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日戰爭全記錄(1931-1945) 歷史抗戰書籍

2021-01-08 清雅說事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為了保全國家血脈和文明,中華兒女,與日本帝國主義展開了激烈的鬥爭。

一談起東北淪喪,大家一定會想到張學良下令東北軍不抵抗,坐視東北一百多萬平方公裡土地和三千多萬人民丟給了強盜。這片土地不單有豐富的資源、還有中國最大的兵工廠和武器。這座兵工廠和它生產的武器,成為了日本鬼子殺人越貨的利器。

東北軍退入了關內,富饒的東北刺激了日本人的胃口,他們的欲望並沒有得到滿足。他們除了在長城沿線步步緊逼,還在上海燃起了戰火。這個時候,國民黨對於日本人的侵略是一種什麼樣的態度、日本當時國內對於侵華戰爭是一個什麼樣的態度。

在當時,除了國家政府之外,民間又有什麼樣的抗日英豪?日本有多少在華要員被刺殺?張學良來到了上海,是誰給他寄出了一封威脅信,讓他嚇得不敢呆在上海?

日本人接連發動大戰,難道中華民族就這樣屈服了嗎?國共雙方終於在西安事變之後,攜手對敵。他們都共同經歷了那幾場戰役?取得了什麼樣的戰果、湧現出了哪些抗日名將?

抗日戰爭時期,由於日寇對於中國的全面封鎖,雖然,有美國政府的援助,但是,最大的援助是海外的華人華僑。他(她)們踴躍的捐款捐物。都有哪些代表人物呢

下面這本書《中國抗日戰爭全記錄(1931-1945) 歷史抗戰書籍》,也許能夠讓你找到答案!

相關焦點

  • 抗日戰爭中國人殲滅了多少鬼子?自己傷亡又有多大?
    上個世紀,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日軍從東三省開始,將自己的侵略行為暴露在了世界目光之下,中國人民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十四年的艱苦抗日,於1945年8月15日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日本利用兩次工業革命,在二戰之前就完成了國家工業化,所以相比在侵華戰爭爆發時還是農業國家的中國,日軍依靠強大的工業實力有著武器裝備上的巨大優勢。歷時14年的抗日戰爭無疑是充滿「鮮血和罪惡」的,無數學者對這段歷史都有深入的研究,但其背後的辛密依然掘之不盡,小編最近就在拜讀《中國抗日戰爭全記錄》這本書。
  • 1931-1945,這樣的武大你可曾見過?!
    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全面抗戰爆發。1938-1946年,武漢大學西遷四川樂山流亡辦學。在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宏闊背景下,武漢大學師生以超邁、堅韌的精神書寫了苦難而又輝煌的歷史篇章,留下了一所大學永不磨滅的文化抗戰記憶。
  • 二戰投降後,一支日本軍隊躲中國地下,寧願吃老鼠都不敢出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除了自殺的日本士兵以外,多數投降日軍都被遣送回國,但卻有一支日本「鬼軍」拒不投降,藏在中國地下,寧願吃老鼠都不敢出來,最後結局有些殘忍。這支日軍隊伍其實屬於日本關東軍,駐紮在黑龍江省的東寧縣城,日本戰敗後,他們就躲進了東寧要塞。
  • 拾荒老人1.8萬存款被偷,報案時才知其是抗戰老兵,後來怎樣?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滿目蒼夷的中華大地終於迎來了光明。14年艱苦的抗日戰爭,結束了中華長達百年的屈辱史,它是第一次面對外國人取得完全勝利的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損失最多的一場戰役。據統計,抗戰期間中方軍民的傷亡人數高達3500萬。
  • 中國在14年的抗日戰爭中,消滅了多少日寇,你知道真實數字嗎?
    我國有著燦爛的文明和悠久的歷史,然而在近代,原本的強大與輝煌卻被落後於閉塞代替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遭受了西方列強的侵略和瓜分,一度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中國人民的英勇抗爭下,才最終獲得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在上個世紀中國進行的反侵略戰爭中,大部分人最先想到的就是抗日戰爭了。
  • 微博帳號「直播」了8年抗戰終於迎來勝利,網友:真·歷史教科書
    今天(8月15日),一張刊登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新聞剪報在微博熱傳,讓人們驚嘆的不是這張泛黃的《大公報》有多珍貴,而是這篇微博的發布者@抗戰直播 連續8年的堅持:從2012年7月7日至今,其微博共發布34000多條抗戰記錄,終於在今天,「直播」到了抗戰勝利的日子。
  • 銘記抗戰歷史,這些地方值得去「打卡」
    電影《八佰》熱映後,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成為熱門參觀地點。而我們廣東也是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敵後根據地之一,銘記抗戰歷史、緬懷抗日英烈,廣東人身邊就有不少值得去「打卡」的地方。
  • 抗日戰爭我國軍民究竟犧牲多少?部隊總量變化和壯丁數量是關鍵點
    關於抗戰期間中國軍民的犧牲數量問題,迄今沒有特別準確和權威的數字,主要原因在於,人口和財產損失情況,是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單方面統計的,比如1945年10月曾經專門派員去河南調查「大饑荒」的死亡人數。先說軍隊損失,國民政府的軍隊自報傷亡331餘萬人,其中陣亡131萬人,該數據來源於國府抗戰賠償委員會作出的《中國責令日本賠償損失之說貼》,然而這個數字明顯縮水,一方面,它只計算了從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8月的傷亡,沒有包含東北的前期抗戰、長城抗戰、綏遠抗戰等等,另外一方面,也不包含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延安領導之抗日武裝的傷亡。
  • 鑑往知來丨跟著總書記回望抗戰路
    「八百壯士」同仇敵愾的英雄氣概,鼓舞了中國人民的鬥志,喚起了愛國同胞抗戰到底的決心,使世界各國看到了中華民族抵禦外來侵略的信心。這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個大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戰鬥結束後,115師343旅司令部、政治部將這面名為「平型關大戰突擊連」的獎旗頒發給了五連。這面英雄的旗幟見證了那場血與火的戰鬥,凝聚了八路軍不畏艱險、英勇抗戰的精神。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
  • 75年前,綿竹人以這種方式慶祝抗戰勝利
    以1931年九一八事變為起點的 中國抗日戰爭, 歷經14年艱難曲折的鬥爭, 最終在1945年迎來了勝利的曙光。
  •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請記住!宛平城的槍聲!
    正如習主席所言,在全民族抗戰史中中華民族表現出來的大仁大義,大智大勇,在歷史的舞臺上寫下可圈可點,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八十一年前的七月七日,這裡發生了一場震驚 中國 以及世界的大事件,這就是發生在宛平城的「七七事變」。
  • 十大抗日戰爭感人故事英雄人物事跡
    抗日英雄,是指從1931年那個刻骨銘心的「九·一八」,到「對日寇最後一戰」的1945年,在這場近代史上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偉大戰爭中,為著民族大義與救亡真理,前僕後繼,捨身忘死,無私奉獻,為國捐軀的人。
  • 鄭建邦:回顧抗戰歷史最大的教訓是"落後就要挨打"
    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鄭建邦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回顧抗戰歷史最大的教訓是「落後就要挨打」主持人:您這樣一個特殊的身份,對於抗戰那段歷史,您的體會和其他人有哪些不同?鄭建邦:對抗日戰爭的歷史記憶,我和全國人民的感受都是一樣的。但是,由於我個人的家世淵源,可能在某些方面、某些問題上,感受更深切一些。
  • 抗日戰爭的抗戰,抗的不是日本,而是鬼!
    後來中國政權更迭,軍事實力下降,宋朝到元朝這個時期,日本與中國的關係越來越差。到了明朝,日本人直接明目張胆地渡海來燒殺搶掠。著名的「戚繼光抗倭」,就發生在明朝。在當時,無論是中國的軍隊還是百姓,都稱日本人為「倭寇」。 到了清朝,清政府的軍事實力遠不如明朝,一度被英國、法國、美國等西方國家打得割地賠款,毫無還手之力。
  • 14年艱苦抗戰,為這座城留下無法忘卻的記憶
    從1931年到1945年,整整14年,中華兒女同仇敵愾、眾志成城、前赴後繼、英勇鬥爭,展開了一場波瀾壯闊的全民族的偉大抗戰,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進步戰勝反動的英雄史詩。 氣壯山河的抗日戰爭史冊上,上海的一章特別艱苦卓絕、雄偉奪目。這裡不僅是對日作戰的一個堅強的軍事戰略重鎮,也是抗日救亡運動的前期中心和抗戰文化的發源地。
  • 抗日神劇到底扭曲了怎樣的歷史
    抗日戰爭是一段充滿血與火的歷史,娛樂化的方式來表現殘酷的戰爭,是對歷史的褻瀆。為什麼會出現情節誇張化、娛樂化的抗戰神劇?這種文化現象背後隱藏了怎樣的歷史?「打鬼子」,遠沒有神劇渲染的那麼容易,否則,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9月日本戰敗投降,中國的抗日戰爭何至於血戰14年?中國何至於付出3500萬人傷亡的代價,包括380餘萬軍人?抗戰初期,不少國民黨參戰部隊幾乎是清一色的德式裝備,這同日軍甲種師團比存在優勢,人數比是2∶1,火炮比大約是3∶1。按理說,3個師(一個軍的編制)也可以對付日軍1個師團。
  • 在血與火的洗禮中重生——聊城抗戰記憶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75年前,中華民族在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之後,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贏得了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抗戰爆發後,聊城人民積極投身到抗擊列強、保家衛國中去。歷史不會忘記,是無數的革命先輩用獻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 最是寂寞紀念日: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日無人知曉
    筆者是一名重點中學的歷史老師,問了所教高中6個班的學生和所在辦公室的老師,結果無一人答對。    這個紀念日是9月3日!「9·3抗戰勝利紀念日」———翻開1999年國務院修訂頒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1949年制定,1951年修改),裡面寫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