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許多人都會出現身體困重、容易疲勞、沒有食慾等症狀,這在中醫來講,是因為體內生溼氣了。俗話說,「十人九溼」,溼氣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許多人工作和生活都被溼氣所影響!
《黃帝內經》有「地之溼氣,感則害皮肉筋脈」,中醫認為溼氣為重滯之邪,容易困裹人的肌肉筋脈,所以才會讓人出現睏倦乏力的症狀。另外,「百病多由溼所致」,溼氣會引發許多身體疾病,比如溼氣容易困脾導致消化不良,使人的食慾下降;溼氣夾熱容易燻蒸肝膽引發黃疸;溼氣侵漬膀胱容易導致水腫等。
所以說溼氣對人的危害非常大,如果體內有溼氣,應該儘早祛除,下面四個方法對溼氣就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1、注意鍛鍊身體
生命在於運動,溼氣的生成與運動過少密切相關,機體運動過少會導致氣血津液運行緩慢,體內津液容易停滯,而適當的體育鍛鍊可以促氣血流通,保證津液的正常運行;而且中醫認為脾主運化,運動可以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使體內的水液得到及時的運化和輸布。所以說運動對於防治溼氣有很好的效果!
2、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脾主運化,脾胃是運化水谷的器官,《黃帝內經》說:「諸溼腫滿,皆屬於脾」,脾胃的運化功能受損,津液無法運化就會凝聚成溼氣。而臨床上損傷脾胃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飲食失調!所以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是祛溼的重要方法。平時做到一日三餐按時按量、飲食清淡、忌油甘厚味。
另外,《素問·髒氣法時論》寫有「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所以說還應該均衡飲食,穀類水果、肉類蔬菜都要恰當配合食用;並且還可以適當食用一些健脾利溼的藥物,比如說山楂、白朮等,這樣才能養好脾胃,從根本上消除溼氣!
3、保持良好的情緒
中醫認為人體的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與人的情志活動有密切的關係。中醫講「思則氣結」,長期的思慮過度容易導致人體氣機鬱結,使人體津液運行不暢而生溼,特別是「久思易傷脾」,使脾胃運化功能失常,產生脾胃之溼氣。
另外,長期性的情緒起伏波動過大還容易使人體氣機逆亂,導致氣血津液運行失常,影響臟腑的功能,也會加重溼氣的程度。所以說,保持良好的心情是機體氣機暢通,防治溼氣的重要措施!
4、作息規律
從中醫理論上來講津液的運行要靠氣的推動,若是氣的鼓動無力,津液則容易停滯聚集成溼。而現代人長期熬夜,作息紊亂,導致機體正氣虧虛,氣血津液流動不利;而且熬夜容易傷肝傷脾,肝血脾氣受損,也易導致溼氣內生。所以養成良好的起居習慣,是祛除溼氣的一大助力!
溼氣內生,讓人出現頭身困重、神疲乏力、面黃口臭等症狀,會嚴重影響人生活和工作的精力,並且中醫認為「溼氣易感不易除」,所以在平時就應該注意預防溼氣的產生。如果體內溼氣重,就更應該加強鍛鍊、規律飲食、規律作息、保持良好的情緒;若是症狀太過嚴重,還應該去醫院進行專業的治療,這樣才能讓自己的身體免受溼氣的困擾,保持身體輕鬆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