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十二生肖馬首回歸祖國,火燒圓明園實際上燒了更多的園林

2020-12-04 武林血龍

圓明圓與熙和園相鄰,又和長春園、綺春園組成圓明三園,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園林之一。面積高達五千二百餘畝地,建築面積有16萬平方米,一直以來有一個稱號叫「萬園之園」。可以得見,圓明園地位非常高。

康熙皇帝在康熙48年建立圓明園賜給尚未即位的雍正,也就是公元1709年。當年設計圓明園的總設計師是雷金玉,深受康熙、雍正、乾隆重用,一直修建和改造圓明園。「圓明園」這個名稱是由康熙皇帝親自命名,御書三字匾牌懸掛在圓明殿的門上方。

但到了1860年10月7日,圓明園悲慘的命運到來,遭到英法沙俄美國等八國聯合軍隊洗劫。八國聯軍兩天在圓明園搶奪數不盡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寶物,其中就有無價之寶十二生肖獸首銅像。

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外噴泉的一部分,十二生肖獸首銅像是作為噴水的作用,代表每天的24個小時。每隔一個時辰(2小時)將會有一個生肖噴出水柱,這樣看的哪個生肖銅像口中噴出水柱,就能知道時間了。

八國聯軍將各種珍寶搶奪後,還將秀麗的園林毀壞成滿目瘡痍。同年十月11日,英軍派出1200餘名騎兵和步兵團再次進入圓明園洗劫,搬不動的大型寶物將縱火焚燒。讓這場大火燒了整整三天三夜,將這座舉世無雙的圓明園徹底毀於一旦。

「火燒圓明園」不僅僅只燒了圓明園,實際上燒了皇家三山五園:萬壽山、玉泉山、香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靜明園、靜宜園。

根據清室史料記載,圓明園內當時庫存的歐洲各式大小鐘錶即達441件,劫後倖存的只有一件大鐘。但被搶走多少設計物件和藝術品,帳目早已被搶燒毀,根本無法查清被搶走多少寶物。

事後查繳被土匪搶走和侵略軍「委棄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達1197件,這充其量只不過是園內物件的千分之一二。據當時《泰晤士報》稱:「被劫掠和被破壞的財產,總值超過600萬鎊」。實際上被八國聯軍搶走和破壞的物件,有很大部分是無價之寶。

根本最新消息,流失海外重要文物,時隔160年的十二生肖之一的馬首將在12月一日終於「回家」了。

2007年9月知名企業家、愛國人士何鴻燊斥資6910萬港幣購買到圓明園十二生肖之一馬首銅像。後又在2019年11月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和澳門回歸20周年,何鴻燊決定將十二生肖之一馬首通向正式捐贈給國家文物局。

圓明園過去了160年,馬首銅像在2020年12月1日正式回歸原屬地北京市圓明園管理處收藏。將來會長期在圓明園正覺寺向大家展示,也是乾隆時期的文物建築文殊亭。

此前十二生肖牛首、虎首、猴首、豬首、鼠首、兔首都已通過不同方式回歸祖國的懷抱,分別存放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保利藝術博物館。

雖然龍首、蛇首、羊首、雞首和狗首下落不明,但是小編相信,將來一定會和其他生肖一起回歸祖國。這些流散在海外的文化古物,承載著中國的歷史文化,同時鐫刻著我們的輝煌。所以十二生肖銅像很有必要追回,因為這是中國的無價之寶。

小編希望十二生肖重回圓明園,展現出它的光輝歷史,呈現它的美和文化。同時銘記一句話「落後就要挨打,要贏回失去的體面和尊嚴,唯奮鬥不息」!

相關焦點

  • 經過160年,馬首回歸圓明園
    這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同時也標誌著馬首不再是一件皇家私藏,而是屬於全體人民的文化遺產。在圓明園正覺寺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指出,馬首銅像結束百年流離,馬首歸園,樹立了新時代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地的成功範例。
  • 馬首時隔160年重回圓明園 至此鼠首等七尊獸首已回歸
    160年後,2020年12月1日,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圓明園馬首銅像結束百年流離,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在儀式上,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羅靜向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交接了馬首銅像劃撥入藏清冊。這也就意味著圓明園馬首銅像的管理權正式劃歸圓明園管理處。
  • 馬首歸故園,其它獸首今何在?
    馬首銅像結束百年流離,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百年夢圓——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展》同期開展。展覽以馬首回歸為主線,分為圓明重光、萬園之園、馬首回歸三個單元,展覽面積1172平方米,共展出文物、照片等共約100組件,作為正覺寺基本陳列持續展出,即日向社會公眾開放參觀。
  • 圓明園的12尊獸首,已回歸7尊,還有5尊去哪了?真相令人遺憾
    不過畢竟是皇帝,也不可能一年四季都在天南地北到處跑,因此開闢皇家別院就成了清代歷代統治者的心頭好,圓明園和頤和園作為其中翹楚,說白了就是為了滿足皇帝的休閒娛樂生活而建造的皇家園林。  圓明園中的十二生肖銅首本為海晏堂門口的特殊裝飾,是乾隆特地國外工匠打造的特殊造型噴泉。十二獸首代表了十二個時辰,在不同的時間內噴泉由不同獸首噴出,非常獨特别致,世界聞名。
  • 圓明園馬首「泡麵卷」是如何製作的?北大專家揭秘馬首背後細節
    近日,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的消息引發網友熱議,一些網友注意到,馬首的鬢毛髮型非常前衛,「有些泡麵卷的感覺」。而科學家為網友們揭示了這引領潮流的「泡麵卷」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國家文物局15日介紹,馬首銅像接受了北京大學專家的專業檢測。結果顯示,馬首包括頸部、臉部、眼睛、耳朵乃至舌頭都是一體鑄造而成。
  • 「馬首」銅像回家!為160年來首件回歸圓明園的十二獸首
    12月1日上午9時,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國家文物局正式將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收藏。來源:中國網馬首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百年夢圓——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展》同期開展。
  • 在外漂泊上百年,今日馬首終於回歸圓明園,十二生肖已回歸8個
    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於今天(2020年12月1日)在北京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圓明園馬首銅像結束百年流離,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在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指出,馬首銅像結束百年流離,馬首歸園,樹立了新時代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地的成功範例。國家文物局會同北京市有關方面,選定圓明園正覺寺作為馬首銅像展示場地,文物建築文殊亭作為馬首展區。國家文物局現將馬首銅像正式劃撥圓明園管理處收藏,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 第7尊圓明園獸首回家!(附回歸名單)
    今天(12月1日)馬首銅像正式回歸圓明園!圓明園馬首銅像結束百年流離,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圓明園正覺寺作為馬首銅像展示場地,文物建築文殊亭作為馬首展區。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據悉,《百年夢圓——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展》同時對公眾開放。展覽以馬首回歸為主線、分為圓明重光、萬園之園、馬首回歸三個單元,展出文物、照片等共約100組件,它作為正覺寺基本陳列持續展出。
  • 馬首回家!期盼十二獸首終有聚首的一天
    昨天上午,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闊別160載,馬首回家,不僅成為「十二生肖銅獸」中第一個回歸圓明園的獸首,還是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感到安慰的豈止圓明園,它的歸來,再次詮釋「民族弱則文物失,國運強則文化興」的深刻道理,未嘗不是對中華民族深重苦難的些許慰藉。160年前,英法聯軍劫掠圓明園,十二獸首隨著150萬件珍貴文物一起流失,被強盜帶往不知何處。銅獸首的流浪之路,註定坎坷崎嶇;銅獸首的回家之路,同樣艱辛漫長。
  • 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七尊已回國 狗首真假難辨
    十二生肖獸首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外的噴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間的鑄像。  1860年,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自此流失海外。100多年過去了,這些獸首正漸次在世界各地出現,有的走上了拍賣桌,有的則在個人手中,還有的下落不明。而隨著海外流失文物歸國潮起,加上近期回歸的鼠首和兔首,迄今已有七尊獸首回到祖國的懷抱。
  • 圓明園12獸首,8尊已回歸我國,其餘4尊恐怕難以找回!
    作為中國著名歷史遺蹟的圓明園,自創建以來就充滿了話題,它也是中國罕見的歷史瑰寶。在中國所有的皇家園林中,圓明園更被冠以「萬園之園」的稱號,也被認為是「所有園藝藝術的典範」。除了美麗的自然景觀外,圓明園十二生肖的動物頭像也令人嘆為觀止,這十二生肖的獸首已經有八尊回歸,那麼餘下四尊在哪呢?
  • 尋訪圓明園鼠首、兔首、牛首、虎首、猴首、豬首、馬首銅像
    2020年12月1日,由何鴻燊先生捐贈,馬首銅像正式回歸圓明園。
  • 「馬首」歸園,這些曲折你可能不知道
    微信公眾號「新華視點」12月1日消息,今天,馬首銅像「回家」了,回到原屬地圓明園。這是160年來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此前,已有6尊圓明園流失獸首銅像通過不同方式回歸祖國,分別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保利藝術博物館。馬首銅像是怎麼「回家」的?這匹「駿馬」的其他「小夥伴」如今都在何方?一組快問快答,帶你「漲姿勢」。馬首銅像為何物?
  • 將馬首帶離中國的 「關鍵人物」曝光,十二生肖獸首可不僅是「水...
    一念在茲,萬山無阻,歷經160年顛沛流離,圓明園馬首銅像終於「歸家」。在圓明園正覺寺,為了給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接風」,「百年夢圓——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展」精彩上演,約100組件珍貴文物與照片一同亮相,將百餘年回歸路上的故事娓娓道來。
  • 圓明園12生肖獸首銅像:馬首創天價,4個至今下落不明
    說起圓明園「12生肖獸首銅像」(簡稱銅首),大家應該有所耳聞,前幾年,成龍大哥還拍了一部關於它的電影。那麼關於銅首的來龍去脈,你又清楚多少呢?今天,筆者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這12件國寶的歷史。12銅首像造於大清乾隆年間,為紅銅所鑄,它的作用是作圓明園海晏堂外噴泉的噴頭。這個噴泉可不是普通的噴泉,它是一個「水力鍾」。什麼意思呢?就是靠噴水報時的一種計時器。
  • 四獸首「回家」引出圓明園文物話題(圖)
    關於圓明園流失文物  圓明園盛時文物不少於150萬件  十二生肖銅像不過是圓明園流失文物中的滄海一粟。  今天在圓明園遺址公園,人們只能看到半廢的山水和斷壁殘垣,很難想像這裡曾享有「萬園之園」的美譽。
  • 5年來21萬件文物回歸圓明園,多虧這群追寶人、護寶人
    據介紹,5年來,已有21萬件文物回歸圓明園。追尋文物30餘年未曾中斷漂泊百餘年,一朝回故園。在圓明園,和馬首一樣能幸運「回家」的文物還有很多。它們的順利回歸,都離不開圓明園「追寶人」的不懈努力。文物科「順藤摸瓜」,與院落產權方溝通,並邀請市文物局的專家現場鑑定,確認是圓明園獅子林景區的太湖石。去年9月,太湖石順利回家。圓明園管理處副主任李向陽介紹,截至目前,通過捐贈和回收的圓明園文物已多達21萬件。在已回歸的文物中,諧奇趣噴水池、觀水法石屏風等已歸安原址展示;大水法石魚目前展陳於圓明園展覽館;天心水面現作為流散文物集中展示區,共展出文物39件,統一安裝玻璃保護罩。
  • 圓明園鼠首兔首將回國 盤點流失海外的國寶(全文)
    圓明園鼠首兔首終於歷盡波折終回歸,圓明園獸首何時才能大團圓?流失海外的天價國寶又有多少?「海晏堂是西洋樓中最大的一處園林景觀,正樓朝西,門前左右有弧形疊落式石階數十級,環抱樓下噴水池。池東高聳一尊巨形石雕貝殼形蕃花,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著我國十二生肖人身獸頭青銅雕像。每個時辰由相應的生肖依次噴水,正午時分一起噴水,俗稱水力鍾。青銅雕像高50公分,雕刻精細,為清代青銅器中的精品。 設一座噴水臺,南北兩岸則設12石臺,臺上各坐表示十二時辰的十二生肖像。
  • 十二生肖銅首的滄桑歲月
    到了乾隆年間,郎世寧就加入到了圓明園的設計規劃當中。 而在圓明三園中,長春園是乾隆皇帝最閒的部分,也是歐式建築的主要部分,他也花了很多的時間來參與園林的設計。 而且,乾隆皇帝不僅熱愛本土藝術,也欣賞歐洲藝術,所以他又令郎世寧在長春園北側設計一些巴洛克式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