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OK • 劉五店:媽祖魚回來了!

2021-01-20 鷺客社

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如果您滿意於下面的圖文,請讓更多的人關注「鷺客社」   

     

白海豚跟劉五店的「線頭尾」是有淵源的,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海邊的魚蝦多得驚人,隨便下海就能抓到魚蝦,「線頭尾」已經堆成了兩三米高的沙帶,「線頭尾」的北端留著一道口子,大潮汐時,「圍啊內」(「線頭尾」跟老街圍成的海灘)裡面魚蝦成群,聽老漁民說經常有白海豚遊進「圍啊內」吃魚蝦,最多有幾十條,白海豚追逐著魚蝦,濺起一道道浪花,好不壯觀!



 圖中海面小黑點即為白海豚


      中午,剛吃完飯,有客戶要拿貨,經過倉庫,不經意間望向海邊,水上霧氣蒙蒙,遠遠望去,好像海市蜃樓,急急忙忙關了店門,一溜煙兒騎車去海堤拍照。「咔咔咔」,手機快門按到手指抽筋,忽然,遠遠發現幾個黑影在水中起伏,定心一看,「白海豚!」,我竟然脫口而出!手機拍照功能馬上切換視頻功能!記錄這珍貴的視頻!看著白海豚群迎著海浪上下翻湧,我的思緒也跟著起伏……


        「哧、哧、哧」,一群粉紅色的海豚在劉五店舊碼頭附近海域遊過,我們幾個小夥伴放學就馬上到碼頭去,剛好看到白海豚,那時候經常會遇到,也就不稀奇了,而是專注攀上漁船,看有沒有螃蟹,因為漁民是抓「七星網」(定置網),起網時魚網和魚及螃蟹都卸在魚艙,螃蟹經常會爬到船的上沿內角躲起來,有些粗心的漁民沒注意,就讓我們撿了個現成。哈,有點跑題。聽老漁民說廈門海域的海豚有個典故,「烏海豚不入港,白海豚不出港」,細問之,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白海豚(即使是灰色的,肚皮下也是白色的)比較稀少,很少有幾十條能成群結隊,又身體是白色的,在外海深水中很容易被大鯊魚發現並被獵殺,而烏海豚經常是幾十條甚至更多,顏色暗黑跟漆黑海水融為一體,大鯊魚不易察覺,因而烏海豚就能在深海能生存了。這就是在廈門海域內港只發現白海豚而沒有烏海豚的緣故。


小時候「線頭尾」是一道風景線,水質清澈透明,沙灘潔白如雪,在盛夏季節,晚上經常會帶著草蓆到「線頭尾」納涼,「線頭尾」總是在腦海中繞不過的地方,說起「線頭尾」的由來,是上世紀五十年代興盛「薪擔物」(文昌魚),因為漁民捕獲「薪擔物」是用一把寬寬的鋤頭,鋤頭後面綁著長長的竹竿,另綁兩條細藤條拉鋤頭,然後把「薪擔物」跟沙子一起耙上船艙,大概耙個五六十糞箕,船就開回到劉五店的「杯扣」礁石附近,然後用一個木盆盛著,將船艙內的沙子連同「薪擔物」用篩子篩,「薪擔物」就會鑽進沙堆裡,上面的沙子就倒掉,這個過程還有一道工序,就是澆「薪擔物」水,用一個竹筒,把它削成菜刀嘴,舀海水往沙子澆,「薪擔物」就使勁往沙子鑽,這樣一遍又一遍的淘,剩到最後都是「薪擔物」了,說起澆「薪擔物」水,老漁民經常會僱小孩子來澆水,花個幾分錢,小孩都很高興,爭著搶澆水。就這樣幾十條船,高峰期可能近百條船日復一日的洗「薪擔物」,慢慢的累積,又經過西南風的刮洗下,一條潔白如雪的「線頭尾」沙灘帶誕生了,「線頭尾」其實是「薪擔物」的產物。「薪擔物」的消失很大程度是集美海堤建造而影響的,海堤的建成給廈門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從此島嶼變半島,海堤阻擋了海水的環流,造成淤泥堆積,給「薪擔物」的生存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而「線頭尾」沙灘帶的消失很大程度是建劉五店鹽場所造成的,整條沙線都挖去圍鹽場了,好可惜呀!但那個時代因為海鹽給沿海地區帶來經濟效益,同安整個沿海地區都在圍建海堤鹽場,所以不會去考慮這些的,在我們國家總會出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矛盾,經濟效益總是以犧牲優美環境為代價。


        白海豚跟劉五店的「線頭尾」是有淵源的,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海邊的魚蝦多得驚人,隨便下海就能抓到魚蝦,「線頭尾」已經堆成了兩三米高的沙帶,「線頭尾」的北端留著一道口子,大潮汐時,「圍啊內」(「線頭尾」跟老街圍成的海灘)裡面魚蝦成群,聽老漁民說經常有白海豚遊進「圍啊內」吃魚蝦,最多有幾十條,白海豚追逐著魚蝦,濺起一道道浪花,好不壯觀!由於魚蝦太多,白海豚吃到忘記了潮水已經退潮,以致差點擱淺,這樣的情景經常發生。由於白海豚是哺乳動物,有靈性,又叫媽祖魚,漁民們都非常信奉媽祖,因名及物,白海豚就讓人喜愛,幾乎不被漁民捕殺。而每年的五六月份,廈金海域迎來了馬鮫魚的盛季,漁民們經常會出海捕馬鮫魚,而此時白海豚也會遊在漁船邊上,一旦有馬鮫魚被網網住,白海豚就會撲上去咬住馬鮫魚,這往往會連魚帶網咬個大窟窿,漁民們經常哭笑不得。白海豚有時也會救漁民,有聽聞說曾經漁民落水,剛好白海豚在漁船旁邊,白海豚就在漁民的下方浮水,將漁民託起,這也許就是為什麼漁民不會捕殺白海豚並被喜愛的緣故了。


        時間到了二十世八十年代,由於漁船設備更新,以前是手搖船擼,以風帆為動力的改為柴油機動力,以及廈門港口碼頭建設,港口碼頭輪船動力噪音煩雜,對白海豚的回聲定位造成很大的影響,許多白海豚因此迷失了方向,又或許被輪船的螺旋槳絞到,也會造成傷害。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於廈門海域大面積的海蠣吊養,這給海邊的漁民帶來優厚的經濟效益,但同時海蠣吊養需要大量的絞絲繩,給白海豚的生活環境帶來極大的危險,海豚的環遊海域急劇減少,這也是造成白海豚的數量減少。


       有些東西逝去了才知道珍貴,有些東西頻臨滅絕方知警醒!幸好在有關人士奔相呼告,引起廈門市政府的重視,於1997年10月18日頒布第65號文件,廈門市中華白海豚保護規定,並在當年12月01日生效。具體內容包括廈門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實行非封閉式管理,其範圍界定為第一碼頭和嵩嶼聯線以北,高集海堤以南的西海域和鍾宅、劉五店、澳頭、五通四點聯線的同安灣口海域。同時,廈門海域全部海蠣吊養逐步退養,政府加大宣傳力度,做了大量工作,並給予退養漁民解決了再就業工作,雖然沒辦法一蹴而就,大部分漁民也積極配合,恢復了廈門碧海藍天,鑑於此,白海豚又再次出現在我們的視野,歡快地在廈門海域盡情地暢遊,這是中華白海豚的幸運,這更是我們人類的幸事,是我們留給子孫後代的禮物——媽祖魚。


         寫於2018年元月16日晚



作者簡介:高勇志,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村民



 LOOKERS 鷺客社  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歡迎關注鷺客社,投稿聯繫微信號:DONGE110




相關焦點

  • 情系「媽祖魚」
    但江暉對媽祖魚的情愫,對媽祖魚的那份關切,同樣是沃爾德博士難以體會和理解的。 媽祖魚、江豚、灰海豚、灰鯨、偽虎鯨等經常在此築巢繁殖。南澎列島有多處沙質海灘,是重要的海龜產卵場。保護區頒布有國家Ⅰ、Ⅱ級和廣東省珍稀瀕危保護動物50種,此外,還有80多種世界瀕危鳥類、國際重點保護的珍貴候鳥季節性棲居於保護區的海島上,是一個可以為動物學家、海洋學家、生態學家提供研究、探索廣泛科學問題的開放性的綜合實驗室。
  • 媽祖文化之媽祖傳說
    在水之湄、在海之洲,有一彎被大海與陽光擁抱的神奇島嶼,它南北狹長,形如娥眉,它就是位於海峽西岸的「媽祖故裡」湄洲島。  湄洲島位於湄洲灣灣口的北半部,屬於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0℃,年均降雨量1000mm左右,氣候溫和、風光秀麗、旅遊資源獨具特色,是難得的旅遊度假勝地。
  • 媽祖印象首次登陸西安 品閩南菜體驗媽祖文化
    近日,主打鮮美、健康理念的閩南菜系——媽祖印象餐廳,首次登陸西安,為西安餐飲界注入淳樸、健康新風尚。5月27日下午,在開業前夕,西安各主流媒體、美食達人齊聚媽祖印象,共同品味正宗閩南菜。期間,各媒體代表共同品嘗了百秒黃花魚、荔枝肉、泉州面線糊等經典菜品,對在西安能品嘗到正宗閩南菜表示歡迎,媽祖印象在食材的把控和菜品的口感方面獲得大家一致好評,與此同時,大家各抒己見對餐廳的各方面發展提出了寶貴建議。
  • 水族店買回來的魚為什麼一直死?
    今天我來和大家聊一聊為什麼水族店買回來的觀賞魚為什麼要不了多久就會死掉,或者養了一兩個星期就會出現各種問題。其實水族店買回來的觀賞魚掛掉原因很多,老青年這裡先假設你是一個已經度過棒槌階段的準新手玩家。我們先從就是所謂的從源頭,漁場那邊打包進來狀況說起。
  • 情系「媽祖魚」 (小說連載之一)
    他不僅關心家鄉的那片海,他的內心深處,無時不在思念著那些憨態可掬的傢伙,哦不,是給予了他生命的媽祖魚(即中華白海豚)。媽祖魚在他心中,就像分離在遠方的兒女。中華白海豚在 廣東南澎列島保護區暢遊                      南澎列島保護區供圖中華白海豚常見於中國東海和南海,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
  • 臺灣烏日聖母宮首次回「媽祖故裡」謁祖進香 計劃連續三年回來
    湄洲祖廟迎接遠道而來的臺灣進香團 林群華 攝中新網福州3月10日電 (彭莉芳 林群華)10日,臺灣烏日聖母宮一行52人恭捧湄洲分靈媽祖,首次赴媽祖故裡——福建莆田湄洲島謁祖進香。該宮廟人士稱,計劃連續三年回來。
  • 濱海地帶,居民多以魚、鹽為業,媽祖的影響又是如何
    天津為濱海地帶,居民多以魚、鹽為業;且得當遼瀋之西,燕京之東,為北方諸省出海咽喉,來往船艘又多借運輸貨品為生者,則其一歲生活悉託諸海矣。——徐肇瓊《天津皇會考》媽祖信俗是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中國民間信俗之一,大致來說,流傳範圍大抵限於沿海地區及附近的港口城市。媽祖信俗的起源,源於古代航海技術的原始性以及對海洋氣象預料的困難,所謂"天下之險,莫於海"。
  • 看祭拜媽祖傳統儀式、逛巡遊!南沙媽祖文化旅遊節將開幕
    今日上午,記者從南沙區有關部門獲悉,一年一度的廣州南沙媽祖文化旅遊節將於5月7日開幕,活動為期三天,內容豐富多彩。屆時,市民將可欣賞到盛大的祭拜媽祖傳統儀式,參與千名臺商拜祭團巡遊,還可免費獲贈印有媽祖符號的「福」字,領到難得的媽祖壽麵和媽祖米。
  • 【媽祖】第二屆中國(莆田)媽祖文化用品博覽會邀請函
    更多精彩服務請登錄中華媽祖網(www.chinamazu.cn)首屆中國(莆田)媽祖文化用品博覽會  資料圖莆田,是四海共仰的媽祖文化發源地。目前全世界約有媽祖宮廟1萬多座,媽祖信眾3億多人,媽祖文化歷來以一種獨特的信仰牽繫著海峽兩岸同胞,是中華民族海洋文化的一種特質。
  • 尋訪福建湄洲島「捏海人」:三十年潛心打造百種媽祖貢品
    【解說】案臺前,黃亞棋揉搓著調製好的麵團,不一會,一條金龍魚的雛形便在他的巧手下呈現,緊接著,他拿起吸管,點綴魚鱗的形態,這是記者日前在福建莆田湄洲島上見到的一幕。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媽祖信俗中,用麵粉捏出的上百種媽祖貢品,是最有煙火氣息的一部分。【解說】在媽祖故裡福建湄洲島,擅做海鮮貢品的麵塑師傅被稱為捏海人。
  • 媽祖
    媽祖鄉人感其治病救人的恩惠,於同年(987年)在湄洲島上建廟祀之,這就是湄洲媽祖廟(道觀)。祖廟於公元1023-1032年(天聖年間)擴建,日臻雄偉。1278年八月乙丑,元世祖制封媽祖護國明著靈惠協正善慶顯濟天妃,鞏固了媽祖為專職海神地位,封神於泉州。1403年-1424年(明永樂年間),航海家鄭和曾兩次奉旨來湄嶼主持御祭儀式並擴建廟宇。
  • 紅雲祥瑞佑鄉親 赤灣辭沙祭媽祖
    日前本報記者在現場感受了一場「紅雲祥瑞佑鄉親 赤灣辭沙祭媽祖」的動人場景。1金豬彩衣慶生辰今年「媽祖誕」恰好是個晴朗的天氣,早上起來已是紅霞滿天。當記者驅車來到位於南山區赤灣碼頭附近的天后宮時,廟門周圍早已人山人海。由於當天是媽祖誕的「正日」,媽祖廟裡外早已裝飾一新。在天后宮正殿,工作人員早已為媽祖像穿上了紅色的披風,把鳳冠霞帔的媽祖襯託得更加端莊豔麗。
  • 臺灣臺中五家宮廟組團同赴「媽祖故裡」謁祖進香
    3日下午,來自臺灣臺中五家宮廟一行380人,來到「媽祖故裡」福建湄洲島謁祖進香。 林群華 攝 圖為1988年分靈至臺灣埔裡恆吉宮的媽祖「回娘家」。 林群華 攝  中新網湄洲島5月3日電 (林群華 朱麗花)3日下午,來自臺灣臺中大雅永興宮、埔裡恆吉宮、鬥六新興宮、神岡順濟宮、大雅寶興宮五家宮廟一行380人,來到「媽祖故裡」福建湄洲島謁祖進香。這已是五家宮廟連續第三年共同組團來湄洲媽祖祖廟進香。
  • 南國蓬萊,媽祖故裡——湄洲島
    崢嶸嶙峋的鵝尾神石,歷經歲月洗禮,酷龜、如蛙、像鷹、似獅、若舟,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提起湄洲島,不得不說媽祖文化。這裡是媽祖文化的發祥地,這裡是2億媽祖信眾魂牽夢縈的媽祖祖廟。每年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和九月初九媽祖升天日期間,朝聖旅遊盛況空前,被譽為「東方麥加」。那媽祖到底是何人,她又有怎樣的來歷呢?媽祖原名林默,也叫林默娘。
  • 閩南媽祖信仰的基本特徵
    在源遠流長的媽祖信仰發展過程中,媽祖祭典沿襲古制,凸顯民俗,不斷豐富,日臻完善,形成了現在相對固定的程式和內容,並充分展示了鮮明的特徵:  (一)媽祖祭典是民間民俗活動與古代宮廷祭禮的結合物,是中華媽祖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廣州南沙媽祖文旅節開幕 融合媽祖文化和郵輪海洋文化
    中新社廣州10月30日電 (王堅 楊焱)逾三百名演員30日在廣州南沙共同表演大型《媽祖頌》歌舞,並按照傳統祭拜儀式敬謁媽祖,祈福風調雨順,拉開了2020年第十二屆廣州南沙「媽祖」文化旅遊節的帷幕。據了解,媽祖祭典活動是首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媽祖》電視劇1-大結局分集劇情介紹(全文)
    睚眥妄圖稱霸東海,偷煉乾坤大法,結果不但鬧得東海仿佛地震,他自己也昏迷過去,現出怪魚的原形,被漁民鬍子貴捕獲。胡是個好利的人,想把怪魚拿到集市上賣掉,卻被善良的默娘發現而苦求哥哥給予放生。默娘哥哥林洪毅禁不住小妹的哀求,不惜偷走妻子李月蓮的陪嫁贖回那條怪魚,兄妹將其放生。菩薩和大仙通過對默娘的考察,非常滿意,又傳授她銀鐲等法寶。
  • 關於媽祖的傳說
    姓林氏,湄洲嶼人,能預知人禍福……」媽祖出生於仕宦之家,是福建望族莆田九牧林家後裔。是她原名林默,媽祖父親林願,母親王氏,二人多行善積德。媽祖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後裔。媽祖曾祖父林保吉,參加北宋軍隊,林保吉參與了作戰指揮。媽祖祖父林孚,媽祖父親林願。
  • 湄洲媽祖傳奇故事
    隨後,默娘又拔出七星寶劍,一劍砍斷了龜精的頭,再連揮五劍,斬斷龜精的四腳和尾巴。這隻龜精就這樣在海上化成島嶼,所以人們把它稱為龜嶼。從此以後,惠東海面風平浪靜,海途暢達。觀音菩薩見林默割臂降妖救民,就親賜她兩片蓮花瓣貼在傷口上,以保其元氣。所以,惠安所塑媽祖神像,常在披肩臂處 上兩片蓮瓣,以銘記媽祖的大恩大德。
  • 傳承媽祖精神,挖掘保護媽祖文化!
    橫山村雙聖廟2020年8月26日華陽珠珍祖廟媽祖董事會蒞臨谷饒鎮橫山雙聖廟,受到理事會會長陳炎鴻,原會長陳勝利全體人員熱烈歡迎,大家同聚一堂進行座談,共敘媽祖佳話,雙方促進媽祖文化交流,學習媽祖精神。,祈願之後;媽祖應靈,神化為一群鯉魚在海面上船頭帶路,眾人撐船跟隨著鯉魚平安到達上海目的地;陳敏齋等人在上海事業亨通之後,清同治三年(1864年)返回家鄉建創廟宇奉祀媽祖,並光祖耀宗,同時恭請華陽珠珍祖廟媽祖珍珠娘娘分靈割香掬火,也奉祀媽祖天上元君同祀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