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石灣窯(四方立耳鼎爐)綠釉〈氧化銅的石灰釉〉立耳獸足,正面雙龍戲珠,反面回紋福壽,側面菊花纏枝如意壽紋。質樸無華,渾厚傳神,內涵豐富。
四方立耳鼎爐鑑賞-高20.5cm,耳距20.5cm,長18cm,寬11.3cm,足距14.5cm。
佛山石灣窯亦稱「廣窯」 ,位於廣東省佛山市的石灣鎮。考古發掘調查所獲得的資料表明,石灣的陶瓷生產至遲可上溯至唐宋時期,明清時趨於鼎盛。有民諺曰:「石灣瓦,甲天下。」明清時石灣窯善仿宋代河南禹縣鈞窯的窯變花釉,世稱「廣鈞」。有人因其為陶胎而稱之為「泥鈞」;亦有人因其胎土多帶沙性而稱之為「沙鈞」。約成書於清代雍正、乾隆年間的《南窯筆記》曰:「明有寧青窯仿鈞一種,顏色薄暗,五色雜沓。廣窯亦有一種青白相間麻點紋者,皆瓶、缽之類……。」這裡所說的「廣窯」即石灣窯。
石灣窯創燒於唐代,屬於那種粗青釉瓷,器物有明顯仿越窯的痕跡,但相距越窯甚遠。石灣窯盛於明、清兩代。明代大量燒制黑釉、醬黃釉瓷器,並大量仿製南北各地名窯產品。清代「石灣全盛時期共有陶窯107座,容納男女工人6萬有奇」(《石灣陶業考》),規模之大超過人們的想像。陶塑的內容較為廣泛,題材也極其豐富。有人物神仙類、鳥獸蟲魚類、瓜果器物類等。大畫家徐悲鴻先生曾說過:「北方的瓷器白白的、細細的、嫩嫩的、像女人陰柔的美;而石灣陶器雄渾粗獷,有男子漢陽剛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