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感知覺:康復訓練必不可少的環節,加快機能恢復

2021-01-09 小冉哥運動康復

隨著運動康復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運動人群和體能瑜伽教練將目光投入進來,也讓越來越多人了解到:運動康復可以解決更多問題。

運動康復的著手點為:結構和功能的處理。但是只進行這兩個階段,運動康復的水平只能改善的正常生活層面;運動康復往往是以恢復日常及避免再次出現運動損傷為目標,所以想要達到避免出運動損傷的層面,就必須要在結構和功能處理後,進行整合的訓練。

這就是運動感知覺的訓練。因為人體是一個複雜的整體,單純的處理關節或是肌肉是往往不夠,還需要進行神經系統方面的訓練。

運動感知覺系統主要是指感覺信息通過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與運動反饋相聯繫,形成一個體內信息的傳遞迴路系統。機體接收到外界的信息,將其傳入中樞神經系統進行處理,再將處理後的信息傳遞給運動系統,隨後產生動作,再將更多的反饋信息傳回形成循環迴路。

提到信息傳遞,就不得不說到信號的採集了,而信號採集主要由感受器進行。

感受器:採集外界的刺激,轉化為信號傳遞給神經系統的基礎設備。

在機體存在三種這樣的感受器:機械感受器、肌肉感受器、外周感受器。其中我們常說的本體感覺就是通過外周感受器來進行傳遞的信號的。

機械感受器:主要是指關節囊中的感受器,表現在當關節活動受限時被激活並傳遞關節的位置信號。肌肉感受器:主要指的是肌梭和腱梭。肌梭位於肌肉內與肌纖維平行排列,可以感受肌肉的長度和肌纖維收縮的速度變化;而腱梭位於肌腱和筋膜覆蓋的區域內,感受的是肌肉的收縮變化。外周感受器:位於皮膚上的專門感知觸覺信息的感受器,當皮膚是不同的位點在關節活動範圍內收到牽拉時,這些感受便會提高本體感覺的信號。例如:當膝關節伸直時,大腿後側的皮膚緊繃,便產生了膝關節伸展的信號。而且外周感受器不光是本體感覺的感受器,它還包括溫度感受器、疼痛感受器等,都會為機體提供傳入的信號。感受器對姿勢反射、關節穩定和動作控制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人體內有三個區域主要來完成信號的輸入,這三個區域分別是:足底、骶髂關節和頸椎。

足底,主要是傳遞人體對姿態的感知的信號,使得機體可以完成獨立維持身體直立、並感知姿態的擺動。當足底的感受器使用時,其視覺信號便會代償足底反饋,常見的有下樓梯時無意識的踩空、平地的摔倒,都是由於這種信息傳遞出現問題而出現的。

骶髂關節,它可以協同下肢和軀幹直接的力量傳遞來影響本體感覺、步態和姿態,所以它通常性的下背痛功能紊亂的源頭。儘管骶髂關節式微動關節,本體感覺的功能紊亂很有可能就是骶髂關節的功能的原因。

頸椎,通過頸椎小關節傳入的信號來維持姿態的穩定,並對頸椎的疼痛有一定的影響。在嬰兒時,原始反射中緊張性頸反射與頸部的位置相關,而且直接影響了軀幹。同理,慢性頸部功能紊亂的人也會出現平衡能力較差的特徵。

說完了信號的採集,我們再說一下信號的處理和動作的輸出。

信號的處理,即中樞神經系統處理,主要通過三個遞進式的層面進行信號的處理:脊髓(無意識的水平),皮質下(潛意識的水平)和皮質水平(有意識水平)。

動作的輸出,主要通過α和γ兩個運動神經原來控制,其中α運動神經元接受指令支配隨意運動,γ運動神經元調節肌纖維長度變化。兩者共同完成動作的調控。

運動感知覺訓練,主要是通過主動和被動的激活傳入神經,從而對平衡和姿態的控制產生影響。一般訓練的時間為一組5-20秒,最多不超過2分鐘,重複次數根據動作難易度選擇。通常從以下4個方面進行:

1. 增加本體感覺的輸入信號的量和強度,可以通過敲擊、輕刷和筋膜球等手段來刺激足底、頸部深層肌肉和骶髂關節區域來實現。如筋膜球放鬆足底、頸部深層和敲擊骶髂關節。

2. 通過進行對姿態穩定的主被動練習, 強化關節反射性穩定能力,以此來激活之前提到的皮質下通路。如:各種姿態的控制,遵循發育規律從仰臥位和俯臥位練習,再進行爬行、跪姿、坐姿和站姿的訓練。

3. 改善支撐面和動作的動靜態,可以進一步強化感覺訓練,一般從穩定平面到不穩定平面。如:平地、泡沫墊、平衡板,睜眼到閉眼等;動作從今天保持到動態抗阻。

4. 重心的控制,可以進行多樣化的訓練,包括負荷變化、幹擾、上下肢移動、振蕩和脊柱的穩定。

今天關於運動感知覺的訓練就到這裡,下次我們繼續分享,如何具體進行運動感知覺的訓練。

相關焦點

  • 武磊康復時間曝光!隊醫透露一重大利好:身體機能不影響訓練比賽
    有些重症患者在治癒出院後,由於此前肺部被纖維化,即便康復也很難劇烈運動。所以,不少球迷擔心武磊肺部會不會受損,從而影響職業生涯。在武磊患病後,西班牙人隊醫表態,介紹了武磊在內的幾位患者情況,給球迷吃下了一顆定心丸。西班牙人跟隊記者託馬斯-古斯徹介紹了武磊的現狀:「武磊和其他患病隊友一樣,出現明顯典型症狀,發燒、乾咳、胸痛。」
  • 烏海市戒毒所康復訓練中心開展器械訓練
    近日,烏海市戒毒所康復訓練中心集中開展康復訓練日活動,組織戒毒人員觀看康復訓練精品課程《人體運動系統的構成與機能》,通過觀看學習,戒毒人員初步掌握了運動系統是由骨、關節和骨骼肌三種器官組成,了解了各個系統在運動中的作用,運動系統如何在運動中支持和保護肌肉和器官,為器械訓練實操提供了理論支撐。
  • 腰突患者康復訓練的黃金法則
    上一篇說到康復訓練的重要意義,很多患者在後臺問我,網上有各種各樣的訓練方法,到底怎麼做才最有效?其實康復訓練不存在針對每個人都有效的單一方案,人體的機能、病因、狀態千差萬別,康復訓練一定是針對不同個體單獨制定,但是有一些基本的原則我可以分享給大家,遵循了這些原則至少可以保證是按照正確的方向去尋找合適自己的訓練方法。
  • 中風康復訓練要趁早
    事實上,康復訓練宜早不宜遲。腦卒中只是栓塞部位的腦細胞死亡,大腦功能並沒有完全「廢掉」,及時進行康復訓練,能喚醒健在腦細胞的「潛能」,使之發揮代償作用,使失去的功能得到恢復。只要病情穩定的患者,即沒有生命體徵急劇變化的情況下,48小時後就能進行康復治療了。患病後短期內能百分之百恢復的患者,基本上不存在康復的問題。
  • 中風偏癱後,若想身體變好,跟著這2步,做好康復訓練
    總之不管是哪種原因導致的中風,都應該注意,每天要做康復訓練,避免出現意外影響生命。在出現中風偏癱後可以做一些康復訓練,這樣可以讓身體越來越好。1、每天都要按摩中風的患者要根據癱瘓部位經常性的按摩,每天要給中風患者按摩1到5次左右,每次按摩時間為5分鐘左右,這樣可以使血液加速流通,中風患者癱瘓的部位一般是沒有知覺,因為,血管不流通導致了,只有經常的按摩才能使患者的肌肉逐漸恢復意識,在過一段時間後,再稍加訓練一下肌肉,就可以恢復到之前的狀態
  • 下肢康復機器人上線 康復訓練變有趣了
    對於下肢癱瘓的患者來說,堅持康復訓練對患者自身及家屬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上周,南京腦科醫院康復科多體位智能康復訓練機器人(又稱下肢康復機器人)正式投入使用。   「使用機器人康復,讓我重新體驗到了正常走路的感覺,真的非常開心。」
  • 用於提高身體機能的黑科技,不用禁藥也可以讓身體快速恢復!
    但採用物理的方式提高身體機能是允許的,於是科技再次展現出了驚人的生命力,並誕生了一系列的黑科技。今天就由AI 23號向大家系統介紹下,這些科幻感十足的訓練科技產品。根據功能,我們將分為恢復型,強化型,智能型,外掛型四類。恢復型科技-人體真是個抖M-人的極限不僅存在訓練中,也存在恢復環節。
  • 烏海市戒毒所康復訓練中心 開展教育適應期康復訓練
    康復訓練中心針對一大隊按照司法部關於開展統一戒毒模式的相關要求,康復訓練中心針對2020年新入所的戒毒人員逐步按照康復訓練手冊開展了康復訓練,康復訓練中心工作人員針對每名戒毒人員逐一進行了諮詢和了解,根據談話中戒毒人員反饋,中心工作人員對喜歡運動,感覺運動對身體好,能使自己恢復到健康的標準,對自身有好處的戒毒人員進行了鼓勵,對由於身體上的病症不敢鍛鍊,中心工作人員進行了耐心的講解,鼓勵他們逐情運動,通過課程和實操兩種方式去進行教練。
  • 軍事訓練中,我們該如何做好傷後康復?軍醫支招!
    但是降低軍事訓練傷的發生率是一個系統工程,軍事訓練傷的防治也是一個從預防、治療到康復的整體過程。現階段的研究多集中在臨床醫學治療環節,對預防、康復過程的關注不足。特別對於傷後康復,基層官兵普遍不重視。官兵舊傷復發,大部分都是因為康復訓練沒做好。採訪者:可以看出,目前大部分基層官兵對於訓練傷康復的認識還不足,您能給大家具體講一下嗎?
  • 中風後手腳無力還能恢復嗎?專家指導康復來恢復最大限度的功能
    因為很多人中風後,會出現手腳無力或偏癱的情況,想要解決這種情況,就需要通過康復訓練來實現。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粵東醫院康復醫學科的喻勇醫生表示,康復的主要原則,就是以功能康復為目標,幫到病人恢復最大的功能。而中風之後的康復訓練是也專門的一門學科,要掌握正確的鍛鍊方法,才能讓讓中風後的身體儘快恢復。
  • 武磊康復恢復訓練 接下來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驚喜呢?
    西甲西班牙人足球俱樂部官方微博宣稱 :西班牙人全隊球員在符合安全標準的情況下正式恢復訓練!令中國球迷欣喜的是,武磊也在其中!武磊,自2018年年底加入西班牙人以來,每一個舉動都牽動著中國球迷的心。他的加盟,使得中國球迷對一支西甲墊底球隊關注備至。在加泰尼亞德比中,不少中國球迷甚至放棄支持巴薩,倒戈支持弱旅西班牙人。時常付費觀看一支西甲中下遊球隊的比賽直播。
  • 偏癱患者腿部力量康復訓練
    偏癱患者的肢體障礙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每一個偏癱患者,患者的肢體能力差,就會導致生活質量下降,生活無法自理,這樣的惡性影響,更不利於患者的康復。下面就給大家來講解一下,偏癱患者下肢腿部力量的康復訓練,趕緊學起來吧!
  • 10套訓練器材助力殘疾人康復
    活動中,市殘聯共發放10套康復訓練器材,投資20餘萬元,用於全市各區示範性康復站建設。    調查顯示,目前安陽市38萬名殘疾人當中,約有22萬名殘疾人有不同程度的康復需求,但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得到康復服務的殘疾人總數不足3萬人。
  • 腦出血偏癱後遺症怎樣進行康復訓練
    對於這些症狀,如何恢復成為了人們一直關注的問題,其實本病最主要的治療方法就是康復鍛鍊,下面顧連專家就為大家分享針對腦出血偏癱後遺症患者家屬最易操作的翻身訓練,下面一起來看看吧。翻身訓練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提高偏癱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還可以預防壓瘡、關節攣縮及靜脈血栓形成:1、被動翻身運動:為患者翻身時,需要指導看護者,要對肩關節和髖關節同時用力,防止因為用力不當導致患者損傷。2、助力翻身運動:當患者本身有一定力量的時候可以使用。助力翻身要以患者自身用力為主,家人少許用力進行輔助。
  • 沈農禾豐動物醫院中醫&康復中心全面啟動
    據沈農禾豐動物醫院中醫&康復中心負責人——瀋陽農業大學郭洋老師介紹,作為四大醫學之一的康復醫學是20世紀中期出現的新興學科,最早應用於人類,而後應用於小動物,康復醫學通過對機體功能障礙的預防、診斷、評估、治療、訓練和處理等方法,可發揮其一系列作用:1.消除和減輕功能障礙;2.彌補和重建功能缺失;3.改善和提高各方面功能,因此,康復醫療可以用於多種小動物疾病的治療及輔助治療
  • 腦梗、腦出血出院後,還應該做哪些康復治療?
    「腦梗之後我的左手基本沒有了知覺,現在經過了幾個月的康復治療,已經能做到抬起手指的動作,相信堅持治療我的手能恢復使用功能。」58歲坐在椅子上進行電子生物反饋治療的李奶奶(化名)如是說。「一般在神經內科,如果是腦梗患者,生命狀態平穩後,24-48小時就要介入康復訓練,腦出血患者則在1周內介入康復訓練。腦卒中(中風)後三個月內是康復訓練的最佳時期,六個月後效果相對較慢,復原的可能性也相對減小。」李雪薇表示時間是腦卒中患者康復的關鍵,康復治療一定要早介入。
  • 【湯湯播報】謝李廣:「這是我見過的省內最好的兒童孤獨症康復機構」
    將診斷、治療與康復幹預、特殊教育、心理行為矯治有機結合,診療自閉症、抽動症、多動症、智力低下、學習能力障礙和語言發育障礙等兒童心理行為疾病。目前有來自全國各地120個小朋友在這裡接受訓練。近兩年經過康復訓練融入學校的小朋友有26人。2020年研發的兒童心理行為預警症篩查軟體在婦幼、殘聯、教育領域推廣使用,已經有4萬家庭受益。」董玉紅答。
  • 免費送上門還包教包會,漯河市殘聯為殘疾人安裝康復訓練器材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廣超 通訊員 周帥旗為進一步滿足殘疾人的基本康復需求,5月14日下午,漯河市殘聯組織開展康復器材進家庭活動,市殘聯工作人員和源匯區沙澧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志願者,為召陵區東城街道崗趙村10名殘疾人送去了康復訓練器材,讓殘疾人在家也能進行體育鍛鍊。
  • 偏癱後,康復訓練後出現膝關節疼痛是什麼原因,該如何康復
    大家好,我是一名康復師,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偏癱患者在日常康復訓練過程中,為什麼會出現膝關節疼痛的一個問題?今天主要講們膝關節疼痛的一個原因以及後期該如何進行康復訓練?希望對正在忍受膝關節疼痛困擾的朋友有所幫助。
  • 腦出血引發偏癱後遺症 蘇州九龍醫院康復治療助力患者快速恢復
    「我才40歲出頭,我想儘快回到從前……」近日,42歲的患者肖先生來到蘇州九龍醫院康復醫學科,向接診的康復治療師坦露了自己的心聲。 在醫生的推薦下,他來到了康復醫學科,希望能讓自己的右上肢儘快恢復自如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