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果農一畝地最少種120棵葡萄樹,多的達200棵。但馬陸葡萄公園的種植大棚裡,每畝只種植3行共36棵葡萄樹……
一畝地只種植36棵果樹,一片葉子「專養」一粒果,葡萄串長度必須在18至20釐米左右,一串葡萄控制在30至40粒果實……如此錙銖必較的,正是售價每公斤80元的精品馬陸葡萄。
日前,馬陸葡萄早熟品種剛剛上市,儘管價格一如既往的貴,但人氣依舊火爆。
馬陸葡萄受歡迎的秘訣,或許就在上面這些數字上。一般果農一畝地最少種120棵葡萄樹,多的達200棵。不過,馬陸葡萄公園的種植大棚與其他密密麻麻種滿葡萄樹的大棚不同,佔地一畝的大棚裡只種植3行共36棵葡萄樹,每棵葡萄樹都被種植在圍砌起來的「花壇」裡,植株的間距非常寬敞,人可以在大棚裡自由穿梭,方便採摘觀察。
「這叫葡萄限根栽培法,就是在固定的空間裡,通過控制根系的生長,來調節地上部分的營養生長以及生殖生長,確保有更多的養分輸送到果粒裡。」馬陸葡萄研究所副所長、上海馬陸葡萄公園有限公司總經理單濤介紹說,這種栽培模式不僅可減少土地管理面積,達到節肥、節水、節人力的目的,還可以減少葡萄後期的裂果現象,提高果實品質。
單濤表示,一株果樹需要多少養分、需要多大的土壤面積來供給、甚至連一株葡萄掛多少的果子,這些都有科學計算。為了保證每株果樹所吸收的養分均勻。他們從2005年開始測算和實踐,最終才定下了每畝地只種36株的標準。目前,公園內500餘畝土地,已有60%實行了限根栽培法。
單濤指著棚內葡萄樹冠說,以前種植密度高,一顆葡萄樹樹冠約2至3平方米,「現在雖然把根限制住了,但樹冠的面積卻有8平方米,一棵樹相當於3棵的產量。」此外,這裡的葡萄串長度必須在18釐米至20釐米左右,一串葡萄控制在30至40粒,確保一片葉子足夠供養一粒葡萄。
「修剪、控制顆粒數,為的是增加葡萄的甜度和口感。」單濤笑著說,巨峰的甜度就高至18度,「每粒被留下的葡萄都是精品。」
記者了解到,馬陸葡萄的葡萄皮也是好東西。葡萄皮中含有花青素,還有另一種抗氧化物——白藜蘆醇,這兩類物質都對人體有益。但大多數人都會因為洗不乾淨葡萄皮的農藥殘留,而不得不把葡萄皮剝了再吃。開園至今,除了自製有機肥外,馬陸葡萄公園一直不用化學農藥,而是選用低毒、低殘留的礦物源農藥,甚至是無毒無殘留的生物源農藥代替,吃了葡萄皮也無妨。
在防治病蟲害方面,馬陸葡萄也在積極嘗試新方法。今年5月,園方與來自捷克的病蟲害防治專家合作實驗,從植物中提取了一種生防菌,稀釋在水中後將其澆灌在葡萄樹根部,就能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這種生防菌主要防治灰黴病、霜黴病和白腐病,比噴灑農藥方便得多。」單濤告訴記者,目前只試驗了兩三畝地,效果好的話,明年將在園內全面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