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詩詞中的春夏秋冬會如此美輪美奐?不同季節皆有別樣感悟

2021-01-13 輕葉說

為何詩詞中的春夏秋冬會如此美輪美奐?不同季節皆有別樣感悟

文人墨客是古代社會中非常重要的群體之一。他們一般都具有較高的學識,以及比較獨立的思想和觀念。

生活在封建社會中的讀書人,在「學而優則仕」思想的影響下,幾乎每個人都曾有過科舉考試的經歷。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只有進士及第併入仕為官,才能在實現人生價值的同時,食君之祿為君分憂。

至於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卻並不是每個讀書人都有。這群為功名利祿而潛心讀書的文人,一旦入仕之後由於人生走上了巔峰。

所以就會有閒情雅致去吟風弄月。這也是唐宋時期詩詞文化,達到空前繁榮的根本原因。

封建社會中的文人墨客群體,一般都具有多愁善感的文人氣質。悲歡離合、生老死別、風霜雨雪、四季輪迴等,都會觸發他們敏感的心靈和思想。於是一篇篇極富個人魅力,與文學價值的詩詞作品,就會從他們的筆端傾瀉而出。

縱觀古代詩詞文集筆者發現,以春夏秋冬為主題的詩詞不計其數。尤其是在唐宋兩朝更是,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特色。春的落寞、夏的憂傷、秋的蕭瑟、冬的孤寒,在唐宋詩詞作品中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春季:「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寄情於山水以及自然現象是唐宋兩朝詩人,創作詩歌時的共同特點。一方面可能與詩人多愁善感的性格有關係。

而另一方面也與人個人的實際遭遇息息相關。無論是人生逆境還是順境之時,他們都特別喜歡通過詩詞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其實也是唐宋詩歌文化繁榮的一個主因。

1.《春夜喜雨》中的喜悅之情

唐代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所創作的詩歌,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以悽苦與悲涼的風格為主。但是這首《春夜喜雨》卻是個例外。因為詩人用十分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成都春夜突然降雨的喜悅。令人讀起來不僅有一種歡快雀躍之感。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這場春夜小雨真會挑時節,在人們期盼中突然而至。在萬物需要萌發與滋養的初春,大有「久旱逢甘露」的重要意義。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伴隨著春風悄悄地在夜晚淅淅瀝瀝的下了起來。又細又密的春雨就這樣悄無聲息的滋潤萬物。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濃鬱的烏雲籠罩著田間小路,在江面駐足的小船中,依然可以看到漁火點點。詩人通過一黑一明的對比,讓人們可以感受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勢。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明天早上起來的時候看一看被雨淋溼的花朵,想必整個成都都會開滿鮮花。最後一句是詩人的聯想,在這場春雨的滋潤下,成都春天的氣息會更濃。

這首詩創作於杜甫在成都定居之時,這段日子相對來說比較穩定。所以詩人才會有如此心境去描寫成都夜雨。此時的杜甫生活與草堂之內,雖然條件比較艱苦,但由於生活已經安定下來,所以才會對生活充滿希望。

2.《春曉》

《春曉》一詩是孟浩然隱居鹿門山時,一時興起創作的一首與春天有關的詩歌。 實際上這首詩所描繪的就是,一場夜雨過後第二天清晨時節的景象。通過實景描寫與聯想相結合的手法,將惜春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春天的時候一覺睡到了大天亮,此時窗外到處都可以聽得到鳥鳴之聲。大家可以試想一下這個場景,詩人從朦朧的睡意中解脫出來。耳畔就響起了此起彼伏的鳥叫聲,此情此景也有一番景致。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回想起昨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就能夠聽到一陣陣的風雨聲。也不知道這場夜雨吹落了多少花朵。實際上孟浩然創作這首詩歌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表達自己珍惜曾經美好時光的心情。

《春曉》直到現在也一直作為啟蒙教育詩歌,被印刷於小學課本內。說明這首詩歌不僅積極向上的意蘊,而且也是唐詩作品中的經典之一。錯過這首五言律詩筆者發現,詩歌中還有一層表達熱愛生活的情趣。

3.《詠柳》

賀知章創作的《詠柳》一詩,是一首非常優秀的七言絕句唐詩。通過對柳樹以及小燕子的描寫,表達出了春天勃勃生機的氣象。這首詩不僅在立意上非常值得欣賞,而且從詩歌韻味角度來講,也是一首十分難得的「詠春詩」力作。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挺拔高峻的柳樹上垂下了,長滿了翠綠柳葉的樹枝。輕柔的柳枝隨風飄蕩就像一條條綠絲帶。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柳樹細嫩的葉子到底是誰給剪裁出來的呢?原來二月的春風就像一把剪刀一樣,把柳樹葉剪裁得如此勻稱。

相信對唐朝歷史有一定了解的人都應該知道,賀知章在唐朝詩壇上的地位非常高。浪漫主義大詩人李白之所以可以施展才華,也多有賴於賀知章的舉薦。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賀知章作為一個伯樂,他的文學素養也絕對數一數二。

4.《春日》

《春日》是宋代大教育家、理學家朱熹,創作的一首吟詠春天的詩歌。這首詩不僅描繪了美好的春天景象,而且也表達出了詩人追求聖人之道的美好願望。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春日》其實也是一首哲理詩。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在風和日麗的春天去遊覽四水之濱,漫無邊際的風景總能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有哪個人可以看清楚春天的面貌呢?在這萬紫千紅、生機盎然的大好時節裡,恐怕走到哪裡都是春天。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古詩中的夏季總是充滿了鶯歌燕舞與蟬鳴蛙叫。在諸多大詩人的筆下詩歌中的夏季,總會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雖然夏天的時候非常炎熱,但是在詩人的筆下卻總能感受到一絲清涼。雖然夏季比較聒噪但卻展現出了生機與活力。

1.《狀江南·孟夏》

《狀江南·孟夏》由唐代詩人賈弇創作,全詩僅有四句二十個字。但卻描寫出了孟夏時節,江南地區的真實夏日景色。通過對夏季景象的描寫,展現出了江南夏季的與眾不同。同時一個可以將「蛙聲作管弦」的人,相比也一定是一個極具生活情趣之人。

「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孟夏」是指四月即進入夏季的第一個月。此時的夏季尚未出現酷暑,所以相對來說氣候比較宜人。江南地區的孟夏季節,嫩嫩的竹筍破土而出,看起來就像編織在一起的蓆子一樣茂盛。

「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即使是在閣樓上也依然可以感覺到熱浪,此時的青蛙鳴叫不停,但聽起來就像管弦樂一樣動人。筆者認為在炎熱的江南夏季,詩人之所以會將青蛙鳴叫比喻成管弦,或許還有一種聒噪難忍之感。

2.《山亭夏日》

唐代詩人高駢創作的《山亭夏日》,可謂吟詠夏季古詩中的佳篇。通過描寫綠樹陰濃、樓臺倒影、池塘水波、滿架薔薇,構成了一幅色彩鮮麗的夏日風圖。實際上詩中所描述的景象,都是詩人站立在山亭上的所見所聞。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夏日長」一般是指太陽下山比較晚,在下午時分詩人站在山亭中,然後向遠處望去看到了綠樹成蔭,同時也見到了水中倒映著的樓臺。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在烈日照耀下池水看起來晶瑩透澈,一陣微風吹過波光粼粼,看起來就像水晶簾在抖動。正當詩人陶醉於夏日的美景之時,忽然飄來一陣花香令詩人神清氣爽。

秋季:「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初唐詩人王維被譽為「詩佛」,這主要與其個人篤信佛教,以及創作了多首「佛詩」息息相關。在王維的詩歌中可以感受到,一種來自於大自然中的空靈之感。就像這首《山居秋暝》一樣,總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在空曠的山林之中一場大雨過後,已經可以感受到秋天的意蘊了。當然也可以解釋為群山沐浴了一場秋雨,在夜晚十分就有一種秋涼的意境了。尤其是秋風習習的時候,更能給人一種寒涼之意。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皎潔的月光從松樹葉的縫隙中照射下來。泉水穿過石頭淙淙流淌。「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浣洗衣服的姑娘回來時竹葉譁譁作響,荷花葉輕輕擺動原來是一艘小船駛來。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春天已經走了但是秋天的山林中卻可以讓人停留。筆者認為這首詩其實寫的是,一場秋雨過後的山林景色。表現了詩人想要歸隱山林的思想情懷。因為他被這秋天的山林美景深深吸引。

冬季:「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筆者認為描寫冬天的詩歌多如牛毛,但是白居易創作的《夜雪》卻獨佔鰲頭。全詩通過聽覺、視覺、觸覺、感覺等,描繪出現了「夜雪」悠然而下之時的景象。「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作為一首詠雪詩同時也透露出了詩人的孤寂心情。

冬季直接以「雪」為題目的詩歌其實非常多,楊萬裡的《江雪》至今都被奉為經典之作。「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雖然這首詩也表達了詩人孤傲的性格,以及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心態,但是卻為大家描繪出了一幅「江雪夜釣圖」。

結 語

唐宋時期的大文學家們用敏感的情緒,去不斷捕捉春夏秋冬的輪迴之景。並且通過個人才華將四季輪迴描寫得美輪美奐。無論是單純寫景還是寄情於景,都可以讓後人感受到四季之美,以及人生就如四季一般變化多端。

有人惜春、悲秋也有人獨愛冬天,無論哪種思想或情緒,其實都是創作詩歌的源泉。詩人們將自己的個人情感,付諸於春夏秋冬所創作出來的詩歌。不僅給人一種獨特的美感和獨到的人生感悟,同時也通過描寫不同季節的詩歌表達出了人生境遇。

【參考文獻】

胡安芳《古詩中的四季》

艾納香《四季更迭隨風變 古詩詞中的風向》

曾慶鴻《詩文中的「春夏秋冬」》

小婷《唐詩四季詩之夏季詩與冬季詩研究》

相關焦點

  • 神奇寶貝:如果葉伊布有「春夏秋冬」不同形態,春形態美成花仙子
    ,比如《神奇寶貝:劍盾》中就新引進了「極巨化」,那如果引進「不同形態」會怎樣?01葉伊布《神奇寶貝》中的寶可夢大多數都只有單一的進化之路,但伊布則不同,它因為基因的不穩定性,所以在不同的條件下,可以進化出
  • 在詩詞裡,春,夏,秋,冬都有自己的情感
    從李白到杜甫,從漢武帝劉徹到梟雄曹操,古人詩詞的情感文雅而不落俗套。你知道嗎,在古代,四季都有自己的情感。春、夏、秋、冬,風、霜、雨、雪,四季輪迴,最原始的名字,最美的感情。春: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的美景美不勝收。《春風》—清·袁枚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來掃千山雪,歸留萬國花。
  • 汪建新:毛澤東詩詞中的贊秋情懷
    他反對肅殺哀婉的文人悲秋傳統,高揚了古典詩詞中微弱孤單的贊秋情愫,展現了寥廓豪邁的藝術境界,彰顯了豁達激越、超凡脫俗的人格魅力,堪稱詩詞王國的典範。 一、莫道逢秋皆寂寥 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悲秋」是一個恆長久遠的主題。經歷數千年的發展、嬗變和積澱,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從個體意識到群體意識,最終形成獨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悲秋」文學意識。
  • 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禪思妙趣皆入詩詞——聊一聊「有趣」的蘇東坡
    文學史中的蘇軾地位非常高,如鞏固詩文革新的成果,如開拓北宋詞的新的境界,這任何一個成就都足以使蘇軾在文學史上獲得崇高的地位,但是這並不足以使他成為許許多多中國人的"精神偶像",所以,我們今天不談他的文學成就,而是聊一聊他寫過的那些「有趣」的詩詞。這些有趣的詩詞也就是那些研究者口中所說的"諧趣詩詞",所謂諧趣詩詞,就是採取輕鬆戲謔或是調侃的態度,寫作方法所作的詩詞。
  • 國畫家|孫景隆筆下的花鳥畫,有美輪美奐的色彩和引人入勝的構圖
    國畫家|孫景隆筆下的花鳥畫,有美輪美奐的色彩和引人入勝的構圖看了景隆兄這麼多年的畫作,自然有了一些體會和心得,他的畫作第一個特點是識別度極高,只要你看過第一眼,就會印象十分深刻,以致久久不能忘懷。夏荷、秋菊、冬梅、仙鶴、八哥、遊魚等,皆是他不厭其煩反覆創作的題材,然而在諸多作品中卻幾乎沒有兩幅是雷同的,他就像一個高明的設計師,對每一幅作品都給予不同程序的排列,但在整體風格上又顯得十分和諧統一。他對造型的把握上可謂獨一無二,任何物象到他手中,都可以鬼使神差地進行誇張變形,並且讓人看了感到十分貼切自然。善於對構圖的考究和推敲,也是景隆兄的拿手絕活!
  • 一棵樹的畫法,記錄著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非常漂亮!
    一棵樹的畫法,記錄著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非常漂亮! DIY生活館 一份新年禮物
  • 經典詩詞歌賦中的固原,讓你意會另一道別樣風景!
    數千年來,有關固原的詩詞歌賦有數百首之多,隋煬帝楊廣、王維、王昌齡、岑參、範仲淹,近代的譚嗣同,特別是一代偉人毛澤東等無數文人名士在固原這座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蜚聲海內外的名篇,道盡了邊塞的固原、歷史的固原、文化的固原。讓我們一起品味一下其中的一些代表性作品,在懷古中銘記詩詞歌賦裡的固原,在論今中意會那另一道別樣風景!
  • 從毛澤東詩詞感悟偉人家風
    今天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26周年,讓我們一起回顧歷史,領悟毛澤東的家風家教思想在我們黨內具有的重要典型示範意義,從毛澤東和家風有關的詩詞作品中,感悟和解讀他的偉人家風。 嚴父慈母恩難忘 毛澤東深受母親文七妹的影響。他曾說:母親對我的影響很大,她待人忠厚、和善、賢良、勤勞節儉。
  • 吟誦聲中有詩詞另一半靈魂
    因而,詩詞大家葉嘉瑩會感慨:「傳統的吟誦幾乎已經失傳了,我們不趕快搶救,就要滅絕了,如果我們不會吟誦,用理智來寫詩,詩歌中興發感動的力量難以找到,詩歌的生命會被減損。」  2015年,活字文化邀請葉嘉瑩選編《給孩子的古詩詞》之後,又發現當下讀者對如何進入古典詩詞、感悟詩詞之美有所困惑,繼續推出了該書的「講誦版」,今年則在「豆瓣時間」推出了58節吟誦課,整個課程共挑選249首唐宋古詩、86闕宋詞元曲。葉嘉瑩從吟誦方法、聲韻之美、詩詞內涵等方面進行品鑑,並一一示範。
  • 詩詞創作中,內容的化用與形式的化用,有什麼不同?
    周振甫先生的《詩詞例話》中,提到了杜甫的例子,例如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也有出處。朱門酒內臭,路有凍死骨,此語本有所自。《孟子》:"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史記平原君傳》:"君之後宮婢妾,被綺縠,餘粱肉,而民衣褐不完,糟糠不厭。"《淮南子》:"貧民糟糠不接於口,而虎狼饜芻豢;百姓短褐不完,而宮室衣錦繡。"
  • 寫杜鵑鳥十首詩詞,詩人為何如此鍾愛這子規
    寫杜鵑鳥十首詩詞,詩人為何如此鍾愛這子規杜鵑鳥又叫布穀鳥或子規。在古詩詞中,子規啼聲是出現頻率較高的意象之一。如李白《蜀道難》中「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杜甫《子規》中「兩邊山木合,終日子規啼。」柳永《安公子》中「聽杜宇聲聲,勸人不如歸去。」李煜《臨江仙》中「子規啼月小樓西。」
  • 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是怎麼劃分的又是怎麼形成的,你們真的知道嗎?
    大家可能都知道一年分四季四季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每個季節對應3個月。春季每年3.4.5三個月是春天,這個季節氣溫回暖、萬物復甦。接下來就是夏季6.7.8三個月就是秋天,這個季節天氣炎熱,蟬始鳴。再來就是秋季了9.10.11這三個月是秋天,秋季氣溫轉涼,農作物成熟,俗稱秋收。
  • 這是春天的別稱,用在詩中既形象又貼切,讓春天駐足讓讀者流連
    我國的漢語,語言詞彙非常豐富,對於同一事物,常常會有不同的稱謂,也就是所謂的「別稱」。這些別稱既生動又形象,運用在詩詞中,豐富了詩人們的語言表達,也豐富了詩人和讀者的想像,同時也傳遞著更加豐富的情感。今天咱們來聊聊出現在古代詩詞中對於春天的別稱,舉幾個例子和前人的作品,和朋友分享一下。
  • 【詩詞鑑賞】雪中竹,就是最美的冬日風景!
    竹是君子的化身,是「四君子」中的君子。即使在白雪皚皚、寒風呼嘯的冬季裡,竹子依然堅定、執著,挺拔著身姿。雪中的竹子,有著別樣的魅力。 君王六合皆靈囿,飲啄飛翔得自由。 歲寒別有精神在,宜憑闌幹雪裡看。
  • 今年東京水族館金魚藝術展,好似金魚別樣時裝秀,很早以前就有過
    但金魚從頭到尾只能穿一件衣服、戴一個飾物,因此這是金魚別樣的時裝秀。本次展出使用了史上最大規模的30000條以上的金魚,著名演員兼導演齋藤工獻聲作為音頻導遊,布景包括四季、花魁、宇宙、森林、地球等多個主題,就好比世界五大時裝秀結合各國著名的時裝秀,美輪美奐。想像一下3萬個模特同時走T臺,是何等壯觀啊! 下面讓我們走馬觀花,看看金魚們的T臺秀吧。
  • 萬類霜天競自由——談毛澤東詩詞中的秋意象
    著有《破譯廣告》《問鼎名牌》《品讀歷史深處的女人》《毛澤東詩傳》等專著,主講電視系列片《毛澤東的詩人情懷》,譯著有《戰略管理》《面向未來的管理---組織行為與過程》等。 ■悲秋情結是古典詩詞吟詠秋景的主基調,讚美秋天的詩人與詩句寥若晨星。詩人毛澤東打破肅殺哀婉的文人悲秋傳統,高揚古典詩詞中微弱孤寂的贊秋情愫,展現了遼闊豪邁的藝術境界。
  • 詩詞專輯|冬天的故事
    冬天是一年中最後的一個季節。如果把人生分為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那麼人的一生也如春夏秋冬。這是個浪漫的季節,踏雪尋梅,讓人產生無限遐想;這也是讓人回憶的季節,人生多少美好的故事,沉澱在這冬天。為此,詩意人生群組識全國詩詞愛好徵集關於《冬天的故事》專輯,現將優秀作品為廣大讀者呈現一剪梅 詠梅蘇州 藍色暢想一樹梅花萬點紅,密密疏疏,淡淡濃濃。韻神天駐鎖玲瓏,色染冬妝,心系初衷。暗送幽香霜雪中,盡散乾坤,無問西東。豪情清雅問誰同?獨立冰姿,笑約春風。
  • 地球的春夏秋冬四季,南北半球的季節相反,四季分明的地區並不多
    四季是指一年中交替出現的四個季節,也就是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夏季是指一個地區氣溫較高,白晝較長的季節;而冬季是指一個地區氣溫較低,白晝較短的季節,春季和秋季則是夏季和冬季的過渡季節。一年總共有12個月份,劃分為四個季節,所以每個季節對應有三個月時間,也就是差不多有90天左右。
  • 日本最大的藤園,美輪美奐,擁有150歲的大紫藤樹!
    導讀:日本最大的藤園,美輪美奐,擁有150歲的大紫藤樹!每當我們提到日本旅遊,首先想起的就是櫻花了。日本被譽為櫻花之國,每年的春季都會有許多慕名而來的遊客前來觀看。櫻花燦爛開放時,滿目的粉白櫻花隨風紛飛,非常的浪漫。在日本,除了櫻花還有許多特色的花卉。
  • 留得殘荷聽雨聲——古典詩詞中的殘缺美
    而意境的構成離不開種種意象,殘缺就是中國古典詩詞中的一個重要意象。 早在宋朝,蘇軾就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總結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有滿月就有缺月,有希望就有失望,殘缺和圓滿相輔相成,是人們無法迴避的一個意象。像殘荷、缺月、黃昏、離別等皆屬於不圓滿,都可歸結為殘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