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潮汐商業評論
周一清晨的中關村,北漂10年的海澱媽媽Jessie睜開疲憊的雙眼——貼在床頭的是兩張時間表,一張屬於她,一張屬於兒子小土豆。兩個表格相互對應,她雷打不動執行了兩年,分毫不差。
在偏執般的堅持下,在2021年即將升入小學的小土豆已經有了怪物級別的簡歷——通過KET考試、會做100以內加減法、認識1000個漢字、會漢語拼音、跳繩一口氣跳100下不斷……
「因為天天加班,沒時間帶孩子去學才藝,不過想想擊劍豎琴這些都是虛的,先保證一年級跟得上再說吧。」
小土豆每天放學後和周末的時間,幾乎是各種網際網路啟蒙課程霸佔的:從英語到語文再到思維,Jessie毫不猶豫為兒子準備了「全套」——因為別的孩子都在學。
尤其是思維課,朋友圈裡滿滿的都是小學數學課老師講的如何快,孩子如何跟不上。已經在網際網路大廠做到中層的Jessie也開始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上。Jessie的情況在北上廣深、甚至在廣大二三線城市都不鮮見。
為了避免「階級滑落」,爹媽們焦慮的情緒已經蔓延到了孩子們頭上,而其中最能切中他們痛點的,莫過於精準滿足幼升小需求的「幼兒思維課」。
01 以減負之名,思維課撐起百億市場
如今幼兒思維市場的火爆,場面堪比支配過80、90後們童年的奧數班。
由於日趨功利化與低齡化,早在10餘年起,各地教育部門就多次以各種政策逼停奧數班的開辦。其中最釜底抽薪的一招就是禁止將奧數比賽成績與升學掛鈎。對家長而言,學奧數不能加分或保送了,那為什麼還要讓孩子學呢?於是乎,轟轟烈烈的奧數教育近年來愈髮式微。而逆勢而行的,則是數理思維課程的日漸旺盛。
在各地第一輪「清繳」奧數班的2009年,思維課堂萌芽於至慧學堂和摩比思維館。
而在2014到2017年間,隨著網絡環境的普及與在線教育的工具成熟,思維課也開始由線下轉入線上,並隨機迎來了資本的青睞。在短短10年間,少兒思維行業內已有18家企業獲得融資,行業規模也達到了百億。
不同於傳統奧數班用瘋狂刷題、揠苗助長的方式強迫學生出成績,思維課程本身就是建立在培養數學思維、追求趣味教育的基礎上的,這也與當今教育部門所倡導的素質教育、減負教育不謀而合。
在少兒思維課堂上,教學機構或平臺會通過教具及書籍、視頻等互動方式,幫助孩子進行思維啟蒙,並著重培養孩子邏輯思維、空間想像、實踐運用等綜合思維能力。
但因為「沒用」而放棄奧數的家長們,會因為玄之又玄的「綜合思維能力」而選擇新興思維課程嗎?
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知名民辦學校(非國際學校)考試中,思維部分成了力壓英語的「重頭戲」,被已經錄取孩子的家長們紛紛寫進了幼升小攻略裡。而黃聖依兒子安迪在電視節目上參與某上海民辦小學思維邏輯面試的視頻,也被寫進了眾多教學機構的攬客文案裡。
無疑,家長還是那些家長,少兒思維課從出生起就是為了應試而生,至於素質教育的外衣,無外乎減少家長愧疚感的「安慰劑」與平臺規避監管的「遮羞布」。
對此,豌豆思維的客服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其課程與幼升小的關係:「(參加我們課程的)很多小朋友都因此考上了廣東碧桂園的民辦學校等。」
02以資本力量,思維課還有千億空間?
在順應政策與市場的雙重利好下,聞風而動的資本猶如嗅到血腥味的狼群,遠比家長們瘋狂。
即便是在資本寒冬之中,近兩年少兒思維課程賽道的融資動作幾乎未曾間斷。
僅在2019年,就有豌豆思維、火花思維等平臺獲得了來自紅杉資本、創新工場等投資方的橄欖枝。而其中已經在2019年融資到D輪的花火思維於2018年3月才剛剛上線,彼時整個團隊不過幾十人。
即便在投資市場更為謹慎的2020年:8月21日,字節跳動官宣收購數學啟蒙教育品牌「你拍一」;11月20日,編程貓宣布完成高達13億元的D輪融資。
相比隔壁英語教育賽道的逐漸「過氣」,思維訓練行業雖然年輕,但顯得前途無量。
始於K12並逐漸向低幼市場擴散的少兒思維有多大空間?
以我國3-12歲階段兒童總數來看,截至2019年底,這一年齡段兒童約有1.55億人。依據當前主流培訓機構客單價約6000-8000/人(許多線上課程客單價遠低於此)進行計算,如今百億市場規模的少兒思維培訓課滲透率已達1%。預計當市場滲透率達到12%時,行業規模約為1302億元,其中在線少兒思維培訓規模佔比有望達到60%以上。
即便如此,也難得有佛系老母親「不買帳」,比如Jessie的好閨蜜,堪稱西城佛系老母親典範的Jade:任各種思維課、編程課的廣告刷爆了微博和抖音,她就是充耳不聞。孩子僅有的數學啟蒙是家裡的幾個蒙氏玩具與孩子過家家買東西的遊戲。
「眼看我閨女拾一掰著手指頭數數,數不過來了,我就幫她把襪子脫了,讓她接著掰腳趾頭。」
放養了2年,萬萬沒想到的是,拾一雖然算數比小土豆慢,但玩數獨和各種思維遊戲的時候,竟然可以輕鬆秒殺小土豆。
「原因其實特別簡單,學思維就是為了培養思維能力。但思維課為了留住孩子,恰恰是用大量動畫、遊戲拴住了孩子,家長的引導甚至陪伴在學習過程中都微乎其微。」
從當今市面上的主流產品來看,無論是火花思維、斑馬AI課,還是對標斑馬的瓜瓜龍思維等,都是以低幼群體為基本盤,強調互動性、趣味性,其等級體系、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等大同小異。
由於教學內容主要是數理思維,短期見效快,家長續費率高——但基本「活」不過小學三年級。畢竟隨著課業的繁重,「綜合思維」總比不上學而思、作業幫的「提分名師」來的實惠。
據某北京蒙氏幼兒園園長透露,思維啟蒙的門檻其實遠沒有平臺與家長們想像的那麼低:「蒙氏教學法之所以沒有被大規模普及,就是因為從人才培養,到園內環境,再到家長的認知與家庭參與都有著嚴格要求。雖然如今線上的思維課程不能簡單和蒙氏園裡的思維啟蒙劃等號,但其本質是一樣的。且線上思維課這個概念還更新,無論是國家級的教學標準、還是業內公認的教學大綱直接都沒有一個界定。」
基於此,紅火一時的思維課程能否在未來5年、甚至10年內經受住市場的考驗,依然是個未知數。
在市場有限的情況下,擴大戰場也是各家必然的選擇:斑馬AI課已經成功褪去了「斑馬英語」的單一學科模式;而其「高仿」的瓜瓜龍在「破殼」幾個月就已經形成了英語、思維、語文多點出擊的策略;而火花思維也在去年推出了大語文課程,並計劃繼續拓展至更多學科。
儘管規模上來了,但問題依然存在——當思維一科的問題暫無答案時,將其X3就能得到答案嗎?
「比起每天長達數小時的網課,我其實更在乎孩子這麼小就天天對著平板,真的對身心發展有好處嗎?」Jade對Jessie的靈魂拷問,讓她有些無所適從。
一個本來應該在動物園、博物館裡通過自己的五感發現新世界的孩子,卻被大人以「速成」的方式灌進各種已經發現的規律和守則,未來他要如何去探索和發現未知領域和新鮮事物?
在平板前與AI的互動,又是否能夠取代孩子們在樓下小花園每天的嬉笑遊戲?甚至於,自己因忙碌工作而只能抽出每周的這20小時的陪伴時間,幾乎都是在「陪上課」,這樣的隱形陪伴到底算不算是陪伴?
又一個周末,Jessie想通了,破天荒帶著小土豆開車去了奧森。在陌生的運動場上,Jessie和兒子一起踢著足球——兩個人都技藝生疏,但玩得異常開心。「我問自己:你TM活了30多年了,之前是寒窗苦讀,現在是天天996,一年賺個百八十萬就是為了讓你兒子接著過你這種日子?」各種線上課程Jessie退掉了一大半,只留下了孩子真正有興趣學的。
床頭的時間表被換成了新的,周末有固定的出遊時間,每晚睡前有親子共讀或是遊戲。她似乎也開始被Jade同化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路徑和節奏,一套思維課程可能會讓孩子的童年更加「規整」,但絕不會像家人一樣影響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