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說起東北,更多人的印象就是二人轉、東北粗狂的大汗、活雷鋒,還有接地氣的東北話,在我們印象中,雖然東北人的脾氣有點火爆,但是他們熱情好客,講義氣,和東北人相處很很在,一點都不拘束。但是在東北,有一座城市和東北顯得格格不入,當地人不僅沒有東北口音,還不吃東北菜,就連當地的建築基本上都是歐式風格,這不禁讓人懷疑,這座城市真的屬於東北嗎?
這座城市就是大連,它的骨子裡就自帶浪漫屬性,100年前,一批對法國文化情有獨鐘的沙俄工程師揣著巴黎的城建圖紙來到這裡,希望在這塊遠東的土地上再造一個「東方巴黎」。於是給它齊名為「達裡尼」,意為「遠方」,因此有了音譯為漢語的「大連」。但是大連這座城市的方言和生活習慣更接近膠東半島的東北城市,成為為數不多保持逆增長的東北城市之一。
如果你來到東北,遇到瀋陽人,哈爾濱人,吉林人等,他們都會說自己是東北人,但是如果你遇到一個大連人,他們就會說自己是大連人,不說自己是東北人,好像有意和東北區分開來,事實上,東北屬於遼寧遼東半島,應該是地道的東北人啊。但是他們為什麼和東北這麼格格不入,這麼「另類」呢?
大連人眼中的東北人都是「北邊兒的」,東北這一地域概念很少被他們提及,東北人眼中的大連是東北的「另類」,甚至是「東北的叛徒」,大連話完全沒有東北的意思,完全就是「海蠣子味兒」。大連話屬於膠遼官話--登連片--大岫小片和煙威小片,被稱為吸收了日語、俄語、英語等外來語言的「海蠣子味兒」方言,與東北話是兩種官話。
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沒有普通話的陰平55調,普通話的陰平調除了個別字讀成三聲調之外,大部分讀為31或311.5,除此之外,其餘三聲聲調的調值和普通話也完全不同,而且鼻音很重。大連話屬於膠遼官話,和山東半島屬於一個方言區,和膠遼文化區的煙臺、威海一片兒非常相似。可以說大連人的話中有濃濃的山東味兒,如果走在外面,常常被外地人認為是山東人。
而且當你來到這座城市後,會發現當地的建築物比較歐式,在這裡你可以看到不同的建築風格,比如俄羅斯建築、中國古典式建築、巴洛克建築等不同的建築風格,和東北其他地方城市的建築完全不一個風格。此外當地的飲食風格也更偏向於山東,因為大連大部分是山東移民,這裡的菜餚偏重於魯菜,日本菜在這個城市隨處可見,這與東北其他城市相比,它對西餐和韓日料的接受度更高。
這其中的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其居民結構與闖關東的那段歷史有關,有大部分的居民是闖關東過去的山東人後裔,大連人上溯至二三代,有約6成祖籍是山東人,有數據統計,在闖關東之前,大連地區人口尚不足50萬人,而到闖關東後期,大連人口就增長到了上百萬左右。此外從地理位置上,大連與山東半島隔海向外,二者在經濟文化往來上一向頗為密切。所以綜合種種因素,大連的東北痕跡並沒有那麼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