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說,垃圾,都是放錯地方的「寶貝」。
連續幾天的垃圾堆尋「國寶」,讓很多朋友都驚嘆。
怎麼會有這樣的神操作?
不要懷疑,千真萬確,但願這樣的事情永遠不要再重複了。
今天我們再談一件被列入國家「十件」著名青銅器,名副其實的「國寶」--「四羊方尊」。
沒錯,也是從一個倉庫的角落裡面撿到的。
現在的很多同學,可能對歷史課本中出現的這件物品印象深刻。
四羊方尊作為全國排名第三的十大傳世國寶曾多次參加展覽,
並作為中國古文物的精華和古代青銅工藝的傑作編入中小學歷史教科書和各類教材。
這一代成長起來的,沒有人不知道「四羊方尊」,
這件文物能出現在教科書中,可見其分量。
商 四羊方尊
四羊青銅方尊 商 約公元前14~前11世紀
1938 年湖南寧鄉黃材出土 盛酒器
上口最大徑44.4釐米、高58.6釐米、
四羊青銅方尊,在現存商代青銅方尊之中體型最大。其每邊邊長為52.4 釐米,重量34.5公斤,四羊方尊頸部飾有三角夔紋和獸面紋,肩部飾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龍紋,這些龍紋從方尊四邊蜿蜒於前,精緻得無以復加。
造型雄奇,肩部、腹部與足部作為一體被巧妙地設計成四隻卷角羊,各據一隅,在莊靜中突出動感,匠心獨運。整器花紋精麗,線條光潔剛勁。通體以細密雲雷紋為地,頸部飾由夔龍紋組成的蕉葉紋與帶狀饕餮紋,肩上飾四條高浮雕式盤龍,羊前身飾長冠鳥紋,圈足飾夔龍紋。
四羊方尊的細部刻畫真實精美
方尊邊角及各面中心線,均置聳起的扉稜,既用以掩蓋合範痕跡,又可改善器物邊角的單調,增強了造型氣勢,渾然一體。此器採用了圓雕與浮雕相結合的裝飾手法,將四羊與器身巧妙地結合為一體,使原本造型死板的器物,變得十分生動,將器用與動物造型有機地結合成一體,並擅於把握平面紋飾與立體雕塑之間的處理,達到了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在商代,羊通祥,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龍相對的造型顯示了青銅禮器的至尊。很難想像,當年,工匠們是怎樣夜以繼日地,憑藉高超的鑄造工藝,才將器物與動物形狀結合起來,被史學界稱為「臻於極致的青銅典範」。
出土器物的湖南洞庭湖周圍地區在商代是三苗活動區,在此地發現造型與中原近似的銅尊,表明商文化影響已遠及長江以南地區。
四羊方尊的局部
這座商代青銅方尊是1938年被湖南幾個農民挖到的,後來以248塊大洋賣給古董商,
在古董商倒賣的過程中又被民國政府查獲。在當時的湖南省主席張治中的辦公室裡,被作為筆筒。
隨後爆發的二戰中,日寇進逼長沙,四羊方尊被送到了湖南省銀行保管,
四羊方尊在隨湖南省銀行內遷沅陵的途中,車隊遭到日機轟炸,
抗日戰爭時期長沙陷入火海
運載四羊方尊的車輛不幸中彈,四羊方尊被炸成了20多塊碎片,
一直被丟棄在湖南省銀行倉庫的一隻木箱內,十幾年無人問津。
直至1952年,在文物部門的追查下,竟在一個銀行倉庫的角落木箱中找到已成碎片的四羊方尊,
經過了近一年時間的修復,才有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件完整的國寶。
1954年,湖南省博物館成立,1956年省文管會將四羊方尊移交省博物館收藏,
1959年國慶10周年時,四羊方尊調往中國歷史博物館展出,以後就一直留藏在該館。
被列為永遠不出國展覽的「國寶」之一。
部分資料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