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道教分支五鬥米教這個流派,大多數人都應當不會太過陌生。無論是在宗教史上,還是在漢至三國史的區間裡,都常常能夠看到這一流派活躍的身影。而主導該流派的宗教領袖,則是大多數人耳熟能詳的、在東漢末年割據漢中自立的張魯。
需要注意的是,道家和道教本身並不是一個概念。道教是指一種思想,而道教則是基於道家思想上演化出來的一種派別。而五鬥米教的前身正一盟威道,正是首個完成了對道家思想轉化的宗教派別。
正一盟威道的發源地鶴鳴山
道家和道教的區別
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需要理清道家和道教的關係。眾所周知,道家是一種思想流派,是春秋時代的思想家老子對前人所悟出的哲學經驗進行系統性總結後所提出的。老子主張無為而治、順其自然,即迎合自然發展規律。這種思想不僅直接影響了歷代中國人的思維,而且還間接影響了其他學術流派的發展。
而本文所要探討的五鬥米教,則是起源於東漢時期。二者不僅名字不同,所追求的目標也存在著一定的區別。對此,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李倩碩士在《道家和道教關係概述》一文中曾經提到:
道教的"道"不但吸收了"道家"的"道",還將"道"人格化,賦予其生命,使其同人一樣具有七情六慾。這樣一來,道教的"道"便增添了神仙創造世界的色彩,更具宗教情感。
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
雖然道家和道教在本質上是有著極大區別的,但二者之間的承繼關係卻是不可被忽視的。毋庸置疑的是,道家這一哲學流派的思想直接影響並促生了道家這一宗教流派的形成,且後者也確實承認吸收了道家哲學思想。
當然,道教也並非僅僅是道家的"直系傳人",而是同步吸收了源自於春秋戰國時期盛行的方仙道。道家的思想、加上方仙道的方術,這才共同形成了道教最早的宗教流派。
張道陵創立道教,在蜀地大受歡迎
東漢順帝一朝,張道陵在如今四川省大邑縣鶴鳴山創立了一個宗教流派,是為正一盟威道。根據流傳下來的傳說,張道陵曾接受過太上老君的指導。並在完成"學業"後被敕封為"天師",這也是正一道別名天師道的由來。
天師張道陵雕像
在此後的時日裡,張道陵在蜀地建立了多個傳教點,追隨正一盟威道的信徒也越來越多,正一盟威道的規模也在逐步擴大。與此同時,張道陵還利用自己掌握的醫術救治了不少百姓的性命,一度得到了蜀地百姓的愛戴。
張道陵所創立的正一盟威道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傳遍蜀地,自然與他樂善好施和意在濟世的核心思想有著密切的聯繫,但這卻不是唯一的原因。在張道陵來到蜀地之前,其實佛教就已經傳入這裡了。
雖然當時佛教已經逐步傳入蜀地,但卻並未形成一個系統性的宗教流派,影響力甚至不及蜀地本土衍生出來的宗教信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當時的蜀地可以稱得上是還處於宗教空白的階段。張道陵的到來及正一盟威道的形成,順理成章的迎合了蜀人對精神層面的需求。
刻有正一盟威道字樣的石板
張魯承繼五鬥米教,並嘗試著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割據政權
時間來到東漢末年,根據傳說,此時張道陵已經飛升,負責領導正一盟威道的則為他的後代張魯。起初張魯依附於劉焉,後武裝割據漢中一地,並同時具備了政治和宗教領袖的雙重身份。對此,《三國志·張魯傳》中曾經有過如下記載:
張魯字公祺,沛國豐人也。祖父陵,客蜀,學道鵠鳴山中,造作道書以惑百姓,從受道者出五鬥米,故世號米賊。臨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魯復行之。益州牧劉焉以魯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脩將兵擊漢中太守蘇固,魯遂襲脩殺之,奪其眾。焉死,子璋代立,以魯不順,盡殺魯母家室。魯遂據漢中,以鬼道教民,自號"師君"。
割據漢中地區自立的張魯
雖然張魯非漢中原生政權,屬於"鳩佔鵲巢",但當地百姓卻並不反感張魯政權。自張魯來到這裡之後,曾多次發動宗教戰爭並帶領當地百姓脫離了東漢政府的控制。在這一過程中,當地百姓將張魯視為明主,這也為他後來能夠建立政教合一的割據政權奠定了重要基礎。
不過需要提到的是,張魯要求入教者上交五鬥米的行為,也被後世看做地主階級剝削農民階級的一種手段,而這也正是五鬥米教之名的由來。五鬥米雖不多,但卻架不住積少成多。也正是因為如此,張魯割據政權才能夠擁有充沛的糧食儲備,吸引更多躲避戰禍的百姓遷徙至此並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勢力。
如今的漢中
實際上關於五鬥米教,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即對天師道進行改造並將其轉化為五鬥米教的先行者並非為張魯;而是張修。與同時期藉助宗教力量發動起義運動的張角一樣,張修也曾經多次藉助宗教領域的影響力舉兵反對中央朝廷的統治。
但是不管怎麼說,最後統領五鬥米教的人還是張魯,也只有張魯建立起了真正意義上的割據政權。不僅如此,張魯還更進一步,將政治和宗教融合在一起並建立了具有政教合一性質的特殊政權,這意味著他已經意識到宗教的力量非常有利於他強化自己的集權統治。
不過張魯在漢中及其周邊地區的統治並未延續多久,在曹操發兵漢中之後,兵敗的張魯不得不將統治權移交給後者,而天師道也被曹操轉移至北方。從這一刻開始,天師道終於走出了相對封閉的蜀地和漢中,並逐漸開始向北方及東南沿海地區開始傳播。基於這個角度來看,曹操還間接擁有了"傳教人"的特殊身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