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血透室有一名外地透析病人,種植馬陸葡萄,因為看病耽誤沒辦法賣葡萄,他家的葡萄味道鮮美哦!我想幫幫這名患者……有需要的請給我留言。」近日,來自上海某醫院一名血透室護士長在其微博上發布的這則消息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同濟大學附屬天佑醫院透析科護士長李祥紅在自己的微博上發起了這次「愛心」行動。
澎湃新聞記者8月16日聯繫到這位名為李祥紅的護士長。據其透露,她在同濟大學附屬天佑醫院透析科工作,她微博中提到的這名患者是一名安徽來滬的果農餘老伯,患有尿毒症10餘年,長期依靠藥物進行治療,但近年來由於病情加重,只能依靠血液透析維持生命。因身體原因導致田裡近2萬斤葡萄面臨滯銷的局面。
在這名護士長的發動下,院內醫務人員等都向患者伸出了援助之手。
「這是舉手之勞的一件事,如果你有這份善心與愛心,就請幫幫這位病人吧。」李祥紅同時通過媒體向社會大眾呼籲。
為省錢每周3次血透縮減為2次
患者餘老伯54歲,家住上海嘉定區馬陸鎮陳村村李家隊,居住條件簡陋。他向澎湃新聞記者透露,從1992年起來滬務工,和老伴承包了11畝地種葡萄,為此他還系統地學過專業的馬陸葡萄種植技術。
餘老伯家中條件簡陋。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圖
2003年前後,餘老伯因為一次頭暈在醫院檢查,發現血壓高,血肌酐異於常人,被診斷為「尿毒症」,10多年來只能依靠藥物控制病情。「剛開始病情不重,沒在意,耽誤了2年多,再去醫院複診時,醫生就說必須要做『血透』了。」餘老伯如今血透差不多快兩年,從2015年11月起,他開始在離家較近的天佑醫院治療。
由於經濟條件受限,餘老伯將每周3次血透縮減為2次,同時選擇了普通血液透析而非高通量血液透析,這意味著血液透析濾過和血液灌流等清除大分子毒素的治療也被放棄了。
「這樣長期下去,他可能會因為透析不充分、體內毒素清除不足而引發越來越多的併發症。」該醫院腎臟內科副主任醫師張冉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尿毒症就是由於腎功能受損以致代謝產物及某些毒性物質不能排出體外,所導致的全身中毒症狀,腎臟功能損傷是不可逆性的,血液透析只能維持患者生命。
每月治療費需6000元
十多年來,治療費用已經拖垮了餘老伯一家,他和妻子也曾向親友借錢看病,「但畢竟血液透析是需要長期做的,親友的力量也是有限的。」餘老伯的妻子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每次單血透費用在400元左右,一周兩次,加上藥費、檢查費等,一個月的治療費在6000元左右。」餘老伯算了一筆帳,目前在醫院治療都是自費,儘管可以回老家報銷掉一部分醫藥費,但仍然杯水車薪,且報銷有時間限制,去年他就有9萬多的醫藥費沒有報銷成功,再加上今年上半年一次「腦梗」花的錢,如今生活更加拮据。
8月上旬一次治療期間,透析科護士長李祥紅得知這一消息後,便想著能不能用微博、微信等幫餘老伯賣賣葡萄。
不抓緊賣葡萄會爛在地裡
餘老伯家還有1萬多斤葡萄沒有銷路。因為餘老伯身體原因,目前採摘和包裝工作都由他妻子(左)一個人完成。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圖
接觸過很多透析患者的李祥紅知道,尿毒症患者做過一次透析後身體都會很虛弱,餘老伯前年因病重,做完血透甚至站不起來、站不穩,需要家人陪同,然而餘老伯每次去醫院都沒有人陪同,「他一路上要花費70分鐘,做一次透析要花去4小時時間,他的妻子因忙著去田裡採摘、包裝葡萄,更加沒有時間,眼下又是葡萄成熟季節,不抓緊時間銷售出去,就意味著葡萄要爛在地裡,接下來的透析費用又全靠葡萄銷路換來的錢。」
「葡萄現在就像他的命一樣,賣出去才能繼續活下去。」李祥紅打了個比方,「血透病人不可以過度勞累,像這樣的高溫天,他根本沒法長時間在露天完成採摘工作。對一般人來說,高溫天出汗了喝口水很正常,但對尿毒症患者來說,由於他們自身缺乏代謝功能,每天喝水的量必須嚴格控制。」
8月12日起,李祥紅在自己的微信、微博中首先發動透析科醫務人員購買餘老伯家的葡萄。她的行為也感動了醫院的醫務人員及醫務人員家屬等,3天裡賣掉了50斤,但對於種植的總量來說依然是杯水車薪。「總共2萬斤葡萄,現在還差1萬多斤沒有銷路,等到9月下旬,大多數葡萄品質就過了採摘季節。」李祥紅呼籲,希望有更多的社會人士可以伸出援手幫助餘老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