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的藝術:換一種說法會更好

2021-01-17 涼拌西紅柿醬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經常會因為說話場合、人物的性格特點、對方的面子、自尊心等向別人表達一些不太好說的意思,諸如請求、批評之類的話。為什麼我們在說話的時候會有所顧忌?因為它符合一般人的心理特點,每個人都具有自尊心,誰都不願意遭到拒絕、指責和冷臉。這也源於一般人心中都認為自己因該是最好的,一旦心願與現實有了差距,自尊心就會出來作怪,從而轉變成悲傷、痛苦、仇恨、嫉妒、鄙視等不好的情緒,並且早晚會表現出來。這樣看來,有些話說不好,就會得罪人,為自己招來麻煩。

說話直言不諱,固然可以彰顯自己豪爽、直來直去的性格,但是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各種複雜的場合,直來直去的性格不會在所有人和情形下都適用。在不便直說、不能直說的情形下、如果說了直話,可能會影響到人際交往,不僅給自己添麻煩,還容易傷害到別人。誰也不願看到這樣不愉快的事情發生,在某些場合說話還是要講究方式方法,含蓄、委婉的表達原來的直話或許效果會更好。

有一次,居裡夫人過生日,她的丈夫皮埃爾用一年的積蓄買了一件名貴的大衣,當作她的生日禮物。當她看到時,既開心又無奈。開心的是丈夫記得自己的生日,還給自己精心準備了禮物。無奈的是他們那時經濟拮据,甚至正在進行的科學實驗都沒有經費,導致她很頭疼。

她知道自己不應該讓丈夫失望,但又怕下次丈夫還會花這麼多錢。想了一會兒,居裡夫人說:「親愛的,謝謝你!這件大衣確實誰見了都會喜愛,但是我要說,幸福是有內涵的。比如說,你送我一束鮮花作為生日禮物,對現在的我們來說就好得多。只要我們永遠一起生活、戰鬥,這比你送我任何貴重的禮物都要珍貴。」

難道鮮花比大衣更有意義嗎?丈夫不解,但很快他就明白了妻子的意思,以他們現在的經濟情況,花這麼多錢買禮物確實不妥。在言談中,能夠駕馭語言的人最受歡迎,他們能根據不同的情境去使用不同的表達方式,既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也不會使對方難堪和尷尬。

比如,你要批評一個人在工作上的不足,如果直言不諱,顯然會令他難堪。但是,在批評他之前,你能找出他工作中的一些可取之處,先滿足他的自尊心,待他興高採烈,把你當朋友的時候,再把批評化的建議提出來,這樣他會心悅誠服地 接受你的意見,還對你很欽佩。這樣的方法對於孩子的成長教育也同樣適用。

說什麼固然重要,但怎麼說更為關鍵,人的情緒常常蒙蔽了自己的雙眼,使他看不透語言背後的語言,而只能最淺薄地從對方的語言上來理解。因此你完全可以用一種他喜歡的方式來讓他心甘情願跟著你說話的思路走,即讓他明白你說話的用意,又讓他樂於接受,因為你給足了他的面子,他自然也願意接受你意見,用這樣殊途同歸的方法,又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換一種說法,只需要換一種說法
    上面這些顯然都是段子,那麼離開段子回到現實生活中,把同一個意思的話換一種說法還會有這麼大的區別嗎?心理學家通過以下實驗驗證了這種做法同樣有效。實驗是讓受試者想像某種傳染病毒致600人感染,現有兩個急救方案供你選擇。供第一組被試者選擇的兩個方案是:A方案可以救活200人。
  • 文摘|換一種說法,換一種活法
    他說他和女友說話,每次女友都會生氣,於是我讓他重演最近一次女友生氣的場景。他說女友剛不高興,就問她又怎麼了……我急忙喊「停」。我告訴他,以後當你想說「又怎麼了」時,要改成「怎麼了怎麼了」,並根據女友當時的情緒選擇措辭。就拿我來說吧,老公見我有情緒,問我「又怎麼了」時,那個「又」字非常刺耳,顯得我不可理喻,他很不耐煩,就算我原本沒生他的氣,也會把怒火燒到他的頭上。
  • 《蔡康永的情商課》解讀01:換一種說法,就是換一種活法!
    我們常常會說一個人不懂得講話,說話不好聽,這人肯定沒什麼情商。有時,也會碰到有人因為自己講話過於直性子,就直接拿自己說事:我這人就是情商低,講話直接,沒辦法。那麼,我們說話真的跟情商有關嗎?懂得說話,就是真的情商高嗎?現在,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今天這本書的作者:蔡康永。蔡康永,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 說話藝術:如何委婉說話?
    不同的話有不同的意思,同樣一種意思的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法,不同的說法有不同的效果。有些人直言直語,可能有意無意地就對他人造成傷害,有些人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利己利人。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策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有委婉意識,委婉地說話。
  • 「滾」字能換一種說法嗎?結果被大家玩出花來了,網友:門道真多
    「滾」字能換一種說法嗎?結果被大家玩出花來了,網友:門道真多「滾」這個字現在很多的人都把它當作罵人的話在說吧,特別是在玩遊戲的時候,經常的出現,如果換一種說法,會是什麼樣的感覺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解鎖一下吧。
  • 讀《高情商聊天術》有感,說話的藝術是一種學問
    先強調一個觀點,大家老是拿我不會說話當理由,那真不是什麼好理由,就是你笨,去學呀!為什麼呢?首先,會說話的人意味著不會把壓力轉移給對方;再會說話才能讓對方測量到你的能力;會說話代表他遊刃有餘,有時意味著能對自己的一切行為負責1.聊天過程中,要有平衡的意識,說話有度,不卑不亢,舔狗除了讓人看不起看低你,並沒有什麼卵用。好朋友之間請隨意,痛快就好。
  • 會說話是一門藝術
    說話是一門藝術 說話作為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都在起著作用。我們每天都要和別人一起交流,交流也就是說話,會說話的人能廣交朋友拓寬人脈,與人相處也很舒服。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 ,惡語傷人六月寒。
  • 跟林志玲學說話的藝術
    我們每天都說話,但是很少會去研究怎麼說話,有時候無意中就得罪了別人。怎樣說話容易獲得好感,怎樣說話能說服他人,其實都有很多東西學,說話是一門藝術。林志玲是個很會說話的女明星。前段時間林志玲大婚,與她合作過電影的劉德華沒有受到邀請參加婚禮,劉德華近日在節目中抱怨林志玲太小氣了,結婚都沒有邀請他,還親自找林志玲討個說法。林志玲調侃說如果劉德華來了,大家都會關注劉德華,誰會注意到她!她的話把在場的人都逗笑了。她的回答非常巧妙,既回答了對方問題,也順便把對方誇了一把。任誰聽了都會覺得舒服,還怎麼會責怪她沒有邀請呢。
  • 「懷吉」邊程:說話也是一門藝術
    包括現在的書籍都將"如何把話說好"當作一個話題來闡述,說話不僅是溝通的手段,更是上升到一種學問和藝術的境界。二、說話是種學問話人人都會說,但話說的好不好還得另當別論。說話中蘊含著各種學問,話說得好皆大歡喜,說的不好還會得罪人,因此,把握好說話的一個度很重要。
  • 說話的技巧與藝術
    林語堂先生是一位能言善辯的學者,他在《說話的藝術》裡,卻把能言善辯貶為說話的「第三等境界」,僅僅比「不善言談」高明一點點而已。他認為,說話分三重境界。其中,高者忘言,中者慎言,下者巧言。說話的最高境界是「忘言」,如禪宗教人「將嘴掛在牆上」;其次是慎言、寡言、訥於言。慎言是小心說話,小心說話自然就少說話,少說話少出錯兒;寡言是說話少,是一種深沉或貞靜的性格或品德;訥於言是說不出話,是一種渾厚誠實的性格或品德。這兩種多半是天生的性格。
  • 這樣說話,以後會順風順水,《說話的藝術》作者分享親身經歷
    我用實際經歷和你分享說話改變現狀和破除障礙的真實價值,5分鐘開始吧沒有不好的服務,只有不好的交流最初創業在長春市,和南方發達城市相比起來,這裡的說話辦事都很講究一些情意和爽快。我到派出所戶籍科辦理業務,結果人家愛答不理的。咋辦,要吵架嗎?不。
  • 哪些話換一種說法顯得高大上
    生活中常常很多人因為不會說話而得罪了人,那麼如何才能不違背自己的內心又不得罪人呢?下面小編盤點了一些網絡上當紅的流行語,這些表達換了一個說法就可以幽默得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感受。1.「秀恩愛,死得快」=「愛而不藏,自取其亡」。2.
  • 換一種說法,你會更有力
    「但是」這個詞屬於一種「力量語彙」,可惜的是人們常常無意識地把它用在了引起負面感的表達上。這樣的「力量語彙」有不少。     例如,格林建議那些習慣說「我試著做到最好(I will try my best)」的人,改說「我將盡力做得更好(I will do my best)」。一字之差,表明了態度,也含有態度對自我暗示的作用。
  • 《說話的藝術》,成就了溝通的技巧,打造了和諧的社交
    說話是門學問,也是門藝術。會說話的人,察言觀色,該少言中不多話,一語切中要害,心領神會,入心最暖。氣勢奪人,三寸不爛之舌,能言善辯,慷慨激昂不畏強敵。會說話的人,似師似友,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說話不僅僅是能說會道,還要條理清晰,審時度勢,不是誇誇其談,要讓人心悅誠服。《說話的藝術》有許多作家不同的版本,中國比較出名的就是林語堂的,國外比較出名的就是美國的羅莎莉.馬吉歐。《說話的藝術》雖然作者眾多,但內容上都是強調說話的重要性與藝術性。讀者在選讀時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先了解每位作家的不同風格,選擇自己喜愛的閱讀學習。
  • 說話的藝術:溝通能力書籍推薦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有關說話的藝術與溝通能力的書籍叫《溝通與說服必讀12篇》(需要說明的是該書僅能從12Reads官網獲得,常規渠道沒有哦)。儘管這是一本商業氣息很濃的書,但除去職場人士外,它同樣也適合生活中溝通能力的鍛鍊與提高。
  • 各位名家論說話的藝術,話亦有道
    朱自清:中國人對於說話的態度,最高的是忘言,但如禪宗「教」人「將嘴掛在牆上」,也還是免不了說話。其次是慎言、寡言、訥於言。這三樣又有分別:慎言是小心說話,小心說話自然就少說話,少說話少出錯兒。寡言是說話少,是一種深沉或貞靜的性格或品德。訥於言是說不出話,是一種渾厚誠實的性格或品德。朱湘:人世間的事情,最難料到是要怎麼變化的。
  • 從習總書記的「說話藝術」中學到啥?
    說話,既是一種思想觀點和能力水平的展現,也是一種領導藝術和技巧的反映,同時也是一個人立場、態度、方法和感情的表達。因此,對於領導幹部而言,學好、學懂、學通說話藝術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用「平民話」取代「官場話」。在習總書記的說話藝術中,大家普遍感到,其最鮮明的一個語言特色便是口語化、接地氣。
  • 《吐槽大會》:這才是真正的說話藝術
    追溯至語言的原始目的,無非是為了記錄和表達,而隨著現代社會構成的複雜和多元化,語言,漸漸成了一種為人利用的工具。在這人人阿諛的年代,尤其是娛樂圈裡的謹言甚微,明星、演員黑料不斷,也很少有人能真的直面這些。這時候,《吐槽大會》出現了。
  • 如何成為會說話的人?牢記5點,助你成為交際場上的「黑馬」
    我們接觸一個陌生人時,可能他只是和他人簡單說了幾句話,就讓別人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而有的人侃侃而談,引經據典,「正能量」十足,但是卻讓人昏昏欲睡,意興闌珊,只希望他趕緊閉嘴。說話是門藝術,尤其是在中國,中國人更在乎的是說話的語氣、方式,而不僅是內容。
  • 陳丹青:繪畫藝術是一種直覺與本能,是一種最新鮮的感受力
    聊到繪畫藝術或者是繪畫作品,每一個人都會有對它不一樣的理解。可以一起來評論,但不能否定某一種對藝術所理解的說法。陳丹青老師就曾講過關於自己對於藝術的理解,我們一起來聽聽他是如何形容當代藝術的。藝術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