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臻於極致的青銅典範」的四羊方尊,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2021-01-20 聽書讀書共分享

羊,古同「祥」,代表著吉祥的意思。

羊,不僅是人類馴養最早的動物之一,在古人心目中,也是一種神聖的動物,是上天賜予他們的。羊既是人們的日常食物,也是古代祭祀的犧牲之一。我們最喜歡的「美」字,也是由「羊大」組合而成的。

成語「三陽開泰」出自《周易》,是說「三個陽爻」組成的卦為「泰卦」。泰卦代表正月,「一陽生,二陽長,三陽開泰」,冬去春來,含有勃勃生機之意。「羊」與「陽」諧音,人們也常借寫作「三羊開泰」,用來稱頌歲首或寓意吉祥,如果大家在什麼地方看到了「三羊開泰」,不要去說人沒文化,而要送上更多的祝願。

說了這麼多,只是為了引出我今天要介紹的這件國之重器—收藏於國家博物館的四羊方尊。它是商朝晚期青銅禮器,祭祀用品,是中國現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尊高58.3釐米,尊口每邊邊長52.4 釐米,重量34.5公斤,長頸,高圈足,頸部高聳,四邊上裝飾有蕉葉紋、三角夔紋和獸面紋,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有一隻巨大的羊,肩部四角是4個卷角羊頭,羊頭與羊頸伸出於器外,羊身與羊腿附著於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時,方尊肩飾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龍紋,尊四面正中即兩羊比鄰處,各一雙角龍首探出器表,從方尊每邊右肩蜿蜒於前居的中間。

據考古專家分析,這件國寶是用兩次分鑄技術鑄造的,第一步先單個地鑄好羊角和龍頭,再把它們分別配置在外範內,再運用塊範鑄法進行整體澆鑄,一氣呵成,鬼斧神工,顯示了高超的鑄造水平,被史學界稱為「臻於極致的青銅典範」,位列十大傳世國寶之一。

這麼一件國寶,它北京的故事很有戲劇性。

1938年4月的一個早晨,湖南省寧鄉縣黃材鎮月山鋪姜景舒兄弟早早就出了門,他們肩上扛著鋤頭,要到離家不遠的轉耳侖山腰上種紅薯。可沒刨幾下,就聽到「當」地一聲,鋤頭碰到了硬物,姜景舒的手臂也震得發麻。他還以為鋤到石頭了,就用鋤頭把周邊的土扒拉開,一個黑乎乎的東西出現在他面前。他趕快叫來弟弟,哥倆費了很大功夫才把這個大傢伙挖出來。倆人圍著這個怪模怪樣的東西轉了好幾圈,肯定這是個寶貝,但有什麼用他們也不知道。活也不幹了,哥倆用繩子把它捆好,抬回了家。

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開了,每天都有很多鄉親們來看、來摸這件寶貝。1938年5月,黃材鎮萬利山貨號的老闆、古董商張萬利以400塊光洋買走了四羊方尊。但這400塊光洋實際上到了姜景舒手裡的只有248塊,當地保長、甲長和鄉紳等利用各種名目拿起了其餘部分。

張萬利又以1萬塊大洋的價錢,轉手賣給了怡豐祥牛皮商號的老闆趙佑湘,賺了25倍。

趙佑湘想再以20萬塊轉賣的消息,很快被長沙縣政府知道了。他們「沒收」了這件寶貝並上交給了當時的湖南省政府。張治中將軍一度將它擺在自己的辦公桌上,欣賞和研究。

1938年11月,日軍南下,長沙危在旦夕。省政府將四羊方尊交湖南省銀行遷往沅陵。撤退的隊伍受到日軍飛機的轟炸,四羊方尊被炸成了碎片,雖然工作人員並沒有將它們丟棄,但也被人們遺忘在廢品倉庫的一角。

1952年,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關注下,四羊方尊的碎片被找出,並交由文物修復大師張欣如負責修復。經過近一年的時間,這件寶物終於修復成功,再現3000年前的瑰麗身影。

1954年,湖南省博物館成立;1956年,湖南省文管會將四羊方尊移交省博物館收藏;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時,四羊方尊調入中國歷史博物館展出,並移交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2003年,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組建為中國國家博物館,「四羊方尊」再移交國家博物館收藏,並在「古代中國基本陳列」中展出。

這是我近期在國博看到和拍到的圖片。在所有的青銅器中,四羊方尊周圍的觀眾是最多的。

還是那句話,要想真正領略它的美,還是請您到現場去看、去品。

相關焦點

  • 垃圾堆裡撿「國寶」-「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作為全國排名第三的十大傳世國寶曾多次參加展覽,並作為中國古文物的精華和古代青銅工藝的傑作編入中小學歷史教科書和各類教材。這一代成長起來的,沒有人不知道「四羊方尊」,這件文物能出現在教科書中,可見其分量。
  • 國家博物館不僅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這20件文物也都是鎮國之寶
    現有藏品數量140餘萬件(套),涵蓋古代文物、近現代文物、圖書古籍善本、藝術品等多種門類,其中一級文物就有近6000件(套),擁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人面魚紋陶盆、大盂鼎等超級「鎮國之寶」,足以代表高度發達的商代青銅文化 。
  • 四羊方尊的那些事兒
    1938年在湖南寧鄉縣的橫財轉耳侖山上,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的三兄弟挖出來一件墨綠色的帶有四個羊頭的「寶貝」,由此四羊方尊問世。這件被譽為「臻於極致的青銅典範」,位列十大傳世國寶之一。那麼四羊方尊究竟有什麼特點,又美在什麼地方呢?
  • 四羊方尊曾破碎過,根據《力報》的報導,這件文物還有一個蓋子
    我國著名的國寶級文物四羊方尊,曾經因故被毀成20多塊,可即使該寶物被完整復原後,專家們卻仍質疑它本身的完整性,甚至推測它還擁有一個蓋子。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四羊方尊的蓋子究竟在何處?它又是否能夠復原?當姜家兄弟挖出來的金屬器物被上繳後,民國的有關人士第一時間對其做了專業鑑定,確定該文物屬於商代青銅方尊鼎,將其定義為「四羊方尊」。四羊方尊是現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邊長52.4cm、高58.3cm、重約34.5公斤,其上除4個卷角羊形象外,還裝飾有蕉葉紋,三角夔紋和獸面紋。無論是從造型還是質地來看,都是古代青銅器文物中傑出的作品。
  • 「羊」有兩面性:瑞獸與「羊禍」的雙重寓意
    歷史邁入青銅時代以後,羊被列為「六畜」之一。在周朝,隆重的祭典中,羊是僅次於牛的祭品。當時必須按規定按級別進行祭祀:諸侯之祭,以牛排在諸牲之首,稱「太牢」;大夫之祭,以羊為諸牲之首,稱「少牢」;士之祭,牲豬,稱「饋食」。在大規模的祭祀活動中,同樣也是以牛為首,羊次之,豬再次之。在《周禮·夏官》記述的官職中,還有「羊人」,職責是「掌羊牲」。
  • 是圖騰崇拜,更是太牢祭禮,最終回歸美食:羊在華夏文明中的嬗變
    在生產力比較低下的石器時代,人類在剛剛掌握了陶器煉製技術時,就花費大力氣製作了陶羊、陶狗、陶豬等器物,究竟制陶的先祖作為生活藝術家在搞創作,還是部落有組織的生產崇拜物?很顯然是後者!當人類由部落升級為國家形態後,人類的政治生活和經濟形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是羊的的地位有增無減。當人類第一次掌握了金屬的冶煉技術,步入了青銅時代後,羊就開始與青銅文化密不可分。
  • 青銅饕餮及其羊圖騰符號的歷史扭曲
    雖然古史所謂「夏鑄九鼎」之說有待進一步考證其真偽, 但是華夏古代青銅器源遠流長, 絢麗璀璨, 四羊方尊、雙羊尊、羊尊、三羊壘、四羊首壘等就是鑄有突起羊頭的青銅禮器——羊角形獸面紋, 羊紋飾及羊器皿的產生不僅反映了當時的羊圖騰崇拜, 而且具有永恆的歷史價值。然而, 具有「獰厲之美」的青銅羊角形獸面紋卻在面目猙獰的饕餮恐怖色彩中扭曲為貪婪貪食之「不才子」。
  • 羊年「羊文化」測試題目 試試你能得幾分?
    故事說的是東漢建武年間,甄宇擔任州從事,後被拜為博士。每年臘月,皇帝下詔賜博士一隻羊,但由於羊的大小肥瘦不同,博士們為了分羊爭吵不休。甄宇覺得很可恥,就自取一隻最瘦的。甄宇遂有了瘦羊博士的稱呼。請問「瘦羊博士」是一種官職嗎?A,是,因為甄宇對瘦肉羊的研究很有造詣,所以被拜為博士。B,不是,因為甄宇選最瘦小的羊,爭羊的博士們遂用「瘦羊博士」稱呼他。
  • 【中華青銅文明】國家一級文物「夔龍紋銅尊」
    【中華青銅文明】國家一級文物「夔龍紋銅尊」 2020-12-04 1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生肖羊弄懵老外 專家:羊年之羊無品種
    ,各種羊公仔、羊玩偶熱銷,這事把較真的老外弄懵了——最近,英國一家報紙提出疑問:羊年的羊到底是什麼羊?山羊,綿羊,還是有角大公羊?一時間引發人們對生肖羊的熱議。  昨日,記者探訪了我省出土的4000多年前的羊玩偶,尋求古人的解答,不過考古專家表示,古人也分不清它們是什麼羊。
  • 看觚彝卣角爵觥罍瓿卮尊盉斝觶都是什麼用途
    不同酒器的容量也會不同,  周朝時,  對青銅酒器作了明確的規定:  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觶,  四升曰角,五升曰散,六升曰壺。  這種青銅酒器的格式和規格,  一直沿襲到清代。    溫酒器  溫酒器有:爵、角、斝。  爵  爵是最常見的一種酒器,也是目前所知最早出現的青銅酒器。一般形狀是前有流,後有尖銳狀尾,中為杯,一側有鋬(pàn),下有三足,流與杯口之際有柱,多為青銅所制,初為典禮時所用。
  • 饕餮與人面:青銅時代的獨特審美
    有朋友問我,儘管自己對中國的青銅器了解的很少,但是一到國外博物館的展廳裡,一眼就能辨認出哪些是中國的青銅器。這是為什麼?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都是吃貨。鑄造青銅的技術,中國雖然要比最早的兩河流域晚了差不多一千年,但是,中國發展出一種與眾不同的青銅文化。其他文明中,大多用青銅鑄造兵器、車馬器,或者雕像。而在商周時代,大量青銅用於鑄造數不清的容器。大致分為四類。
  • 青銅食器 鐘鳴鼎食(文物有話說)
    中國古代青銅食器起源甚早,源遠流長,經夏商周三代而臻於隆盛。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就曾出土一件距今3500多年的平底圓鼎。商代之後,青銅食器逐漸作為主角登上歷史舞臺。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杜嶺方鼎,就是目前所見商代前期形體最大的青銅鼎。商代後期也就是殷墟時期,青銅食器開始以特定的組合方式出現,不但規模數量大幅度提升,而且面貌各異,精品迭出。
  • 羊年春節說陝西 「羊」基因「羊」文物「羊」民俗
    在士大夫們的眼中,羊身上的美好品質很多,因而他們以羊為贄,把羔裘作為朝服,以顯示自身德如羔羊。  中國傳統文化崇尚孝道,羊羔跪乳這一行為與儒家所提倡孝道之義相契合,羊羔因「至孝」、知「禮」而得到古人的讚賞與崇敬。到明代的時候,「羊羔跪乳」被編進《增廣賢文》:「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成為少年兒童們學習的典範。
  • 世界青銅看中國,中國青銅看寶雞,「中國」二字的由來從這裡說起
    【何尊:何以為尊?我有「中國」】 博物院是免費對外開放的,這點很值得點讚。走入博物院內部,各種樣式的青銅就呈現在了眼前,眾多的青銅器瑰寶讓人眼花繚亂,不禁沉浸於青銅器歷史之中。雖然展廳中陳列的青銅器都格局特色,但讓我最為震撼的還是博物院的「鎮院之寶」——何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