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葉膠質瘤切除手術究竟難在哪?手術技巧及前沿進展解讀|島葉膠質...

2020-11-28 健康界

島葉屬於新皮層和古皮層之間的結構,屬於邊緣系統的一部分,與自主神經功能、前庭功能和語言功能關係密切,構成了介於舊皮質和新皮質之間的一個解剖學、細胞學和功能學界面。手術全切除島葉膠質瘤而又不引起腦正常結構和功能的破壞,對於神經外科醫師來說仍然是一個挑戰。 


圖:島葉腫瘤的複雜血管及周邊正常腦組織關係



島葉的解剖和血供


島葉呈上寬下窄倒三角形,平均大小5.2cm×2.9cm,表面有呈扇形分布的溝,上環島溝位於額頂蓋下方,下環島溝位於顳蓋下方,前環島溝位於眶額蓋下方,這三個溝是確定島葉範圍的重要標誌。島前點是前、上環島溝的交叉點,距皮層外側面23~26 mm,上、下溝的交叉點是後島點,距皮層外側面30~36 mm。前部 的島下極和後部的島閾構成島下部;島閾為位於側裂蝶骨部和島蓋部的結合處呈弓形半包圍外側裂,被認為是島葉的門檻,平行於外側嗅紋走形;島下極位於島 葉前下緣,其內側緣是前穿質的外側界;島葉與島蓋之間的外側裂底在橫位像上自下向上逐漸增長,在冠狀位像前向後逐漸縮短;島中央溝前後方向2cm範圍內 的中央溝可以作為術中確定中央區下部的解剖標誌。島葉表面行經及供血血管主要是大腦中動脈。大腦中動脈主要分為蝶骨段(M1)、腦島段(M2)、島蓋 段(M3)、側裂周圍段(M4)及終末段(M5)。其中M1段發出的豆紋動脈經過前穿質,途經杏仁核的後面,主要供血內囊區域,側面觀豆紋動脈以扇形方式放射狀延伸至幾乎整個內囊。低級別膠質瘤切除常以豆紋動脈扇形面為腫瘤切除的內側界面。島葉的靜脈回流由外側裂的淺表靜脈及大腦中深靜脈引流,但變異較大, 各個靜脈引流區域範圍並不恆定。

圖 :島葉主要接受 M2 段的分支血供。島蓋動脈或長穿支動脈(箭頭)供應島葉及島蓋的血供。縮寫:alg=前島長回(anterior long insular gyrus);asg=前島短回(anterior short insular gyrus);cis=島中央溝(central insular sulcus);ia=島頂(insular apex);it=M2 下幹(inferior trunk of M2);msg=中島短回(middle short insular gyrus);P2= 大腦後動脈環池段(ambient segment of the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lg=後島長回(posterior long insular gyrus) ;psg= 後島短回(posterior short insular gyrus) 。I=嗅神經(olfactory nerve);on=視神經(optic nerve);1=眶額動脈外側支(lateral orbitofrontal artery);2 = 額前動脈(prefrontal artery);3=中央前溝動脈(precentral artery);4=中央動脈(central artery);5=頂前動脈(anterior parietal artery);6=頂後動脈(posterior parietal artery);7=內眥動脈(angular artery);8=顳枕動脈(temporooccipital artery);9=顳後動脈(posterior temporal artery);10=顳中動脈(middle temporal artery);11=顳前動脈(anterior temporal artery);12= 顳極動脈(temporal polarartery)(摘自 Türe U, Yaşargil MG et al. Arteries of the insula. JNeurosurg. 2000)



島葉膠質瘤的臨床分型


島葉膠質瘤多見於低級別膠質瘤,少數為高級別膠質瘤。臨床分型有很多種,著名的神經外科大師Yasargil將島葉病變分為4型:

①   病變完全位於島葉未超過島葉環狀溝的為純島葉腫瘤

②   病變累 及島葉及額葉島蓋(眶額葉後部)的稱為島葉—額蓋病變

③   病變位於顳底內側面 —島葉的病變稱為顳底內側面—島葉腫瘤

   累及島葉、眶額葉回皮質及顳極的稱 為眶額—島葉—顳極腫瘤 



影像學檢查


1.CT:島葉膠質瘤CT多表現低密度,周圍水腫不明顯,與周邊組織結構有分解

圖:低級別島葉膠質瘤,在CT上常為低信號


2.MRI:術前MRI可以確診島葉膠質瘤,精確定位島葉、蓋部、腫瘤之間複雜的解剖關係。由於島葉低級別膠質細胞瘤呈膨脹性生長,腫瘤邊界較清,其向內壓迫殼核的同時,間接受到蒼白球、內囊堅韌的縱向走行纖維的阻力,因而殼核外緣變直,T2加權像上顯示腫瘤內緣清晰平直稱為「內緣平直徵」,其對判斷腫瘤能全切與否很有幫助。
 

圖:島葉膠質瘤磁共振T2序列示「內緣平直徵」

3.功能核磁及彌散張量成像:可進一步了解腫瘤與運動、語言區及傳導束的關係,指導制定手術方案。

圖:島葉膠質瘤DTI成像檢查,顯示和運動神經傳導束關係緊密,手術後癱瘓風險大。


4.DSA/CTA:術前DSA/CTA檢查可明確腫瘤與大腦中動脈、豆紋動脈之間關係,腫瘤血供情形,對指導術中保護重要血管提供可靠參考。

5.語言定位圖:左側島葉膠質瘤往往與語言中樞鄰近,許多患者術前即出現語言功能障礙,語言定位圖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腫瘤與語言中樞的關係,以指導術中對於語言中樞的保護。

6.腦電圖:島葉膠質瘤病人大多數以癲癇起病,因此術前行常規腦電圖檢查十分必要,腦電圖檢查更有意義的是可以為島葉膠質瘤引起的頑固性癲癇提 供治療依據。術前準備及術中監測。術前準備應包括病史記錄、神經影像學資料分析如腫瘤的大小、外側裂的 特徵、腫瘤的生長方向、鄰近結構、大腦中動脈走行、分支變異、正常解剖結構的變形移位等,以便形成一個切實可行的、嚴謹細緻的手術治療計劃。

7.術中監測:① 體感誘發電位;②術中超聲設備;③微型都卜勒流速測定儀;④術中MRI;⑤術中喚醒功能區監測等 。


手術方法及技巧


1.腫瘤暴露:由於腫瘤深埋在島蓋中,目前手術多採用翼點或者改良翼點入路,經外側裂暴露腫瘤。切除島葉膠質瘤一般採取以下步驟:常規切開硬膜,硬膜基底位 於眶部;分離外側裂一般為6-7cm,廣泛開放外側裂易於顯露環島溝、整個大腦中動脈及所有的M2分支;打開外側裂時,側裂的淺靜脈系統走行及變異較大,保 護引流靜脈和保護動脈同等重要,術者在制定手術計劃以及在手術操作中都應當重視靜脈系統,做到心中有數 。暴露大腦中動脈。隨著外側裂的分離,大 腦中動脈也逐漸暴露,在切除腫瘤過程中,必須顯露和確定可能被腫瘤包裹的M2分支,以確定和切斷起源於M2深面的短穿支,必須暴露大腦中動脈和從M2段到環島溝的所有分支,沿著M2段的多個分支顯露額蓋和顳蓋,這樣在切除腫瘤時可以儘量減少無意損傷。

圖:解剖圖顯示前島短回、後島長回和大腦中動脈M2段島葉穿支。島中央溝和皮質中央溝位於同一條線上。


2.腫瘤的切除:手術操作通過一個寬15mm,長4cm的間隙來切除,可按以下先後來切除腫瘤:腫瘤中心區域、顳蓋下腫瘤的切除、額頂蓋下腫瘤的切除、後部腫瘤的切除、內側部分切除。不適當的牽拉優勢側額葉可引起運動和語言功能障礙,同樣對優勢側顳葉後部的牽拉也可引起語言功能 的障礙。Yasargil推薦完全不用腦壓板,而用牽引和棉球來保持側裂的牽開;額蓋,腫瘤向額蓋或顳蓋擴張者,也可採用此種方法,這種方法使側裂的切開變得 相當方便,也增加了側裂窩的顯露,可以有效地切除島葉部分的腫瘤 。 3.血供的阻斷:從大腦中動脈的M2(島葉段)段表面發出許多小的穿動脈,為島葉腫瘤的血供,每根穿支血管都應電凝切斷,以阻斷腫瘤血供,否則即便是血管主幹保留,這種操作也可能使大腦中動脈術後發生痙攣,引起術後神經功能缺失。島葉腫瘤的內側面可包裹外側豆紋動脈,電凝這些血管可引起內囊和基底 節區梗死而導致術後偏癱,避免損傷這些血管的方法是儘早顯露最外側的豆紋動脈並加以保護,用這些血管的行程以及環島溝的基底部來標定腫瘤切除的深面。M2分支的後部發出長穿支是供應放射冠和皮質脊髓束纖維的關鍵血管,其損傷是引起運動纖維損傷的另一原因,因此所有粗的穿動脈尤其是起源於M2段分 支在島葉後部的血管以及不是逐漸變細的血管都應當保護好。
 

手術輔助技術


在切除島葉膠質瘤手術過程中我們可適當使用輔助技術和技巧,包括喚醒麻醉、神經導航、術中超聲、誘發電位以及皮質電刺激等。

1.功能輔助:在切除優勢半球島葉膠質瘤時可採用喚醒開顱,在術中可評價腦部各功能區;

2.定位輔助:術中腫瘤定位技術已進展到無框架立體定向和術中超聲,但是都不能代替細緻的手術分離技術 。



手術治療結果和預後


目前所有資料均顯示,手術全切除腫瘤是提高病人生存質量和長期存活的最佳治療,是化療、放療所不能代替的。最近的研究顯示,島葉膠質瘤的中位切除程度為81-86%,切除程度達90%以上的WHO Ⅱ級腫瘤患者5年生存率為100%,切除程度小於90%的患者5年生存率84%。不同切除程度的WHO Ⅲ、Ⅳ級島葉膠質瘤患者5年生存率由91%降至75%。腫瘤切除程度是WHO Ⅱ-Ⅳ級島葉膠質瘤總體生存期與無進展生存期的預測因素;切除程度低的患者容易發生惡變,腫瘤復發時應當及時手術。

喚醒手術中,皮質及皮質下腦電圖監測可以顯著降低術後永久性神經功能缺損率。除此之外,3D超聲導航、高分辨術中磁共振等輔助技術也可以降低術後併發症發生率。WHO Ⅲ-Ⅳ級膠質瘤的長期神經功能缺損發生率高於WHO Ⅱ級膠質瘤;短期神經功能缺損最常發生在1區膠質瘤以及涉及4個區域的巨大島葉膠質瘤。 島葉毗鄰重要功能區和血管,安全切除島葉膠質瘤充滿挑戰。在過去20年,通過神經外科醫生、麻醉師、神經科學家和解剖學家的共同努力,人們對大腦解剖和功能的理解上升到新的高度;微創外科技術的發展、喚醒麻醉、語言和運動區腦電監測技術應用,為改善患者預後提供可能,使高、低級島葉膠質瘤患者都可以考慮進行最大安全範圍下的切除。

島葉膠質瘤巴特朗菲教授安全全切案例一則


病史摘要:Z老師,近1年來出現反覆右臂的感覺麻木障礙,有時甚至放射延伸至右半部面部,並出現了語音障礙,單詞識別困難,伴有疲勞和精神不振,嚴重影響了工作。後就診醫院檢查發現島葉佔位,考慮島葉腫瘤引起的反覆癲癇發作。由於該位置緊靠功能區,術後發生癱瘓、認知障礙等風險極大,四處求醫不得,終獲巴特朗菲教授安全全切。


術前術後影像資料:


圖:術前MR顯示島葉佔位,直徑約為4 cm,緊鄰重要腦功能區,包繞左島葉的大部分,並在背側延伸至島葉的後部。術後MR顯示腫瘤全切,無腦出血、水腫等正常腦組織損傷。

術後情況:術後當天即拔除氣管插管,可完全自主呼吸。術後第3天,患者能獨立下床、少量活動,能自行康復鍛鍊,無癲癇發作,無構音障礙,無肢體無力、感覺障礙等,無呼吸抑制等手術相關併發症。術後第14天,出院,神志清楚,語言流利,全身狀態好,無肢體無力、感覺麻木等問題。


參考文獻:Hervey-Jumper SL, et al. J Neurosurg. 2019島葉膠質瘤手術治療的最新進展.

相關焦點

  • 膠質瘤復發診斷:是惡性進展還是放射性壞死?|復發性腫瘤|膠質瘤|...
    膠質瘤為何難治,其中一個治理難點就是膠質瘤的復發問題。這不僅是膠質瘤患者害怕的,也是困擾醫生的主要難題。無論是擴大手術切除範圍,還是術後輔助放療和化療,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減少腫瘤細胞的殘留,以延長腫瘤復發的時間。在以前治療過的神經膠質腫瘤的部位重新生長的腫塊提出了適應證和治療選擇的問題。重要的考慮事項包括:  1.
  • 揭秘毛細胞星形細胞瘤:可痊癒的良性膠質瘤
    發病特點毛細胞星形細胞瘤常發生於兒童和年輕人,成人少見,無明顯性別差異約佔全部膠質瘤的5%-6%,年發病率為0.37/100 000人,是兒童中最常見的膠質瘤,其中約2/3發生於小腦。有研究證明,約40%的原發於視路者,伴有I型神經纖維瘤病(NF1),且多數為女孩。
  • 學術前沿 | 分子標誌物如何指導腦膠質瘤手術 天壇醫院江濤團隊...
    該綜述首次系統回顧和介紹了分子生物標誌物狀態對腦膠質瘤手術的指導意義;提出根據分子生物標誌物的狀態和表達情況,實施適宜的手術方案和切除程度,可以更好的平衡腫瘤切除和功能保護之間的關係,使患者獲得最大生存獲益。腦膠質瘤具有高復發率和高致死率的特點。現階段腦膠質瘤的手術理念為「最大程度安全切除」,但更高的腫瘤切除程度往往導致患者術後出現短暫甚至永久的神經功能障礙。
  • 膠質瘤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好治嗎?|神經膠質瘤|早期症狀|腦膠質瘤|...
    本指文旨在幫助患者及其親屬更好地了解膠質瘤的性質,並根據膠質瘤的亞型選擇更佳的治療方案。腦膠質瘤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各種治療高級別神經膠質瘤的療效並不令人滿意。一些研究發現年齡,手術,放療,化療和其他因素(例如腫瘤分子病理學)對高級神經膠質瘤的復發有一定影響,而在高級神經膠質瘤的研究中普遍關注的是單藥治療往往療效低下。但是,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人們對這些腫瘤的發病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分子靶向治療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復發性高級神經膠質瘤的治療也更加豐富,治療選擇比以前多樣化。
  • 膠質瘤四級患者福音「電場療法」,是否能打破膠質瘤治療困局?
    膠質瘤四級即膠質母細胞瘤(GBM)是一種最常見的腦部原發性癌症,臨床也常簡稱「膠母」,是膠質瘤的一種,也稱「膠質瘤四級」,約一半的膠質瘤患者為膠質母細胞瘤,是神經外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這是一種能迅速惡化的癌症,惡性程度極高,也鮮有良好的預後。
  • 肺部腫瘤手術切除後會復發嗎?
    手術方式  目前,肺癌的手術治療方式有3種。  (1)標準肺葉切除,即切除一葉肺(右肺上、中、下葉,左肺上、下葉)或者聯合肺葉切除,又或者將一側全肺切除,是目前治療肺癌應用最多的手術方式。此前,肺癌研究組織曾對局限切除與肺葉切除對治療早期周圍型肺癌進行了比較,在這個過程中採取隨機劃分的方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其中一組採用標準肺葉切除,另一組採用開胸局限性切除。
  • 如何評判膠質瘤放、化療的效果?
    答:膠質瘤復發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放療作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在膠質瘤術後經常被採用,但是對於復髮膠質瘤,因為多數膠質瘤在第一次手術後已經採用過放療,如果復發距離放療時間較短,再次放療往往可能造成嚴重放射性損傷,引起明顯的神經功能缺失。因此對於照射野內復發的膠質瘤患者,如果前期採用過放療,距離復發時間又不是太長,可首先考慮化療,暫不行放療。
  • 2018年度「精藝求菁-神經外科青年醫生手術技能大賽」成功落下帷幕!
    16名經過層層篩選、脫穎而出的選手充分展現了自己的才華與技巧,整場比賽精彩絕倫,神外資訊特此記錄精彩亮點,以饗讀者。周良輔院士致辭時表示:比賽的勝負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位選手都充分參與、展現個人的風採,提出自己對於手術技巧的思考,並從中有所思、有所想,達到交流提高的目的。
  • 百名胸科專家觀看手術直播
    核心提示: 昨天,由中華醫學會陝西分會和西安市胸外科醫院組織的「華山論壇」研討會別開生面,通過手術直播,來自全國四家醫院胸外科專家團隊在特殊的擂臺——手術臺上,展示各自微創手術的獨特技藝。
  • 第306醫院專家詳解松果體區腫瘤的手術治療方法
    這些入路方法可能對於正常腦皮層有一定損傷,或者暴露範圍不足,影響手術操作和切除,增加對重要血管神經損傷的風險。Poppen 入路選擇枕葉與小腦之間天然存在的間隙,對正常皮層幾乎沒有影響; 研究表明Poppen入路的有效暴露面積要大於其他入路。因此,在操作者熟練程度相當的情況下,Poppen入路與其他入路相比有明顯優勢。松果體區手術的困難在於眾多血管神經的包繞。
  • 哈醫大二院實現腹腔鏡下肝臟切除手術「大滿貫」
    人民網哈爾濱1月5日電 日前,哈醫大二院普外科一病房副主任邰升教授帶領團隊,通過ICG螢光導航系統完成了腹腔鏡下肝中葉5、7、8段的微創切除手術,成功將直徑六釐米的腫瘤精準切除,既實現了殘肝體積的極限保留,又確保腫瘤完整根治性切除。
  • 腦外科專家顧建文詳解巨大腦室腦膜瘤的手術切除
    梁宗輝等認為瘤內囊變與腫瘤退變、壞死、出血有關,常見於上皮型,腦室內腦膜瘤多為類圓形或分葉狀,與瘤體較大,腦室內腫瘤生長空間相對不受限有關。腫瘤邊界清晰,若腫瘤與腦實質分界不清,提示腫瘤有侵襲性行為,雙側腦室的擴大可能是腫瘤較大,引起中線移位所致;腫瘤腦室周圍水腫多為輕度,形成機制包括:①對腦室周圍的機械性壓迫導致靜脈回流受阻;②瘤體所在腦室壓力升高使室管膜水腫或腦脊液通過破裂的室管膜向白質逆流。
  • 1 型神經纖維瘤病相關腫瘤的診療進展(綜述)
    儘管對有症狀的病灶進展手術切除是最佳的治療選擇,但有時在技術上無法做到。圖2.視路和腦幹的神經膠質瘤約有15%~20%NF1患者存在低分化膠質瘤,近80%出現在視覺通路,15%出現在腦幹,罕見於小腦、皮質和皮質下區域。視覺通路的膠質瘤(圖4A)常見於低於7歲的NF1患兒。這些腫瘤以WHO I級膠質瘤(稱為毛細胞星形細胞瘤)為主,病理上與非NF1患者的自發性膠質瘤難以鑑別。
  • 醫院肝膽外科汾東病區「單孔腹腔鏡手術」讓你美麗的肚皮不再留疤
    腹腔鏡微創手術已處於業界翹楚,單孔腹腔鏡技術又將微創手術推上了一個更高的臺階,是目前最前沿微創技術,手術中手術器械及設備經臍孔進入腹腔,利用臍部皺壁遮擋手術切口,經臍單孔腹腔鏡技術是傳統腹腔鏡手術由四孔、三孔、兩孔改為一孔後,角度變為零,對主刀醫生在經驗和技巧上提出了新挑戰。
  • 鹹陽市中心醫院胸腔鏡微創手術學習班彰顯技術自信
    7月4日上午,一臺胸腔鏡下左肺下葉切除術,一臺胸腔鏡下右肺上葉切除術,分別由由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胸外科付軍科教授團隊和鹹陽市中心醫院胸心外科李勃主任團隊主刀操作。通過LED大屏、電腦或者手機,上千名胸心外科相關專業醫務人員利用現場、網絡等方式觀看了這兩臺微創手術的全過程。
  • 邊手術邊拉小提琴,英國這場清醒開顱手術,真的很厲害...
    考慮到手術風險較高,Dagmar選擇了保守治療,密切觀察。2019年下半年,Dagmar腦中的腫瘤突然開始會變得具有侵略性,威脅到了她的生命安全。 為了能夠健康地活下去,醫生建議Dagmar儘快接受手術,切除腦腫瘤。
  • 重慶「斑點娃」在英接受手術 頭部大包已順利切除
    圖片來源於微博「佑康求生路」華龍網消息,倫敦時間19日上午8:30,重慶「斑點娃」黃佑康在英國大奧蒙德街兒童醫院進行了手術,切除了頭部的三個大包塊以及部分小包塊。據當地誌願者介紹,手術進展順利,小佑康目前在醫院進行術後觀察。小佑康僅有一歲多,出生時頭部及全身就布滿大小不一的斑點,臀部和大腿上更有一層黑色的硬殼。
  • 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專家共識
    (一)豐富的開腹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經驗擬開展LPD的醫師及團隊應熟練掌握開腹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具備完成LPD中轉開腹手術和併發症處理的能力。(二)嫻熟的腹腔鏡操作技能擬開展LPD的醫師應具備熟練的腹腔鏡操作技能,掌握腹腔鏡下分離、縫合、打結等手術技能。建議根據學習曲線早期、平臺期和成熟期等不同階段,由易至難逐漸擴展手術適應證。
  • 病人做胰腺手術脾臟被切除 整個過程毫不知情
    做胰腺手術 病人毫不知情被切除脾臟  「我做的是胰腺手術,醫生卻在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把我的脾臟切除了。我作為一名患者,知情權何在?」從法院走出來的王某心情沉重,為了治療慢性胰腺炎,他失去了脾臟。昨日(2月25日),這起醫療服務合同糾紛案在五華區法院正式立案。
  • 闌尾切除也可做日間手術,下午手術第二天上午就出院!
    11月26日,湖南省人民醫院完成首例日間腹腔鏡闌尾切除手術,次日上午,患者劉女士順利出院。臨走前,她握著護士的手激動地說:「都說闌尾炎做手術要住四五天院,沒想到在你們這裡做完第二天就可以出院,太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