道士入山用以劾召鬼神、制御百邪,以免禍害之咒,並載有《太清黃神越章秘印》,以及《越章咒》《印章咒》《殺鬼咒》《敕瘟咒》《太上三洞神咒》• 道教咒語彙編,以雷霆諸咒為主,其他的除病、驅疫、保生、救苦、捉鬼、伏魔等咒文,合計七百八十餘則,咒文大多為四言,短者僅十餘字,長者達兩千字。
  • 道教正一教,到底是哪一教
    道教,作為中國本土的宗教,在長達千年的傳承過程中幾經演變,從一個教派到分支到各個教派。而今道教教派眾多,有茅山的茅山派,三清派、靈寶派、全真派,以及正一派等等。正一派的起源其實正一派並不是一個單一的道教宗派,而是由多個教派組合而成。其起源於張道陵於四川青城山所創立的五鬥米教,所經張衡、張魯等發揚宣傳。至南北朝時期五鬥米教改稱為天師道,這個名稱一直持續到元朝。直至龍虎山天師道一脈受封正一教,這才將天師道改為正一教,全稱為「正一盟威之道」。
  • 道教符籙上制約邪鬼的方法
    按照道教的說法,符籙既具有護身佑福的作用,也能夠驅邪鎮鬼。在影視劇中常能看到很多用符籙鎮壓殭屍的「大場面」,即是利用了符籙制約邪鬼的特性。當代人多半不會相信符籙能發揮這樣的神奇作用,但符籙上制約邪鬼的具體方法,在古代來說是言之成理的。
  • 道教茅山宗詳解:法術、符籙、手決、陣法,讓人驚嘆不已
    文/曉夢閣主道教以天地規律起源,以黃老之術為宗,自天師道陵君創立天師教,將道教發揚光大,經過時光的洗禮,道門之人不斷創新發揚,期間能人異士輩出,不乏有開宗立派之人。吸納和融合以及繼承的基礎上,出現了不同的分支。信手拈來跟道門有關係的歷史名人就有如姜尚、鬼谷子、黃石公、張良、水鏡先生、諸葛亮、司馬懿、李靖、丘處機、劉伯溫等等。
  • 道教有四禁:牛、烏魚、鴻雁、狗,道教為什麼不吃這些生物?
    道教有四禁:牛、烏魚、鴻雁、狗,道教為什麼不吃這些生物?道教的教主是在東漢末年出生的張陵,當然這只是他的本名,他的另一個名字叫做張道陵,他是首創五鬥米教,被後世稱為「正一真人」。道教是我們中國的本土宗教。
  • 由張魯發揚光大的五鬥米教,是從何時起源的?經歷了怎樣的發展?
    道教是指一種思想,而道教則是基於道家思想上演化出來的一種派別。而五鬥米教的前身正一盟威道,正是首個完成了對道家思想轉化的宗教派別。    當然,道教也並非僅僅是道家的"直系傳人",而是同步吸收了源自於春秋戰國時期盛行的方仙道。道家的思想、加上方仙道的方術,這才共同形成了道教最早的宗教流派。  張道陵創立道教,在蜀地大受歡迎  東漢順帝一朝,張道陵在如今四川省大邑縣鶴鳴山創立了一個宗教流派,是為正一盟威道。根據流傳下來的傳說,張道陵曾接受過太上老君的指導。
  • 道教文化裡道教三清、四大真人、四大天師和道家八寶都包括哪些?
    「」道教三清是道教最高神靈「三清」,分別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老子)。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他的地位雖然高,但在歷史上的出現記載卻比太上老君要晚。在太元(即宇宙)誕生之前便已存在,所以尊稱他為元始,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第一位尊神。
  • 道教經典書籍:《三皇經》、《靈寶經》、《上清經》
    在道教史上,東晉南北朝是重要的轉折時期。道教由於門閥士族階級的改造,經歷了一番重大的變革,從早期傳播於民間的道團,直接上升為官方承認的正統宗教,在上流社會普遍流行,同時湧現新的道經,以《三皇經》《靈寶經》《上清經》這三組道經最為重要,即三洞真經。《三皇經》在元朝被焚,現已失傳。
  • 歷史上的五鬥米教參與過哪些歷史事件?
    五鬥米教,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五鬥米道。東漢順帝時,沛國豐人(江蘇豐縣)張道陵學道鵠鳴山中,創立了五鬥米道。「「從受道者出五鬥米」,要求入道的人都要交五鬥米,所以被稱之為「五鬥米道」。此時道教在東漢已經初具規模,並已經對東漢社會政治統治體系形成了一定的衝擊,故政府稱其為「賊」,又因名為五鬥米道,所以被稱作「米賊」。
  • 道教的手印,其實手印和咒語同樣重要
    之前我們說到了道教的咒語,並舉例了九字真言的作用,其實咒語不是單獨生效的,說到道教的術數,大多數人都想到了符咒,也就是符籙和咒語,其實除了這兩項之外,還有這罡步和手印,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手印。手印?掐訣?
  • 話說「五鬥米」
    話說「五鬥米」 文/施權新
  • 為你揭秘道教法術!
    大約與五鬥米道創立的同一時期,早期道教的另一大派太平道也在民間興起。據史料記載,太平道在創教模式上和五鬥米道極為相似,也是採用符水咒說為人治病,以此來吸引貧民入道。《後漢書》卷七十一載:「初,鉅鹿人張角自稱『大賢良師』,本事黃老道,畜養弟子,跪拜首過,符水咒說以療病,病者頗念,百姓信向之。」
  • 五鬥米道的名稱源於收五鬥米?這個理解太膚淺
    一般認為東漢末張天師創建五鬥米道為道教正式成立的標誌,因此五鬥米道在道教中有特殊的地位和意義。「五鬥米道」這個名稱的由來也眾說紛紜。「五鬥米」這個名稱從何而來呢?正史《三國志》記載,「(張)陵,客蜀,學道鵠鳴山中,造作道書以惑百姓,從受道者出五鬥米,故世號米賊。」
  • 道教祖庭嗣漢天師府全景一覽
    元大德八年(1304),元成宗加封第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為「正一教主,兼領三山符籙」,三山即龍虎山、茅山、閤皂山。當時江南的道教,統歸張天師管轄。明朝,朱元璋命張天師「永掌天下道教事」,並賜十五鎰白金在今址上興建天師府地。因張天師號「大真人」,所以府名「大真人府」。
  • 道教四大名山,山中住著的,都是哪位神仙
    我們知道,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有著一個完備的神仙體系,道教的神仙眾多,當然,神仙們所居住的山,也就多;那麼,你聽說過道教的四大名山嗎?道教四大名山,山中住著的,又都是哪位神仙?龍虎山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西南約20公裡處,中國道教的發祥地,國家5A級景區。
  • 揭密道教中神秘驅邪解厄的法術「步鬥,雷法和抉乩」
    於是雷法成為道教最具影響力的法術,廣泛運用於濟世度人。雷法十分神秘,它以內修功夫為基礎,融符籙、咒術、指訣、禹步、氣法為一體,並採納吸收了禪學及密教的修持心法、真言秘咒,以雷霆之術為傳道布教的手段。所謂內行則可以修養治身,外用則可以安民濟國,祈雨祈晴,消災卻禍,救生靈困重之厄,超群識幽暗之魂,伐廟除邪,誅妖療病,運雷霆於掌上,致風雨在目前。
  • 道教所說的「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是什麼意思?看完長知識了
    另外在神話電影《哪吒.魔童降世》中,太乙真人為了救下哪吒和敖丙,導致自己的「三花」被打散,損失了幾百年的道行。那麼「三花聚頂」既然這麼厲害,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是道教內丹修行的一種術語。我們都知道,道教作為本土的教派,自東漢時期張道陵天師正式創立以來,已有一千八百餘年的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