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川英子是日本人,原名叫長谷川照子。1912年出生於日本一個土木工程師家庭,生活條件優裕。綠川自小喜歡中國文化,在奈良上大學時,她學習了世界語。她也因為寫了反對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詩歌,而被逮捕入獄,開除學籍。
綠川被釋放後,依然繼續從事世界語活動,反對日本的侵略政策。1935年,她結識了中國上海世界語的進步人士,並開始用綠川英子作為筆名,為他們寫了不少文章。

1936年初,她與中國留學生劉仁邂逅,並陷入愛河。她克服了來自家庭和日本方面的種種阻力,毅然和劉仁結了婚並跟隨他來到了上海。
25歲的綠川來到上海後,正值盧溝橋事變的前2個月。此時,日軍侵略行動頻繁,大戰一觸即發。綠川加入了上海世界語協會,參加了協會的活動,為《中國怒吼》雜誌攥稿。

「七七事變」後日軍開始進攻上海,綠川親眼目睹了日軍的兇殘和血腥。用世界語寫下了《愛與憎》在文中她痛訴了日軍的暴行,向日本士兵大聲疾呼:「別錯灑了熱血,你們的敵人不在隔海的這裡!」
她還表示:她愛她的國家,但也愛中國。但她憎恨侵略和屠殺,如果可以,她將拿起武器參加中國軍隊,將日本人趕回老家去。 她還積極奔走相告,用筆寫公開信,發表演說,希望日本的世界語者也行動起來,一起阻止這場侵略戰爭。
1937年11月,上海淪陷後,她和丈夫劉仁輾轉來到了廣州。他們在當地得到了當地世界語者的歡迎。但由於綠川的日本人身份,他們被逮捕並宣布要將她驅逐出境。沒有辦法,夫妻二人只得逃到香港,在香港貧民窟裡流浪。在這個時期,是綠川的精神上和物質上最痛苦難熬的時期,但她沒有返回日本,而是繼續堅持留在中國。
1938年,郭沫若在聽說了綠川夫婦的經歷後,深受感動。經他介紹,綠川夫婦來到武漢,成為了對日廣播的播音員。綠川用日語對日軍喊話,呼籲日軍清醒,不要做軍國主義的炮灰。
日軍對綠川的舉動非常痛恨,在東京的刊物上刊登她的照片,並罵她是「嬌聲的賣國賊」。她的日本家人也受到株連,其父親甚至還收到了讓他自殺謝罪的恐嚇信。
從1941年開始,綠川輾轉到了重慶。她在最艱苦的環境中始終不低頭、不氣餒,寫出了著作《戰鬥在中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綠川寫了《在歧路上的日本》一文,她指出「日本過早的投降是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決不允許日本「穿上和平與民主的外衣」只有徹底根除「法西斯軍國主義」才能避免日本死灰復燃。她高呼:要迅速而徹底的消滅日本法西斯,從思想上、制度上、軍事上各方面進行根除,並積極要求問罪天皇,處以極刑。
1947年1月10日,綠川因病去世,年僅35歲。3個月後,丈夫劉仁也因傷心過度、舊病復發而死,丟下了一子一女兩個幼兒。夫妻二人被合葬在了佳木斯的陵園。
綠川英子(長谷川照子)是難能可貴的抗日英雄,她用筆和聲音進行抗日鬥爭,她的很多見解至今依然令人醒目,她的犧牲精神也著實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