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如果您滿意於下面的圖文,請讓更多的人關注「鷺客社」。
白海豚跟劉五店的「線頭尾」是有淵源的,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海邊的魚蝦多得驚人,隨便下海就能抓到魚蝦,「線頭尾」已經堆成了兩三米高的沙帶,「線頭尾」的北端留著一道口子,大潮汐時,「圍啊內」(「線頭尾」跟老街圍成的海灘)裡面魚蝦成群,聽老漁民說經常有白海豚遊進「圍啊內」吃魚蝦,最多有幾十條,白海豚追逐著魚蝦,濺起一道道浪花,好不壯觀!
圖中海面小黑點即為白海豚
中午,剛吃完飯,有客戶要拿貨,經過倉庫,不經意間望向海邊,水上霧氣蒙蒙,遠遠望去,好像海市蜃樓,急急忙忙關了店門,一溜煙兒騎車去海堤拍照。「咔咔咔」,手機快門按到手指抽筋,忽然,遠遠發現幾個黑影在水中起伏,定心一看,「白海豚!」,我竟然脫口而出!手機拍照功能馬上切換視頻功能!記錄這珍貴的視頻!看著白海豚群迎著海浪上下翻湧,我的思緒也跟著起伏……
「哧、哧、哧」,一群粉紅色的海豚在劉五店舊碼頭附近海域遊過,我們幾個小夥伴放學就馬上到碼頭去,剛好看到白海豚,那時候經常會遇到,也就不稀奇了,而是專注攀上漁船,看有沒有螃蟹,因為漁民是抓「七星網」(定置網),起網時魚網和魚及螃蟹都卸在魚艙,螃蟹經常會爬到船的上沿內角躲起來,有些粗心的漁民沒注意,就讓我們撿了個現成。哈,有點跑題。聽老漁民說廈門海域的海豚有個典故,「烏海豚不入港,白海豚不出港」,細問之,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白海豚(即使是灰色的,肚皮下也是白色的)比較稀少,很少有幾十條能成群結隊,又身體是白色的,在外海深水中很容易被大鯊魚發現並被獵殺,而烏海豚經常是幾十條甚至更多,顏色暗黑跟漆黑海水融為一體,大鯊魚不易察覺,因而烏海豚就能在深海能生存了。這就是在廈門海域內港只發現白海豚而沒有烏海豚的緣故。
小時候「線頭尾」是一道風景線,水質清澈透明,沙灘潔白如雪,在盛夏季節,晚上經常會帶著草蓆到「線頭尾」納涼,「線頭尾」總是在腦海中繞不過的地方,說起「線頭尾」的由來,是上世紀五十年代興盛「薪擔物」(文昌魚),因為漁民捕獲「薪擔物」是用一把寬寬的鋤頭,鋤頭後面綁著長長的竹竿,另綁兩條細藤條拉鋤頭,然後把「薪擔物」跟沙子一起耙上船艙,大概耙個五六十糞箕,船就開回到劉五店的「杯扣」礁石附近,然後用一個木盆盛著,將船艙內的沙子連同「薪擔物」用篩子篩,「薪擔物」就會鑽進沙堆裡,上面的沙子就倒掉,這個過程還有一道工序,就是澆「薪擔物」水,用一個竹筒,把它削成菜刀嘴,舀海水往沙子澆,「薪擔物」就使勁往沙子鑽,這樣一遍又一遍的淘,剩到最後都是「薪擔物」了,說起澆「薪擔物」水,老漁民經常會僱小孩子來澆水,花個幾分錢,小孩都很高興,爭著搶澆水。就這樣幾十條船,高峰期可能近百條船日復一日的洗「薪擔物」,慢慢的累積,又經過西南風的刮洗下,一條潔白如雪的「線頭尾」沙灘帶誕生了,「線頭尾」其實是「薪擔物」的產物。「薪擔物」的消失很大程度是集美海堤建造而影響的,海堤的建成給廈門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從此島嶼變半島,海堤阻擋了海水的環流,造成淤泥堆積,給「薪擔物」的生存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而「線頭尾」沙灘帶的消失很大程度是建劉五店鹽場所造成的,整條沙線都挖去圍鹽場了,好可惜呀!但那個時代因為海鹽給沿海地區帶來經濟效益,同安整個沿海地區都在圍建海堤鹽場,所以不會去考慮這些的,在我們國家總會出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矛盾,經濟效益總是以犧牲優美環境為代價。
白海豚跟劉五店的「線頭尾」是有淵源的,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海邊的魚蝦多得驚人,隨便下海就能抓到魚蝦,「線頭尾」已經堆成了兩三米高的沙帶,「線頭尾」的北端留著一道口子,大潮汐時,「圍啊內」(「線頭尾」跟老街圍成的海灘)裡面魚蝦成群,聽老漁民說經常有白海豚遊進「圍啊內」吃魚蝦,最多有幾十條,白海豚追逐著魚蝦,濺起一道道浪花,好不壯觀!由於魚蝦太多,白海豚吃到忘記了潮水已經退潮,以致差點擱淺,這樣的情景經常發生。由於白海豚是哺乳動物,有靈性,又叫媽祖魚,漁民們都非常信奉媽祖,因名及物,白海豚就讓人喜愛,幾乎不被漁民捕殺。而每年的五六月份,廈金海域迎來了馬鮫魚的盛季,漁民們經常會出海捕馬鮫魚,而此時白海豚也會遊在漁船邊上,一旦有馬鮫魚被網網住,白海豚就會撲上去咬住馬鮫魚,這往往會連魚帶網咬個大窟窿,漁民們經常哭笑不得。白海豚有時也會救漁民,有聽聞說曾經漁民落水,剛好白海豚在漁船旁邊,白海豚就在漁民的下方浮水,將漁民託起,這也許就是為什麼漁民不會捕殺白海豚並被喜愛的緣故了。
時間到了二十世八十年代,由於漁船設備更新,以前是手搖船擼,以風帆為動力的改為柴油機動力,以及廈門港口碼頭建設,港口碼頭輪船動力噪音煩雜,對白海豚的回聲定位造成很大的影響,許多白海豚因此迷失了方向,又或許被輪船的螺旋槳絞到,也會造成傷害。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於廈門海域大面積的海蠣吊養,這給海邊的漁民帶來優厚的經濟效益,但同時海蠣吊養需要大量的絞絲繩,給白海豚的生活環境帶來極大的危險,海豚的環遊海域急劇減少,這也是造成白海豚的數量減少。
有些東西逝去了才知道珍貴,有些東西頻臨滅絕方知警醒!幸好在有關人士奔相呼告,引起廈門市政府的重視,於1997年10月18日頒布第65號文件,廈門市中華白海豚保護規定,並在當年12月01日生效。具體內容包括廈門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實行非封閉式管理,其範圍界定為第一碼頭和嵩嶼聯線以北,高集海堤以南的西海域和鍾宅、劉五店、澳頭、五通四點聯線的同安灣口海域。同時,廈門海域全部海蠣吊養逐步退養,政府加大宣傳力度,做了大量工作,並給予退養漁民解決了再就業工作,雖然沒辦法一蹴而就,大部分漁民也積極配合,恢復了廈門碧海藍天,鑑於此,白海豚又再次出現在我們的視野,歡快地在廈門海域盡情地暢遊,這是中華白海豚的幸運,這更是我們人類的幸事,是我們留給子孫後代的禮物——媽祖魚。
寫於2018年元月16日晚
作者簡介:高勇志,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村民
LOOKERS 鷺客社 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歡迎關注鷺客社,投稿聯繫微信號:DONGE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