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草書的朋友會發現
草書中的「竹」字頭
經常被寫成「艹」
比如「筆」、「簡」、「篤」等字
這種現象該如何解釋?
其實依靠草法「免疫」原則
和異體字概念
可以很容易看懂
我們先來看「筆」
其小篆是竹字頭,作:
趙孟頫《六體千字文》
歷代的傳世行書中
也有很多寫成竹字頭的「筆」字
如陸柬之、黃庭堅、
康裡巎巎等書家的作品
陸柬之《文賦》
黃庭堅《跋<寒食帖>》
康裡巎巎《跋趙孟頫<道德經>》
但文字在演變過程中
形成了「艹」頭的「茟」
所以二字的字形有異
但意思相同
「筆」、「茟」本就是一字
米芾《賀鑄帖》
智永《真草千字文》
此外
「蕳」和「簡」
「篤」和「」
「蒃」和「篆」
這幾組字草法也出現
字頭共用的現象
其原理和上述基本一樣
異體字加免疫原則
使得草書在多樣的前提下
依然能保持文字上有序和統一
不會產生混亂的狀況
(左)孫過庭草書「蘭」
(右)懷素草書「簡」
其實
每個不同的草法
其實都有它的文字源頭
都能找到和它對應的字形傳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