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破解一個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被大家誤解的成語《三人成虎》。因為這個成語使用率比較高,有些時候部分人並不知道這組成語的真正含義,將錯就錯形成習慣,可能會對孩子們有誤導。本篇文章目的很簡單:正確認識成語,糾正認知錯誤,您能學到一點知識,本文也沒白寫。
成語《三人成虎》
什麼是成語?成語不止四個字?
先說一下,啥叫成語?查資料得知: 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成語是中國文化中獨特的語言表現形式,在語言交談中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所謂一個成語就是一個故事,就是每個成語誕生的背後都有著一個歷史典故,通過典故分析給人們啟迪。
每個成語背後都有著一個經典文化故事
比如咱們常說的:臥薪嘗膽、水滴石穿、刻舟求劍、狐假虎威等。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故事,我們早已經爛熟於心。這是我們最熟悉部分成語的代表,但是您知道在漢語言文化中有多少個成語嗎?據不完全統計成語約有3萬餘個(包含一千多個常用成語)。
成語:負荊請罪
特別提示一下:大家千萬不要片面的以為成語只是四個字,有三字成語,如: 《甕中鱉》,《莫須有》。還有五字成語,比如:《桃李滿天下》、《鯉魚跳龍門》、《瑞雪兆豐年》。甚至還有七子成語,比如《心有餘而力不足》、《賠了夫人又折兵》、《身在曹營心在漢》等等吧。所以,大家不要認為自己知道的就是對的,我們要不斷地拓開自己的知識面,為知識為我們生活所用。
學習點點滴滴,成長一日千裡。
成語比詞語表達更深刻,更有優勢。
成語是我們古人語言藝術智慧的結晶。它比一般的詞語,在表達上更豐富,更深入,更富有深刻的思想內涵。關鍵還簡短,精闢,易記易用。舉個例子:說一個醫生的醫術好。我們用一般短句詞語一般說:你的醫術真高超,令人佩服。 如果換成成語就不一樣了,造句:若沒有您妙手回春的醫術,面對此種雜症,根本是無藥可治,真是令人佩服啊。是不是感覺不一樣?
成語更有優勢
被誤解的成語:《三人成虎》
可是,我們很多人在平時生活中明明用錯了成語,還不知道哪裡錯了。比如成語:《三人成虎》,當然了它並不是說三個人就組成了一隻老虎。它經常被誤解成:團結、合作力量大。生活中有多少人說話中用錯了成語。舉例說明:一個公司的領導為了鼓舞士氣,在員工面前說:儘管要完成這件事情非常困難,但只要我們有三人成虎的精神,最後的勝利就一定是我們的(這明顯是錯誤的)。正確的含義是什麼呢?
成語,千萬別用錯
其實這個成語真正的意思是:謊言說的人多了,反而人們把謠言當成了事實。這個成語本身帶有貶義成分。我們在平時使用的時候往往把它用成了褒義成分,意思正好相反。
分析歷史典故,解析《三人成虎》:
這個成語出自於:《戰國策·魏策二》。說的是:戰國時期,魏國大臣龐蔥陪同太子要前往趙國做人質。龐蔥知道朝中內部很多人看他不順眼。臨出發前,就舉例子想點撥魏王,打個預防針。他對魏王說:「大王您看,假如現在有一個人說咱們魏國的街市上出現了一隻兇猛的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回答:「胡鬧嗎?我魏國的街市上哪裡有老虎?我不相信。」龐蔥又問道:「如果又有一個人急匆匆地跑過來跟您說,街市上真的跑來一隻大老虎,大王相信嗎?」魏王說:「嗯,如果他兩個都這麼說,我倒是有點懷疑!」龐蔥接著說:「如果這個時候又有第三個人滿臉慌張,上氣不接下氣的話,跪在您面面前說:大王不好了,說街市上出現了一隻大老虎,大王相信嗎?」魏王回答:「那還了得,它三個人都這麼說,那還有假的嗎」 但龐蔥微微一笑說說:「很明顯,街市上根本不會出現老虎,可是經過三個人的錯誤引導,弄的街市上好像就真的有了老虎。反而弄假成真,顛倒黑白了。
《三人成虎》歷史典故
緊接著,龐蔥就把話題引到自己身上來,它說:「我走之後,暫時離開了您,朝中的奸佞小人,也會像這三個人一樣,造謠惑眾,誣陷於我,還望大王三思而後行。」魏王說:「這個我心裡有數,你就放心去當人質吧!寡人明白」。果然,龐蔥前腳剛走,就有人進讒言誣陷他。剛開始時,魏王還不為所動,說人家龐蔥可不是那樣的人,你們想多了。但後來造謠的人越來越多,魏王竟然真的相信了,從此龐蔥也徹底失去了魏王的信任。 這就是三人成虎的故事。
成語來自於經典故事,給人啟迪。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謊言重複千遍,就會被當作真理。所以在生活中遇到事情要認真分析,謹慎思考,要時刻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只有這樣,才能少犯錯誤,甚至不犯錯誤。
做一個認真思考者
本文總結:正確認識成語,理解成語基本概念。通過歷史小典故學習成語《三人成虎》的正確內涵,才能正確使用。
聊城王崗-文化小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