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蝦300多畝,一年能賺100多萬!

2020-11-23 水產頻道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


  蘇皖交界處,天目山餘脈的西北頂端,社渚、梅渚兩鎮交界。從江蘇省溧陽市社渚鎮政府出發,駕車沿著省道239一路向西,10分鐘即可到達安徽省郎溪縣梅渚鎮政府。地緣相近的兩個小鎮的「日常」緊密聯繫在一起。享有「中國青蝦第一鎮」美譽的社渚鎮,將青蝦產業帶到了梅渚鎮。兩地養殖戶攜手,在邊界地區,寫下蘇皖百姓一同奔小康的故事。



  編者按


  江寧、博望兩個「小丹陽」隔街相望;南京浦口、安徽和縣都有一個烏江鎮;來安汊河鎮與六合一河之隔;溧陽社渚與郎溪梅渚兩鎮因「渚」結緣……在南京都市圈,像這樣「一腳踏兩地」的村鎮很多。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的「好鄰居」,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協作等方面互動頻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江蘇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探索省際毗鄰區域協同發展新機制,為毗鄰村鎮協同發展描繪了更加美好的未來。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本報今起走到邊界線、採訪邊界戶,實地探訪毗鄰區域協同發展的新典型,發現毗鄰區域共同奔小康的新樣本。


  溧陽社渚:跨越邊界養蝦致富


  「現在大家都知道養殖青蝦掙錢,很多以前在外打工的人也都回來了。」社渚鎮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益林,既是當地青蝦養殖有名的專家,也是當地政府推廣青蝦產業的「先鋒」。


  張益林介紹,社渚鎮的青蝦養殖起源於上世紀90年代初,自2010年大規模推廣,至2016年,被中國漁業協會評為「中國青蝦第一鎮」。目前社渚鎮有青蝦養殖戶1400多戶,2019年,他們以6.5萬畝的養殖面積,創造了6.1億元左右的產值,畝均純利更是達到了3000元以上,小小青蝦成了農民手中的「致富蝦」。


  青蝦產業鏈輻射帶動作用逐步擴大,形成聯動溧陽、郎溪的局面。


  2010年前,養殖戶之間基本都是自然對接,政府參與不多,但是最近10年來,在政府的大力推廣下,社渚鎮的青蝦產業輻射範圍越來越大。張益林告訴記者:「我們在5月份舉辦的培訓班上,邀請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的專家前來授課,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有一萬多養殖戶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參與。梅渚鎮的養殖戶是最積極的。」


  溧陽市澤彬青蝦養殖專業合作社內,有50畝水面是社渚鎮指定的青蝦苗種培育基地,不少周邊鄉鎮的新手養殖戶,都會向陳澤彬收購青蝦苗種,也會到他這裡來交流諮詢。去年,陳澤彬的6000多斤苗種供不應求,而在他的指導下,購買苗種的養殖戶,都很好地度過了最難的「新手期」。


  在張益林、陳澤彬這樣的養殖專家帶動下,社渚鎮的青蝦產業輻射範圍越來越大,涵蓋了江蘇、浙江、安徽三省,而相鄰的梅渚鎮是最大的受益者。


  溧陽社渚:引資引智一路奔小康


  6月9日下午三點,記者來到梅渚鎮黎明村村民劉有喜家。剛進院門,劉有喜穿著黑色雨靴從屋後走了出來,手上還沾著不少泥巴,「最近正忙著養蝦苗,我剛從塘裡回來。」劉有喜曾經是當地的貧困戶,拿著政府給的「啟動資金」,他養了6畝青蝦,養殖青蝦的第一年就摘掉了貧困的帽子。他說:「兒子在外地工作,家裡就我一個人忙活,沒啥人力成本,一年下來純利能有五六萬呢。」


  李家順是梅渚鎮最早開始養殖青蝦的養殖戶之一。2000年,剛剛20出頭的李家順離開家鄉,前往常州務工,這一待就是10年。到了2010年,正是溧陽社渚鎮大規模推廣青蝦養殖的時候,李家順發現原來和自己一起務工的朋友搖身一變,成了青蝦養殖戶。年收入跟務工相比,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受到「刺激」的李家順,師從溧陽市社渚鎮下西村村民、被眾多水產養殖戶稱為「蝦王」的虞小富,開啟了自己的「養蝦生涯」。「我養了300多畝青蝦,一年能賺100多萬,比出去打工、在家種田不知高了多少倍。」李家順說。


  因為經濟收益相對較高,青蝦養殖在梅渚鎮蔚然成風。目前,全鎮養殖青蝦水面面積達到約6萬畝,年產青蝦2萬餘斤,主要銷往蘇錫常、浙江等地區。


  隨著養殖規模不斷擴大,梅渚青蝦市場順勢而生。該市場由李家順、虞小富、王耀傑等來自蘇皖兩地的青蝦養殖戶投資運作。在青蝦銷售旺季,每天凌晨兩三點,市場裡便燈火通明、人聲鼎沸,工作人員忙著向紛至沓來的散戶收蝦,再運輸售賣給外地客戶。「我們特地邀請了溧陽一些養殖大戶合作辦這個市場,他們經驗豐富、熟悉市場,可以幫助梅渚的青蝦產業做大做強。」李家順告訴記者,除了進行交易,梅渚青蝦市場還面向全鎮開展青蝦養殖技術培訓。如今,梅渚鎮90%以上的青蝦養殖戶都將該市場作為最主要的交易平臺。


  如今,青蝦產業已成為社渚鎮、梅渚鎮的富民產業,當地政府也在不斷為其「加碼」,賦予更多的附加值。


  在社渚鎮,鎮政府正在申報青蝦品牌,為社渚青蝦增加更大的知名度;今年底,社渚鎮將成立青蝦研究院,為青蝦產業規劃、科研等提供支持,讓社渚青蝦向可持續綠色高質量方向發展。在梅渚鎮,青蝦市場還將繼續擴大規模,預計投入2000萬元,吸納市場營銷管理等專業人才,繼續向郎溪縣域內乃至宣城市的養殖戶提供技術支持及和技能培訓,擴大養殖範圍。(

本文轉自【:南京日報  南報融媒體記者 毛琪 周飛】。如有版權問題,敬請聯繫wx@fishfirst.cn

相關焦點

  • 「45畝賣100多萬元」,「還是養它賺錢」…「浙江養蝦大軍」,笑了!
    「還是養它賺錢,我60畝蝦塘大概抓了120萬元。」 「他45畝一造蝦賣了100多萬元,可以說是江平鎮的冠軍了!」 近期,筆者走進廣西養蝦重地——防城港,這個曾經一度在低谷中掙扎的地區,養殖戶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他們已經很久沒有這麼輕鬆地笑過了。
  • 湖北仙桃人周京懷:淡水養蝦新模式 畝賺7000元
    湖北仙桃人周京懷:淡水養蝦新模式 畝賺7000元2014-11-13 08:1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目前畝產一般為500斤~800斤,並不遜於廣東土塘養殖的產量,利潤達7000元/畝。  一次投苗多次捕撈  一直以來,湖北許多地方都是四大家魚混養的模式。目前,當地的對蝦養殖主要是魚蝦混養模式,主要混養鱅魚、鯽魚、草魚、白鰱等。一般養殖周期一年,先放魚再放蝦;蝦養殖3個月~4個月左右,一次性投苗,多次抓蝦;抓完蝦後才開始出魚。
  • 小夥精養蝦塘50畝賺20萬元!錯峰上市、混養模式提高收益
    今年咱們省因為小龍蝦集中上市的影響,導致很多養殖戶基本上都沒有賺到錢。但在荊門市麻城鎮朱廟村,陳大哥今年可不得了,他養的蝦子掙了不少錢。荊門市麻城鎮朱廟村 養殖戶 陳雲洲:賺到錢了,也賺到錢了,為什麼能賺到錢呢?我把產量搞上來了,哪怕是價格便宜。
  • 廣西欽州市土塘養蝦3月賺35萬元
    3個月時間,賺了35萬元。蝦農駱能就用一個季度掙了別人一年才有的收入,這樣的養殖成績破了當地養蝦史上的紀錄。駱能就是廣西欽州市欽南區尖山鎮穀倉村委二村村民,以前靠出海捕魚為生,1998年上岸幫人看塘打工,一幹就是10年。
  • 老人養100多頭牛,一年光下牛崽就有30多萬收入
    近日,山西晉中一位網友發了一組老人放牛的畫面,一位清瘦的老人正在路邊坐著放牛,配文說:被看外表,養100多頭牛,人不可貌相啊。好多網友看到後說:說的倒是實在話,100頭牛值100多萬,一年光下牛崽就有30多萬收入,這是實實在在的富豪啊。
  • 外塘純淡水養對蝦畝賺4萬多塊?曾經的混子蝦農,是如何完美蛻變的?
    外塘純淡水養對蝦畝賺4萬多塊?曾經的混子蝦農,是如何完美蛻變的?2021-01-08 09:3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產養殖網        瀏覽量: 260 次 我要評論 12年前,遼寧盤錦的劉霞老闆開始進入對蝦養殖行業,從剛開始一兩畝塘試著養,到現在幾個塘加起來36畝全部用來養蝦。
  • 農民養蝦不賣蝦,供遊客垂釣,日進萬元,這個夏季賺十幾萬!
    說到小龍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這個炎炎夏日炒上一盤喝上幾瓶啤酒,那是一個爽;小龍蝦因繁殖特別快,在外國可謂是泛濫成災,而在我國卻是非常受歡迎非常暢銷,很多農民都靠養它賺了不少錢,在廣西柳州江田村的農民江姜就養殖了近30畝田的小龍蝦,但他養蝦卻不賣蝦,一年也能賺幾十萬!
  • 武漢打工仔押寶養殖南美白對蝦 176畝一年淨掙100萬
    &nbsp&nbsp&nbsp&nbsp飯桌上聊出致富經,投入300萬引進「洋蝦」&nbsp&nbsp&nbsp&nbsp昨天上午,當記者來到七裡村宋春生的家庭農場時,他正跟合伙人程友生一起商量開春的種苗投放。「來得不巧,塘裡的蝦在年前都賣光了,要不也能讓您們嘗嘗鮮。」
  • 4.5畝豪賺超75萬元!這個蝦農大膽創新,一年可養3造蝦!
    今年亭裡村蝦農陳老闆3口共4.5畝高位池養兩造金剛蝦,一共賣了4.2萬斤蝦, 取得了純利潤超75萬元的靚麗成績,著實讓人羨慕不已。  他是如何做到的?他第一年改變養殖模式就取得成功秘籍有哪些?帶著這些疑問,近日農財寶典-大國漁業記者走進裡亭裡村一探究竟。
  • 承包264畝水塘養蝦,一分沒賺反賠90多萬,男子:這是人禍!
    在武漢黃陂的長軒嶺鎮,有五對夫妻,一拍即合,一起出資一起出力,去年承包了一片264畝的水塘養殖小龍蝦。保守估計,按一畝產蝦400斤計算,今年的產量是10萬多斤。現在他們的打上來的蝦是零,因為遇上了「藍苔精靈」。去年,趙先生和同村的幾戶村民,一起在武漢市黃陂 區長軒嶺鎮承包了一片水塘,用於小龍蝦的養殖。
  • 農村夫婦養豬成本只花兩萬,一年能賺30多萬,究竟是怎麼養的
    黔東南農村夫婦小養豬場建在山裡,佔地面積300多平米。外面是做豬食物的廚房裡面是豬舍,用塑料布包圍得嚴嚴實實。廚房有一臺蔬菜鍘草機用來粉碎豬草後再煮熟餵豬。地上是今天用剩下來的蔬菜。還沒來及餵到的豬都嗷嗷叫,這是其中一間的中豬一頭大概一百多斤。女主說這些就是過年豬了,當地人就喜歡買一百多斤豬過年殺年豬,太大的反而不好賣。養著八頭母豬,小豬都是自己母豬繁殖從來不用買。每頭母豬年產20隻養不完還可以賣些小豬。一窩出生不久的小豬用電燈泡給取暖。母豬都循環著生小豬可以保證時時有豬出欄。
  • 2020年養一畝大約賺多少錢?
    養殖成蝦時可投餵些豆餅、雜魚、蠶蛹、蚯蚓、米糠、麩皮或配合餌料等,保持蛋白質含量在25%左右。2、小龍蝦養多久上市?小龍蝦一般養4-5個月左右就上市。不過具體時間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野生的小龍蝦繁殖很快,在3-4月放蝦,直接放大蝦讓其自由繁殖,大約六月左右就可以捕抓,以後可以天天捕抓。
  • 投入7000多萬搞跑道養蝦,節水70%,一年養7-8造!
    我們是工廠化分級養殖,我們一般一年可以出產7至8造,對蝦質量比較好,產量相對也比較高,可能一平方十斤左右。全鎮共有對蝦養殖211戶、面積8822畝。自陽東區啟動對蝦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以來,該鎮搶抓機遇,提升全鎮對蝦養殖整體技術水平。
  • 菜地養蝸牛 一年能賺幾十萬
    「今年蝸牛價格還可以,昨天每斤11元,這樣看來,今年平均一畝地能收入五六萬元吧,效益還是不錯。」談起養蝸牛的收益,張雲高興地說。 2015年,張雲在八路村承包了140多畝土地,打算做好土地增收文章,向土地要效益。起初她投資100多萬元,種植起了大棚蔬菜,但因為市場變化賠了兩年。
  • 總能超前一步的養魚高手:兩畝魚塘兩個月賺千萬
    像這樣不到一斤重的刺鰍,一隻一年就可以給譚健標賺1萬多元。通過繁育不同種類的魚苗,譚健標一年可以賺1000多萬元,20多年來譚健幾乎每做一個品種都能比同行搶先一步佔領市場。  苗種經銷商郭橋和:他都是以創新為主,都是比較帶動那個農戶,就是有那個新鮮事物的接觸,對水產行業,他就是,按我個人來說他是一個佼佼者。
  • 黨江大媽:養蝦就這麼「簡單粗暴」!生石灰+益生菌,輕鬆賺十幾萬!
    養普通苗大小不一,生長速度慢,養殖效益低。」莫祖芹回憶說,由於蝦難養,黨江出現很多空塘,雜草叢生,很多人都外出打工了。「前些年300元/畝都沒有人要,現在塘租又漲到1500元/畝了,大家都回來養蝦了,蝦塘很搶手,現在黨江已沒有空塘。」莫祖芹今年開始轉養海壹的高抗苗,畝產600多斤,海壹高抗苗讓他重新燃起了養蝦的希望。
  • 廣東江門大鰲農民養蝦賺到"第一桶金" 紛紛蓋起"蝦樓"
    這些朋友都是過來聊天的,在其蝦塘邊搭建起來的簡易棚舍內,正中擺放著一套茶具,看得出主人家是一位熱情好客之人。鍾明傑說,一年內,他至少要用掉50斤的茶葉。&nbsp  已是11月,鍾明傑的蝦塘早已搭好棚,白色的薄膜將蝦塘覆蓋,不見水面。「10月就開始搭棚,大約用了20多天,至11月初全部搭好。」
  • 養蝦成功人士2.7畝蝦塘賺69萬元!畝產超1.2萬斤
    在一次回鄉與早期從事養蝦的村民交流後,得知當時養蝦很賺錢,16-17條/斤規格的白蝦賣20多元/斤,成本也才11-12元/斤,只要養到30天規格的蝦基本就可以收回成本。2008年,23歲的他辭掉印刷廠的工作回到南境村,承包了8畝共3口塘嘗試養殖,那時全村蝦塘也才只有30口左右。
  • 這樣養魚養蝦,一畝純利賺8萬/年,央視也忍不住怒贊!
    品種開拓:光伏板下養澳龍,畝純收益超2萬元 除了養魚,不少養殖戶也開始琢磨著在光伏板下養蝦。 「你看,這些澳洲龍蝦長得多健康,肉質鮮嫩,外殼色澤光亮。」
  • 養100隻羊需要多少成本?一年可以賺多少錢?
    還有基礎設施建設,身為養羊新人,剛開始養羊沒必要在基礎建設方面投入太多,因為養羊並不一定能賺錢,還需要一定的技術,不怕苦不怕髒的精神,也許很多人養了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不適合這個行業,如果基礎建設投資太多,想退出都很難,所以剛開始建一個簡易棚可以遮風擋雨,等後期賺到錢再建一個標準一點的羊舍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