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川英子對日軍「廣播反戰」 讓日本兵自殺

2020-12-07 環球軍事

抗日戰爭期間,有一位名叫綠川英子的日本女性和中國人民並肩戰鬥,她在武漢用播音進行對日反戰宣傳,周恩來稱她是「真正的愛國者」。

記者近日採訪專家、翻閱史料,得以走近這位世界語者、作家和國際主義戰士。1938年,她在江城度過了一百多個日日夜夜。

受郭沫若舉薦來武漢

1937年4月,綠川英子隨丈夫劉仁來到上海。一年前,他們在日本結識並結婚。

中南民族大學教授章紹嗣告訴記者,綠川英子來武漢,得力於郭沫若的舉薦。

1937年底,綠川和劉仁在廣州與郭沫若相識,她表達了渴望投身到中國抗日戰爭中的願望,「不是反對日本人民,是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而戰鬥」。

不久,郭沫若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三廳廳長,負責文化宣傳工作。1938年6月底,在郭的幫助下,綠川英子來到武漢,獲得特許在政治部三廳「國際宣傳處對日宣傳科」,擔任日語廣播員。

郭沫若在武漢見到綠川,風趣地對她說:「我是拋妻別子逃回中國,你是離父別母來到中國。你吃了那麼多的苦,擔了那麼大的風險,真不容易呀!」並握著她的手高聲說:「我是相信你會做得很好的,我們非常需要像你這樣的人和我們站在一起,並肩戰鬥。」

曾與綠川英子共過事的湖北省世界語協會原理事長張天心,在1995年8月8日的《長江日報》上這樣描述綠川首次對日廣播的情形:「1938年7月2日,綠川英子從她的住處上海路15號,來到設在武漢關附近的怡和街怡和洋行樓上的國際宣傳處,做播音的準備工作。19時整,她那柔和而流暢的日本女中音,隨電波傳向四面八方……」

綠川英子把麥克風當武器,歷數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的罪行,向日軍進行反戰宣傳:

「現在是中國廣播電臺對日播音時間,日本同胞們,當你們的槍口對準中國人的胸膛,當你們大笑著用刺刀挑死一個個無辜的嬰兒,當你們手舉火把點燃一棟棟草房,當你們撲向可憐的少女時,你們可曾想到過,這是罪孽,這是全世界人民不可饒恕的滔天罪孽……同胞們,別錯灑了你們的熱血,你們的敵人不在隔海的這裡……」

她的播音引起日軍慌亂

綠川英子的播音引起了日軍內部的慌亂,有些日軍官兵聽過她的廣播後,或離開部隊,或跳海自殺,或拒絕參戰。華中日本派遣軍通信兵掘銳之助收聽廣播後,寫下了短歌:「偷偷傾聽/那流暢的日語/讓心情不能平靜。」表示不願再為所謂「大東亞共榮圈」政策賣命。

世界語學者、武漢工商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院長代勝橋告訴記者,綠川英子當時為了躲避日軍飛機的轟炸,播音地點經常變動,因路遠及安全原因,她回不了家,多次在工作地點和衣而睡,非常辛苦。

1938年10月25日武漢淪陷後,日本軍警才查明那個在中國操著流利日語對日廣播的播音員就是長谷川照子(綠川英子原名)。11月1日東京出版的報紙《京都新聞》在頭版顯著位置登出了綠川英子的照片,咒罵她是「用流暢日語對祖國作歪曲廣播的嬌聲賣國賊」。日本軍國主義分子還給她的父親寫恐嚇信,讓他「引咎自殺」,門上被釘上「賣國賊」的牌子。

面對攻擊,綠川英子回答:「誰願意叫我賣國賊,就讓他去叫吧!我對此無所畏懼。」

捐獻母親送給她的戒指

1938年7月7日,為紀念抗戰1周年,武漢發起了聲勢浩大的 「七·七」獻金活動。綠川英子深受感染,自發地參與其中。

代勝橋介紹,綠川英子當時捐獻了兩次,兩次都在江漢關獻金臺。

第一次她將隨身攜帶的現金全部投進了獻金箱裡。但覺得未盡心意,晚上回到家,她又翻箱倒櫃找值錢的家當。

第二天一早,她和丈夫劉仁早早來到獻金臺,捐出了母親留給她的戒指。當時獻金臺上的工作人員一下子認出了她,要把戒指退還給她。

「您昨天已經捐過了,今天就不要再捐了。」劉仁將工作人員的話翻譯給綠川英子聽,但她卻說:「不!請您一定收下,我是個日本女人,我今天是帶著日本侵略中國的負罪感而來的。」

事後,綠川英子在她的日記中寫道:「媽媽,我對不起您,今天我把您臨別時送給我的最珍貴的紀念物——戒指,捐獻給了中國人民的抗戰事業,本來,我打算把姐姐西村幸子送給我的手錶捐獻出去,但,劉仁說還是捐戒指吧,因為上班不能沒有手錶……最後一狠心,就決定把您送給我唯一值錢的東西捐獻出去,昨晚,我把這戒指恭敬地放在我枕頭邊上,依依不捨地陪媽媽的禮物度過最後一夜。」

「中國人民一定會勝利」

除了緊張的翻譯、播音工作,在武漢,綠川英子還寫作、發表文章,參加社會活動,積極投身抗戰宣傳。

1938年7月29日,綠川英子參加了法、比、瑞同學會歡迎《日本的泥足》的作者、英國女作家阿特南的茶話會。這是武漢文藝界的盛會,出席者有文藝界的知名人士老舍、胡秋原、邵力子、胡風、盛威、白薇、葉君健等30餘人。

輪到綠川英子發言,她首先說:「我說不好中國話和英語,也不好意思用侵略者的日語來向大家講話,我只好用世界語來表達我的願望,因為世界語標誌著人類的愛與和平!」最後,她用世界語高呼:「中、日、英三國人民團結起來,共同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人民一定會勝利!」

當葉君健分別用中文和英文翻譯出她的這段話時,會場上報以熱烈的掌聲。

8月20日,她在《新華日報》上發表的《日本朋友的慰問信》中寫道:「可惜得很,我只有一個身體,只有兩隻手,假如我有百個身體,我要到前方的日本軍隊中去,不讓他們再殺中國兄弟、中國老百姓。假如我有千隻手,我要到所有的戰線去,給中國士兵繃一繃受傷的地方,替他們洗一洗衣服。但可惜得很,我只有一個身體,只有兩隻手,只有留在武漢,幫你們做點後方的事情。」

她堅信:「中國的勝利是全亞洲甚至全人類走向明天的關鍵所在。」她懷著真摯的感情說:「我愛日本,愛我自己的雙親、姐姐、弟弟、親戚和朋友等許多值得懷念的人們所賴以生存的祖國。同時我也愛中國,我的第二故鄉。」「我們唯一的敵人就是法西斯。」

章紹嗣教授說,10月中旬,武漢淪陷前幾天,綠川英子奉令隨三廳撤離,她在江城度過了一百多個日日夜夜。

對於在武漢的戰鬥歲月,綠川英子念念不忘。1944年,她在自己所著的《在戰鬥的中國》一書中說:「這一階段雖然只有3個月,時間很短,但卻是多麼振奮,多麼活躍,多麼緊張啊!……我看到了和感覺到了我終生難忘的東西,而這些東西也定將感動任何國家愛好正義的人們。」

綠川英子:

反戰威力大過一支集團軍

綠川英子,日本世界語者、作家,本名長谷川照子,1912年出生在日本山梨縣。1932年,剛滿20歲的她,開始學習世界語,並與反戰的左翼文化人士接觸,因此被逮捕、開除學籍。

出獄後,她參加日本無產階級世界語同盟,編輯刊物、撰寫文章,在上海世界語協會的會刊《世界》上發表文章。

1936年春,綠川英子結識了在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留學的中國學生劉仁,半年後,綠川英子不顧家庭反對,嫁給了劉仁。

1937年4月,綠川英子隨丈夫來到上海。不久,她參加了上海群眾要求釋放「七君子」(指被國民黨逮捕的愛國會領導人沈鈞儒、鄒韜奮、李公樸、章乃器等七人——編者注)的示威遊行。史料記載,她是當天遊行隊伍中唯一的外國人。

抗日戰爭期間,她赴武漢、駐重慶,用自己的聲音和手中的筆,對日本和侵華日軍士兵做了大量的反戰宣傳工作。當時有人評價說,她的反戰威力大過一支集團軍。

在日本國內,日本軍國主義者咒罵綠川英子是「嬌聲賣國賊」,要她的父親「引咎自裁」。

抗戰勝利後,她與丈夫到東北開展工作。1947年1月10日,35歲的綠川英子病逝,丈夫劉仁因悲傷成疾,在100天後也因病去世。

1980年,由鄧小平題寫片名、中日兩國影視界以她為原型合作拍攝的電影《望鄉之星》在兩國同時放映。日本著名影星慄原小卷扮演了綠川英子。

1983年,經中共中央書記處批准,黑龍江佳木斯烈士陵園為綠川英子、劉仁夫婦修建了陵墓和紀念碑。

「母親很有才華, 是個勇敢的人」

1947年,綠川英子、劉仁先後病故。兩人遺有一子一女。通過中華全國世界語協會,記者得知綠川英子的女兒長谷川曉子2007年來華尋訪母親足跡,到過武漢,是武漢世界語協會接待的。

時任武漢世界語協會理事長的劉漢林、湖北世界語協會秘書長的彭爭鳴記得8年前那次接待、交流活動,對綠川後人的情況尤其關心。

綠川的兒子劉星1998年病逝於上海,綠川去世時女兒劉曉蘭只有10個月大。她在哈爾濱東北烈士子弟學校長大,在哈爾濱生活了30多年之後,於1984年去了日本,1992年入日本籍,改名長谷川曉子,在日本大阪、神戶數所大學任過兼職教師,教授漢語和中國文學課程,平時會做一些中日民間文化交流的工作。

武漢座談會上,長谷川曉子說,武漢是母親出名的地方,她一直想來看看。「在我的印象中,母親很有才華,是一個正直的人,勇敢的人,能在關鍵時刻選擇走自己的路」。「作為長谷川照子(綠川英子)的女兒,我願意為我的兩個祖國的友好未來貢獻我微薄的力量」。

長谷川曉子是隨日本廣島電視臺紀錄片《戰爭與和平》攝製組來到武漢的,時任武漢世界語協會副理事長的代勝橋,全程陪同尋訪,透露了一些細節:

2007年8月12日,在漢口勝利街325號前,聽說這裡是當年母親工作過的地方,長谷川曉子說:「真想進去踩一踩母親曾經踩過的地板。」但因雙休日未開門,當天她未能如願。第二天她又去了一次,進了大樓。她又來到綠川英子住過的上海路15號,老建築已被拆除,但她說,「我能想像母親開窗向大街眺望的情景」。

長谷川曉子還表示,現在日本的年輕一代不太關心歷史,但孩子們會為自己的外祖母感到驕傲。「我想向他們傳播這段歷史,我希望中日能世代友好」。

舊居、首播地點 均已不存

近日,記者來到上海路,綠川曾經居住的「15號」已經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建於10多年前的住宅樓,一樓是門面。

綠川首次對日廣播的「武漢關附近的怡和街怡和洋行樓上」在何處?記者致電武漢抗戰研究專家吳明堂,他說怡和街就是現在的上海路,怡和洋行當時在漢有很多辦公處,這裡所指的應是上海路上的某處怡和物業,現在應已不存,多半是毀於戰火。

周恩來說她是 「真正的愛國者」

武漢失守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三廳遷至重慶。郭沫若根據周恩來的意見,組建了在國民政府領導下的文化工作委員會。

一天,周恩來、鄧穎超趕到重慶賴家橋,參加文化工作委員會的活動。在重慶繼續進行對日廣播的綠川英子,見到了仰慕已久的周恩來。

周恩來提議「為在座的綠川等日本朋友乾杯」。周恩來知道綠川因為對日廣播受到日本政府惡語中傷、家人受到株連的事,他對綠川說:「日本帝國主義者稱你為『嬌聲賣國賊』,其實你是日本人民的忠實兒女,真正的愛國者。」

英子聽了很激動,她說:「這對我是最大的鼓勵,也是對我微不足道的工作的最高酬答。我願做中日兩國人民忠實的女兒。」

相關焦點

  • 綠川英子:參加中國抗戰的日本女人[組圖]
    核心提示:她那動人心弦的話語,撞擊著日軍官兵的心靈,使許多日軍官兵覺醒、懺悔,有的跳海自殺,有的喊著妻子的名字剖腹自盡綠川英子的對日廣播,非常有效。她用甜美的語言,歡快的節奏,感人的話語,打動著被日本法西斯驅趕到中國充當炮灰的那些日軍下層士兵。她的播音像一把鋼刀,刺向敵人的咽喉,讓敵人驚恐萬狀,膽戰心驚。
  • 綠川英子:把青春熱血灑在中華大地
    因此,綠川英子因所謂反對政府的名義被逮捕,釋放後又被學校開除。  1935年左右,綠川英子結識了在東京的中國留學生劉仁,並於1936年秋,不顧全家人反對與劉仁舉行婚禮。這對她來說,無疑是捅了一個馬蜂窩。當時不少日本人有一種看不起中國人的偏見。何況,綠川英子與一位反對日本政府侵略中國的中國留學生結婚,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行動。對綠川英子來說,需要巨大的勇氣。
  • 一位日本美女,嫁到中國為妻,為抗日策反千名日軍,一生默默無聞
    1937年5月,綠川來到上海,按照日本習俗她將自己的名字改為劉仁英子,但為了繼續從事抗日活動,她繼續使用綠川英子的化名。綠川來到中國後,加入了上海的世界語協會,並且積極參加了抗日宣傳活動。在上海,綠川成為了《中國怒吼》雜誌的一名編輯。在《中國怒吼》雜誌,綠川以筆為武器,以話筒為子彈,通過一篇篇文章,一段段抗日反戰標語,直擊日本侵略者的心臟。
  • 綠川英子:日本媒體聲討的「嬌聲賣國奴」,總理誇她是真正愛國者
    這個"日奸"的筆名叫綠川英子,真名叫長谷川照子,是一名地道的日本女子,家住東京杉並區三谷町十五號,父親叫谷川幸之助,是市役所土木科前任科長。該女子曾在奈良女子高等師範就讀,攻讀世界語。這個日本女孩是個會獨立思考的女孩,在日本舉國若狂投入到戰爭中去的時候,她卻質疑這場戰爭,說它會給日本人民和亞洲各國人民帶來災難。她的反戰立場為當局所不容,她曾經被關進大牢,被定義為反動分子。
  • 莊則棟妻子、綠川英子之女……那些曾在銀川生活居住的日本居民
    綠川英子之女的銀川記憶被譽為「日本人民好女兒」的綠川英子在中國抗戰史的記載中,有一位叫做綠川英子的日本女人。她曾用日語向世界發出反戰的聲音,也一度被自己的祖國斥責為「嬌聲賣國奴」。1947年,她和中國丈夫先後去世,留下一兒一女。而她的女兒劉曉嵐(日文名長谷川曉子)也曾在寧夏工作多年,在銀川留下了自己難忘的青春記憶。抗日戰爭爆發前夕,作為進步青年的綠川英子在東京上大學時,與留學的中國進步青年劉仁相識結合,然後兩人先後回到中國,積極參加抗日鬥爭。
  • 中國人最應該感謝的日本女子,可惜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名字
    綠川英子本名叫古川照子,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日本人,但不同於那些被軍國主義洗腦的國民,在萬惡的戰爭面前,古川照子始終保持堅決反對戰爭的態度。為了表示反戰的決心,她將自己的名字改為「綠川英子」,意為「綠色的五月」,象徵和平之意。
  • 她是一個日本女人,卻用特殊武器參加抗日戰爭,直到最後犧牲
    綠川英子是日本人,原名叫長谷川照子。1912年出生於日本一個土木工程師家庭,生活條件優裕。綠川自小喜歡中國文化,在奈良上大學時,她學習了世界語。她也因為寫了反對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詩歌,而被逮捕入獄,開除學籍。
  • 日軍很弱?一刀一個日本兵?這是抗日神劇是在侮辱我們的智商
    在近年來手撕鬼子、一刀一個日本兵這樣的抗日神劇,把日軍被刻畫的愚蠢呆板、一無是處。日軍如此之弱,為什麼抗戰打了八年之久呢?真實的日軍戰鬥力真的這麼弱嗎?當然本文不是在吹噓日軍有多厲害,只是客觀評判日軍當時的戰鬥力到底如何。
  • 抗戰中首位以自殺結束的日軍高級軍官,你了解嗎?
    1932年,日本為了侵略中國,故意在上海發動了一二八塔滬抗戰。 這次軍事衝突時間達到了一個多月。 在這期間,我軍俘虜了日本少校的偶像。 偶像上升是九一八事變以來,第一個被俘的日本高級軍官。日本的軍官制度非常嚴格,二戰前,日本的階級分為將軍、佐官、軍官、準士官和兵,共計6等16級,其中佐官中上校、中校、少校、少校已經有上級士官的序列,抗日神劇中到處出現的日本上校的 這個被俘的少校在戰場上昏迷,之後在中方軍隊打掃戰場的時候被發現了。發現這位少校時,中方軍隊得到至寶,去醫院好好照顧我。
  • 日本宣布投降的前夜,上千日本兵衝進日本皇宮切腹,場面像屠宰場
    但此時,大批日軍湧進皇宮,到處尋找那段錄音,而以更有甚者,開始瘋狂的衝擊日本皇宮,頓時槍聲、哭聲四起,一片大亂。當然最終錄音並未找到。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
  • 日本不道歉,美國就假裝他們道歉,然後拍成電影給大家看
    本片通過一個普通日本士兵的視角為我們呈現了二戰末期,日本士兵的精神面貌,順帶來一波反戰情緒收穫好評。 因為反戰,所以抵抗並不強烈,因為抵抗並不強烈,所以在面對美軍的重兵壓境的時候,日本普通士兵的內心之中就非常的焦慮。這種焦慮體現在本片中就是集體自殺,投誠等等。
  • 日本慰安婦受盡折磨,投身抗日戰爭,《梅子姑娘》:血淚史的見證
    但是,對於更多的日本婦女而言,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慰安所》就描繪了良家婦女慧子,本來有著美滿的婚姻,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她們的丈夫被徵入伍,慧子也被強徵為慰安婦。夫婦兩人在慰安所重逢,羞愧難當,雙雙自殺。而小說主人公梅子是個覺醒比較早的人。
  • 廣西兵為何叫「狼兵」?擊斃日軍大將,2萬草鞋兵迎戰15萬精銳
    《廣西兵為何叫「狼兵」?擊斃日軍大將,2萬草鞋兵迎戰15萬精銳》 在抗日戰爭中,桂軍為抗擊日軍侵略者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同時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據國民政府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統計的數據顯示,自1937年以來的8年抗戰中,廣西徵募士兵及勞工共計450萬。
  • 這名日本兵把二戰拖到了1974年,後來成為了富豪還拒絕天皇召見
    二戰時日本的無賴是出了名的,將本國利益建立在鄰國的痛苦之上,越臨近戰敗卻越發瘋狂,燒殺劫掠殘害無辜,手段殘忍令人髮指。然而,就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停戰」後,各戰場上的日軍卻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有些日軍部隊非但沒有放下武器,反而負隅頑抗。
  • 二戰日軍最後掙扎一戰,2萬日軍欲消滅20萬美軍,不惜喝油吃蛆
    二戰期間,日本為了實現侵佔南亞的軍事計劃,偷襲珍珠港,重創了美國太平洋艦隊,此後美國正式加入到世界大戰當中,在此後的中途島海戰中,弱勢美國海軍重創了日本聯合艦隊,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開始節節敗退,本土逐漸暴露在美軍的軍事壓力之下。
  • 日本女漫畫家綠川幸,文藝且「傷感」,作品讓人準備「紙巾」!
    日本女漫畫家綠川幸,文藝且「傷感」,作品讓人準備「紙巾」!大家好,今天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一位日本女漫畫家——綠川幸,聽名字就知道這是一位美麗的女性。不過,看過她代表作《夏目友人帳》和《螢火之森》的小夥伴應該很清楚,漫畫充滿傷感元素是綠川幸的風格,畢竟這是一位具有「文藝」氣息的女漫畫家!綠川幸是一位漂亮的女人,在她二十三歲的時候已經因《花泥棒》和《咖啡飄香》出名,這與同齡人相比較,算是成功很早的了。很多男性漫畫家基本要到30歲左右才有名氣,這可能是女性漫畫家的性別身份起了作用。
  • 一個吃貨日本兵的侵華日記:昨天吃雞肉,今天喝豆湯,優美的生活
    老照片,日本駐屯兵用餐那麼,為何影視劇裡的日本兵一進村子,看到老鄉的雞就眉開眼笑,死活都要抓幾隻帶走。這些情節難道是編造的嗎?影視劇裡的日軍抓雞日軍抓雞,一點不假。抗戰時期,日本軍隊無論是駐屯軍還是野戰軍,都對老百姓的「鮮活」食物垂涎三尺,肆意搶掠。當然,日軍絕對不說「搶」,而是說「徵集」。中國農村的豬牛羊雞鴨鵝甚至瓜果蔬菜,都是日軍「徵集」的對象,尤其是雞,因為中國農村家家喜歡養雞,於是成了日本兵的最愛。此外,日軍掠奪,還有一個安全上的考慮。因為農作物和熟食可能被下毒,而活雞活鴨則是安全的。
  • 日本鬼子被包圍在沼澤地,一群鱷魚成「奇兵」,協助英軍全殲日軍
    有一天,在孟加拉灣的蘭裡島,英軍包圍了一支侵略緬甸的日軍部隊,有千把人。走投無路的日軍,陸上無法衝出去,企圖從海上突圍。英軍得知日軍的企圖,立即派軍艦封鎖海面,日軍多次想偷渡都告失敗。一千多名日軍無可奈何,被擠到一片齊腰深的沼澤地裡動彈不得。這一帶沼澤地是鱷魚的巢穴,白天在英軍猛烈炮火襲擊下,這些鱷魚都藏在水下。到了夜間,炮火停止轟擊,沼澤地安靜下來,潮水又剛退去。
  • 此人的死,讓一日本軍官研究中國,明白一個道理後,他竟自殺而亡
    1940年2月23日,一輛日本軍用卡車從中國吉林省蒙江縣的一片密林中開出來,進入縣城的一個日本野戰醫院。兩個日本兵從汽車上抬下一具屍體,直奔手術室。一進門,其中一個日本軍官就大聲吼叫道: 「立刻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