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免疫及新型動物模型第一屆敘利亞倉鼠疾病模型國際研討會公告

2020-12-03 人文道

腫瘤免疫及新型動物模型國際研討會暨第一屆敘利亞倉鼠疾病模型國際研討會公告

免疫治療正在成為多種腫瘤的主要治療方法,但是免疫治療對於實體瘤的治療效果非常有限,進一步了解腫瘤和免疫系統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有利於針對實體瘤開發新型免疫治療方法。本研討會旨在聚焦近期免疫分子及通路在控制或促進腫瘤複雜相互作用的新進展,並討論個體化癌症疫苗、免疫檢查點阻斷、過繼細胞療法和細胞基因工程方法在腫瘤治療中的新用途,同時介紹這些療法單獨使用和多種療法聯合使用的新進展。 為了深入研究腫瘤免疫、開發更有效的腫瘤治療方法,降低腫瘤免疫研究轉化的失敗率,急需建立穩定性好、更有潛力的臨床前動物模型。敘利亞倉鼠能很好地模擬人類重大疾病的發生發展,是最有價值的動物模型之一。本論壇另一主題是展示免疫能力健全和轉基因倉鼠在腫瘤免疫,心血管及病毒性感染疾病研究中的成功應用案例,討論該模型具有的潛在學術和應用價值。 會議時間:2018年10月27-28日 會議地址:鄭州美盛喜來登酒店(鄭州鄭東新區金水東路33號與農業南路交匯處) 大會主席:尼克.萊蒙 會議議程: 10月27日 15:30-16:00 開幕式 16:00-18:30 大會報告 10月28日 9:00-12:00 大會報告 14:00-18:00 大會報告 大會演講嘉賓: 1. William Wold教授/系主任, 美國聖路易斯大學醫學院分子微生物和免疫學系 2. Wang Zhongde教授,美國猶他州立大學動物學、奶製品學和獸醫學系教授 3. Robbert Cormier 教授,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生物醫學系 4. Michail Sitkovsky教授,美國東北大學新英格蘭炎症與組織保護研究所所長,總統學者 5. Ingolf Blasig教授, 德國萊布尼茲分子藥學研究所 6. Wu Hua博士,SAB Biotherapeutics製藥公司,疫苗與抗體開發部高級副總裁 7. 張旭東教授,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醫學院癌症優先研究中心副主任 8. 黃波教授,北京協和醫學院 9. 常智傑教授,清華大學(癌症生物學) 10. 何玉龍教授,蘇州大學 (淋巴瘤和癌轉移 ) 11. 秦曉峰教授,蘇州CAMS系統生物學研究所 12. George Liu教授,北京大學 13. 王盛典教授,中國科學院 14. 董建增教授,首都醫科大學安貞醫院 15. 吳緬教授,中科院百人計劃專家、中國科技大學 16. 李金明教授,南方醫科大學 17. 陳濤湧教授,海軍軍醫大學(第二軍醫大學),長江學者 18. 馬瑜婷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蘇州系統醫學研究所 19. 楊安鋼教授,空軍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

(鄭州大學)

相關焦點

  • 2018模式動物與疾病動物模型研究與應用研討會即將召開
    上海2017年12月27日電 /美通社/ -- 在生物科學的發展歷程中,模式動物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線蟲和果蠅模型的建立大大推進了遺傳學和發育生物學的進展;酵母和大腸桿菌作為生物模型為現代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技術提供了施展的舞臺;小鼠疾病模型的深入研究為生物醫藥技術產業帶來了巨大便利。
  • 科學網—樹鼩模擬人類疾病模型研究獲突破
    本報訊(記者張雯雯)近日,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應用新型實驗動物——樹鼩進行了乳腺腫瘤和嗎啡成癮的研究實驗
  • 小鼠模型在轉化醫學研究中的應用
    小鼠模型已經成為研究基因功能與致病機制、建立人相關疾病模型和評價研發藥物安全性與有效性等生物醫藥研究不可取代的模式動物。轉化醫學研究就是針對來自臨床患者實際問題,通過實驗室包括分子、細胞及模式動物的相關基礎及臨床前研究,最終實現解決臨床所面臨的已知與未知的難題。
  • 中國科學家建立新冠病毒倉鼠感染模型
    中國科學家建立新冠病毒倉鼠感染模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15 11:01:29 香港大學Hui-Ling Yen研究團隊建立了新冠病毒(SARS-CoV-2)倉鼠感染模型。
  • 專著《樹鼩基礎生物學與疾病模型》出版
    在國家863計劃課題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聯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7家單位的專家學者共同編著《樹鼩基礎生物學與疾病模型》。該書較全面地介紹了樹鼩基礎生物學和疾病模型研究相關領域的最新進展與發展趨勢,其中許多研究成果屬於首次報導。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院士為本專著作序,全書分為樹鼩基礎生物學和疾病模型兩篇共28章,82萬字。
  • 關於PDX模型,有一個很長的故事要講……
    ,較好地保持了原發腫瘤的遺傳特性和異質性,實驗結果臨床預見性更好,可以說是現階段最優秀的腫瘤動物模型。可以追溯到的第一個將人類腫瘤移植到動物體內的實驗是由法國外科醫生Peyrilhe在1775年進行的,他將人類乳腺癌的粗提物注射到一隻狗體內。一開始科學家們進行這個實驗主要是出於好奇心,為了確定腫瘤的遺傳性,他們對把腫瘤移植到動物身上以觀察這種未知疾病的病理很感興趣。
  • 愛滋病病毒與免疫特徵及病程研究有新動物模型
    據中科院網站12月31日消息,平頂猴是舊大陸猴中唯一可感染HIV-1的非人靈長類動物。平頂猴分為南平頂猴、北平頂猴及明達威猴3個物種,中國分布的平頂猴為北平頂猴。國際上以往研究所用平頂猴均為南平頂猴,鮮見北平頂猴和明達威猴的基礎生物學及疾病動物模型研究報導。
  • 新冠病毒感染的模式生物:倉鼠還是小鼠?
    作者:鹿特丹大學 閃電 轉載留言即可 2020年4月24號比利時魯汶大學在預印本BioRxiv發表文章詳細評估了模擬人類COVID-19的動物模型。 截止到2020年4月25號,全球超過280萬感染病例,死亡人數將近20萬。
  • 武漢病毒所建立新冠小鼠感染模型,有望緩解動物模型緊張問題
    新冠病毒感染的動物模型對新冠研究及疫苗評價等研究至關重要。此前的研究已知,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的受體為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hACE2),然而由於與hACE2存在關鍵胺基酸位點差異,小鼠ACE2(mACE2)不能介導病毒入侵,因此SARS-CoV-2不能感染普通小鼠模型。
  • 繼北京上海倉鼠後,HTG模型長沙倉鼠問世:ApoC2缺陷患者福音
    2016年美國NIH的Remaley研究組敲除了小鼠ApoC2基因,但發現缺失小鼠胚胎致死,最終只構建了不能被有效切割ApoC2突變小鼠,其血漿中ApoC2蛋白反而增高,不是一個ApoC2基因缺陷的模型。也有人構建了ApoC2缺陷斑馬魚模型,但斑馬魚不是哺乳動物,其代謝特徵與人類相差很大,不能很好地模擬人類心血管和代謝疾病。
  • 中國實驗動物學會動物模型鑑定與評價委員會2018年年會
    四川新聞網瀘州9月10日訊(沈遇潔)9月9日,中國實驗動物學會動物模型鑑定與評價委員會2018年年會暨第一屆實驗動物模型研討會在瀘縣順利召開。來自中國實驗動物學會的趙宏旭秘書長,中國航天員中心副總設計師李瑩輝研究員,中國醫藥工業研究院副院長何雯研究員,中國醫學科學院神經科學中心主任許琪教授,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賴良學研究員,廣東省科技廳基礎處副處長餘亮同志,瀘州市科學技術和知識產權局 副局長何鋒同志,瀘縣縣委副書記、瀘州國家高新區醫藥產業園黨工委書記張學彬同志,瀘縣縣委常委、副縣長趙領同志等出席了會議;來自全國各地生命科學、
  • 以斑馬魚為模型,揭開帕金森氏疾病的「面紗」 |MDPI
    近來,許多研究利用斑馬魚動物模型來觀測α-syn的擴散及預測PD病情發展,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戴維·格芬醫學院的Lisa M. Barnhill教授及其同事在Biomedicines期刊上發表的綜述回顧了基於斑馬魚模型的PD病理生理學新發現,總結了PD發病機制規律及開發斑馬魚模型的方法,為未來的PD病理生理學研究及其治療方法提供了啟示。
  • 昆明動物所基於動物模型研究證實哺乳傳播寨卡病毒
    臨床上還不能確定感染的嬰兒ZIKV來自母乳,也沒有基於動物模型研究證實乳汁在ZIKV傳播中作用的報導。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動物模型與人類疾病機理重點實驗室利用I型幹擾素受體敲除的小鼠(IFNα/β receptor-deficient mice, A129)和野生型的C57Bl6小鼠建立感染模型,發現ZIKV可以通過乳汁感染新生的乳鼠,導致乳鼠產生神經系統的病變和病症。首先,他們建立了一種自然哺乳的ZIKV感染乳鼠模型。
  • 【學術前沿】冼勳德/劉國慶團隊建立倉鼠模型證實載脂蛋白C3缺陷對...
    這種動物的血漿甘油三酯(TG)減低,在餵飼高脂飼料後高密度脂蛋白(HDL)則增高,同時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較野生型倉鼠明顯減輕,表明ApoC3基因敲除倉鼠是研究ApoC3作為人類心血管疾病靶點的理想模型。倉鼠則是一種在脂代謝方面類似於人的小型嚙齒類動物,具有繁殖快,飼養簡易和費用低廉的特點,只是因為體外胚胎胚胎操作困難,遲遲沒有基因工程模型問世。
  • 中國科學家創建HIV-1感染北平頂猴愛滋病動物模型
    長期以來,缺乏直接感染HIV的合適動物模型是制約愛滋病研究取得突破的瓶頸。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愛滋病動物模型為SIV或SHIV感染靈長類動物替代模型,而SIV及SHIV病毒與HIV-1基因同源性差異較大,不能真實模擬臨床上HIV-1感染後免疫反應情況,藥物和疫苗評價與臨床效果的一致性也較差。
  • 科技日報:中藥治療新冠肺炎在動物模型上證實有效
    科技日報3月5日消息,中藥治療新冠肺炎有效終於有了在動物模型上被證實的實驗數據。記者3月4日從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以下簡稱中藥所)了解到,該所成功構建了適合中藥治療新冠肺炎藥效評價的病證結合動物模型,並用此模型完成16種藥物的評價驗證工作。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地紛紛強化中西醫結合,促進中醫藥深度介入診療全過程。
  • 人源化小鼠模型助力新冠病毒抗體藥物研發
    該公司也是目前國內唯一同時擁有人源化肝臟小鼠《實驗動物使用許可證》和《實驗動物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年產能達20萬支。人源化小鼠,是指在小鼠體內生成人類某些組織、器官、細胞等從而獲得的實驗動物模型。普通的實驗小鼠無法達到科研人員攻破腫瘤的目的,其自身攜帶的T、B、NK細胞作為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細胞,在研究腫瘤治療方面,需要將其變得重度缺陷,缺陷程度越嚴重代表模型越優秀。
  • 鍾南山指導團隊構建首個新冠肺炎非轉基因小鼠模型
    此動物模型可應用於新冠治療藥物效果評價、疫苗效果測試及新冠致病機制等多方面研究。該研究成果於6月10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Cell。動物模型模式圖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入侵受體為human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2(hACE2),而小鼠同源受體mouseACE2由於胺基酸關鍵位點差異,不能介導病毒入侵
  • 中國中醫科學院首次用動物模型完成16種藥物的評價驗證
    科技日報記者 操秀英 楊朝暉  中藥治療新冠肺炎有效終於有了在動物模型上被證實的實驗數據。記者4日從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以下簡稱「中藥所」)了解到,該所成功構建了適合中藥治療新冠肺炎藥效評價的病證結合動物模型,並用此模型完成16種藥物的評價驗證工作。
  • 雲南樹鼩為建立疾病模型立功
    原標題:雲南樹鼩為建立疾病模型立功 省科技廳消息:在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雲南省分子醫學研究中心)等單位的努力下,目前已在樹鼩身上建立了具有典型皮膚症狀的寨卡動物模型,這將加快寨卡熱發病機制研究及相關藥物和疫苗的篩選、評價等研究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