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項《C10orf67 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獲獎作品引發關注,網友發現該項目的完成人是一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該學生在實驗記錄中還提到上網搜什麼叫基因。網友們紛紛表示:莫非這就是百年一遇的醫學奇才?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回應:該學生系所內研究員之子,已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
陳同學在三位老師指導下的這項研究,據專家介紹,縱觀整個獲獎項目,不論是項目的前提立意,還是後期具體的實驗設計,都和一個碩士、甚至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一般無二。而經過檢索顯示,這一基因確實存在,並非憑空杜撰。顯然,這不可能是一個六年級小學生可以完成的項目。
但是,一個不可能的事情,最後何以能獲得三等獎?這只能說,這是一件皇帝的新衣。從學生到家長,從教師到校長,從推薦單位到評委,沒有一個人說皇帝其實沒穿衣服,所有人都看破不說破。這裡面有兩種可能,一是孩子的父母人脈很廣,可以左右全鏈條上的人。二是孩子的父母人脈不廣,只是大家利益均沾,都在推動這件事。只要學生獲獎,除了評委,這條鏈子上的所有人都會因此有光環甚至有獎金。這更像第二種可能性。
那麼評委為什麼會淪陷?從一位要求匿名的華南理工大學博士的說法可以略知一二。他在看了去年部分獲獎名錄後,直言「以我的水平只能看懂小學組,完全看不懂中學組」。也就是說,類似的博士、研究員項目,不止這位陳同學一個。多名曾參與此賽事的人士爆料稱,參賽的部分科研項目存在造假,很多科研課題和實驗難度已到達碩士、博士水平,不是忙於學業的小學生和中學生能夠獨立完成的。也就是說,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已經淪為全國青少年親友團創新大賽。
陳同學在試驗記錄中寫下「老師們給我了一個基因,叫做 C10 orf67,我上網搜了一下什麼是基因」,並在次日表示自己「還是不太了解基因」,但在短短 3 天后的 1 月 13 日,陳同學已經能夠了解、判斷基因表達水平與功能了。為什麼連本該純真的孩子也在配合說假話?這不能不說與升學有關。
因為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獲獎級別和名次與中高考加分掛鈎,所以自然很多人在這上面動腦筋。今年《教育部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印發,明確從今年開始,高考取消青創賽加分。但記者調查發現,很多省市仍把青創賽比賽成績當做中考錄取的加分選項。這就不難理解陳同學的成果,意不在基因和癌症的關係,而在中考加分。
所以說,比小學生基因論文更為可怕的是全鏈條造假的「基因」。從冒名頂替上學、就業、退休甚至受罰,到某些大賽造假,都是一群人在推動。由此導致的是對政府公信力的傷害、對社會公平的傷害。由此造成的階層分化又造成對社會公平的二次傷害。對此,事後的全鏈條追責問責固然重要,而更重要更急迫的是,如何改變全鏈條造假的基因。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