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丹經中的性、心、神及其關係

2021-01-20 胡羽泰

問題:

丹經道書中涉及最多的是「性」、「心」、「神」,它們的概念及相互關係究竟如何,常使我混淆不清,請指點迷津。

解答:

古人關於「性「、「心」、「神」的命題內涵是很深很廣的哲學概念。這裡只能大致簡要地作一些介紹。

《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這是從人們生命角度解釋,認為先天自然給人編排的生命程序(生命功能與生命有效期)的展示即為性。由此推論,任何生命現象的「性」都如此。

《孟子告子》:「生之謂性。」此與「天命之謂性」基本相同,「生」的特徵即為「命」的特徵,都是先天自然編排好了生命程序。朱熹則又進一步認為「性,即理也。」他是從生命現象尋到了造「命」的「天」來談性。他說的「理」就是萬事萬物所能共通反映的自然本質規律,就是道。若要用符號表示,就是太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動一靜,互根互用,一來一往,循環不斷,協調中和的一陰一陽。

古人云:人人心上有先天,物物身中一太極。指的就是自然普存之共性。佛經《大智度論》卷三十一:「性名自有,不待因緣。若待因緣,則是作法,不名為性。」此講「性」是先天固有的,不隨事物後天演化而改變。同樣把「性」與「道」與「理」等同看待。丹經道書凡講「明心見性」、「修真養性」,指的都是先天道性,理性。

「心」是與「物」相對的,也就是相對於物質範疇的精神範疇。並且,物質範疇是從屬於精神範疇統御的。如明王守仁《象山全集雜說》認為:「天下無心外之物。」儘管王夫之對此頗有不同見解,認為「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氣上說,若無氣處則俱無也。」然而我認為二者理論並不矛盾,前者言「心」統御一切現象,而後者則言只有有了現象才能反映「心」。

「心」這個精神範疇在這裡尚不指思維,意識,而是表現於事物徹內徹外的自然靈性,由於自內而外表現,故以本質言「心」。

「心」與「性」有相同之處,都屬精神範疇,都指先天,都是形而上。但二者也有區別,即「心」為「性」之表現。例如某種顏色,其顏色或紅或白即為「性」,紅與白的顯示即為「心」。「性」即「道」與「理」,「道」與「理」的顯示即為「心」。故古人言修煉,儒家言「盡心知性」(孟子語),佛家禪宗言「明心見性」,道家言「修心煉性」。

「神」是「道」演示的功能。《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不測之謂神。」這是指,「道」就是一陰一陽地運動,而這一陰一陽運動所發生的不可思議的奇妙變化,功能作用就是「神」。「神」與「心」的關係,「心」如蠟燭之火苗,「神」如火苗散發的光輝。「神」的作用都是依賴現象界而顯示的。如《荀子天論》曰:「形具而神生。」比如說人,如果沒有肉體與其器官,「神」的功能發揮就無據可憑。

「性、心、神」在人未生,處於虛空自然之中,稱先天;人既生,有了身心之體的後天,這先天便寄於後天之中。人在後天生存中,如與先天保持一致,縱然後天都屬先天;如果生於後天又偏於後天之私,那麼先天就被困陷於後天。生命與「性、心、神」的關係,得先天者不死,得圓通大智慧、大法力;失先天者命夭而折,生命存在時多煩惱,多禍事,多病患。(孔德)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我對學習丹經武學的一些理解:當以先天的心神意念為嚮導
    學習丹經武學的學子可能有不少人會產生一個疑惑,為什麼老師不像社會上的武術一樣,把每一樣功夫講得清清楚楚呢?而且教的練法甚至有些似乎前後都有些矛盾。這是怎麼回事,具體原因且待我分析一二:這是學習丹經武學的人之中,上智下愚,根器、基礎、心性各有不同。老師是應材施教,隨緣布化。
  • 太乙鐵松與丹經武學的關係,以及太乙鐵松有無內傳、外傳?
    近來有一些關心太乙鐵松的同道經常問起我一些事,比如說太乙鐵松是不是真的有內傳、外傳之分,太乙鐵松跟丹經武學有什麼關係等等。這裡呢,就以個人的見解敘說一二,以正視聽。如有不到之處,也請諸同門多多批評指正!首先呢,說一下內傳和外傳的問題。我自從跟隨李兆生先生從學以來,不管是他的課堂上,還是書籍裡,以及問過其他同門,都從沒聽過內傳和外傳的說法。
  • 「性命」是什麼意思,「道德」又如何理解,二者什麼關係?
    在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性」字的寫法是豎心旁加一個生長的生。這個字繁簡體相同,一直沿用至今。這個「性」字要向我們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呢?「心本乎性,化生心者謂之性」,所以叫做本性,本性是與生俱來的,也就是說心是從性中化生出來的。性的異體字還有兩種不同的寫法,明代張自烈《正字通·心部》中的寫法是上下結構的,上面是生下面是心。
  • 《西遊記》與丹經武學
    《西遊記》與丹經武學 悟空斷送草還丹~在五莊觀,因為偷吃人參果,悟空將人參果樹推倒打折,書中說了一句:「悟空斷送草還丹」;鎮元子追上師徒四人,三徒與之爭打,書中又說:「悟空不識鎮元仙」。「悟空斷送草還丹」,是書中情節:「悟空不識鎮元仙」,則與修為的層次尺度有關了。
  • 曾祥波||經筵概念及其制度源流商兌 ——帝學視野中的漢唐講經侍讀與宋代經筵
    兩分法對宋代經筵制度性特點的強調完全正確,但對經筵概念及其源流的釐清不夠徹底。兩分法可以視為對南宋人泛用「經筵」的糾正,但這種糾正既未探究南宋人泛用的原因,也未對泛用的合理性與適用度作出分析。兩分法將漢唐講經侍讀活動定義為「廣義經筵」,具體而言,有三點不妥。
  • 了不起的修仙模擬器:特殊功法修煉順序及其特殊技巧妙用,淺談!
    引言:特殊功法修煉順序及其特殊技巧妙用,淺談!功法一、木-己寅九衝多寶真解最強煉寶神技,屬性需求高神識、中悟性、中機緣。該功法天生為了練煉寶而生,學了此技能萬物皆可煉。並且不管任何東西成功率都可以達到十成,法寶等級根據材料等級-靈氣含量直接決定。
  • 丹經道書的鼻祖火龍真人
    魏伯陽是代表上古傳統文化中的隱士精神——神仙。張道陵卻在漢代以後,構成道術傳統的世系,到了宋元以後,一直成為江西龍虎山正乙派張天師的世家,他與山東曲阜的孔子世家,互相併陳;在中國文化歷史上,能夠以學術思想,造成一兩千年世家的系統,只有儒家的孔子與道家的張天師,豈不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蹟嗎?
  • 升級之道 8090《神戒》等級丹皇級
    在8090《神戒》遊戲裡,升級的方式不再是普通的經驗升級,而是使用等級丹升級,一個等級丹升一級,是不是爽歪歪?尤其是後期的升級發展道路上,等級丹皇級的需求量特別大的。那麼神戒等級丹皇級怎麼獲得的呢?  神戒官網:http://www.8090.com/shenjie/
  • 怎樣斷無明,生清淨心,《圓覺經》中佛到底根文殊菩薩說了什麼?
    其中《圓覺經》是從宗密大師後,被稱為修行者易誦,易開悟的經書之一。《圓覺經》是釋迦牟尼佛解答十二位菩薩的問題,以長行和偈頌形式,宣說如來圓覺的妙理之法。本文大茶經就通過《圓覺經》中,釋迦牟尼佛開示第一章節,看釋迦牟尼佛與文殊菩薩到底說了哪些主要內容。
  • 古代丹經看不懂,不遇明師莫強猜
    (一)丹房器皿:鍊金丹必須有丹房器皿等工具,有了工具才能煉丹。煉藥必須丹房,盛藥必用器皿。若無丹房器皿,爐鼎無處安放,藥物無處而盛。此丹房器皿是燒煉家所必用。古代氣功家借用燒煉家的丹房器皿而比喻人體,把人體比喻丹房,身中的五臟比喻器皿:「鼎」。「鼎」有「內鼎」與「外鼎」之分。
  • 他與王母娘娘是什麼關係?
    玉皇大帝,是中國民間最著名的神仙之一,理論上屬於道教神話體系中的神仙,也是民間故事和小說中的常客,由於我們現代人對道教神話體系了解的並不深,所以對玉皇大帝的認知有所偏頗,甚至在《西遊記》等影視劇中,把玉皇大帝刻畫的過於人性化,甚至有點窩囊害怕一隻猴子,還亂點鴛鴦譜,把玉帝和王母娘娘說成了兩口子。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玉皇大帝和三清到底誰大?他們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呢?
  • 跟劉伯承歃血為盟的小葉丹,最後結局是怎樣的?
    由滬沽到大渡河有兩條路:一條經登相營、越西到大樹堡,由此渡河對岸就是富林,這是通往雅安的大道;另一是經冕寧、大橋、拖烏到安順場,是崎嶇難行的山路,尤其是要通過一向被漢人視為畏途的彝族聚居區。另據傳聞,劉湘部1個旅正向富林開進中,明日可到。劉伯承說:「敵人顯然判定我軍將走西昌至富林的大道,把富林作為防守的重點。我軍如從富林渡河,正遇敵軍主力,不易成功。是否建議軍委改變一下行軍路線,走冕寧、安順場這條小路。不過這條路要經過大涼山彝族區。彝族分黑彝白彝,黑彝是純粹的彝人血統,白彝是彝漢混血兒,他們內部有矛盾,但生產落後,生活水平都很低,主要矛盾是與漢人的矛盾。
  • 怎樣的是丹鳳眼 怎麼區分丹鳳眼和桃花眼
    丹鳳眼是一種十分奇妙的眼型,首先,丹鳳眼是單的,一定是單眼皮,歷史上曾經有記載單眼皮的丹鳳眼是我們東方正宗的丹鳳眼,丹鳳眼因為是單眼皮,所以丹鳳眼又有一個別稱叫單鳳眼。其次,丹鳳眼的眼尾上翹,標準的丹鳳眼不是太翹但是也不是只翹一點兒。
  • 「全民閱讀」陳來:宋明儒學的「天地之心」論及其意義
    宋明儒學的「天地之心」論及其意義全民閱讀★★★★★「天地之心」是中國古代文獻中常見的術語。天地之心即是宇宙之心,指宇宙所具有的主導的性質、內在的傾向、指向,是它決定了宇宙萬象的發展,又是宇宙萬象及其運動的根源和依據,它也是宇宙動能和生命力的中心,被稱為宇宙的心靈、天地之心。所以,天地之心是一個宇宙論的問題。
  • 丹經武學的傳承是「守古老宗風,憑歲月消磨」,而有「吉泰平安」
    古老是指「丹經武學」之前身「真元修真法」,真元者,真元之氣也,這是萬物的起源。真元修真法是明.九脈合真後留下的「一脈真諭」,是武學修真與國術史上最巔峰的學識。再溯源而上,此真元二字出於太上,唐玄宗開元三年(公元715年)詔以二月十五日老子誕辰為玄元節。唐武宗繼位後,又敕為降聖節。至宋真宗時,則改為"真元節"。
  • 讀經感悟:「約拿的故事」與神的憐憫
    讀經內容:阿摩司書9-米迦書5讀經感悟: 神對約拿說:「你因這棵蓖麻發怒合乎理嗎?」他說:「我發怒以至於死,都合乎理!」天父,感謝你,你的旨意,「以你的心為心」,不是一種命令。而是一種美好的,最好的,最完美的生活方式。他可以使人臻於完美,且從罪惡和無端地發怒中解脫。讀經內容:米迦書6-西番雅書3讀經感悟:彌迦書,記載了神與以色列民之間的「爭辯」,其實是神在表達他的失落與無助。
  • 丹鳥又稱朱雀,是天地中四靈之一,《宸汐緣》一直是丹鳥非鳳凰
    從丹鳥到鳳凰。事實上這不是真的,靈溪都是丹鳥。只不過是一隻丹妮歐帶著鳳凰血。她的另一個名字是朱雀,比鳳凰更高級。靈犀第一次出現的時候出現過好幾次,他是一隻丹鳥,脖子白,身體紅,尾羽短。靈溪的母親是鳳凰,她的父親是丹鳥,她跟著她父親。靈溪第一次受到刺激時,他在受到刺激時表現出酷炫元神,這是一種火鳳凰的感覺。凌月媽媽並不生氣鳳凰。母女有不同的元神。
  • 深扒丹鳥物流和菜鳥、阿里的關係
    私以為,這應該是對菜鳥最接近本質的理解。不能不說,馬老師給出的解決方案,是非常巧妙的。然後後續馬老師的一些列措施,讓人措手不及。2015年阿里追加百世物流持股(2008年,阿里參與投資百世物流),截至目前阿里持股約27%。2015年5月,阿里投資圓通速遞,截至2019年1月的持股比例為11.07%,為第二大股東;而阿里與上海雲鋒的合計持股比例達到約17%。
  • 《紈絝丹神》一個廢物的逆襲,以囂張而霸道的姿態,最終走上巔峰
    然雖入佛智,乃本心般若真空之本智……』連續修煉某種功法長達三年時間,這麼長時間下來,羅成早已經能夠做到將這段經文倒背如流了,可卻仍然無法找到那種佛法與煉體術產生共鳴的契機!慕容雅眉頭一挑,有心為難一下這位傳說中「第二」的大師。無靜沒說什麼,倒是一旁的慕容雨先出了聲,「姐姐這是什麼話?大師是得道高僧,德高望重,我們小輩豈能如此無禮?」面上一臉義正言辭,仿佛慕容雅做了什麼天理不容的事情一樣。3、《紈絝丹神》作者:落日九天簡介:升仙丹劫降臨,當朱飛醒來的時候,卻發現自己重生在了一位大家族的廢柴私生子身上。
  • 如何理解我國憲法序言及其法律效力
    幾乎每次修改憲法時,總有人對我國憲法序言及其法律效力提出這樣或者那樣的不同看法。例如,有的人認為,我國憲法不應當有序言。但事實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憲法都是有序言的(只是有的叫序言、有的叫序文、有的叫前言等)。據一項對1997年前後的107個國家憲法有無序言的統計,其中有序言的憲法為79部,佔73.8%;沒有序言的憲法為28部,佔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