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加粉筆變多媒體 改革開放40年高臺縣教育巨變

2021-01-08 每日甘肅網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楊紅麗 通訊員 周淑雲 常鑫海

  「上世紀70年代,學校的基礎設施簡陋,土房房,泥凳凳,學生寫字在地上畫,每天回到家都是『泥猴子』。現在,山裡的學校都修了樓房,裝上了電暖,娃娃們一個比一個乾淨。」 說起改革開放以來教育的變化,高臺縣教體局教研室主任韓天禧感慨萬千。

  今年55歲的韓天禧,曾在新溝初中、二中、一中任教37年,親眼見證了這三所學校的變化,別的不說,僅三尺講臺發生的巨大變化就讓韓天禧感受深刻:「以前,老師上課是一張嘴、一本書、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現在,上課不但用上了多媒體設備,而且電子白板都更新換代成了紅外一體機。」

多媒體教學課堂。

  在韓天禧的記憶中,曾經三尺講臺的課桌是用土塊壘起來,一塊刷上黑墨汁的木板用來當黑板,每隔一段時間,還要重新刷墨汁。「土桌」上放的那本教科書可以翻來覆去地使用很久。一支粉筆要用到只剩粉筆頭,還把粉筆頭攢起來送給學生。

  「40年前,我在新壩上班,那時候,山上有3所初中,每年8、9月份,學校師生的頭等大事就是和煤、砌煤塊。冬天教室裡弄個馬槽爐子,加幾塊土、煤、麥草皮混合成的煤塊,在一片烏煙瘴氣中上課,老師、學生的衣服、臉、脖子、手經常都是黑的。」老教師丁文斌告訴記者,2013年,二中從山上搬到了城裡,又整合了幾個農村初中的師生、教學資源,現在學校教學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是一種享受,現在的娃娃太幸福了。」 丁文斌說。

幼兒園手工課堂。

  三尺講臺發生了變化,學校面貌也隨之改變。記者了解到,2001年以來,高臺縣累計投資4億多元,先後實施了180多個重點項目,新(改擴)建校舍26.7萬平方米,運動場6.4萬平方米,消除危房5.8萬平方米,校舍從1988年的「一無兩有」和「六配套」實現標準化,課堂教學從粉筆、黑板、課本三點一線變為多媒體,「班班通」覆蓋率達100%,師機比達1:1,生機比達6:1,並建成教育城域網,城鄉師生實現了同聽同上一堂課。

高臺縣第一幼兒園幼兒花樣跳繩隊應邀參加了2018年第十二屆世界跳繩錦標賽開幕式展演。

  「我們剛上班時,學校只有5、6個老師,就我一個師範生,其他都是民辦老師。我退休的時候,學校裡的老師最低學歷都已經是大專了,大多數還是本科。」聊起學校的變化,退休教師黃文琪說。

  正如黃文琪所言,越來越多的高學歷人才走上了教師崗位。數據顯示,高臺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小學、初中達100%,普通高中達94.67%,中職學校達92.1%,高中教師研究生以上學歷佔7.0%。

  「上世紀70年代,全縣只有一所公辦幼兒園,現在幼兒園達48所,其中省級示範性幼兒園1所、一類幼兒園7所,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達99.89%。」原任光彩幼兒園園長陳翠萍談起學前教育變化如數家珍。

  小學跳繩隊應邀參加絲綢之路國際露營大會(聖彼德堡站)暨第五屆俄羅斯聖彼德堡涅瓦文化節交流活動。

  不但學前教育變化大,高臺在其他各類教育發展上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上世紀70年代,一個班能考上大學生,不管是專科、本科,都是件稀奇事。現在一個班裡考不上大學的幾乎沒有,重點高校每年都能考幾十個。」對現已80多歲的退休教師楊永壽來說,高考成績最能說明教育條件的改善。

  一中校長田利雲告訴記者,40年來,高臺縣積極深化高中教育改革,精心打造特色教育,高中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4.62%,先後有1000多名學生考入清華、北大等重點大學。特別是2018年高考,一本上線率達40.61%,二本上線率達72.62%。

  「我的工作經歷和學校的變遷差不多,從當初的農中到職中,再到職教中心、職業中專。從沒有學生願意上到現在的發展規模,職業教育的發展來之不易!」職業中專退休教師裴希雄介紹,改革開放以來,高臺縣職業教育由1所職業學校發展到公辦中等職業學校1所,民辦職業培訓學校3所,農村勞動力定點培訓機構4個,就業培訓中心1個。

高臺縣青少年活動中心組織開展「行知絲路起點 感悟歷史文明」研學旅行西安之旅。

  「我們當學生的時候,玩的是鐵環,打的桌球是盛中藥丸的塑料球。現在的孩子,鋼琴、古箏、電腦等不但學校有,好多人家裡也有,學校、家長對娃娃的素質拓展都特別重視。」學生家長張波對學生特長教育讚賞有加。

  新世紀以來,高臺縣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大力開展體育藝術「2+1」活動,建立了藝術教育「鄉村學校服務站」,在5-8年級免費開設了遊泳課,累計建成全國學校體育工作示範校2所、甘肅省「快樂校園示範學校」14所。第一幼兒園花樣跳繩隊亮相第十二屆世界跳繩錦標賽,駱駝城中心小學花樣跳繩隊受邀赴俄羅斯參加了國際露營大會暨涅瓦藝術節。

相關焦點

  • 我真懷念黑板加粉筆的日子
    我真懷念黑板加粉筆的日子 ——對教育信息化的一點質疑 今天在某班上課,精心準備好的課件播放卻不順暢,一體機不知是出現了什麼問題,點擊一側的「後翻頁」沒有反應,點擊「屏幕書寫」就成了結束放映。 上周還是好好的。
  • 老師上課,粉筆、黑板、教材,才是標配!多媒體是少數人的高配
    還有一種不得不說的形式主義,就是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通常,教師平時上課不是特別喜歡使用多媒體,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這才是標配。而只有在上公開課時,參加教學比賽時,老師們不管是否心甘情願,都要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進行,否則,就會被判為不優質。實際上,在公開課中為用而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課堂上反而少了許多靈性的生成。
  • 黑板變白板不必「吃灰」 廣西村校教學「潮」起來-廣西新聞網
    廣西新聞網記者 孫妮黑板加粉筆,如果誰還認為這是中小學教室的常用教學設備,那真的是落伍了。環保教學板、電子白板、短焦投影甚至平板電腦……這些緊跟教育信息化時代前沿的教學設備,正在一步步地走進廣西中小學。即便是曾經被貼著「落後」標籤的村校,在學校信息化建設方面,與城市學校的差距也逐漸縮小。
  • 綠色黑板最好6年換一次 黑板反光可能導致近視
    記者了解到,綠色黑板本身是有利於保護學生視力的 ,不過黑板、粉筆質量不好都可能適得其反。另外,綠色黑板應6年更換一次新的。     孩子老說看不清黑板     日前,孫先生撥打信報熱線,表達了對目前青島市普遍使用的綠色黑板的擔憂。「綠色黑板會不會讓學生更容易近視?」孫先生告訴記者孩子回家老是反映看不清楚黑板。
  • 用手指直接在「黑板」上寫字 傳統黑板正在退出教室
    傳統的黑板和板書,正在悄悄地更新換代。  「傳統黑板+粉筆灰」時代  「以前我們上課,就是黑板+粉筆,漫天的灰塵不說,一天下來最多要寫十幾塊黑板,寫完了還得自己擦,不用力還不行。所以上完一天的課回家,特別累。」回想起教室裡的黑板,嵊州市職業教育中心王老師印象深刻,已經退休的他,至今還有咽喉炎、頸椎病等職業病,這些都是粉筆灰對健康的影響。
  • 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
    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五  這部紀錄片會打開中國人40年集體記憶,而且是不同年代人的集體記憶,因為這個片子有老百姓40年的生活變化、命運的改變;有一些企業涅盤重生和財富傳奇的故事,還有一些政府官員的魄力和艱難轉變,以及領導人的膽識和智慧,展現了13多億中國人波瀾壯闊和豪情滿懷40年的發展歷程
  • ...年的時空穿梭,「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8日開放
    時隔6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踏足廣東這片改革熱土。從珠海到清遠,從深圳到廣州,「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的信念一以貫之。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在深圳參觀「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時強調,我們要堅定沿著改革開放之路走下去,同時要向更深更廣的領域中不斷開拓,不斷提高水平。
  • 粉筆該退出歷史舞臺了,老師都開始用電腦講課了,對此你怎麼看?
    粉筆該退出歷史舞臺了,老師都開始用電腦講課了,對此你怎麼看?粉筆頭對於我們來說,必然是很記憶猶新的一樣東西,之前的老師在黑板上講課,都要用到粉筆這個工具,但是的社會在發展,慢慢的用多媒體的方式取代了粉筆,也就是之用電腦上課,難道現在對於粉筆真的是要退出歷史的舞臺了嗎?
  • 鄭州一中學引進未來教室 手指觸屏取代粉筆黑板
    說起教室,多數人想到的就是黑板、講臺、粉筆以及排排的桌椅板凳,然而,在鄭州二中的「未來教室」裡,卻是另一番景象。沒有粉筆、黑板、講臺,老師指尖只需輕輕觸碰教室前方的大屏幕,教程、PPT一覽無餘,上課、上網、個性化學習同時進行。
  • 改革開放40年 河南餐飲風雲榜揭曉!
    2018年,恰逢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餐飲突破4萬億大關,河南餐飲突破3000億元,近半個世紀的漫長徵途,餐飲服務業一直堅立改革潮頭、為時代瞭望。
  • 改革開放打開了「巨大的能量罐」(我與中國改革開放40年)
    中國經濟的潛力一直在那裡,是改革開放讓中國重新回到了其在世界中應有的位置。」查爾斯·弗裡曼三世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弗裡曼現在是諮詢公司鮑爾亞洲集團常務董事、布魯金斯學會客座研究員,本世紀初他曾擔任美國助理貿易談判代表,專門負責對華貿易談判。弗裡曼來自一個同中國淵源頗深的家庭。
  • 深圳特區40年成功的密碼——改革開放永不停步
    就在40多年前,中國打開國門,開啟改革開放新時期之際,南國之濱的一座新城應運而生了,這就是深圳。從誕生之日起,深圳就負載著不平凡的使命。40年對比5000年只如時光一瞬。然而,就在這瞬間,深圳從一個不為人識的小漁村成為一個繁華的大都市,從一個貧窮落後的邊陲縣城變成璀璨奪目的創新之城。
  • 【改革開放40年】從一年吞吐萬餘箱到年貨櫃吞吐量全球第一!上海...
    它像一面鏡子,折射出改革開放40年上海的巨變——  從40年前駛出軍工路碼頭的第一批貨櫃,到去年底自動化碼頭吊起的當年第4000萬箱;從黃浦江沿岸12個裝卸作業區,到長江口的外高橋港區,再到東海上的洋山深水港……箱越來越多,船越來越大,水越來越深,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這艘巨輪乘風破浪,舉世矚目。
  • 一名阿拉伯咖啡商的40年中國改革開放情緣
    人民網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 曾書柔 法伊薩)1979年,作為最早一批的外國留華學生,巴勒斯坦小夥兒克裡木·傑迪抵達北京的時候,未曾想過,自己在中國一待就是40年,恰好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幾乎整個過程。
  • 《你遲到的許多年》等十部精品新劇亮相 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你遲到的許多年》海報本次發布會上的十部新劇,是從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公布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重點推薦電視劇」片單中精選而出,展現著當前影視行業的水準與高度。《啟航》《一號文件》《面向大海》《那座城這家人》《正陽門下小女人》《你遲到的許多年》《都是一家人》《大浦東》《我們的四十年》《大江大河》分別通過政府職能轉變、農村農業革新、城市滄桑巨變、經濟生活變遷四方面展現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艱苦耕耘與豐碩成果。現場每位主創也帶來自己寫給改革四十年的信,與來賓分享戲裡戲外關於改革變化四十年的感受。
  • 拒絕視覺暴力 華科創智納米黑板呵護學生雙眼
    製造這些視覺暴力的,正是現在教室普遍配備的多媒體教學設備。  在這個新科技叢生的時代,即使一些初衷是為了方便師生的設備,也可能會變成健康殺手!  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目前我國近視患者高達6億,青少年近視率居世界第一。其中高中生和大學生的近視率均已超過七成並逐年上升,小學生的近視率也接近40%。
  • 改革開放40年民營企業家百強單發布,河南5位企業家上榜!
    10月24日,全國工商聯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名單》。  據悉,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為宣傳民營經濟發展巨大成就,展示民營企業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風採,大力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鼓勵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不忘創業初心,接力改革偉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決定推薦宣傳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
  • 【改革開放四十年】從煤油燈到LED燈 40年巨變點亮生活
    而2016年開始,普通的白熾燈也因為不夠環保而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節能環保、發光面積更大的led節能燈。同時,燈的造型也變得豐富多彩、千姿百態。  從煤油燈到多彩的LED燈再到光影變幻的燈光水秀,從對照明這種剛需的渴求,到對燈飾造型美的追求,豐富多彩的燈飾裝點了千家萬戶,也裝點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璀璨光陰。
  • 改革開放40年|從貝葉向數字的華麗蟬變——傣文數位化建設掃描
    原標題:傣鄉改革開放40年|從貝葉向數字的華麗蟬變——傣文數位化建設掃描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傣族先民將傣文刻在貝葉上,依託小小貝葉傳承文字和文化。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傣族文字和文化的傳承發生了革命性變化:從貝葉刻寫向數字應用華麗轉身,應用範圍、傳播方式、傳播功能發生了質的飛躍。
  • 鴻合智能交互黑板點亮第75屆教裝展,演繹未來智慧教室!
    11月17日-19日,第75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在物華天寶的江西·南昌綠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鴻合科技作為深耕國內教育信息化企業,交互式多媒體設備領域專業品牌,攜旗下全線產品與智慧教室解決方案所組成的完整教育生態矩陣強勢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