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語
松下幸之助曾經說過:信任能讓下屬對領導更忠誠,能促使他們死心塌地為你努力工作,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才能。但是,並不是所有領導人都能夠做到用人不疑的。有些領導人並不真正是了解下屬的能力,因而他們在給下屬安排工作時,心中會帶著疑問,會有所保留。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街市上有老虎,你信還是不信?
春秋時期,魏國太子要到趙國做人質……弱肉強食的世界,國家弱小,國人便喪失尊嚴,那怕你貴為一國太子。這是古今不變的定律……
話說回來,魏王派龐恭陪同太子一起去趙國做人質。凡為人質者,基本上沒有生命安全可以保障。除非趙國國王心情好、願意放人;又或者魏國突然間強大起來,讓魏國臣服,地位顛倒過來了,否則這一趟差事還真是:兇多吉少。
除了安全問題沒有保障外,還會有「人言可畏」的考驗。是真的嗎?我們一起來看看歷史人物的親身體驗:
臨行前,龐恭對魏王說:「如果現在有人跑來跟大王說街市上跑來了一隻老虎,您會相信嗎?」
魏王說:「簡直是胡說八道,街市上那裡來的老虎。」
龐恭又問:「假如另外又有人來報告,說街市上跑來一隻老虎,您信還是不信呢?」
魏王遲疑了一下,回答說「不相信。」
龐恭又繼續問:「假如有第三個人跑來報告,說街市上有一隻老虎,您信不信呢?」
魏王說:「如果大家都這麼說,那大概就真有老虎吧?」
龐恭說:「街市上本來不可能有老虎,這是誰都知道的,然而,三人言而成虎。說的人多了,假的也成真的了。邯鄲離魏國的距離,比離街市遠得多了,議論我的人遠遠不只三個,希望大王可可以詳察。」
魏王讓龐恭安心陪同太子前去辦差,寬慰他不會相信饞言的。
但是,事實上,就算龐恭事前已經給魏王打了「預防針」,但因為有不少人說龐恭的壞話,魏王聽得多了,心理就起了反應、受了影響,在龐恭好不容易回到魏國時,魏王竟然拒絕召見龐恭,可見這些壞話有多壞、影響有多大。
三、信任兩字值千金
信任能讓下屬對領導更忠誠,能促使下屬死心塌地為你努力工作,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才能。
但是,在授權安排任務時,很多領導人又不一定可以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者往往只是在別無選擇之下,以「試試看吧!」這樣微妙的矛盾心理。
更微妙的是,當用人者開始以懷疑的眼光去對待他人時,就好像戴上有色眼鏡,看什麼人、什麼事都有了偏差,很平常的事情也會變得疑竇叢生。相反,如果以坦然、信任的態度玩,就會發現對方有很多可靠的長處。
在用人不疑的過程中,用人者可能會有一兩次「受騙」、不符合自己的理想需要,也許,在收穫信賴的果實之前,用人者要付出一點學費和代價。但是,跟信任授權後收穫的成果比較之下,這一點代價還是值得付出的。
松下幸之助說:「用人不疑應該包含兩方面內容:第一是真正的知人而不疑,第二,是以不疑的態度或表現去對待下屬。」
事實上,許許多多的用人者,在使用人才的過程之中,都不能做到真正的不疑。他們始終都在旁邊觀察,時刻抱著一份警惕之心,一旦發現下屬有不軌行為或者偏離目標的動作,便立即採取先發制人的手段,把形勢把握在有利於自己的手中 。
跟松下幸之助不約而同,稻盛和夫也留意到這個問題,看法也一致:用人者在謹慎的前提下,能夠看準人,然後大膽用人。在用人過程中,不聽信讒言,不亂生懷疑。
只要別人/下屬沒有大的原則性錯誤,沒有異己之心,就應該對別人/下屬抱有信任、在事情還沒弄清楚之前,千萬不可以亂懷疑而倉促採取行動,否則只會後悔莫及。
在對下屬信任這一點上,做得很好的榜樣,是努爾哈赤……對一個曾經打傷過自己的下屬依然信任、依然給予機會。最終在最需要用人的時候,這個下屬沒有辜負努爾哈赤的信任和包容心,幫助努爾哈赤攻城掠地,立下赫赫戰功。
因而,你對下屬怎麼樣,下屬就會怎樣對你。你的信任,下屬不會辜負……當然,那些別有用心的人不在「常規」之列。朋友們:對於努爾哈赤怎樣不記仇?有興趣了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