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這樣一對著名的詩僧,他們生活在唐代,住在天台山國清寺,行為舉止怪誕,甚至有些瘋瘋癲癲,卻被後世視為大師,稱為和合二仙,甚至還有人把他們當作是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的化身,這兩位就是——寒山與拾得。
或許你曾看見過這樣一首「忍耐歌」: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之乎?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是了,這就是寒山與拾得二人之間最著名的對話了,此回答中有著面對人我是非的處世之道,被認為絕妙。
寒山拾得的事跡廣為流傳,除了一些故事外,其實他們也是繪畫界的一個常見主題,比較著名的是這幅元代畫家因陀羅所畫的《寒山拾得圖》。
這是一幅「禪機圖」,也就是一種描繪和禪宗有關的逸聞佳話的圖畫。這幅畫裡,寒山和拾得兩人隨意地坐在一株古樹下,一頭蓬鬆的亂糟糟的頭髮和赤裸的腳,都刻畫出他們放蕩不羈的性格。
兩人正談天說地,爽朗地大笑著,一副逍遙自在的樣子。畫面左邊的題贊是:「寒山拾得兩頭陀,或賦新詩或唱歌。試問豐幹何處去,無言無語笑呵呵。」
這幅畫不管是人物形象的刻畫還是題寫的詩詞,都很符合人們認知中的寒山拾得形象。
元明兩代的寒山拾得主題畫是很多的,比如元代佚名畫家的這幅《寒山拾得像》,畫了兩個胖乎乎、笑嘻嘻的帶發僧,在人們的印象中,這兩位大師有著詼諧處世的精神與態度,所以在畫他們的時候總會更誇張一些。
好吧,瞧這不一般的髮型和那明晃晃的牙齒,乍一看還是很有視覺衝擊力的,不是我說,果然作畫的時候不適合露出牙齒,雖然寫實,但違和感也太重了!
元代傳為畫家顏輝所繪《寒山拾得圖》也是相當經典。顏輝是宋末至元代的代表性道釋人物畫家,此幅畫重,他以厚重的筆墨刻畫出兩位大師的人物形態,髮型和上面那幅差不多,但是表情也一樣的奇怪,甚至有些令人毛骨悚然。
這樣的表現手法無疑過於誇張了,但剛好有顏輝所特有的那種生硬的怪異感。
明代張路的《拾得笑月圖》,畫了拾得對月痴笑的情景,面部表情刻畫得比較細緻,也比較真實,衣紋用筆瀟灑不羈。
話說這指甲也太長了吧!▼
明代尤求筆下的寒山與拾得,為了展示他們的瀟灑不羈,畫家更狠,讓他們袒胸露腹,赤腳立於山腳,依舊以樂呵呵的樣子在談笑風生。
看完這些圖,大致就能知道,寒山拾得兩人是禪宗繪畫的主要主題之一,並且由於兩人是脾氣怪癖的怪僧,有記錄他們「狀如貧子,形貌枯悴」、「樺皮為冠,布裘破弊,木屐履地」,所以在繪畫上就總表現為兩個人不修邊幅,卻不以為意,反而談笑風生,坦然面對一切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