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位傳奇女性,犧牲32年後被安葬在八寶山,墓碑上只刻著三個字

2020-12-05 騰訊網

她是一位美麗漂亮,而又充滿智慧的知識女性,為了革命的需要,她卻在自己花一樣的年華裡,選擇了忍辱負重,打入了敵人的內部,成為了隱蔽戰線的一名高級紅色特工。可是她犧牲了三十多年後,家人才知道她的真實身份,這位傳奇的紅色特工,就是革命烈士蕭明華。

蕭明華,於1922年,出生在浙江省嘉興縣。抗日戰爭爆發後,蕭明華就跟隨父母來到了重慶。在1941年時,蕭明華從重慶師範學院畢業了,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她來到了北平師院繼續深造。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蕭明華認識了革命人士朱芳春,讓她接觸到了革命先進思想,同時也啟發了她的革命熱情。

在1947年時,蕭明華在北平,開始參加了共產黨的地下工作。一次偶然的機會,蕭明華去了臺灣一所學校教書。於是在組織的安排下,蕭明華和朱芳春就以夫妻的名義去往臺灣,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在前往臺灣之前,蕭明華專程回了一趟老家,去探望了年邁的父母。因為她知道,此次任務的艱巨和危險性。

蕭明華來到臺灣後,以做教師作為掩護。從1949年12月到1950年1月,在這短短的兩個月時間裡,蕭明華克服一切困難,曾先後為我黨送出了6次重要情報。但是,不幸的是,在1950年2月6日時,蕭明華由於叛徒的出賣,暴露身份被捕了。

儘管蕭明華在獄中受盡了各種酷刑,但她卻沒有透露任何消息。最終在1950年11月8日,被敵人殘酷的殺害了,那一年她才年僅28歲,正值人生的青春年華。並且蕭明華犧牲後,她的家人一直都沒有得到她的消息。

直到1982年9月,在蕭明華犧牲了32年之後,她的家人才知道她的真實情況。並且也是在此時,蕭明華烈士的骨灰也才從臺灣送回八寶山安葬,而且她的墓碑上沒有寫上她生平,只刻下了三個字——歸來兮。

相關焦點

  • 臺灣傳奇紅色女特工,犧牲32年後骨灰回到大陸,至今葬在八寶山
    中華民族經歷了上百年的風風雨雨才換來如今了盛世太平,然而在這段時間中無數的革命先烈將自己的生命永遠留在了那個時代。蕭明華一位潛伏在敵人內部的地下工作者,那時的她風華正茂,卻因為身份暴露而慷慨赴死,幾十年後他的骨灰才得以回到大陸,因為她對革命的貢獻,她被葬在了八寶山革命公墓。
  • 八寶山革命公墓:國家一級公墓,哪些人去世後才有資格安葬在這裡
    那麼究竟哪些人去世後,能夠葬入八寶山革命公墓呢?那處佔地300多平方米,被稱為「八寶山第一墓」中埋藏的又是何人呢?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為了紀念那些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志士,國家決定為他們修建革命公墓,同年12月份,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便開始了籌備工作,經過多方勘察後,他選中了京西八寶山南麓的褒忠護國祠,也就是八寶山革命公墓的前身,這裡原本是朱棣為保護司禮太監鋼鐵墓而賜建的。
  • 北京八寶山公墓:中國規格最高公墓,看看都有哪些人安葬在這
    一方墓地,無數英烈1950年北京市政府正式決定將護國寺改為「北京市革命公墓」。1951年又改為「革命烈士公墓」。1970年經過國家再次協商,最終定為「北京市八寶山革命公墓」。自此以後,墓園裡就長眠著許多共和國的開國元勳,戰功赫赫的將領,不畏生死一心為國的烈士、以及著名的科研人員、愛國志士,成為了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墓地。
  • 傳奇特工蕭明華:犧牲30多年後骨灰回歸大陸安葬八寶山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堅韌、最勤勞的民族,中華兒女在近代歷經百年的風風雨雨才換來了今天的和平與繁榮,很多年輕、鮮活的生命都留在了記憶中。上世紀五十年代,一個風華正茂的女人選擇做特工,因為暴露而慷慨赴死。多年後,她回到了大陸。她就是蕭明華,一個難得的民族女英雄。肖明華出生於浙江嘉興。父親蕭子善家境貧寒。他常年打工,最後創辦了一個手工小作坊。他和妻子一起,養活了這個七口之家。
  • 北京八寶山公墓,哪些人有資格安葬這裡?那麼誰的墓地被祭拜的最多?
    1950年10月27日,任弼時突發腦溢血,與世長辭,享年46歲。次年7月,任弼時靈柩下葬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成為八寶山第一墓。從此,八寶山成為我國等級最高的國家級公墓。
  • 142座墓碑,15年「尋親記」
    最終確定,這裡並非一片野墳,而是有據可查的烈士墓群,抗美援朝回國的傷員死去後一個一個被抬到這片荒地裡,進行棺葬。他拿著書去墓地裡,將書裡的烈士名單與墓碑上的銘文一一進行比對,用紅筆標出了每個名字所在的墓碑位置。其中有董存瑞的戰友王喜奎、羅盛教的戰友周興良等等。
  • 142座墓碑,15年「尋親記」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在一本從地攤上淘來的《赤壁民政志》裡,他發現了142位烈士的名單。最終確定,這裡並非一片野墳,而是有據可查的烈士墓群,抗美援朝回國的傷員死去後一個一個被抬到這片荒地裡,進行棺葬。他拿著書去墓地裡,將書裡的烈士名單與墓碑上的銘文一一進行比對,用紅筆標出了每個名字所在的墓碑位置。其中有董存瑞的戰友王喜奎、羅盛教的戰友周興良等等。
  • 八寶山第一墓是誰?誰的墓被祭拜最多?特殊的81號墓又是誰?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經常有人到八寶山公墓祭拜。那麼,你知道八寶山的第一個墓地裡是誰嗎?誰的墓地被祭拜得最多?位於81號的特殊墓地,主人又是誰?  因為長期的工作,任弼時積勞成疾,跟隨組織贏得全面勝利後,只活到了1950年。
  • 武警牽著愛犬上山,為犧牲警犬先輩掃墓,狗狗哀泣著懷念它的父親
    軍犬和軍人一樣需要上山下海,出生入死,難免就會出現犧牲。而那些犧牲了的軍犬,都會被安葬在某處陵園中,陵園的名字基本上都取作「忠犬陵」!牽上了隊伍中的所有軍犬,前往後山的軍犬陵。今天是隊伍裡幾隻功勳犬的忌日,戰士們要給它們去掃墓。到了半山腰的一處平地就能看到旁邊立了一個石碑,上面刻著三個大字:「忠犬陵」。再往前走就是一塊一塊的墓碑,墓碑底下安眠著曾經出生入死的軍犬們。
  • 末代皇帝溥儀墓地實拍:墓地旁安葬著他一生最心愛的女人!
    溥儀追悼會現場就在大家認為溥儀骨灰會一直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時,意外出現了。這是一座集安葬紀念、觀光休閒、人文教育、文化傳承於一體,是全國唯一建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區內、唯一建有超大跨度牌坊、唯一由民政部部長題名、唯一安葬著封建帝王的陵園。
  • 英媒探訪中國寵物墓園:安葬著貓狗公雞和大猩猩
    百福寵物天堂動物安葬中心設立於2005年。北京大約有10處寵物墓地,百福是其中之一。百福墓園的一塊墓地的費用為每平方米2000元,加上裝修費用,以及每年50元的維護費。像楊昆和他妻子張帆(音)這樣的寵物主人常常給已死去的寵物朋友掃墓,保持墓地整潔,並擺上祭品。張帆說:「我們每隔幾周就來這兒一次,掃掃墓,和大寶說說話,給他帶些食物來。
  • 林徽因逝後墓碑被砸,兒子卻不主張修復,原因是什麼
    當林徽因墓碑被損毀那一刻,世人都覺得萬分痛惜,但為什麼林徽因摯愛的親生兒子卻對外宣稱,並不主張修復自己母親的墓碑呢?一、一位把自己活成詩的女子,一位精通群藝的美人1904年六月,隨著一聲女嬰響亮的啼哭,林徽因就這樣猝不及防的來到了杭州陸官巷的一個家庭中。
  • 八寶山推創意安葬,你能接受嗎?
    八寶山殯儀館3月22日下午舉行2019年度「公眾開放日」活動,旨在讓群眾了解殯葬服務的辦理程序、辦理火化事項需提交的材料、殯葬服務項目等,進一步暢通喪事辦理渠道,能夠正確辨識殯葬「黑中介」,選擇正規的喪葬辦事機構。解決公眾對「人生最後一公裡」的治喪疑慮和困惑。
  • 八寶山公墓,第一個入葬是誰,有哪些外國人墓葬?
    那麼這樣一座對於我國而言意義重大的公墓,八寶山公墓之中第一個入葬的是誰,又有著哪些外國人墓葬? 首先葬入八寶山公墓的乃是一位革命先驅任弼時。 二、艾格尼絲·史沫特萊——一位偉大的外國女作家 作為八寶山公墓入葬的外國人之一,史沫特萊深深熱愛著這片土地,自1928年12月進入中國之後,便註定了她再也不願離開這裡。
  • 文壇巨匠臨終前想埋葬八寶山,妻子說了4個字後,他改變主意
    北京八寶山公墓,主要安放著黨和國家及軍隊領導人、民主黨派領導人、愛國民主人士、著名科學家、文學家、高級工程技術人員、革命烈士、國際友人和縣團級以上領導幹部的骨灰。他是一代文壇巨匠,最有資格安葬在八寶山公墓,生前他曾也有這心願,但是妻子說了4個字,他改變了自己想法,把骨灰撒到大寨。
  • 八寶山有一特別墓地,一半骨灰存在此,另一半在北京中心,他是誰
    八寶山是我國著名的烈士陵園,高約130米,地勢平坦,因其附近盛產耐火、白土、灰土等八種建築材料而聞名,1950年,這裡被定為烈士陵園,專門埋葬一些抗戰老兵以及革命烈士的遺體,南面有一延壽寺,後來改名為褒忠護國寺,明清兩代,一些宦官被允許在此安葬,除了廟宇外,這裡還有農田和菜園。
  • 一封掛號信寄給犧牲72年的烈士,老兵5年發出千餘封信為烈士找家
    「地上全是刻著無名烈士字樣的墓碑,沒有人知道大伯埋在哪裡,我每座碑前都拜了一下。在英雄牆上,我看到有大伯姚遠道的名字,控制不住哭了起來,他那麼年輕就走了。」臨走時,姚亮喜從陵園裡刨了三抔黃土裝在一個牛皮信封裡,帶回了姚廟村。對他來說,這就是帶大伯回了家。
  • 官至國民黨軍中將的地下黨,犧牲後骨灰被從臺灣秘密運回大陸
    戴笠當時領導的軍統局有很大的影響力,但是戴笠在世的時候,中共情報機構將國民黨方面從上到下滲透了個遍,從國民黨國防部作戰廳中將廳長以及一些手握重兵的將領,再到底層的一些官兵,很都都是地下黨
  • 郭沫若想葬在八寶山,此人說4個字斷其念頭,至今墓碑都沒有
    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我與歷史對話。 1978年6月12日,文化界、考古界的巨人郭沫若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時年86歲,當天新華社發表長篇社論,文中對郭沫若同志的一生作出了積極的評價。
  • 井岡山上祭英靈
    身穿迷彩服,肩扛鐵鍬竹帚,冒著絲絲春雨,該人武部幹部職工沿著古杉參天、香樟環抱的27級臺階緩步而上,走進茅坪紅軍烈士墓園。坐落在井岡山的茅坪紅軍烈士墓始建於1965年,墓區碑身正面刻著「紅軍烈士之墓」6個大字,墓碑後是一座直徑約3米的半球形墳冢,映襯在一片古松杉樹下,顯得靜謐肅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