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頂級掠食者——魚龍, 被時代拋棄, 不甘命運, 奮力進化!

2020-08-23 用生命喚醒生命

陸地與海洋的物種滅絕

一般來說,物種的滅絕都是有其規律的,即從食物鏈的最頂端開始,然後蔓延到中層,再然後是底層那些弱小的生物,如位於最底層的蜥蜴、青蛙等最容易活的。越是站在食物鏈金字塔上層的生物越是滅絕得早。


這主要是對陸地生態系統來說,地球上發生的五次物種大滅絕無疑證明了這點,但對於海洋生態系統來說,這又是不一樣的情況。


頂級掠食者得以存活

早在1.3萬年前,地球上生活著許多大型生物,然而好景不長,由於氣候的突變,冰川期再次來臨。這次災難讓像劍齒虎這樣龐大的食肉巨獸滅絕了,猛獁象、大地懶、美洲駱駝等動物也都消失了。這些動物稱霸地球已有10萬年,因為突如其來的氣候變化走向了滅絕,然而像青蛙、鼴鼠、錢鼠等卻都躲過災難而生存了下來。


有趣的是,海洋中的情況又不一樣。在侏羅紀時代,上龍可謂是位於生態金字塔的最頂端的,最成功的掠食者之一,如果按照陸生生物滅絕規律,上龍應該早就滅絕了。然而事實上,上龍躲過了很多次災難,如侏羅紀過渡到白堊紀時期的災難,白堊紀中期滅絕事件,上龍都從災難中存活下來,就這一點足以證明陸生與海洋的生物滅絕規律不一樣。


一代海洋霸主魚龍的衰落

在侏羅紀時代,魚龍曾經是一代王者,後來隨著上龍的出現,魚龍才退居次位。不過雖出現上龍這個狠角色,但當時魚龍仍是食物鏈頂端的獵食者。經過多年的發展,魚龍不僅種類豐富,而且數量眾多。


然而在侏羅紀末期魚龍開始衰落,許多魚龍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整個魚龍綱的成員幾乎全都被滅絕了,只有魚龍中一些進化較慢還保留著原始特徵的魚龍卻存活了下來。


這些魚龍家族最後的希成員—平鰭龍

這種魚龍有著鋒利的牙齒,強壯的嘴巴,它們屬於同一種類,即平鰭龍。這是一種有著扁平前鰭的海生爬行動物。雖然平鰭龍的名聲並不響亮,但是它們在地球足足生存了4600萬年之久,可以說是生存時間最長的魚龍。


這種魚龍進化的幾乎和魚形完全相同,前鰭呈扁平狀,有8-10個指列,後鰭仍在不斷進化中,不斷地變小。尾椎彎曲很明顯,下彎接近40度,呈半月形,尾鰭極為發達,能夠在短時間內爆發出巨大的推力。生物學家曾推算,其遊泳速度能夠達到40千米每小時。


計算機復原圖

為遊泳而生的身體結構

並且它的椎體很短且內陷,喙部向下彎曲,這種結構十分利於遊泳,在換氣時不用將整個頭部浮出水面,減少了平鰭龍在遊泳時的阻力。在漫長的歲月中,平鰭龍正是憑藉著其優良的身體結構、超強的環境適應能力以及不斷地進化,才能力敵群雄,與蛇頸龍、上龍等展開了激烈的生存鬥爭。


有生物學家甚至將上龍後期的滅絕歸咎於平鰭龍的滅絕,他們認為當上龍在海洋中有競爭對手時,它就會保持著鬥爭狀態,積極進化,然而當竟爭對手都滅絕後,上龍少了外在的動力,進而被歷史淘汰了。

為生存而積極進化


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大量的魚龍最終走向滅絕的道路和魚龍進食種類有關,絕大多數魚龍只吃一些軟體動物,比如烏賊等等,在三疊紀到侏羅紀時期,海洋浮遊生物的數量在減少,這也導致了烏賊數量的減小,最後很多魚龍沒有足夠的食物而滅絕。


為了能夠適應當時的海洋環境,平鰭龍改變了飲食結構。通過對化石的研究,科學家發現它們捕食海龜。海龜的力量是很大的,而且有著很強的防禦能力,生物學家猜測,平鰭龍可能是趁著海龜剛產完卵,正處在極度疲憊時,猛然咬住其脖子,然後將其拖死併吞掉。

新發現魚龍

平鰭龍由於發現時間晚,其生存年代相比其他魚龍要晚,因而被當作是最後一種魚龍。然而在2006年9月,加拿大一位古生物學家科爾德維宣布,發現了一種新的魚龍化石。科爾德維和另一名生物學家對這塊化石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這塊化石竟然是新的魚龍種類。


非原圖

這是一隻正處在妊娠狀態的魚龍,透過顯微鏡可以看到兩個捲曲狀的胚胎。新發現的魚龍被命名為萊氏慈母椎龍。事實上,不管是平鰭龍還是萊氏慈母椎龍,在海洋生態系統中,它們都不是站在最頂端的王者,而且它們滅絕後,就代表著魚龍徹底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成為過往雲煙。


越是強大存活的越久

魚龍從最初最弱小的海洋生物之一,逐漸發展成為最強悍的海洋霸主,其中經歷不少大風大浪,但都挺了過來,何況在海洋中,越是頂尖的掠食者遭遇滅絕的可能性就越低。如果說魚龍的滅絕是生態環境惡劣引起的,那麼待在類似封閉或者封閉環境中的海洋生物是最容易滅絕的,比如大眼魚龍。


而那些位於最頂端的掠食者,如上龍,其梄息的範圍很廣,整個海洋都可能是它們的捕獵範圍,即使環境很惡劣,但只要海中還有獵物,上龍就不會因為食物匱乏而餓死,就能夠挺過危機。只有發生像類似冰川或者類似彗星撞擊地球的災難,才能終結上龍這樣的頂尖掠食者。


小結

如今,魚龍早已成為一種傳說,上龍也因為某種原因被滅絕了。很難想像,當最後一隻魚龍在海洋中遊弋時,是怎麼樣的心情,它會滿海洋地尋找自己的夥伴嗎?還是說找個靜謐之地,靜靜守候命運的裁判?

又或者是因為食物匱乏而奄奄一息?又或者會選擇一種慘烈的死法來控訴命運?當最後一隻魚龍遊走在廣闊的海洋中,其步伐會否變得緩慢,其行動是否不再有力…當它倒在海洋中時,魚龍的傳奇故事也就到此終結了。


相關焦點

  • 海洋霸主——魚龍,為生存拼盡全力,留下的只有傳說
    在侏羅紀時代,上龍可謂是位於生態金字塔的最頂端的,最成功的掠食者之一,如果按照陸生生物滅絕規律,上龍應該早就滅絕了。然而事實上,上龍躲過了很多次災難,如侏羅紀過渡到白堊紀時期的災難,白堊紀中期滅絕事件,上龍都從災難中存活下來,就這一點足以證明陸生與海洋的生物滅絕規律不一樣。
  • 江山代有霸主出,層出不窮的海洋頂級掠食者
    海洋中的霸主級生物是海洋頂級掠食者的通俗說法,一般來說,在某一段時期裡,一種海洋生物(成年)處於可以捕食其他生物而不被其他生物捕食的地位時,這種生物就可以稱為海洋霸主了,如下面我們熟知的幾種生物。 註:1.圖片從上到下相當於從古至今,不代表戰鬥力排名,望君知!
  • 魚龍——幹啥啥不行,吃菊第一名
    因此海洋自然也擠滿了一票魚龍。 當時的魚龍也幾乎佔滿了所有生態位,可是吧他們就和鯊魚一樣,剛一稱霸海洋就開始浪。如果說鯊魚是浪長相,那他們就是浪進化。當時的海洋的確沒有太大的掠食性動物或大型濾食性動物,這也是魚龍類登上頂級掠食者寶座的最好時機。可魚龍類就像吃菊石吃傻了,這個都登頂王者了,還只會吃菊石和小型軟體動物(其實歸根結底可能是因為魚龍的嘴太窄了)。
  • 中生代海洋猛獸:魚龍的外形酷似海豚,滄龍的祖先是蜥蜴
    科學家在研究地質歷史的時候,劃分了5個地質時代,我們現在就處於新生代。地球上的早期生命生活在古生代。古生代出現了多次生命大爆發,植物多種多樣,陸地動物和海洋動物也出現了。不過論生命的精彩程度還是要以中生代為最,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中出現了諸多有代表性的動物,恐龍就是其中之一。
  • 遠古海洋巨獸
    遠古海洋巨獸在遠古時代存在著很多的海洋巨獸。它們現已滅絕,但這卻不妨礙我們尋著化石考古的足跡去看一看它們的故事。滄龍中生代海洋中最大的頂級掠食者滄龍是白堊紀中晚期才出現的海洋霸主生物,它由陸地上的蜥蜴進化而來。其體長可達21米,重達40噸,有巨大的頭部以及強大的咬噬能力。在水中滄龍用肺呼吸,視覺較弱,聽覺和嗅覺發達。
  • 中生代海洋霸主:泰曼魚龍的外形酷似海豚,滄龍的祖先是蜥蜴
    科學家在研究地質歷史的時候,劃分了5個地質時代,我們現在就處於新生代。地球上的早期生命生活在古生代。古生代出現了多次生命大爆發,植物多種多樣,陸地動物和海洋動物也出現了。不過論生命的精彩程度還是要以中生代為最,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中出現了諸多有代表性的動物,恐龍就是其中之一。
  • 最後的魚龍,見證中生代海洋家族的落幕
    最後的魚龍,見證中生代海洋家族的落幕 關鍵詞:魚龍 白堊紀 古生物 海生爬行動物 恐龍時代 化石 魚龍是中生代最著名的海爬家族,它們因為擁有像魚類一樣的流線外形而得名。大家一定非常好奇,作為最後的魚龍,佩氏魚龍有什麼獨特之處?答案是更加高度的適應海洋生活。佩氏魚龍體長約5.5米,體重約2噸,它的腦袋很大,其中大部分是尖長的口鼻部,在細長的嘴中長著兩排鋒利的牙齒,暴露了其掠食者的本性。在佩氏魚龍的嘴巴基部兩側長有一對鼻孔,它們正是通過鼻孔呼吸空氣,別忘了佩氏魚龍是靠肺部呼吸的爬行動物。
  • 《方舟生存進化》魚龍怎麼抓 魚龍快速捕抓方法一覽
    導 讀 方舟生存進化手機版中,魚龍分布在海洋的大部分地區裡,尤其以淺海地區數量眾多,玩家下水後附近的魚龍會主動靠過來。
  • 史前海洋頂級掠食動物――滄龍
    在這個地球上從4億年前,寒武紀的海洋無脊椎動物誕生以來。就有無數頂級掠食者曾位居食物鏈頂端,雄霸一時。今天咱們就來認識一下9000萬至6500萬年前白堊紀西歐海洋中的頂級掠食者――滄龍界:動物界門:脊索動物門亞門:脊椎動物亞門綱:蜥形綱亞綱:雙孔亞綱
  • 海洋中的頂級掠食者——大白鯊
    大白鯊,又稱噬人鯊,是最大的食肉魚類,同時也是海洋中的頂級掠食動物,分布於各大洋熱帶及溫帶區,一般生活在開放洋區。動物界門: 脊索動物門綱: 軟骨魚綱目: 鯖鯊目科: 鯖鯊科屬: 噬人鯊屬種:大白鯊大白鯊處於海洋食物鏈的最頂端
  • 古生物「魚龍」到底是魚還是恐龍?
    按照現今發現魚龍的化石分析,魚龍最早出現在三疊紀中期,魚龍的化石最早是在英國發現的,但是當時從外觀上看這具化石並不像海底魚類的化石,骨骼中並沒有太多魚類的特徵,更像是一種陸地上的爬行生物,更讓人不解的是,這具化石同一層的土壤中有大量同一時期的貝類,這就能夠說明這個生物的的確確是生活在水裡的,但是它到底是什麼。
  • 神奇的魚龍
    有些爬行動物在三疊紀早期返回海洋,魚龍即是其中之一。另有一些爬行動物在2.05億年前的三疊紀末期演變成哺乳動物。作為爬行動物的魚龍從陸地進入海洋,為適應新的環境,進化出了與海豚相似的流線型身材,四肢演變成魚鰭狀,用尾鰭的擺動推動身體快速遊動。魚龍體長從不足一米到二十多米不等。最大的魚龍化石發現於加拿大西部,其體長達到23米,生存於2.1億年前的晚三疊世。
  • 2.4億年前化石揭示大型海洋食肉爬行動物最後的晚餐
    這隻大型生物的骨骼於2010年在中國貴州省首次被發現,它屬於一種名為魚龍的海洋爬行動物家族。在當時,魚龍很可能是一種頂級掠食者,而化石遺骸表明,一些物種可以長到26米(85英尺)的巨大長度,使它們可以與居住在當今海洋中的藍鯨相媲美。
  • 號稱《方舟生存進化》水中摩託車,魚龍對人類既好奇又友好
    號稱《方舟生存進化》水中摩託車,魚龍對人類既好奇又友好 2020-02-29 13:09  遊戲推薦TOP榜
  • 史前海洋頂級掠食者,戰鬥力媲美巨齒鯊,梅氏利維坦鯨你認識嗎?
    海洋作為地球生命的搖籃,從古至今孕育了無數的生物,其中不乏很多頂級的肉食性動物,但是真正在大自然的食物鏈中處於金字塔最頂部的,則只有少數幾種,比方說恐龍時期的滄龍,還有我們熟知的巨齒鯊,以及我們今天的主角——來自於南美洲的史前海洋中的頂級掠食者——梅氏利維坦鯨。
  • 方舟生存進化魚龍怎麼抓 手遊魚龍圖鑑
    方舟生存進化魚龍怎麼抓?魚龍能騎嗎?掉落什麼?本篇帶來方舟生存進化魚龍圖鑑資料介紹,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方舟生存進化魚龍
  • 驚人的火鴨雞料理:2.4億年前巨大海洋爬行動物魚龍強吞4米長獵物 卻付出代價
    海洋爬行動物。魚龍為呼吸空氣的胎生動物。 雖然有些物種可長到接近藍鯨的巨大體型,但是像藻谷研究的貴州魚龍(Guizhouichthyosaurus)等早期魚龍體型則較小,體長介於4至6公尺之間。 過去認為這些古代泳者用長滿鈍齒的大嘴從水中捕食滑溜的魷魚狀頭足類生物。 事實上,科學家原先認為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水棲動物都不會獵捕大型獵物;他們相信稍晚以後才會演化出那樣的頂級海洋掠食者。
  • 恐龍時代的海洋霸主是誰?滄龍真能幹掉霸王龍嗎?
    說起恐龍時代的霸主,可能大家腦海中中就會浮現出滄龍,很簡單,因為《侏羅紀世界》中滄龍躍起一口咬下大半條條鯊魚的長鏡頭肯定嚇了大跳,也就是這個鏡頭,讓筆者在下載的高清片源中翻來覆去把玩了好幾次!要說恐龍時代的霸主可不少,因為恐龍時代實在是太久了,從2.3億年前的三疊紀到侏羅紀再到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橫跨地質史將近1.6億年,所以在這漫長時間中,霸主可多了!
  • 中生代的海洋,被三種「海怪」統治著,除了滄龍以外你還知道誰?
    地質歷史被劃分成了五個地質時代,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徵,生物也不例外。現在地球上的代表生物是人類,5億年前的寒武紀出現了一次生命大爆發,生命形式首次出現了井噴現象,到現在也清楚這是怎麼回事。總的來說古生代的生物還比較原始,生物形式發生改變還是在中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