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三堆一爐」的撥款申請再闖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以9票贊成6票反對,通過首關/本報記者林少權攝
環境局的「三堆一爐」撥款申請再向立法會「闖關」,昨日先過第一關,憑3票之差取得環境事務委員會表決支持,下月提交工務小組「闖」第二關。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焚化爐最快也要到2022年才落成,而且只能處理全港約三分之一都市固體廢物,現時仍有必要擴建堆填區。他重申,政府會多管齊下,訂立10年後「減廢4成」目標,以及採取較高標準處理焚化爐排放問題等,換取市民及議員支持。/大公報記者 吳卓峰
「三堆一爐」方案包括擴建屯門、打鼓嶺及將軍澳3個堆填區,以及興建石鼓洲焚化爐。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昨日在建制派議員支持下,以9票贊成6票反對,通過支持提交方案到工務小組尋求撥款。至於由反對派分別提出的修訂及無約束力動議,包括民主黨胡志偉反對擴建3個堆填區,以及新民主同盟範國威反對擴建將軍澳堆填區,均遭否決。
整體討論符合全港利益
對於胡志偉向政府建議,「三堆一爐」方案在工務小組分拆表決,黃錦星指出,最快8年後落成的石鼓洲焚化爐,每日僅能處理約3000噸垃圾,只佔全港都市固體廢物量的三分之一,認為有必要擴建3個堆填區,由本港東、南、西、北4個地區,一起承擔積存已久的垃圾問題。他續稱,政府未來會再就「三堆一爐」方案,加強與各黨派議員溝通,包括昨日未有現身投票的自由黨議員,爭取更多支持。他強調「三堆一爐」整體討論的方向,符合香港整體利益,亦具相當民意支持。
範國威則指將軍澳堆填區嚴重滋擾居民,要求政府提出關閉堆填區的時間表,黃錦星回應指,政府有為該堆填區設下使用期,但沒有設定使用限期,又指政府擴建堆填區後,會於3個社區推出補償方案,減少對附近居民的影響。他續稱,「三堆一爐」已討論多時,若再重新討論選址,動輒需時「十年廿年」,認為議員有責任回應,在目前危急的情況下,如何確保不會出現「垃圾圍城」,以及解決社會公共衛生問題。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陳智思早前提出,向將軍澳和屯門等受影響居民寬免垃圾徵費,以換取居民支持,但黃錦星則認為,有關建議不是世界的主流做法,認為寬免機制容易出現爭拗,包括釐定寬免範圍、受惠居民,以及受惠時間等,都沒有客觀基準。他續稱,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的廢物按量徵費諮詢剛結束,社會正好有時間消化及討論有關建議,冀委員會於半年後向政府總結民意及提交報告,供局方考慮。
政府將加強與社區溝通
他重申,有很多城市在擴建末端處理設施時,都會以硬體來回饋社會,例如是早前《施政報告》提及以10億元基金,活化已復修堆填區,將它們發展作康樂、社區或環保用途。他續稱,屯門及元朗區的地區聯絡小組已召開首次會議,至於北區及西貢的地區聯絡小組亦即將成立,政府會加強與社區溝通,增強透明度,釋除地區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