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的最後的一段話 是說明講笑話應該很自由很隨性的,是像做數學題一樣鍛鍊,但可能會限制思維的散發。
本文約4000字,建議閱讀6分鐘!
幽默就是「文字」與「邏輯」的遊戲 擇字新奇 邏輯古怪 是構成幽默的重要元素
「巾幗不讓鬚眉」VS「巾幗不讓鬚眉抱」
一字之別 相差萬裡 玩的就是「文字遊戲」 「不想當裁縫的廚子不是好司機」
上古老梗之所以依然活躍在各大社交帳號的籤名欄上 這就是「邏輯遊戲」的魅力 而能把兩方面都玩的得心應手的集大成者 自然是.....
星爺的臺詞「你下流賤格,露出半個g頭」 乍一看 俗不可耐 為什麼能讓男女老少都開懷一笑 靠的並非譁眾取寵 句中 「半個」的細節修飾 讓這句話一下子從黃段子升華到經典臺詞
· 從「文字遊戲」的角度分析
「半個」的選詞必然是經過推敲的為什麼用「半個」 當我們琢磨這個問題的時候 注意力便從g頭轉移過來 句子的腥味已消去大半為什麼不用「一個」 正常都是「一個」啊 就是因為常人都會聯想到「一個」 如果此時從別人注意不到的細節進行推敲 「一個」改成「半個」 卻能產生出奇的效果
「一個g頭什麼樣子?」
「都一樣嘛 想都不用想」
「半個g頭是什麼樣子?」
「臥槽 有點特別 我得想想 」
強迫觀眾腦補滑稽的畫面 開懷大笑,可見越是細微的修飾 畫面感越強烈聽生動的語言有如看電影 影音俱全 平淡的語言則像黑白默片 兩者區別不就是畫面感嗎
從「邏輯遊戲」的角度分析
用「半個」是幾個意思啊?
跟上下文又有什麼邏輯關係?
當你又用正常人思維思考的時候 你已經被邏輯牽著鼻子走
「邏輯遊戲」 顧名思義 就是玩弄邏輯的遊戲
習慣於正向思維的人類已經不滿足於正常邏輯的笑點 逆其道而行反倒能產生微妙的新鮮感
「我頭像牛逼嗎?」
「牛」
正常邏輯回答 毫無新意
「像」
反轉邏輯 不按常理出牌 往往更能有效擊中笑點 靠的就是攻其不備 出其不意
【綜上】總結一個講笑話的技巧:從非重點入手添加細節修飾為了證明我的觀點 特地編了幾個接地氣的例子 大家感受一下
「他們打架的時候 我還在玩手機呢」改成「他們打架的時候 我還在給我的小米4刷flyme呢」
「我也怕呀 可全身可以自衛的武器就只有一支筆」改成「我也怕呀 可全身可以自衛的武器就只有一支紅筆 筆帽還TM是藍色的」
「大哥終於等到你了 我看大媽跳廣場舞都看了半個小時了」改成「大哥終於等到你了 我看大媽跳廣場舞都看到第17小節了」
「我靠 你真噁心 我差一點就忍不住吐出來了」改成「我靠 你真噁心 要不是捨不得30塊的漢堡王 我當場就吐出來了」
「哥 要不你先還我兩百吧 這幾天生活費都有點不夠吃飯了」改成「哥 要不你先還我兩百吧 這幾天沙縣的老闆都開始問我最近為什麼不加滷蛋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