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隨處可見,每天早上嘰嘰喳喳叫人起床的小鳥就是麻雀,它們聲音洪亮,在很多人心中想起鳥叫聲的話,第一時間想起的都是麻雀的聲音,可見它們與人類的關係之密切。
樹雀與家雀
然而,很多人發現,現在的麻雀無論樣子、毛色、體型甚至叫聲都與小時候有很大的不同,而且,麻雀的模樣幾年就有一個變化,這是為什麼呢?
彩頭麻雀
對於很多八零後來說,童年的時光總是與麻雀分不開,小夥伴們大多都在樹上、在牆縫裡掏過麻雀窩,有時候掏出來的是小鳥,有時候是鳥蛋,還有時候甚至掏出來蛇等小動物嚇人一跳;還有時候撒上稻米,支起簸箕,然後躲在門帘後面抓著繩子等著麻雀落入陷阱。那時候寒暑假最有趣的事情就是養麻雀了,不過麻雀個性很強,有的麻雀被抓後不吃不喝,很難馴服,這樣的一般一天後就放生了,也有一些過幾個小時也會吃喝,這樣的一般會放一個假期,等開學的時候再放生。那時候,感覺麻雀總是一個樣子,無非就是體型胖瘦而已。那時候的麻雀普遍毛色較差,體型較為大,特別是頭很大,灰色的羽毛加上部分黑點作為點綴,樣子實在是樸實無華。
紅頂麻雀
然而,近些年來,麻雀的樣子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很多地方發現了黑色的麻雀、白色的麻雀、深色的麻雀等等,麻雀的體型變小、毛色十分光滑,而且大多時候都是群居,要麼看不到,要麼看到的就是一群,生活習性也有了變化,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說麻雀少量,看不見了,而有的人卻說,麻雀多了,隨便扔塊石頭就能趕出一群來。
然而,這些變化是怎麼來的呢?這還要從兩次人為的影響來說。
消滅麻雀
第一次是由於上世紀五六十年的滅雀運動,當時麻雀被認為是害鳥,因為它們經常被看見在秋收的季節偷吃糧食,有科學家計算說,一隻麻雀可以吃四五公斤糧食,這在當時來說是很大的損失,當時一個成年人的口糧配給一年不到100公斤。所以麻雀被廣泛消滅。
打家雀
據老人們講述,當時消滅麻雀的方式比我們小時候套麻雀嚴厲的多,毒餌、撒網等多種方式,由於麻雀與人類居住區域相近,夜晚都要歸巢穴,所以麻雀幾乎被消滅殆盡,然而,消滅麻雀卻帶來不好的後果,沒有麻雀對蟲子以及蟲卵的抑制,蟲害爆發,糧食減產嚴重,帶來的損失比麻雀吃掉的更多。
紅頭麻雀
然而,由於我國麻雀數量銳減,難以恢復種群,隨即從國外進口的很多麻雀,這樣,在我國就大量生存著進口麻雀,現如今進口麻雀的後代基本遍布全國各地。
原來我國分布的主要麻雀是歐亞樹雀和家麻雀,其中歐亞樹雀吃糧食最為多,家麻雀則少,更多的以草籽和蟲子為食物,而進口麻雀主要是樹雀為主,這種食性上的區別也間接造成了我國自有麻雀種群,特別是家麻雀在九十年代的再次銳減。
黑頂家雀
第二次是由於上世紀九十年代農業技術的發展,農藥等的大量應用,為了消滅蟲害,很多農業區在糧食生長成熟階段大量使用農藥,麻雀吃了被汙染的草籽和蟲子後中毒而亡,這造成了麻雀的二次減少,特別是善於捕食蟲子的家麻雀數量銳減。
紅頂黑腹麻雀
經過兩次人為影響後,麻雀種群發生了改變,樹雀數量增加,特別是進口麻雀佔據了主流,原來的中華本土麻雀在經歷數百數千年的進化後,形態基本穩定,而進口麻雀需要重新適應新的環境,在不斷的遷徙繁衍中,進化出來不同的形態,另外,由於和本土麻雀的雜交,麻雀的形態變化更加頻繁,這就是為什麼麻雀越來越富有變化,顏色和形態與小時候的記憶越來越不同的原因。
黑白麻雀
不過,麻雀算是生命力比較頑強的生命,在經歷了重大挫折後依然頑強的繁衍了下來,它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尊敬,也更需要我們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