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訓練中,我們該如何做好傷後康復?軍醫支招!

2020-12-05 中國軍網

康復是軍事訓練傷防治的一個重要環節。隨著軍事訓練強度難度的不斷增大,傷員的康復需求越來越個性化、對康復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軍事訓練中,我們該如何做好傷後康復?聚焦未來戰場,我們應做好哪些戰傷康復的探索研究?為此,我們採訪了海軍青島特勤療養中心院長單守勤——

採訪者:聽說您高度關注官兵訓練傷的預防和康復,做了大量調研工作。您能介紹一下,基層部隊在訓練傷預防和康複方面主要存在哪些問題嗎?

單守勤:軍委有關部門高度重視軍事訓練傷防治工作,先後出臺了《軍事訓練傷診斷標準及防治原則》《軍事訓練健康保護規定》等一系列規定,對軍事訓練傷的防治起到了關鍵作用。

我們通過調研發現,目前基層部隊對常見的訓練傷,如扭傷、應力性骨折等,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防治手段。但是降低軍事訓練傷的發生率是一個系統工程,軍事訓練傷的防治也是一個從預防、治療到康復的整體過程。現階段的研究多集中在臨床醫學治療環節,對預防、康復過程的關注不足。特別對於傷後康復,基層官兵普遍不重視。官兵舊傷復發,大部分都是因為康復訓練沒做好。

採訪者:可以看出,目前大部分基層官兵對於訓練傷康復的認識還不足,您能給大家具體講一下嗎?

單守勤:軍事訓練傷主要是骨關節和軟組織傷,在損傷的早期階段如果施以針對性、規範化的康復理療,可以有效促進損傷恢復。

隨著軍事訓練強度難度的不斷增大,訓練傷的傷情分類也日趨複雜,一般根據傷情開展分級康復——

1級:加強官兵運動康復技術訓練,倡導自我運動康復;

2級:培養康復技術人才,完善康復設施設備,規範康復標準路徑,增強師、旅、團、營、連各級康復功能,根據傷情程度,實施正常訓練、減荷訓練、停訓休養、後送治療等針對性分期康復幹預;

3級:以功能訓練與手法治療為主,輔以物理治療,進一步規範康復路徑和治療流程,保證康復訓練效果。

採訪者:那麼在軍事訓練過程中,我們應該怎樣做好傷後康復呢?

單守勤:在軍事訓練過程中,建議康復醫師與施訓者合作,對軍事訓練中的專業動作技術結構和負荷特徵進行科學分析,逐步增加訓練的速度、距離、時間、負荷和技術難度,以指導漸進式的運動康復訓練。同時,必須重視損傷康復後的再防護。損傷發生後,通常會導致專項體能、運動技術和本體感覺的下降,如果傷員只接受普通的治療,未進行專項康復訓練便投入正常訓練,其再度損傷的概率會大大提高。

採訪者:在軍事訓練傷康複方面,我軍療養康復機構應該發揮什麼樣的職能作用?

單守勤:我們一直認為,療養康復機構是軍事訓練傷的預防康復「主陣地」,應賦予其軍事訓練傷預防和康復的職能任務。比如,加強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創建軍事訓練傷防護知識培訓考核基地,讓新兵在入伍之初就接受系統的訓練傷和戰創傷預防及康復知識培訓,以提高官兵預防、康復意識,掌握自救互救技能。

採訪者:聽說咱們療養中心按照國家二級康復醫院標準建成的集理療、體療、水療、氧療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康復中心,深受療養傷員的喜愛和認可。

單守勤:是的。近年來,我們致力於從更高層面思考和組織實施軍事訓練傷康復,引進、吸收和融合中西方先進康復技術,建起了這個康復中心。它配備了模擬仿真綜合康複評價與訓練系統、軌道步行訓練系統、高壓氧艙等一大批國際領先的專業康復設備,能夠開展針灸推拿、經絡調理、艾灸燻蒸、電療、光療、磁療、蠟療、氧療、水療等多項診療項目,為平時訓練傷和未來戰創傷康復打造了世界一流的技術平臺。廣大療養傷員在這裡能更好地進行生理功能的重建、生活學習工作能力的恢復和心理精神的康復,以便早日回歸部隊、回歸戰位。

採訪者:據了解,水療是咱們康復中心的一大特色。在眾多診療項目中,療養傷員最青睞水療。能詳細介紹一下水療嗎?

單守勤:康復理療主要包括物理治療、作業治療和運動療法。水療是物理治療的一種,是最先進的康復措施之一。水療是利用水的浮力、壓力、阻力及流動作用,有效促進功能恢復、改善血液及淋巴循環、調整機體代謝。

今年3月,某部戰士小張在訓練中發生左膝半月板損傷和左脛骨骨折,拆除石膏後左下肢留有較嚴重的功能障礙,由我們康復中心接收並進行康復治療。小張入院時,左下肢膝關節和踝關節各方向活動受限嚴重,腫脹和疼痛明顯。入院後,在康復治療小組詳細評估的基礎上,醫護人員制定了詳細的康複方案,在綜合運用手法治療、針灸、蠟療的基礎上,發揮水中運動治療的優勢,在水中進行康復訓練。第一次進行水中治療後,小張便感覺到下肢的腫脹和疼痛明顯減輕,三天後,便可在水中進行行走訓練。經過兩個月的康復訓練,小張的下肢已經完全恢復了功能,又經一個月的耐力和肌肉訓練,小張便完全康復。

採訪者:在軍事訓練傷的防治和傷後康復上,你們療養中心一直在不斷地探索,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果?

單守勤:目前我們在軍事訓練傷導致的創傷康復、過勞性損傷康復、神經內科損傷康復等方面,都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在綜合運用傳統訓練傷康復治療手段的基礎上,未來我們將更加注重發展現代康復治療手段,如水中運動康復治療、上下肢機器人康復治療、三維步態分析矯正治療等。還有各種中醫適宜技術的運用,如針灸、拔罐、刮痧、推拿、按摩等,為保障部隊戰鬥力提供支持。

相關焦點

  • 偏癱後,康復訓練後出現膝關節疼痛是什麼原因,該如何康復
    大家好,我是一名康復師,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偏癱患者在日常康復訓練過程中,為什麼會出現膝關節疼痛的一個問題?今天主要講們膝關節疼痛的一個原因以及後期該如何進行康復訓練?希望對正在忍受膝關節疼痛困擾的朋友有所幫助。
  • 軍醫心語道出 「軍醫值班室」背後的故事
    9月20日(星期六)上午,由我和皮膚科吳建華教授、骨科的沈洪興教授以及神經內科的韓燕教授在「軍醫值班室」值班。大家根據自己的專業分類,認真負責地解答基層指戰員諮詢的各類問題。我們通過詢問諮詢者病史、生活和訓練情況,及時給出健康保健和合理用藥等方面的建議。
  • 治傷,治「未傷」,運動康復有多「神」?鄭大體院運動醫學與康復中心...
    儀式現場,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河南省運動醫學與康復中心主任崔新東講的「運動員康復故事」,讓一眾記者印象深刻:「2011年有位河南著名田徑運動員跟腱損傷。這個是很嚴重的,很多運動員因為這個運動生涯就結束了,困擾劉翔的也是跟腱傷。我們給這位運動員檢查後發現是部分跟腱斷裂,不能再比賽了,再比賽跟腱就斷了。然後開始康復訓練,教練也同時進行技術動作改進。
  • 中風偏癱後,若想身體變好,跟著這2步,做好康復訓練
    中風是一種中老年人中比較常見的疾病,現在中風的患者不斷增多,很多人因為自身患有心腦血管上的疾病,所以會出現中風,也有些人是突然受到了刺激導致的。總之不管是哪種原因導致的中風,都應該注意,每天要做康復訓練,避免出現意外影響生命。
  • 骨折後切忌絕對靜養 康復訓練越早開始越好
    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骨折治療只是個開端,康復才是根本。骨折後多做抬高患肢訓練人們常說,「傷筋動骨一百天,骨折需臥床靜養」。當遭遇骨折後,真的需要一百天臥床不動嗎?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康復理療科主任尹清首先糾正了絕對靜養的錯誤觀點:「骨折是需要相對靜養的,但不等於完全不動。骨折後缺乏康復訓練可能導致壓瘡、骨質疏鬆、肌肉萎縮、心肺功能下降、情緒低落等一系列不良後果。」
  • 空軍軍醫大學和海軍軍醫大學2020年招生計劃
    高考後,考生和家長對軍校報考比較關注,同時對於軍醫大學的情況更加關注,因為軍醫類是軍隊院校招生中最為軍地通用的學科專業,而且無論是生長軍官還是無軍籍學員,其實只要足夠努力,都能夠學的知識技能,未來無論保研、考研都能夠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醫務工作者。
  • 烏海市戒毒所康復訓練中心開展器械訓練
    近日,烏海市戒毒所康復訓練中心集中開展康復訓練日活動,組織戒毒人員觀看康復訓練精品課程《人體運動系統的構成與機能》,通過觀看學習,戒毒人員初步掌握了運動系統是由骨、關節和骨骼肌三種器官組成,了解了各個系統在運動中的作用,運動系統如何在運動中支持和保護肌肉和器官,為器械訓練實操提供了理論支撐。
  • 下肢康復機器人上線 康復訓練變有趣了
    對於下肢癱瘓的患者來說,堅持康復訓練對患者自身及家屬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上周,南京腦科醫院康復科多體位智能康復訓練機器人(又稱下肢康復機器人)正式投入使用。   「使用機器人康復,讓我重新體驗到了正常走路的感覺,真的非常開心。」
  • 第五期「希望之家」廣東崇愛康復醫院訓練營開營
    專業的康復訓練營來了。11月24日,為期10天的「廣東省肢殘人協會脊髓損傷者希望之家第五期生活重建訓練營」在廣東崇愛康復醫院舉行開營儀式,12位來自珠三角各地的脊髓損傷者勇敢走出家門,成為營期學員,將在這開始為期10天的生活重建訓練,學會自立生活、儘早回歸社會。
  • 聚焦三醫大軍事醫學綜合演練 學員輪轉8個組體驗不同角色
    待戰6月8日,第三軍醫大學「獵豹—2016」軍事醫學綜合演練「壓軸大戲」——「高寒山地堅固陣地進攻戰鬥火線搶救」,在該校全軍衛勤訓練基地激烈「上演」。一名左上臂切線傷的輕傷員,自行包紮傷部後繼續投入戰鬥。很快,衛生員前往救援。只見一名衛生員以翻滾動作接近距他約3米遠的一個傷員,初步檢查,該傷員頭部有長近3公分傷口,深可見骨,大量出血;右胸部被彈片穿透,能聽見呼吸時傷口的吸吮聲,已形成開放性「氣胸」。衛生員迅速對該傷員頭部進行「風帽式包紮」,壓迫止血,並於傷員深呼氣末以繃帶加壓,嚴密封閉傷口,防止漏氣。
  • 韌帶損傷後應該怎麼做?及時治療以及功能康復訓練
    韌帶損傷患者若及時進行正規的治療以及做好康復訓練,是不會有後遺症的。所以患者需要及時進行治療,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可能有些患者會覺得自己的情況比較嚴重,擔心會不會留下後遺症。韌帶完全斷裂是比較嚴重的情況,但也是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修復的,所以嚴重病情的患者也無須過於擔心。保持樂觀的心態,對康復是比較有利的。
  • 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骨科主任錢濟先
    核心提示: 錢濟先,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骨科主任,骨科醫院院長,主任醫師、教授,骨外科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1987年7月獲第四軍醫大學學士學位,大學畢業後師從著名骨外科學專家陸裕樸教授,1992年7月獲第四軍醫大學骨外科學碩士學位,1997年7月獲第四軍醫大學骨外科學博士學位。1997年9月~1999年9月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博士後流動站副研究員,2006年9月至今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教授。臨床工作28年來,經過了矯形外科各專業的系統訓練。
  • 中風康復訓練要趁早
    事實上,康復訓練宜早不宜遲。只要病情穩定的患者,即沒有生命體徵急劇變化的情況下,四十八小時後就能進行康復治療了。在專家看來,中風後不願動或家屬照顧太好致使病人活動太少是腦卒中患者康復的「大忌」。在急性卒中救治過程中,有腦梗死急救能力的醫院、120急救中心、病人家屬這三要素缺一不可。
  • 現代科技與軍事訓練
    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在軍事領域的廣泛運用,為軍事訓練提供更加豐富的訓練內容、更加多樣的訓練對象和更加廣闊的訓練領域的同時,也為軍事訓練提供了更加豐富且有效的訓練方法和手段。世界各國軍隊充分利用當代科技成果,大力發展網絡化、數據化、智能化等先進訓練手段和方法,發揮科學技術對軍事訓練的引領作用。分布式虛擬訓練應對疫情挑戰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給各國軍隊開展軍事訓練帶來了極大挑戰。網絡和空間領域的一體化發展,以及人工智慧在軍事平臺和系統中的深度應用,大力推動了軍隊在虛擬和構造性環境中進行試驗和訓練。
  • 烏海市戒毒所康復訓練中心 開展教育適應期康復訓練
    康復訓練中心針對一大隊20多名戒毒人員進行了教育適應期的體能測評,在測評的過程中,進行了隊列訓練、運動調查和成人體質測評。按照司法部關於開展統一戒毒模式的相關要求,康復訓練中心針對2020年新入所的戒毒人員逐步按照康復訓練手冊開展了康復訓練,康復訓練中心工作人員針對每名戒毒人員逐一進行了諮詢和了解,根據談話中戒毒人員反饋,中心工作人員對喜歡運動,感覺運動對身體好,能使自己恢復到健康的標準,對自身有好處的戒毒人員進行了鼓勵,對由於身體上的病症不敢鍛鍊,中心工作人員進行了耐心的講解,鼓勵他們逐情運動,通過課程和實操兩種方式去進行教練。
  • 腰突患者康復訓練的黃金法則
    當積累到某一天,成束成束的纖維環斷裂後,局部地方變薄,突然一個輕微的動作就會導致椎間盤突出,從而再次復發。2. 增加肌肉韌帶力量,加強保護。無論是遊泳,飛燕,三五支撐,拉伸等諸多鍛鍊方法,其核心目的都是增強腰部肌肉韌帶力量,讓我們身體內部的保護軍能夠牢牢的撐住我們的腰椎間盤。在我們日常生活時,隨時幫助腰椎間盤減輕壓力,恢復彈性。
  • 京都大學不對「731部隊」軍醫論文進行正式調查
    該團體已提出異議。論文是原京都帝大醫學部畢業的731部隊陸軍軍醫少佐(當時)平澤正欣所寫的《關於狗蚤的鼠疫媒介能力》。團體根據用於「特殊實驗」的猴子自訴頭痛等記載,指出該論文涉嫌基於人體實驗。平澤正欣論文 視頻截圖京都大學的合規推進總部聯絡會實施預備調查。
  • 細說宋代軍醫制度:軍醫獸醫為一體?老軍醫不僅要醫人還要醫獸
    戰爭把一個又一個強大的帝國帶進歷史的泥沼中。可是卻有一種人時刻跟隨著戰爭,從死亡中拯救性命,他們就是軍醫。早在先秦時期,軍醫制度就已經初步形成,軍醫制度就是圍繞著軍醫設置並且保障軍醫日常工作能夠穩定順利進行而建立的一系列相關保障制度的總稱。
  • 運動醫學博士教你膝關節扭傷後如何處理和康復
    在運動損傷中,膝關節扭傷十分常見,出現這種情況,現場的小夥伴們都很難處理,並不知道怎麼辦,所以在運動醫學門急診中經常看到由於膝關節損傷處理錯誤,最終導致引起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令人惋惜,因此李博士今天就和大家科普膝關節扭傷後怎麼處理和康復鍛鍊。
  • 康復體育器材進家 殘疾人足不出戶就能訓練
    為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更好地幫助殘疾人做好康復訓練,9月19日上午,區殘聯在雙桂花園三期廣場開展了「康復體育器材進社區·進家庭」活動。▲殘疾人家庭領取康復體育健身器材綜合訓練器、分離按摩器、迷你健身車……此次為一二級重度殘疾人家庭提供了7種康復體育器材。在發放器材的同時,還配套發放了健身器材教學光碟、健身器材練習掛畫、健身器材指導材料、康復指導員服務卡。▲康復體育指導員為大家演示器材使用方法家住東升街道永福社區的王海,因患小兒麻痺症,造成肢體二級殘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