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辛亥革命」成功,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以中華民國為紀元,而1912年1月22號,孫中山發表聲明表示倘若清朝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能宣布贊成共和體制,將辭去臨時大總統職位,並且推舉袁世凱擔任臨時大總統。
鳳凰衛視11月11日《鳳凰大視野》,以下為文字實錄:
陳曉楠:各位好,這裡是《鳳凰大視野》。1912年初上海碼頭時任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持著手杖,眼裡望穿秋水,他正在等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吳世榮。為了支持孫中山的革命事業傾家蕩產的一個南洋華僑,也就是在這個情境之下,孫中山道出了那句為後世津津樂道的名言,「華僑為革命之母」。從1905年到1911年在這之間孫中山在南洋先後策劃了10次起義,但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有統計說10次起義孫中山一共籌款60萬兩白銀,其中三分之一都是在檳城籌得的。而這與吳世榮傾囊相助和奔走呼號是密不可分的,那麼吳世榮是誰,孫中山和吳世榮代表的南洋華僑有著什麼的故事呢?
檳城——孫中山發動武裝起義最重要的策源地
解說:馬來西亞檳城是孫中山重要海外革命基地,今天我們來到坐落於檳城打銅仔街120號的孫中山檳城基地紀念館。1910年11月,在吳世榮的召集下南洋各部同盟會代表來到了這裡,與孫中山共同商討即將發起的黃花崗起義,這次會議就是著名的庇能會議。至今紀念館內還完整的保留著庇能會議時的歷史原貌。檳城孫中山革命基地紀念館的發言人吳美潤在大學時期就以孫中山為研究課題,現在已是馬來西亞知名的孫中山研究專家之一。她向攝製組介紹說,紀念館陳設不僅保留了孫中山時期的歷史原貌,家具等一應物品,還仍是孫中山和吳世榮等人曾經用過的,她還特地向攝製組展示了孫中山存放革命經費的保險柜。
吳美潤(孫中山檳城基地紀念館發言人):他當時應該把錢存在這裡,然後才在這裡買武器,德國軍艦一定每次到檳城停過了,再往香港去,所以這裡定武器付錢那邊上貨,香港。
解說:檳城是孫中山發動武裝起義的最重要的策源地,由於地處馬六甲海峽要道,來自馬來群島、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甚至越南等地的革命者和資金源源不斷從各地向這裡匯集。然而彼時的孫中山還是一個被清王朝重金懸賞的通緝要犯,稍有不慎生命就會遭遇威脅。
吳美潤:就是這一個就是當年呢孫中山逃跑的地方,如果有人要捉他,他跑一開這個門去就是馬來鄉村躲避了。
解說:沒有華僑的庇護孫中山可謂寸步難行,在馬來西亞檳城吳世榮就是孫中山最忠誠的支持者和庇護者。在現在的很多學者看來,在南洋華僑中吳世榮對祖國和民族的熱愛是與孫中山在精神上最接近的其中一位。
莊耿康(閱書報社館長):吳世榮他本來是一個富家人來的,但是為了革命他可以說傾家蕩產,把他的這個產業全部都變賣了。
解說:他的家人後來的訪談中回憶說,由於他專心一志為革命事業而奔走,差不多把父親遺下來的各項生意逐漸荒廢了,但他仍然不以為意,相反的,苟因革命事業有所急需,他不惜向人舉債應付,他甚至寧可將自己的產業一塊一塊地賣去,而不願坐視革命黨人的困難。
丘樹宏(廣東省中山市政協主席):不斷捐錢給他,後來捐得他都沒錢了,他就跟老婆商量,哎,老婆,我們還有一個五層樓,我們把這個樓賣了,捐錢給中山先生,全捐。
解說:當辛亥革命成功後吳世榮受邀回國,當時有人這樣記錄他歸國的盛況,1911年10月10號「辛亥」成功,五族共和,公舉檳城吳世榮為南洋各埠同盟會總代表,他於1912年回國,孫總統親率政府要員隆重歡迎,武夫前呵,觀眾塞途,人謂自古以來南僑歸國之榮顯者,吳君一人而已。就在吳世榮回國不久,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以中華民國為紀元,在就職誓言中,他這樣說道,「傾覆滿清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忠於國,為眾服務,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於世界,為列邦公認,斯時文當解除臨時大總統之職,僅以此誓於國民」。
孫中山就職後第一件事,就是廣邀海外華僑回國,一是對海外華僑長達16年的支持予以國賓禮遇,二則是望海外華僑再度與以支持回國興辦實業,重振國家繁榮。在孫中山革命期間,最令其掣肘即是財政。
吳美潤:他的母親去世以後,他連安葬母親的錢也沒有,他哥哥孫眉必須要從香港過來檳城人給他募款給他孫眉去回香港去安葬母親。
從共和國臨時總統到普通公民
解說:革命需要金錢,而如今建設國家更需要金錢,若想實現心中那個人人安樂的理想之國,發展實業鞏固國家財政是首要且唯一十分必要的一件事。然而此時在北京的朝廷其實並沒有完全覆滅,不僅如此革命黨軍隊正在節節敗退。袁世凱訓練有素,武器精良的北洋軍來勢洶洶,武漢三鎮已被攻陷兩鎮。彼時擺在孫中山面前的有兩個選擇,一是使中國分裂陷入長久的內戰,二個則是極力說服袁世凱傾向共和政府一方。
1912年1月22號,孫中山發表聲明表示倘若清朝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能宣布贊成共和體制,將辭去臨時大總統職位,並且推舉袁世凱擔任臨時大總統。兩天後,袁世凱及各北洋將領通電全國表示支持共和,是年2月12號滿清皇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宣布退位。1912年8月下旬的北京,空氣中還略帶燥熱,孫中山乘坐的火車由天津抵達北京前門東車站,此時的孫中山在四個月前就已經成為了一名共和國的普通公民。
陳曉楠:1912年4月1號孫中山辭去了臨時大總統的職務,致力於研究實業建國計劃,他在上海創辦了中華實業銀行以振興中國實業,孫中山的忠實夥伴南洋華僑吳世榮第一時間積極地相應並認股十萬元。1914年5月15號,中華實業銀行在上海正式開辦,孫中山呢任名譽總董事長,吳世榮任協理。就像吳世榮一樣,被孫中山精神感召追隨著中山先生腳步回國投資設廠的華僑這一時間特別多,為了讓更多人理解他的實業興國的計劃,孫中山還開設了大規模的全國的巡迴演講,宣傳他偉大的建設計劃,他奔走了10餘個省市,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工廠、港口都留下了他的足跡。漂泊了16年,終於得以回到祖國的孫中山對這片土地可以說充滿了無限的熱忱,他想親眼去看一看他準備為之奮鬥一生的這個國家。那麼這一路的行走,孫中山的心裡有著什麼樣的宏大的設想呢?
解說:孫中山這位長期流亡海外的革命元勳,從來沒有如此靠近他的祖國和民眾,在大江南北,他演說以實業與商務重建我們的國家,令國人心潮澎湃。在武昌,面對露天會場的人潮孫中山看著不遠處的滾滾長江,提出修建長江大橋和挖掘長江隧道的設想,並提出要在長江上遊修建一座世界最大最高的水壩。話音一落,大總統萬歲的歡呼聲響徹武昌城,就在這樣的歡呼聲中孫中山心中一個工業化現代國家雛形已經產生。
吳美潤:孫中山想的不只是推翻清朝廷,他甚至想到整個中國未來的強國的政策在哪裡,要怎麼樣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跟世界各國平等的國家,這是他真正最希望見到的。
解說:這一次孫中山是第二次到北京,此行的目的是向繼任的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袁世凱講述他對國家建設的一些謀略。在隨後多達13次的會議中,孫中山給袁世凱展示了他心中建設現代工業國家的藍圖,他在與袁氏密談時提出這樣的方案,他願專任修鐵路之責,保證在10年內修築鐵路20萬裡,請袁在同一時期訓練精兵百萬以強中國。據說當時袁世凱一聽高興得站起來大呼孫中山先生萬歲,孫中山也回報一聲大總統萬歲。
孫中山的一席話是以偉大愛國者的至誠予以傾訴,但袁世凱表面迎合,內心實則非議其信口開河,其後袁在背後說孫中山是個大炮,意思就是孫中山是一個滿嘴放炮完全不切合實際的人,而孫大炮這個稱呼也由此傳開。在孫中山長達16年的海外經歷中,孫中山為傳播革命思想常奔波於全球各地,與之相伴最多的也許就是輪船和火車。尤其是當時鐵路已經十分發達的美國和日本,給他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他認為中國要富強,首先要人盡其才,地盡其利,貨暢其流,而欲貨暢其流修鐵路乃第一要務。孫中山一生也最為熱衷於鐵路和火車。
孫必勝(孫中山曾侄孫):他這個人就是說常常去鼓勵人家去做新的東西,他一樣他兒子(孫科)他也鼓勵他搞鐵路,後來孫科就當了鐵道部部長嘛在國內,看到新的東西那麼研究新的東西。
《鳳凰大視野》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節目專區】
主持人:陳曉楠
首播時間:周一至周五 20:00-20:30
重播時間:周二至周六 09: 00-09: 35
周一至周五 16:15 – 16:50
想看更多金牌時評、熱點解讀、主播風採、幕後猛料?噓!悄悄加入鳳凰私享會(ID:phtvifeng),讓小鳳君帶您走一走鳳凰衛視的小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