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你停止販賣焦慮,拒絕社交恐懼症

2021-01-18 懂你分享師

飯飯 |#時事感悟#系列

社交恐懼症

從前的夏天,街坊鄰居吃完晚飯後都會搬出小板凳坐在家門口一起聊聊天。

一條街熱鬧得像一家人,大人們說說笑笑白天發生的趣事,小孩子無憂無慮的在樹下玩耍。

從前的夏天有溫柔的風,有歡聲笑語,有動聽的蟬鳴有絢麗的晚霞。

現在的夏天,剩下的只有大家的日常販賣焦慮。

人們開始帶上面具假意生活,開始脫離大眾更嚮往一個人的空間。

社交不再是大家交流促進情感的方式,反而成了大家避之不及的恐懼。

是什麼讓我們寧願沉默也不願意再開口向別人傾訴?

是什麼拉開了人與人之間本來溫暖的距離?

又是什麼讓我們開始恐懼有陌生人存在的場合?

也許是年代變了我們不再嚮往轉個彎就能碰到好友的熟絡。

也許是手機比人的嘴巴更能守口如瓶。

對社交的恐懼最根本是來源於自己對未知的恐懼和難以控制的販賣焦慮。

有多少人的生活被毀在了販賣焦慮上?

疫情當下,很多人所工作的行業都受到了或好或壞的衝擊。

這種由於外部環境改變所帶來的焦慮感很難自我消化。

每天都停留在對未知生活的迷茫之中。

不可抑制的焦慮感從心底燥起,想要用平靜來壓制它卻發現怎麼也做不到。

或許短視頻興起的最大原因,就是為了緩解人們自我的販賣焦慮。

無所事事,不想努力,平淡無奇的日復一日,焦慮也在悄無聲息地加深。

越來越害怕接觸陌生人,情願一直保持一個人的孤獨狀態,也不願意自己的生活裡出現一個新的人來打亂自己原本生活中的平靜狀態。

其實,喜歡獨處和恐懼社交是兩回事。

「非寧靜無以致遠」的獨處是一種理想化的生活狀態。

獨處是一個人享受孤獨與自己對話的自我提升。

恐懼社交則是一種自我否定和自我封閉。

不願意向別人敞開心扉,不願意讓別人窺探自己的生活。

獨處是可以享受一個人的悠然自得,也能接受公眾場合裡的熱鬧喧囂。

恐懼社交則是不敢去接觸新的事物,不敢走近陌生人的世界。

有研究表明:越是孤獨的人,越能精確地解讀面部表情和嗓音語調。

學者們認為:這種現象是因為孤獨的人會花更多的注意力在這些情緒的線索上。

越孤獨就越是渴望能夠找到人際間的連接和歸屬感,這無意間就訓練了他們的人際解讀能力。

恐懼社交所帶來的孤獨感和渴望被別人認可的需要感相互矛盾,這就是自己的焦慮心理在作怪。

越焦慮,就會越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就會越敏感。

這種感覺又會放大所有感受,重新陷入一輪新的焦慮之中。

我們該如何去改變這個現狀呢,我們如何打破自己的焦慮狀態呢?

飯飯在這裡為大家提供了三種辦法。

第一: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沒有一個人會沒有一絲瑕疵,人和人剛認識的時候最好,最初的我們展現給別人的都是最好的一面。

小s是一個能把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往外放的人,她的坦然讓人敬佩,也讓不能接受自己短板的人感到羞愧。

我們不能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可能缺少的就是一個契機,一個認識到自己的不完美也沒有那麼壞的美好時機。

第二:縮小自己的感受範圍

我們之所以會敏感,就是放大了所有感受和所有細節。

從恐懼社交中走出來,學會縮小自己的感受範圍,把重點放在自己身上,是走出灰暗的重要步驟。

「記住了,自己喜歡的東西就不要問別人好不好看,喜歡勝過所有道理,原則抵不過我樂意」。

別人的一舉一動並沒有什麼理由,也與你無關,不經意地嗤笑或許只是在調侃那一件事中的細節。

不要把所有人的表達方式都與自己扯上關係,是疏解心中鬱悶的上乘方式。

第三:從自我世界裡走出來

摘下耳機,放下追得火熱的影視劇,走出家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其實讀書、音樂等本來是代替人的交流而存在的娛樂方式,卻在恐懼社交的人群中成為了主流。

自我封閉是一種可怕的生活狀態。

一個人在失戀的時候會沉浸在悲傷中,在經年的恐懼下會本能的抗拒與人相處,其實還是害怕未知的世界和陌生的人。

寫在最後

販賣焦慮是導致社交恐懼的最大緣由,我們需要不斷地去克服它,才能擁抱更廣闊的人生。

END

作者:青年作家飯飯,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希望用我的文字為你們帶去治癒的力量。

今日飯飯一問:你焦慮嗎?歡迎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社交恐懼?你有社交恐懼症嗎?
    放輕鬆,其實,偶爾在某些社交場合感到緊張是正常的,比如去赴約或者當眾演講,都可能讓你心裡七上八下。 真的社交恐懼症患者即使在日常交往中也會感覺焦慮、恐懼、難為情或者尷尬,會覺得有人在時時監控你,或者在背後評頭論足。
  • 社交恐懼症‖說的是你嗎?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又稱社交焦慮障礙(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屬於恐懼性神經症,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焦慮的精神疾病。
  • 社交恐懼:口罩能治好社交恐懼症?
    這種對群體生活的社交活動產生的焦慮和各方面的障礙就是人們所說的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又稱社交焦慮障礙(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是一種精神上的疾病,是神經症的一種,屬於恐懼症的亞型,患者一般都喜歡待在自己的世界中,在17-30歲年齡段發病率最高。
  • 你有社交恐懼症嗎?別怕,我有藥!
    看完這條患有社交恐懼症的魚,你笑了?可別高興過頭,在生活中,它的擔憂,很多人都有過——與陌生人在一起不知道該說啥。  此外,可能還有人會有:不愛出門喜歡宅在家、參加聚會默默躲在角落等一些情況,小新要榮幸地通知你:恭喜,你是一條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  社交恐懼症是病 得治!
  • 社交恐懼症,你有嗎?
    但是人們通常分不清什麼是社交恐懼症,什麼是內向,所以就把這些歸為內向。因此,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展開:什麼是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和內向的區別?社交恐懼症有哪些類型?治癒社交恐懼症有哪些方法?01、什麼是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和內向的區別在《不害羞、不怯場、不高冷》中說:社交恐懼症又名社交焦慮障礙。
  • 社交恐懼症的表現有哪些
    核心提示:社交恐懼症對人的影響是不能忽視的,往往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那麼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上社交恐懼症了呢?通過以下的社交恐懼症的症狀表現,相信大家就會有所了解。   社交恐懼症對人的影響是不能忽視的,往往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那麼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上社交恐懼症了呢?
  •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社交恐懼症?為什麼會恐懼社交?
    為什麼會恐懼社交?專家表示,社交恐懼症的起因複雜,往往是多因素髮展的共同結果。性格方面,大多數患者一般具有比較典型的個性特點,比如他們常表現為:具有比較強的自尊心,好面子,經常擔心、害怕被他人拒絕,或者對自己過分關注,看重自己的外貌等。
  • 社交恐懼症怎麼治療 你們了解社交恐懼症嗎
    生活當中有些人會患上社交恐懼症,而患上社交恐懼症會影響患者的正常人際交往的,那麼如何治療社交恐懼症呢?社交恐懼症有哪些危害呢?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下面大家就一起來看一看吧!社交恐懼症怎麼治療社交恐懼症西醫治療1、催眠療法:精神分析師將你催眠,挖掘你心靈或記憶深處的東西,看你是否經歷過某種窘迫的事件,試圖尋找到你發病的根源。這種療法時間長,花費也比較大。
  • 社交恐懼症是什麼?我們該如何科學對待?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是屬於焦慮症的一種,也算一種神經症。《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將其定義為一種過分的境遇性害怕,即個體在公開表演場合和社交場合下擔心被人審視,害怕自己會出醜和行為窘迫。但具體來說,並非所有對社交恐懼的情況都可以叫做社交恐懼症。
  • 社交恐懼症的表現 學會這些社交不生問題
    恐懼症是以恐怖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神經症。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社會恐懼症人群,他們不願意與人交流,看每個人都會很怕。害怕別人注意到自己。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社會恐懼症的表現以及治療方法。社交恐懼症的表現社交恐懼症:主要是在社交場合下幾乎不可控制地誘發即刻的焦慮發作,並對社交性場景持久地、明顯地害怕和迴避。
  • 聽說當代年輕人人均社交恐懼症?
    當進入飯店看到熟悉的同事時,你是選擇湊過去與其拼桌,還是特意避開,角落就坐?當被老師或領導點名發言時,你是自信地展開精彩演講,還是扭扭捏捏,面紅腳抖,說不出話?如果以上這些情境你都是後者居多你可能是患了社交恐懼症
  • 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症?心理學家:堅持這三種方法就能走出來
    恐懼發作時常常伴有明顯的焦慮和自主神經症狀,患者極力迴避導致恐懼的客觀事物或情境,或是帶著畏懼去忍受,因而影響其正常活動。那麼,當我們患上社交恐懼症時,除了吃藥外,我們該如何自我調整呢?以下三種方法,只要我們堅持地執行就一定會活得很好的改善。
  • 社交恐懼症的幾大症狀
    社交恐懼症是一種對社交場合及人際接觸過分擔心、緊張的一種症狀,發病群體多為青少年和早期成年人。即使是普通人在人多的場合也會有一點害怕和焦慮,如何判定自己是否有社交恐懼症,這裡給大家普及一下相應的症狀。十分在意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人多的場合總是覺得有人在觀察你,從而表現的很不自然,過分的隱藏自己,以至於不敢在公眾場合大聲說話、吃東西。與人交流的時候十分費勁,害怕與人交流甚至逃避。與人交流的時候會語無倫次或不敢直視對方的眼睛,容易臉紅或害羞的低下頭來。總是小心翼翼的處理與別人的關係,過度敏感,或者對別人的一個舉動,一句話過分解讀。
  • 社交恐懼症有哪些症狀?怎麼辦:從源頭解決問題
    先來看看社交恐懼症患者的日常:1.感覺回家之後一個人獨處的時間是最幸福的。2.如果店員是過於熱情主動的類型,就再也不去那家店了。……社交恐懼症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焦慮症,起因不是環境使你感到難受,更多的是害怕當眾難堪或者被羞辱。從這個源頭下手,我們來找找解決方法。
  • 花季少女怕說話,只因社交恐懼症
    「我不喜歡和陌生人說話,我有社交恐懼症。」其實,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的90後、00後把這句話當作口頭禪,這也許只是他們給自己扣上的帽子而已。那為什麼有人會患上社交恐懼症?該如何預防與治療?日前,晚報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了主任醫師、中科院心理協會委員、高級心理治療師張俊峰。
  • 社交恐懼症最好的自愈方法
    社交恐懼症是人在遇到或者想到那些能引發焦慮和恐懼情緒的場景時,所以引發的生理應激反應。常見的生理應激反應有:臉紅、手抖、出汗、心跳加快、心悸、胸悶氣短、手足發麻、呼吸急促等而脫離社交場所後,不適症狀便會減輕甚至消失。
  • 《澳門日報》:研究顯示女性社交恐懼症患者比男性多
    《澳門日報》報導,社交恐懼症是恐懼症分類其中一項,屬於情緒焦慮疾患之一,又稱為社交焦慮疾患。  許多人都說自己有害羞的一面,正常的社交焦慮是人際交往間常見現象。一般的社交焦慮會在社交場合發生當時或是過後不久便很快消失,也不會在事情發生的前幾周就開始出現,而且對身邊朋友的負面評價也很少。可是對於社交恐懼症患者而言,他們傾向於在事情發生前很長一段時間就開始焦慮了;在事情發生後,他們亦不斷地重溫不愉快經驗,出現導致嚴重逃避社交互動的行為,或在社交場合中有強烈的焦慮感。
  • 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症?(俞孟成心靈問答實錄第001問)
    答:謝謝你願意與我分享自己心底的秘密,在你這樣做的時候,你就是在敞開自己的心靈,準備接受外界的考驗,同時,也大大釋放了自己壓抑在心底的一部分焦慮與痛苦。所以,有一件事情,你可以經常去做:與信賴的人分享自己心裡的痛苦,在分享的過程中,釋放心底的焦慮與壓力。當你越是積極地釋放這些痛苦之後,這種社交恐懼對你的影響也就會變得越來越小!
  • 小心是患有社交恐懼症
    今日,#社交恐懼症該如何克服#衝上熱搜。生活中,有這麼一部分人,他們不敢在現實裡和人交際,不敢約朋友出去玩,只能縮在自己的角落,看著別人嬉笑打鬧……這樣的人,大部分都患有社交恐懼症。是內向、膽小,還是患有社交恐懼症?
  • 狗狗居然也會患上社交恐懼症!
    那麼,狗狗可能會有類似於人類的這種「社交恐懼症」嗎?答案是:Yes!針對狗狗的「社恐」問題,有專家特地研究了6000隻狗狗,發現了這樣幾個規律:1、比起鄉下的狗,城裡的狗更易患社交恐懼症一方面,因為城裡的狗狗常常處在車水馬龍的環境中,嘈雜的環境會使狗狗陷入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