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張魯發揚光大的五鬥米教,是從何時起源的?經歷了怎樣的發展?

2021-01-16 網易

  對於道教分支五鬥米教這個流派,大多數人都應當不會太過陌生。無論是在宗教史上,還是在漢至三國史的區間裡,都常常能夠看到這一流派活躍的身影。而主導該流派的宗教領袖,則是大多數人耳熟能詳的、在東漢末年割據漢中自立的張魯。

  需要注意的是,道家和道教本身並不是一個概念。道教是指一種思想,而道教則是基於道家思想上演化出來的一種派別。而五鬥米教的前身正一盟威道,正是首個完成了對道家思想轉化的宗教派別。

  

  正一盟威道的發源地鶴鳴山

  道家和道教的區別

  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需要理清道家和道教的關係。眾所周知,道家是一種思想流派,是春秋時代的思想家老子對前人所悟出的哲學經驗進行系統性總結後所提出的。老子主張無為而治、順其自然,即迎合自然發展規律。這種思想不僅直接影響了歷代中國人的思維,而且還間接影響了其他學術流派的發展。

  而本文所要探討的五鬥米教,則是起源於東漢時期。二者不僅名字不同,所追求的目標也存在著一定的區別。對此,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李倩碩士在《道家和道教關係概述》一文中曾經提到:

  道教的"道"不但吸收了"道家"的"道",還將"道"人格化,賦予其生命,使其同人一樣具有七情六慾。這樣一來,道教的"道"便增添了神仙創造世界的色彩,更具宗教情感。

  

  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

  雖然道家和道教在本質上是有著極大區別的,但二者之間的承繼關係卻是不可被忽視的。毋庸置疑的是,道家這一哲學流派的思想直接影響並促生了道家這一宗教流派的形成,且後者也確實承認吸收了道家哲學思想。

  當然,道教也並非僅僅是道家的"直系傳人",而是同步吸收了源自於春秋戰國時期盛行的方仙道。道家的思想、加上方仙道的方術,這才共同形成了道教最早的宗教流派。

  張道陵創立道教,在蜀地大受歡迎

  東漢順帝一朝,張道陵在如今四川省大邑縣鶴鳴山創立了一個宗教流派,是為正一盟威道。根據流傳下來的傳說,張道陵曾接受過太上老君的指導。並在完成"學業"後被敕封為"天師",這也是正一道別名天師道的由來。

  

  天師張道陵雕像

  在此後的時日裡,張道陵在蜀地建立了多個傳教點,追隨正一盟威道的信徒也越來越多,正一盟威道的規模也在逐步擴大。與此同時,張道陵還利用自己掌握的醫術救治了不少百姓的性命,一度得到了蜀地百姓的愛戴。

  張道陵所創立的正一盟威道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傳遍蜀地,自然與他樂善好施和意在濟世的核心思想有著密切的聯繫,但這卻不是唯一的原因。在張道陵來到蜀地之前,其實佛教就已經傳入這裡了。

  雖然當時佛教已經逐步傳入蜀地,但卻並未形成一個系統性的宗教流派,影響力甚至不及蜀地本土衍生出來的宗教信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當時的蜀地可以稱得上是還處於宗教空白的階段。張道陵的到來及正一盟威道的形成,順理成章的迎合了蜀人對精神層面的需求。

  

  刻有正一盟威道字樣的石板

  張魯承繼五鬥米教,並嘗試著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割據政權

  時間來到東漢末年,根據傳說,此時張道陵已經飛升,負責領導正一盟威道的則為他的後代張魯。起初張魯依附於劉焉,後武裝割據漢中一地,並同時具備了政治和宗教領袖的雙重身份。對此,《三國志·張魯傳》中曾經有過如下記載:

  張魯字公祺,沛國豐人也。祖父陵,客蜀,學道鵠鳴山中,造作道書以惑百姓,從受道者出五鬥米,故世號米賊。臨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魯復行之。益州牧劉焉以魯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脩將兵擊漢中太守蘇固,魯遂襲脩殺之,奪其眾。焉死,子璋代立,以魯不順,盡殺魯母家室。魯遂據漢中,以鬼道教民,自號"師君"。

  

  割據漢中地區自立的張魯

  雖然張魯非漢中原生政權,屬於"鳩佔鵲巢",但當地百姓卻並不反感張魯政權。自張魯來到這裡之後,曾多次發動宗教戰爭並帶領當地百姓脫離了東漢政府的控制。在這一過程中,當地百姓將張魯視為明主,這也為他後來能夠建立政教合一的割據政權奠定了重要基礎。

  不過需要提到的是,張魯要求入教者上交五鬥米的行為,也被後世看做地主階級剝削農民階級的一種手段,而這也正是五鬥米教之名的由來。五鬥米雖不多,但卻架不住積少成多。也正是因為如此,張魯割據政權才能夠擁有充沛的糧食儲備,吸引更多躲避戰禍的百姓遷徙至此並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勢力。

  

  如今的漢中

  實際上關於五鬥米教,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即對天師道進行改造並將其轉化為五鬥米教的先行者並非為張魯;而是張修。與同時期藉助宗教力量發動起義運動的張角一樣,張修也曾經多次藉助宗教領域的影響力舉兵反對中央朝廷的統治。

  但是不管怎麼說,最後統領五鬥米教的人還是張魯,也只有張魯建立起了真正意義上的割據政權。不僅如此,張魯還更進一步,將政治和宗教融合在一起並建立了具有政教合一性質的特殊政權,這意味著他已經意識到宗教的力量非常有利於他強化自己的集權統治。

  不過張魯在漢中及其周邊地區的統治並未延續多久,在曹操發兵漢中之後,兵敗的張魯不得不將統治權移交給後者,而天師道也被曹操轉移至北方。從這一刻開始,天師道終於走出了相對封閉的蜀地和漢中,並逐漸開始向北方及東南沿海地區開始傳播。基於這個角度來看,曹操還間接擁有了"傳教人"的特殊身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五鬥米教參與過哪些歷史事件?
    五鬥米教,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五鬥米道。東漢順帝時,沛國豐人(江蘇豐縣)張道陵學道鵠鳴山中,創立了五鬥米道。「「從受道者出五鬥米」,要求入道的人都要交五鬥米,所以被稱之為「五鬥米道」。此時道教在東漢已經初具規模,並已經對東漢社會政治統治體系形成了一定的衝擊,故政府稱其為「賊」,又因名為五鬥米道,所以被稱作「米賊」。
  • 道教正一教,到底是哪一教
    在眾的教派中,我們最聽到的就是正一派以及全真派了,全真派不難理解,全真派由王重陽創立於終南山,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中,就描述過王重陽及全真七子的故事,雖然與史實有所偏著,大體上還是差不多的。正一派的起源其實正一派並不是一個單一的道教宗派,而是由多個教派組合而成。其起源於張道陵於四川青城山所創立的五鬥米教,所經張衡、張魯等發揚宣傳。
  • 五鬥米道的名稱源於收五鬥米?這個理解太膚淺
    「五鬥米」這個名稱從何而來呢?正史《三國志》記載,「(張)陵,客蜀,學道鵠鳴山中,造作道書以惑百姓,從受道者出五鬥米,故世號米賊。」這段話明顯含有貶低之意。也並沒有說明這個道教支派名稱就是「五鬥米道」,只是教外人蔑稱為「米賊」罷了。另一部史書《後漢書》中有類似的記載,不過進一步描述了五鬥米道從鬼卒,到祭酒、治頭大祭酒的組織系統,也沒有明確「五鬥米道」之名。
  • 品味丨五鬥米
    陶淵明為彭澤令,郡遣督郵至縣,縣吏說應束帶見之,陶嘆曰:「我不能為五鬥米折腰向鄉裡小人!」即日解印綬去職,賦《歸去來兮辭》。這一段事各傳都有記載,字句偶略有出入。五鬥米一向被認為是指縣令之俸祿。而近閱坊間翻印《中華藝林叢論》第七冊二三五頁有《讀陶淵明偶記》一文,據悉作者為張宗祥,對於五鬥米一詞有不同的解釋,其言曰:按晉代官制,縣令六百石,列第七品。即為小縣,俸祿亦不止此數,蓋即以五鬥米為一日之俸,月僅十五石,年僅一百八十石,距六百石之數尚遠也。且淵明……所言因貧求為縣令,且恩任滿一年然後去職,無非急於救窮。如果令俸僅止五鬥,安能有所補益?
  • 起源與發展—英語的歷史
    英語的發展時期可分為古英語時期、中古英語時期、現代英語時期。早期日耳曼人移民到英格蘭,統治了凱爾特語民族,英語從他們的語言中繼承變化而來。日耳曼人佔據了大不列顛的英格蘭王國,部分凱爾特人存活下來,而凱爾特語族的語言也在愛爾蘭、威爾斯等地留存了。13世紀後,英格蘭王國正式與講凱爾特語族的王國結成了聯盟關係,即現今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雛形。
  • 話說「五鬥米」
    話說「五鬥米」 文/施權新
  • 著眼現代與創新 臺灣畫家劉國松發揚光大中國畫
    發揚光大中國畫  「在西方大博物館的陳列中,從參觀人群對中西繪畫的反映中,我們隱隱感到冷漠與悲涼。在劉國松的作品中,我聽到了他大聲疾呼。」大陸著名畫家吳冠中曾這樣說。  被譽為「現代水墨畫之父」的劉國松年已八旬,一生倡導「中國畫的現代化」。
  • 「雪橇三傻」究竟起源何時?
    不同種類犬的歷史起源仍然是一個謎。6月26日,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科學》雜誌發表論文稱,他們已經找到了一些關於雪撬犬起源的頭緒——基因組測序數據表明,雪橇犬歷史悠久,它們的祖先適應北極環境的時間早於預期。它們已經與人類一起工作生活了9500多年。
  • 五鬥米是多少?
    >  >  >   講古論道 · 盡在胡腔野調   <  <  <胡腔野調(第52期)我們在說到陶淵明的時候,習慣用一句話叫「不為五鬥米折腰陶淵明在做縣令的時候,有一次上面派了一個督郵來。
  • 張魯一王子文變身「虎爸貓媽」 直面升學問題
    由陳銘章執導,王子文、張魯一領銜主演的都市輕喜劇《第二次也很美》正在廣東衛視「活力劇場」熱播,劇中王子文飾演的單身俏媽安安,與張魯一飾演的高冷毒舌律師許朗之間互懟不斷又輕鬆浪漫,讓不少觀眾「嗑劇上頭」。
  • 《麻雀》將收官火了張魯一 張魯一個人資料身高體重(2)
    張魯一年齡個人資料 張魯一老婆是誰張魯一,出生於北京,中國內地演員、導演,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99級導演系,北京大學藝術碩士。張魯一為人低調張魯一是99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的導演系,在2005年才參演了首部電視劇,也是正式的出道,但是張魯一為人一直相當的低調,大家都說他一直致力於做一個安靜的美男子。
  • 「文藝大叔」張魯一攜手「清甜少女」吳倩,完美詮釋《這個世界不看...
    她們,會有怎樣的人生?今晚,由張魯一、吳倩、蓋玥希、王新喬等演員主演的青春勵志劇《這個世界不看臉》登陸江蘇衛視幸福劇場,為觀眾講述這對姐妹的故事。 而正如劇名般直白,《這個世界不看臉》對比陶小挺和陶小笛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表達「接受真實的自己」這一主旨,由內而外散發的自信才是真正的美,平凡小人物依然能夠擁有燦爛的人生。
  • 日本動漫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史
    動漫已發展成為日本的重要產業鏈,在全球範圍內都鮮有對手。2007年日本全國出版協會和出版科學研究所發布的《出版指標年報》顯示:在2006年日本出售的全部出版物中有高達36.7%是漫畫。像《鐵臂阿童木》、《哆啦A夢》、《七龍珠》、《犬夜叉》等經典漫畫往往會被改編為動畫以創造新的價值。
  • 以漢朝為例,了解一下我國傳統節日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漢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黃金時期,可以算得上是經濟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期。漢王朝繼承了秦朝舊制,並在此基礎之上又經歷了「文景之治」、「漢武盛世」等一系列的發展,在這四百餘年裡,經濟、文化政治各方面快速發展。因此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佔據一定地位。由於漢朝處於一個先秦文化與漢文化大交融的時期,因此呈現出一種文化多元統一的特點。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光大金控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青旅控股文旅...
    11月28日,國務院發展中心農村勞動力資源開發研究會秘書長蘇宏文帶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光大金控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青旅控股文旅事業部一行人蒞泉考察。福泉市委書記郭正勇,市委副書記、市長曾薇全程陪同考察並召開座談會,市領導熊曉龍、唐興江、王泉明,市政府辦、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局、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等部門及福潤公司、潤泉公司等企業參會。會上,郭正勇書記向考察組介紹福泉市的文化旅遊、高新技術等產業發展及需要支持的重點項目融資等情況,隨後雙方就福泉市文旅、高新技術等產業發展情況進行深入交流。
  • 為《麻雀》增肥增加年齡感 張魯一角色大過天
    張魯一網易娛樂10月14日報導 諜戰大戲《麻雀》正在湖南衛視熱播,劇中張魯一飾演的大boss畢忠良,氣場強大震懾四方。而為了大幅增加人物的年齡感,凸顯boss氣場與成熟感,張魯一主動為角色增肥將近20斤,瞬間拉高年齡感,讓外形更加貼合角色,成為全劇一大看點。又是短期增肥、又是大幅拉升年齡感,這對演員來說是非常大的一種付出,不過,在張魯一看來,角色大過天,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 素食文化的起源與發展同人類文明相生相伴
    其實中國的素食起源並不是佛教。遠古時期的人類茹毛飲血,對吃素和吃肉沒有明確的概念。隨著物質的豐富和人類文明的發展,人們對肉食和素食有了不同的認識。古代人在先秦時期就已提倡素食,在重大祭祀活動前數日要沐浴齋戒,清淨身心。後來發展到在其它重大活動時也食素不食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