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詩詞中的春夏秋冬會如此美輪美奐?不同季節皆有別樣感悟
文人墨客是古代社會中非常重要的群體之一。他們一般都具有較高的學識,以及比較獨立的思想和觀念。
生活在封建社會中的讀書人,在「學而優則仕」思想的影響下,幾乎每個人都曾有過科舉考試的經歷。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只有進士及第併入仕為官,才能在實現人生價值的同時,食君之祿為君分憂。
至於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卻並不是每個讀書人都有。這群為功名利祿而潛心讀書的文人,一旦入仕之後由於人生走上了巔峰。
所以就會有閒情雅致去吟風弄月。這也是唐宋時期詩詞文化,達到空前繁榮的根本原因。
封建社會中的文人墨客群體,一般都具有多愁善感的文人氣質。悲歡離合、生老死別、風霜雨雪、四季輪迴等,都會觸發他們敏感的心靈和思想。於是一篇篇極富個人魅力,與文學價值的詩詞作品,就會從他們的筆端傾瀉而出。
縱觀古代詩詞文集筆者發現,以春夏秋冬為主題的詩詞不計其數。尤其是在唐宋兩朝更是,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特色。春的落寞、夏的憂傷、秋的蕭瑟、冬的孤寒,在唐宋詩詞作品中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春季:「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寄情於山水以及自然現象是唐宋兩朝詩人,創作詩歌時的共同特點。一方面可能與詩人多愁善感的性格有關係。
而另一方面也與人個人的實際遭遇息息相關。無論是人生逆境還是順境之時,他們都特別喜歡通過詩詞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其實也是唐宋詩歌文化繁榮的一個主因。
1.《春夜喜雨》中的喜悅之情
唐代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所創作的詩歌,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以悽苦與悲涼的風格為主。但是這首《春夜喜雨》卻是個例外。因為詩人用十分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成都春夜突然降雨的喜悅。令人讀起來不僅有一種歡快雀躍之感。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這場春夜小雨真會挑時節,在人們期盼中突然而至。在萬物需要萌發與滋養的初春,大有「久旱逢甘露」的重要意義。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伴隨著春風悄悄地在夜晚淅淅瀝瀝的下了起來。又細又密的春雨就這樣悄無聲息的滋潤萬物。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濃鬱的烏雲籠罩著田間小路,在江面駐足的小船中,依然可以看到漁火點點。詩人通過一黑一明的對比,讓人們可以感受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勢。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明天早上起來的時候看一看被雨淋溼的花朵,想必整個成都都會開滿鮮花。最後一句是詩人的聯想,在這場春雨的滋潤下,成都春天的氣息會更濃。
這首詩創作於杜甫在成都定居之時,這段日子相對來說比較穩定。所以詩人才會有如此心境去描寫成都夜雨。此時的杜甫生活與草堂之內,雖然條件比較艱苦,但由於生活已經安定下來,所以才會對生活充滿希望。
2.《春曉》
《春曉》一詩是孟浩然隱居鹿門山時,一時興起創作的一首與春天有關的詩歌。 實際上這首詩所描繪的就是,一場夜雨過後第二天清晨時節的景象。通過實景描寫與聯想相結合的手法,將惜春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春天的時候一覺睡到了大天亮,此時窗外到處都可以聽得到鳥鳴之聲。大家可以試想一下這個場景,詩人從朦朧的睡意中解脫出來。耳畔就響起了此起彼伏的鳥叫聲,此情此景也有一番景致。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回想起昨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就能夠聽到一陣陣的風雨聲。也不知道這場夜雨吹落了多少花朵。實際上孟浩然創作這首詩歌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表達自己珍惜曾經美好時光的心情。
《春曉》直到現在也一直作為啟蒙教育詩歌,被印刷於小學課本內。說明這首詩歌不僅積極向上的意蘊,而且也是唐詩作品中的經典之一。錯過這首五言律詩筆者發現,詩歌中還有一層表達熱愛生活的情趣。
3.《詠柳》
賀知章創作的《詠柳》一詩,是一首非常優秀的七言絕句唐詩。通過對柳樹以及小燕子的描寫,表達出了春天勃勃生機的氣象。這首詩不僅在立意上非常值得欣賞,而且從詩歌韻味角度來講,也是一首十分難得的「詠春詩」力作。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挺拔高峻的柳樹上垂下了,長滿了翠綠柳葉的樹枝。輕柔的柳枝隨風飄蕩就像一條條綠絲帶。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柳樹細嫩的葉子到底是誰給剪裁出來的呢?原來二月的春風就像一把剪刀一樣,把柳樹葉剪裁得如此勻稱。
相信對唐朝歷史有一定了解的人都應該知道,賀知章在唐朝詩壇上的地位非常高。浪漫主義大詩人李白之所以可以施展才華,也多有賴於賀知章的舉薦。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賀知章作為一個伯樂,他的文學素養也絕對數一數二。
4.《春日》
《春日》是宋代大教育家、理學家朱熹,創作的一首吟詠春天的詩歌。這首詩不僅描繪了美好的春天景象,而且也表達出了詩人追求聖人之道的美好願望。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春日》其實也是一首哲理詩。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在風和日麗的春天去遊覽四水之濱,漫無邊際的風景總能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有哪個人可以看清楚春天的面貌呢?在這萬紫千紅、生機盎然的大好時節裡,恐怕走到哪裡都是春天。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古詩中的夏季總是充滿了鶯歌燕舞與蟬鳴蛙叫。在諸多大詩人的筆下詩歌中的夏季,總會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雖然夏天的時候非常炎熱,但是在詩人的筆下卻總能感受到一絲清涼。雖然夏季比較聒噪但卻展現出了生機與活力。
1.《狀江南·孟夏》
《狀江南·孟夏》由唐代詩人賈弇創作,全詩僅有四句二十個字。但卻描寫出了孟夏時節,江南地區的真實夏日景色。通過對夏季景象的描寫,展現出了江南夏季的與眾不同。同時一個可以將「蛙聲作管弦」的人,相比也一定是一個極具生活情趣之人。
「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孟夏」是指四月即進入夏季的第一個月。此時的夏季尚未出現酷暑,所以相對來說氣候比較宜人。江南地區的孟夏季節,嫩嫩的竹筍破土而出,看起來就像編織在一起的蓆子一樣茂盛。
「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即使是在閣樓上也依然可以感覺到熱浪,此時的青蛙鳴叫不停,但聽起來就像管弦樂一樣動人。筆者認為在炎熱的江南夏季,詩人之所以會將青蛙鳴叫比喻成管弦,或許還有一種聒噪難忍之感。
2.《山亭夏日》
唐代詩人高駢創作的《山亭夏日》,可謂吟詠夏季古詩中的佳篇。通過描寫綠樹陰濃、樓臺倒影、池塘水波、滿架薔薇,構成了一幅色彩鮮麗的夏日風圖。實際上詩中所描述的景象,都是詩人站立在山亭上的所見所聞。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夏日長」一般是指太陽下山比較晚,在下午時分詩人站在山亭中,然後向遠處望去看到了綠樹成蔭,同時也見到了水中倒映著的樓臺。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在烈日照耀下池水看起來晶瑩透澈,一陣微風吹過波光粼粼,看起來就像水晶簾在抖動。正當詩人陶醉於夏日的美景之時,忽然飄來一陣花香令詩人神清氣爽。
秋季:「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初唐詩人王維被譽為「詩佛」,這主要與其個人篤信佛教,以及創作了多首「佛詩」息息相關。在王維的詩歌中可以感受到,一種來自於大自然中的空靈之感。就像這首《山居秋暝》一樣,總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在空曠的山林之中一場大雨過後,已經可以感受到秋天的意蘊了。當然也可以解釋為群山沐浴了一場秋雨,在夜晚十分就有一種秋涼的意境了。尤其是秋風習習的時候,更能給人一種寒涼之意。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皎潔的月光從松樹葉的縫隙中照射下來。泉水穿過石頭淙淙流淌。「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浣洗衣服的姑娘回來時竹葉譁譁作響,荷花葉輕輕擺動原來是一艘小船駛來。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春天已經走了但是秋天的山林中卻可以讓人停留。筆者認為這首詩其實寫的是,一場秋雨過後的山林景色。表現了詩人想要歸隱山林的思想情懷。因為他被這秋天的山林美景深深吸引。
冬季:「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筆者認為描寫冬天的詩歌多如牛毛,但是白居易創作的《夜雪》卻獨佔鰲頭。全詩通過聽覺、視覺、觸覺、感覺等,描繪出現了「夜雪」悠然而下之時的景象。「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作為一首詠雪詩同時也透露出了詩人的孤寂心情。
冬季直接以「雪」為題目的詩歌其實非常多,楊萬裡的《江雪》至今都被奉為經典之作。「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雖然這首詩也表達了詩人孤傲的性格,以及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心態,但是卻為大家描繪出了一幅「江雪夜釣圖」。
結 語
唐宋時期的大文學家們用敏感的情緒,去不斷捕捉春夏秋冬的輪迴之景。並且通過個人才華將四季輪迴描寫得美輪美奐。無論是單純寫景還是寄情於景,都可以讓後人感受到四季之美,以及人生就如四季一般變化多端。
有人惜春、悲秋也有人獨愛冬天,無論哪種思想或情緒,其實都是創作詩歌的源泉。詩人們將自己的個人情感,付諸於春夏秋冬所創作出來的詩歌。不僅給人一種獨特的美感和獨到的人生感悟,同時也通過描寫不同季節的詩歌表達出了人生境遇。
【參考文獻】
胡安芳《古詩中的四季》
艾納香《四季更迭隨風變 古詩詞中的風向》
曾慶鴻《詩文中的「春夏秋冬」》
小婷《唐詩四季詩之夏季詩與冬季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