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祖國而死,那是最美的命運。"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堅韌、最勤勞的民族,中華兒女在近代歷經百年的風風雨雨才換來了今天的和平與繁榮,很多年輕、鮮活的生命都留在了記憶中。
上世紀五十年代,一個風華正茂的女人選擇做特工,因為暴露而慷慨赴死。多年後,她回到了大陸。她就是蕭明華,一個難得的民族女英雄。
肖明華出生於浙江嘉興。父親蕭子善家境貧寒。他常年打工,最後創辦了一個手工小作坊。他和妻子一起,養活了這個七口之家。肖明華是家裡最小的女兒,上面三個哥哥,一個姐姐,"她是全家的寶。"
雖然全家人都寵愛她,但她依然聰明懂事,小小年紀就知道分擔家務,做飯生火都很熟練。然而,隨著敵人的入侵,一家人辛辛苦苦來到重慶,她考上了重慶師範學校,繼續讀書,當時重慶雖然不是戰爭的中心,但敵人的轟炸機經常在重慶上空盤旋。
學生肖明華懷著對外敵的仇恨,開始接受新的革命思潮,愛國主義的種子在她心中破土生根。
46年的深秋,小明去了華北,她的老師臺靜農極力推薦她轉到北京師範大學,在那裡她恢復了教學,接受了更好的教育。
與此同時,蕭明華開始以筆名寫作文學,並向當時的流行雜誌投稿。一次偶然的機會,她遇到了好友謝冰瑩,後者盛讚她"聰慧而富有同情心,無疑是中國未來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在北平,肖明華見到了重慶的老朋友朱方春,他是北京師範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也是軍區敵工部的幹部。在他的指導下,肖明華不斷學習革命理論知識、毛澤東等新思想,了解國內外形勢發展。
作為一名進步女青年,她平時低調,卻多次參加"維護主權獨立"的示威活動,與廣大中國留學生並肩而立。
1947年,蕭明華在朱芳春的介紹下入黨,並在朱芳春的帶領下從事敵後工作,第二年,本應是蕭明華畢業的時候,但在組織的催促和臺靜農的盛情邀請下,蕭明華趕赴臺灣,成為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講師,隨後在國語日報兼職。他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艱難地紮根。
該組織要求她隱藏臺灣革命者的身份,收集情報。不久,朱芳春在河北被人舉報,策劃學生運動,但他只能在組織安排下化名"於飛"前往臺灣,與蕭明華共事。
此時,老蔣各方面如西山,雙方勢均力敵的局面已經瓦解,老蔣越過海峽,來到臺灣。
肖明華和朱芳春聯手,發動群眾舉辦講座,不斷培養革命骨幹分子,學習共產主義思想,為新中國的建立發光發熱。
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肖明華和朱芳春兩個單身男女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為了減少顧慮,在梁容若的建議下,兩人獲準假結婚。不過,朱方春在大陸已有妻子,甚至與蕭明華關係甚好,但蕭明華權衡利弊後,克服心理障礙,"順水推舟"。
不久之後,兩人在臺北舉行了公開婚禮,打消了那些心懷鬼胎的人的猜疑。
為了用特製的小筆尖在薄而軟的面紙上抄寫資料,便於目標隱藏和搬運,蕭明華的手腕常年酸痛,成了老毛病。
根據社會潮流和鬥爭重點,肖明華的工作走入了黑暗,從1949年12月到1951年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裡,肖明華和朱芳春送出了6份機密文件。
1950年,臺灣情報人員鄭辰彥、王龍玉意外被捕,不久國民黨派人來到蕭明華住處,在定居臺灣的弟弟蕭明珠的掩護下,打了個馬虎眼,躲過了一段時間。戰友們紛紛勸她避其鋒芒,肖明華清醒地回應,此時的她不能動,但一動就是一招,讓敵人抓住了把柄。
但反動派從來都是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在蕭明華終於取下旗袍發出危險信號後,敵人迅速將她逮捕。在獄中的278天裡,肖明華飽受折磨,敵人的折磨是蔑視和冷笑。這樣一個纖弱的女子,在可怕的刑具下,面不改色,咬緊牙關,絕不吐露組織的一句話。
1950年11月8日,宣布以"顛覆政府罪"判處肖明華和他的3名隊友死刑,行刑時,肖明華不肯下跪,大喊大叫,令戰士們驚嘆不已。這位英勇、傳奇的女特工就這樣留在了臺灣,僅僅28年,她把熱血奉獻給了祖國的土地,換來了子孫後代的和平。
直到30多年後的1982年,在偵查部門的迎接下,肖明華的骨灰被哥哥送回,安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由於身份特殊,她的墓碑上只有"回歸"兩個字!
作為一個女英雄,蕭明華不懼怕死亡和痛苦。在民族團結建設面前,他甘願獻出自己鮮活的生命。他28年的生命雖然短暫,但很有意義,值得我們後人尊敬和紀念。在時代的豐碑上,所有革命先烈的名字熠熠生輝、永垂不朽!
新中國成立前後,無數革命先輩用燃燒自己的方式開闢了新中國,邪惡勢力有其可怕之處,在他們的照耀下,光明將無往而不勝。只有懷著對祖國的無限熱愛,銘記國家的苦難歷史,才能獲得更加堅定的力量,大踏步走向未來。